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六年级教案 > 《大自然的文字》评课稿(苏教版十一册)

《大自然的文字》评课稿(苏教版十一册)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7.08K 次

《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由于作者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深奥的科学知识通俗化、大众化,适合学生阅读和理解,所以浅显的内容学生一看就明白。但科普性文章的重点应是弄清楚相关的科普知识。

《大自然的文字》评课稿(苏教版十一册)

徐婷老师在本课的具体教学时,将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将沉默无语的文本内容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充满魅力、鲜活的教学内容,让科普小品文充满语文味。下面具体说说几点印象深刻的地方。

一、教学过程由扶到放结合,引导有法

教是为了不教。的确,我们教学的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星星这种文字时,徐老师一开始让孩子们读课文,思考:北极星有何作用?学生一读就明白指向北方。 接着,让学生讨论作者怎样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北极星的神奇作用的?从而引出作者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然后老师又问:那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告诉读者北极星可以指示北方?以此让学生明白了: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这个过程老师引导细致,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感悟文章内容,揣摩文章语文表达。学完星星,学云、石灰石、花岗石时,徐老师就放手让学生自学,体会作者他又是怎样介绍另外3种文字的呢?又是怎样把它们介绍得生动有趣的。这样的教学扶放结合,由内容的揣摩,到方法的引领,引导过程非常得法。

二、评价语言准确生动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语言是非常重要,它总是伴随在教学的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缺乏激励的课堂就会像一潭死水,毫无生机。而精妙的评价语言就像是催化剂,能使课堂掀起层层波澜,让学生思维的火花时刻被点燃,在今天的课堂中,徐老师始终以真诚的言语,激昂的语调激励的言辞,有效地调控着整堂课。为学生创设了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激起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了学习中成功的喜悦。

如:徐老师在指导学生第二自然段时,,有个学生说得不够准确,老师马上予以引导,可以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经教师一提示,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去找。再如学生读二、三自然段时,两段之间停顿短了,老师评价说:读得很好,就是段与段间停顿可以再长一点,下次大家肯定会注意了。有个学生多读一个字,教师非常亲切的说“别着急,看仔细了,你会读得更加流利。”看似一句平常的话,却提醒了学生读书时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还比如: “你很会思考!”“读得非常准确!”等等,准确得体的语言,使学生在老师的评价中,清楚地了解到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以及自己努力的方向,使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性。

三、拓展延伸及时有效

从阅读的角度讲,语文课不同于一般性的文艺欣赏,只需体验情感,发展情感。语文的目的,不仅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还要让学生尝试构建一个深沉的理性世界。如果学了课文能得到某种启迪,学会一种方法,使人越来越变得眼亮,越来越有本领,这样的语文课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满足了求知的愿望,也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徐老师在学完了砧状云后,补充了一段看云识天气的谚语内容,说一说,读一读,这样恰到好处的课外延伸,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使学生拓展了关于云的课外知识。

又如:在学完书中的这些大自然的文字后,徐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交流自己懂得的其他大自然的文字。这处拓展交流是必要的,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亲近自然,很好的淡化了训练意识,消除了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界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

再如:我们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阅读与表达。这堂课,徐老师在这一堂课上很突显这一点。在学完了课文介绍的四种文字后,徐老师给出固定的内容,让学生学习伊林的写法,把大自然中的文字介绍生动。学生即学即用,学得轻松,仿得有效。借用叶圣陶先生说过的话:“语文是培养能力的课程,所以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一定要注意训练,不断发展听说读写的能力。”所以说徐老师的课堂拓展延伸及时有效。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