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二年级教案 > 《朱德的扁担》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朱德的扁担》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6.33K 次

 《朱德的扁担》课堂实录

《朱德的扁担》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课文记叙了朱德同志与战士们一起挑粮的事情,赞扬了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如何更好地突破这个重点呢?我一改传统的逐段分析的教学模式,代之以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再思中感悟,在辩中明白,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片段1:

老师: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

学生:挑粮上山。

老师: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

学生1: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

学生2: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

学生3: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

老师:说得对。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出示投影)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师: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1:我感觉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肯定很重。

学生2:我感觉朱德爷爷的力气很大。

学生3:我觉得朱德爷爷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这么满的一担粮食。

学生4:我想,这么重的一担粮食会把朱德爷爷的肩膀都压红了。

学生5:可能还会流出血来。

学生6:我想,朱德爷爷可能是硬坚持住的,他真勇敢。

片段2:

老师: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好好读读课文,想一想。

学生1:因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还要挑粮上山,太累了。大家想,把扁担藏起来,朱德就不用挑了,这样就可以让他轻松点。

学生2:如果朱德不挑粮,可以更加专心研究国家大事。

学生3:他们希望朱德不要过度疲劳。

老师: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学生1:从井冈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远。朱德工作很忙,现在还要走这么多路,说不定会累出病来的。

学生2:而且山高路陡。

老师:什么是“山高路陡”?

学生1:山很高,路也不平。

学生2:路上有很多石头,不像我们现在的水泥路。

老师:再想想,这儿的陡,除了不平之外,还有什么意思?(老师做了个手势)

学生1:路很窄。

学生2:下山时,石头一绊很容易跌倒。

学生3:如果下过雨,战士们挑粮上山就更困难,路很滑,但是他们挑着担子,不能用手帮忙。走一步,又会滑两步。

老师:刚才通过大家的想像,把挑粮的困难再现到了我们的面前。现在,你能用读表现出来吗?

老师:是呀,这些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学生1:从“藏”字,我体会到战士们非常关心朱德军长。

学生2:从“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爱朱德。

学生3: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也是一种爱戴。

老师:真是“藏中见真情”哪!

片段3:

老师:战士们这种情有没有实现呢?

学生:没有。

老师:从哪个词看出来?

学生:不料。

学生:也就是没有如愿以偿。

学生:朱德又找来一跟扁担,写上:“朱德记”三个大字。

老师:朱德的找扁担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1:朱德做事不怕困难。

学生2:朱德做事有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学生3:我觉得朱德作为军长,带头挑粮,非常负责。

学生4:朱德很爱战士们,很爱部队,很乐意为部队做事。

老师:是的,朱德愿意与同事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

学生: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

老师:朱德的一个“找”,也让我们看见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时,我充分注意去挖掘文本价值,激活学生的独特体验。如:第二自然段中第三句话,“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这句话可以看出路程之遥远,其挑粮之艰难。可是,我们这些孩子根本无法体会到这一点,就算我讲解了很艰难,学生在学习下一自然段时,就无法感受朱德与红军战士同甘共苦的感情了!因此在教学时,我先问学生:“你知道五六十里到底有多远吗?”学生根本没这个概念!

因此,我举出身边的列子,有我们这里到泰州那么远还不止,学生马上说:“哇!那么远啊!我们坐车还要好长时间呢!”我又问:“那你们走过这么远的路了吗?”生:没有,这么远,我们走得话,到那儿的话可能要天黑了。我接着说:“那战士们要挑着粮食来走这么远的路,而且山高路陡,那是什么感受呢?”学生马上回答:“累呗!”听到这样的话语,我突然觉得现在的孩子真的没吃过苦,干脆让这些小皇帝们来试试!于是,我提议来个亲身体验,我要请两个学生来表演。

学生们十分踊跃的就举了手,我挑了个身材挺健壮的蒋家辉和瘦小的袁磊,给他们身上背上两个书包,谁知他俩对大家说:“一点也不重”,那这样,我又给他俩加了两个书包。于是他俩开始在教室自前向后走,我要求走10个来回。大家很开心的看着,他们也很高兴地快走,前几圈都挺顺利的,后来,速度就明显的放慢了,我说:“运粮可不能耽搁,山上的战士们还等着呢?”于是他俩又开始加快速度,跌跌撞撞,大家哈哈大笑起来,叫他们起来,他们继续背着书包走,终于走完了。

这时,我问蒋家辉感觉如何?他喘着气说:“有点累。”我又对大家说:“现在你们来观察一下”大家发言可积极了,有的说:“他的呼吸都不稳了”“他头上出汗了”我叫一名同学摸摸蒋家辉的背,那个同学说:“背上都湿了,还很热”,我请表演的蒋家辉说感受,他说:“我觉得真累,手都酸了,脚都疼了!”

这时,我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你们觉得蒋家辉背得很轻松吗?战士们肩上的粮食更多,走的路更远,遇到的困难更多,你能想到他们会遇到什么困难吗?”马上,有学生就说:“他们走的山路会很高,路会很窄,要是下雨的话,就更滑,更危险了。”戴新宇很积极的举手,他说:“他们走那么远,草鞋会磨破,脚会打起泡的!”还有学生说:“路上有许多送动的石头,会绊脚的,一不小心就会摔交的”我连忙说:“你们说得真是太好了,老师都仿佛看到了他们在这样的路上艰难的走着。”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通过教师对文本的挖掘,激活了他们对文本的独特感受,也让这代的小皇帝们体验到战士们那辛苦的路程。这段虽不是重点段,但从这里所让学生理解的感受是很难得的。所以,一篇课文,老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价值,激活学生独特的体验,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提高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