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四年级教案 > 《蝙蝠和雷达》教学实录

《蝙蝠和雷达》教学实录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16W 次

师:荧字是后鼻音,要读清晰;障字是后鼻音,再读一遍。 生按照老师要求再次齐读。

《蝙蝠和雷达》教学实录

师:要掌握词语,会读好还是不够的,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谁愿意上台来写一写?

生:上台书写。

师:书写时要注意坐姿,听写的过程中注意笔画笔顺。

词语:敏锐、障碍、铃铛、苍蝇、捕捉、避开 学生书写后,全班齐读所听写的词语。

师:黑板上两个同学的书写让你满意吗?

生:障字的左耳刀写得太大了。

师:同学们在写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坐姿,注意笔画笔顺,尽力把每一个部首写清楚。

师:现在我们来找一找这些生字词在书中的位置,请同学们快速查找。 师生交流以上词语所在位置。

  交流资料,切入课题

师:课前教师布置了同学们查找有关蝙蝠和雷达的资料,现在来交流。(师出示蝙蝠与雷达的图片)

生:我知道有关蝙蝠的寓言

师:今天先不来研究寓言故事,请坐。

生:我知道吸血蝙蝠。

生: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

生:蝙蝠是一种夜行动物。

师:你为什么说他是一种夜行动物?

生:因为他夜间飞行。

师:综上所述,蝙蝠是一种夜间飞行的哺乳动物。你们对雷达又了解多少?

生:雷达是一种神奇的电子机器。

生:雷达可以根据电磁波往返的时间测得阻波物体的距离。

生:雷达装在飞机上,可以测得前方是否有障碍物。

师:课文的题目是《蝙蝠与雷达》,可见他们之间有一定的关系,翻开课本,自由读课文,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蝙蝠与雷达是什么关系?

2、人们在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3、人们是怎样从蝙蝠和雷达身上得到启示的? 为了让学生明确问题,老师又重复了一遍问题。 学生快速阅读。

研读文本,探究关系

师: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个机器,到底他们之间有着什么关系?

生: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

师:对于这个回答大家满意吗?

生:满意。

师: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什么启示?蝙蝠有什么本领?

生:蝙蝠边飞边发出超声波,在夜里找到蚊子。

师:哪一个自然段描写蝙蝠飞行本领高?

生:读描写蝙蝠飞行本领高的段落(第三自然段)

师:人们怎样在蝙蝠身上得到启示?

生:科学家做了三次实验,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

师:这是一份表格请同学们快速完成,完成表格前把第四、五自然段好好读读,边读边完成。尽量用简洁的语言描写,不要把原文抄写下来。

学生阅读段落,完成表格。教师收集了五张有代表性的表格。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学生完成后师带读第四、五自然段。 文中有个词语“横七竖八”是什么意思?

生:密密麻麻

师:是否和密密麻麻是一个意思?老师的脸上有密密麻麻的点,能说成老师脸上有横七竖八的点吗?

生:横的有,竖的也有,斜的也有。

师:对,文中形容没有规则,很乱的意思。

师:三次实验都在这个布满了横七竖八的绳子的房间中进行,第一次实验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投影学生完成的表格,其中学生填写为捂住眼睛。

师:可以填写为捂住眼睛吗?如何修改。

生:蒙住眼睛,捂住嘴巴。 师呈示第二次实验内容 学生填写了多种实验结果:像没头苍蝇乱撞、铃铛直响等。

师:这些答案都是可以的,只要扣住了文章本来的意思。、 呈现第三次实验结果后

师:三次实验,课文使用了“蒙、捂、封”三个不同的动词,用得很准确,同学们在写作文时了要注意用词准确。

师:分析三次实验结论:第一次实验结论是? 蝙蝠不用眼睛探路。

师:第二次实验的结论是?

师:第三次实验的结论是? 蝙蝠在探路时用到了嘴巴。

师:出示自己的答案,逐一讲解 师:从蝙蝠第二次、第三次的探路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蝙蝠靠嘴和耳朵探路。

师:课文中第六自然段中用了一个重要的词讲了这个关系。

生:配合。

师:可见这个词很重要,如果没有配合,说明蝙蝠探路只要嘴巴或只要耳朵,这和蝙蝠探路需要嘴巴和耳朵两种器官是不同的。

生:给“配合”打上着重号。

师:蝙蝠的嘴巴和耳朵是如何配合的?下一节课我们再来继续学习

 作业:

1、根据第七自然段和课文插图,画出能够说明蝙蝠是如何探路的简笔画。

2、雷达是如何根据蝙蝠飞行的原理,安装在飞机上的。

3、把资料袋读三遍,完成课后思考练习内容。


1.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练习题(句子篇)

2.《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练习题(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3.四年级语文暑假作业练习题【人教版精选】

4.四年级语文《自然之道》同步练习

5.四年级语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同步练习

6.四年级语文《中彩那天》同步练习

7.四年级语文《万年牢》同步练习

8.《全神贯注》随堂练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9.四年级下册《父亲的菜园》课后练习

10.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暑假练习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