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九年级教案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精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精选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3W 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1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精选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3.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

 【学习重点】

体会作者身处困境仍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

【轻松预习】

1.歌,表示诗歌的一种体裁——“歌行体”。“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多为七言,形式自由,一般多叙事。

2.创作背景。杜甫终于结束了十余年颠沛流离于战乱的生活,来到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于成都郊区浣花溪旁盖了几间草房,全家暂时安顿下来。这时安史之乱已经持续了六年。第二年秋天,辛辛苦苦盖起来的茅屋竟被秋风所破,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歌。

3.课前预习。

①给下列字注音

罥( ) 坳( ) 衾( ) 庇( ) 顷( )

②解释加点词语:

挂罥( ) 沉塘坳( ) 秋天漠漠( )向( )昏黑

自经丧乱( )少睡眠 大庇( )天下寒士( )俱欢颜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1.朗读。(学法指导:组内高声齐读课文,把握节奏,语句流畅。)

2.朗读理解。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事?说一说作者当时的感受?

(学法指导:有效地利用课下注释,正确理解诗歌内容。)

  二、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用四字短语概括每一段的故事情节。

(学法指导:抓住诗中写景、叙事、抒情的'字词,组合或换用恰当地词语,用一个或几个四字成语理清故事情节。如秋风卷毛……)

2.结合诗歌内容,体会诗中表现了杜甫怎样的崇高思想?

(学法指导:抓住诗中主要信息概括故事情节;重点理解第四段内容。)

  三、交流展示

各小组板书,展示学习成果

 四、拓展延伸

朗读课文,抓住文中抒情的语句,以第一人称“我”扩写诗歌内容,加以想象,使文章富有文采。(学法指导:根据诗中的叙事、景物描写、情感抒发,想想如何恰当的搭配词语,符合原意,进行扩写。比如,第一段:秋风呼啸,它无情地卷走了我屋顶的茅草,想起建盖茅屋时的艰辛,怎么能不让我心急如焚?)

扩写:

  五、总结提升

你还知道哪些具有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等崇高思想的古人?试举例说一说。

 六、达标检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2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这首诗。

2、揣摩诗歌的语言。

3、品味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他被誉为“诗圣”。

背景简介------杜甫生于士大夫家庭,怀有“致君尧舜上”的理想,却因奸臣李林甫当道,屡试不第,756年才得一小官,“安史之乱”时被俘,757年逃出虎口,投奔肃宗,任左拾遗。759年,关内大饥,遂弃官西行至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盖一间茅屋栖身,后遇大风吹破此屋,乃作此歌。

体裁简介------歌行体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读准下列画线字的读音:

怒 号 ( ) 挂 罥 ( ) 长 林 梢 ( ) 庇 护 ( )

突兀 ( ) 布衾 ( ) 三 重 茅 ( ) 沉塘坳( )飘 转( )俄 顷( ) 丧 乱( ) 广 厦( )见 此屋( )

熟读并背诵这首诗( 本诗以七言为主,可采用“二/二/三”式停顿;韵脚读出延长音;)

你会解释下列词语吗?

俄顷:  向:

安:  呜呼:

向昏黑:  风雨:

  课堂自学:

1、朗读课文

注意节奏和情感,力争课内背诵。

2、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如有不太把握的做上记号小组内讨论解决。

3、试概括每段课文的内容

 合作研讨:

这首诗中作者描写风的威势的动词有 、 、 、 、 、 、

对于南村群童的举动你是如何理解的?

“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是指什么?

诗中表现诗人无奈之举的句子是:

你是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句话的?

展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结果)

  检测延伸:

1、翻译下列句子

(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2)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本文中表现诗人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什么?

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公元765年,杜甫迫于无奈辞官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旅夜”的情景,其中描写近景的一联是: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写出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它好在哪里。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