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六年级教案 > 《三打白骨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汇编)

《三打白骨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汇编)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68W 次

  《三打白骨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分析:

《三打白骨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汇编)

《三打白骨精》选自古典名著《西游记》。主要叙述了白骨精为吃唐僧肉,三骗唐僧,都被火眼金睛的孙悟空识破的故事。白骨精为吃唐僧肉想尽一切计谋,孙悟空为了保护师傅三打白骨精,虽然遭受唐僧误解,被念紧箍咒,仍矢志不渝,最终揭穿白骨精奸计,消灭白骨精。故事着力塑造了个性分明的人物形象,白骨精奸诈狡猾、孙悟空嫉恶如仇、唐僧善恶不分都跃然纸上。第一课时的教学,我重点落实在白骨精的“三变”之上,体会白骨精三次变化的险恶用心。为后文学孙悟空的“三打”和唐僧的“三责”,三悟人物形象作好铺垫。

  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喜爱孙悟空这个形象,喜爱《西游记》这部小说,课文的文字障碍不多,很容易读懂。学生还可以从动画片、电视连续剧等渠道了解到更广泛、更丰富的相关资料。因此,本文的教学在带领学生了解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感悟个性分明的人物形象之余,更应注重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力求使学生在推敲品味语句的过程中感悟传统文学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再次了解小说的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

2、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学会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研讨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与原文对照,体会环境描写的妙处。

4、抓住白骨精的“三变”,体会白骨精的贪婪、狡诈、诡计多端。

  教学重难点:

1、研讨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与原文对照,体会环境描写的妙处。

2、抓住白骨精的“三变”,体会白骨精的贪婪、狡诈、诡计多端。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完成课前学习告单。

 教学过程:

 一、聊小说的要素

1、中国文学的历史河流中,不仅有唐诗、宋词、元曲,还有明清小说于是,就有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你知道是哪几部吗?

2、(板书:《西游记》)说到《西游记》,你脑子里一下子会闪现出哪些人物?(板书:人物)

(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

师徒四人中,你印象最深的是谁?

看来同学们都已将这人物的名字与人物的形象挂起钩来了。(板书:白骨精)那看到这个名字,你脑海中出现的是什么形象?

把你看到的送到词中,再读——生:白骨精(读出“吓人”的感觉)

《西游记》里除了白骨精还有哪些要吃唐僧肉的妖魔?

(金角大王,银角大王,蜘蛛精,黄袍怪,蜈蚣精……)

3、这些大大小小的人物在一起,必然发生故事。有故事,就有故事发展的——生:情节。

而这些人物和故事的情节,一定要有一个具体的活动场所,这场所就叫——环境。

4、多了不起,就这么聊,我们就聊出了小说的三要素。(板书:三要素)

[设计意图]:通过轻松的聊天方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对所学文本产生兴趣。

下面咱们就聊聊《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板书:三打,再完整读“三打白骨精”的课题。)

5、课前布置大家预习了,预习得怎样呢?现在我检查检查同学们读书情况。

6、课文读得都不错,那我就检查检查你们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

把你们学习单中提炼的“起因、经过、结果”加起来,就是主要内容。谁来试试?

7、作为六年级同学,我们需要有一定的理解与概括能力。呵呵,故事的情节虽然了解了,但难免有一些要探讨的问题。课前,我看了同学们的预习单,大家提出了许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有的希望具体了解故事,有的对人物的做法进行质疑,还有的对故事结局产生进一步追问,很好。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读书情况、主要内容的概括情况及质疑情况,其实是对高年级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检测,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前,凭借自己的学习能力先行学习。教者通过检查了解学生学习状态,以调控教学内容,做到会的不教,有问题的重点教。

  二、聊故事的环境

1、结合同学们的问题,我仔细地读了课文,有了新的发现。相信,如果你也能带着思考再次走进故事里,你也会有新发现。让我们先走进故事发生的环境。

2、指读“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

你读出了什么?

3、再读原著里的这段话,你又有什么感受?

出示:“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看不尽峰岩重叠,涧壑湾环,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无数獐豝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万古常含元气老,千峰巍列日光寒!”

(1)自由练读

(2)指读,谈感悟。

不仅山高,而且仿佛看到“虎狼成阵、千尺大蟒,万丈长蛇”真吓人。比课文的环境恐怖多了!

这地方令人毛骨悚然。你想啊,这样的环境,能生出什么好东西,什么大蟒长舌,没准白骨精就是它们的领导呢!

过渡:常言说,“山高必有怪,岭峻定生精”。这穷山恶水的环境中,必定有可恶的妖精。这样的环境描写,真妙呀,它预示着惊险的故事情节即将发生。那咱就走进故事的情节。

[设计意图]:通过与原著中环境描写的对比学习,让学生对故事发生的情境有更真切的感受,有利于指导好学生的朗读。

 三、聊故事的情节

(一)聊“一变”

1、有情节就有故事的发展,咱得先从故事的起因聊起。谁来说说起因是什么?

2、白骨精想吃唐僧肉,看看文章中怎么说的?读给我们听听。

指读“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

(1))妖精可是“自言自语”地说,那是怎样说?

(2)再看她是怎么自言自语的?

生:白骨精是“不胜欢喜”地自言自语的。(学生又读了句子。)

3、这妖精,都高兴的找不着北了。说时迟,那时快。施展妖术,变成了——村姑。

出示:“它正要上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

(1)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是什么样的村姑呢?(美貌。)

出示图片:形容美貌的词语我们积累的多了去了,你能用上几个来说一说吗?

(2)看看原著中描写的吧——

默读:

《西游记》最著名的版本李卓吾批评本,在妖精第一次变少女(故意重音强调)的文字描写后,批了一个字。你们猜,是哪个字?(妙)

咱们看看白骨精变化后的长相,妙在哪?

(3)单看这变的长相,觉得妙。再想想她用的“计”,还妙在哪?

(4)这一切,都源于吴承恩写得妙啊。把原著中对村姑“美貌”的具体描写送到课文中,再读读,看这“美”的后面,藏着什么?(学生用原著中对村姑美貌的描写,替换课文中的“美貌”,再读)

[设计意图]:利用李卓吾点评的一个“妙”字做文章,让学生体会白骨精的别有用心,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体会到白骨精所变的村姑再美,也掩饰不了她丑恶的用心。

小结:真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原来美貌的外表下藏着不可告人的,不可言说的丑恶的内心。真是居心险恶啊。默读5——7自然段,用“ ”划出白骨精的“二变”和“三变”,看看妖精的二变、三变(板书:变)又妙在哪里。

(二)聊“二变”“三变”

随机教学“二变”“三变”

交流第二“变”: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

(2)说说这一变妙在哪?

指导朗读:你可别忘了,那可是八旬老妇人,走一步,哭一声,走一步,哭一声。该怎么读?(学生再读,强调“八旬”读“一步一声”时,拆开读“一步”抽泣一下,“一声”抽泣一下。)

看着样子,听着哭声,真够可怜的。然而你同情吗?

抓住“闪”字,体会白骨精来得迅速,这动作与八旬老人不相衬,分明就是妖精变的!变成这副模样用的是“苦肉计”,想让唐僧觉得它可怜。

2、交流第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