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二年级教案 > 二年级语文下册岩石书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下册岩石书教学反思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35W 次

文章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告诉我们: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在地质勘探队员眼里,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本课的训练重点是认读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清岩石书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

二年级语文下册岩石书教学反思

 一、在交流中导入新课

教学伊始,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抓题眼“书”比赛认读。一方面是无声的组织教学,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兴奋起来;另一方面拉近了师生距离,找到适当的楔入点。然后,以情为先,用最能发送教学信息的导语:“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本很特别很特别的书”来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营造最佳的课堂氛围,同时,自然地融入教学的下一个环节。

二、在情趣中识字学词

从某种意义上说:起步阶段的课文阅读,只是为识字提供更为广阔的语言环境,以便随语境的变化进行独立识字。在集中识字这一环节里,我首先鼓励孩子们通读课文,想怎样读就怎样读,然后请学生默读课文,帮找不着家的生字宝宝圈出小房子,以便达到在语言环境里自主识字的预期效果。我认为,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读书能力,这样的训练能为学生升入中高年级独立识字学词作出较好的铺垫。事实上,教学中,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表现欲已促使他们圆满地完成了这项任务。接着,师生在游戏中巩固字词:如对照实物找字卡“印”、“痕”,观看课件读准会意字“册”,猜字谜记忆“刨”??当孩子们思维被激活时,不失时机地放开手给足时间,让孩子们自由地做识字游戏。最后,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刨根问底”,通过反复读句自主发现“藏”的不同读音。当然,识字教学应贯穿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始终,因此,初步掌握了生字词的音形义之后,我又把生字词重新送回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读文中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

三、在自读中感悟“书”的内涵

低年级阅读教学应避免繁琐的分析讲解,承认学生在阅读中占“主体”,让学生进行“自读尝试”,教师的“主导”也不可忽视,应在“自读尝试”前给学生营造一个“入境悟情”的氛围。在这一环节里,我安排了两次自读尝试活动。分别这样营造氛围:①从题入手,自读解疑,让学生根据题目提出问题,为什么叫岩石书?岩石书里面都有哪些内容?等等,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带着这些问题请大家再读课文,②角色变换,合作探究。在师生分角色感情朗读1~4自然段后,我作为文中川川问:这本岩石书有字吗?有图吗?有用吗?如果你是地质勘探队员,该怎样告诉我?请拿

起书,在小组里和同学商量商量吧!在这种生生互动的氛围里,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孩子们读句悟情,如:“岩石就是书哇!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一句的朗读,我从标点“!”与“?”入手,告诉同学们“!”和“?”提醒大家读时注意他俩呢!让抽象的符号也拥有了活力与感情。我采取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方式,鼓励学生反复地读书。在学生明了书是岩石时,随机指导书写生字“岩”。课文中的“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木的陆地。后来,陆地沉下去了,这里就变成了大海。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海底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脚下的这座山。”在这种情况下,我设计导语:放声读吧,想着看到的,读出看到的!在指名读后,我引导学生抓“很久很久”、“很多很多”进行感情朗读。至此,学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再读,领悟文情已是水到渠成了。对于生词“宝藏”的理解,则是请学生把它放进句子里,结合上下文在读中想:这宝藏指什么?之后,请学生帮省略号说“读懂了这本岩石书,还会找到什么宝藏?”从而润物无声地教给学生读文解词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领悟“书”的内涵,思维也得到发散。再以石油开采的热烈现场这一段录像掀起课堂高潮。让学生带着随之而发的自豪、兴奋、激动之情自读自悟最后一自然段。

四、在活动中放飞思维

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此时的学生正处于较疲乏状态,因此,我设计了轻松的课内活动。即:各抒己见谈理想,分角色放声读课文,自由读课后小知识,持放大镜研究石头,听音乐观看网上资料。还鼓励学生课外活动——到大自然里去读最大的书,让学生思维在无拘无束的空间里放飞,把语文学习延伸到生活实践中去。

总之,本课教学,我追求一个“实”,即实在、实际、落实。本课的实,一是读文字内容,使之流畅;二是读文字含义,使之理解。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单元训练重点融进了课堂教学,而且把“读课文、品词句、悟感情”的学习方法春风化雨般地教给学生,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为培养低年级学生独立识字学词、独立阅读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篇二:岩石书的教学反思

《岩石书》教学反思

文章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告诉我们: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在地质勘探队员眼里,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本课的训练重点是认读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清岩石书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

一、在交流中导入新课

教学开始,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一方面是无声的组织教学,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兴奋起来;另一方面拉近了师生距离,找到适当的楔入点。然后,以情为先,用最能发送教学信息的导语: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本很特别很特别的书来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营造最佳的课堂氛围,同时,自然地融入教学的下一个环节。

二、在情趣中识字学词

从某种意义上说:起步阶段的课文阅读,只是为识字提供更为广阔的语言环境,以便随语境的变化进行独立识字。在集中识字这一环节里,我首先鼓励孩子们通读课文,想怎样读就怎样读,然后请学生默读课文,帮找不着家的生字宝宝圈出小房子,以便达到在语言环境里自主识字的预期效果。我认为,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读书能力,这样的训练能为学生升入中高年级独立识字学词作出较好的铺垫。事实上,教学中,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表现欲已促使他们圆满地完成了这项任务。接着,师生在游戏中巩固字词:如对照实物找字卡“印”、 “痕”,观看课件读准会意字“册”,猜字谜记忆“刨”……当孩子们思维被激活时,不失时机地放开手给足时间,让孩子们自由地做识字游戏。最后,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刨根问底,通过反复读句自主发现“藏”的不同读音。

当然,识字教学应贯穿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始终,因此,初步掌握了生字词的音形义之后,我又把生字词重新送回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读文中领略语言文字

的魅力。

 三、在自读中感悟“书”的内涵

低年级阅读教学应避免繁琐的分析讲解,承认学生在阅读中占主体,让学生进行自读尝试,教师的主导也不可忽视,应在自读尝试前给学生营造一个入境悟情的氛围。在这一环节里,我安排了两次自读尝试活动。分别这样营造氛围:①从题入手,自读解疑,让学生根据题目提出问题,为什么叫岩石书?岩石书里面都有哪些内容?等等,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带着这些问题请大家再读课文,②角色变换,合作探究。在师生分角色感情朗读1~4自然段后,我作为文中川川问:这本岩石书有字吗?有图吗?有用吗?如果你是地质勘探队员,该怎样告诉我?请拿起书,在小组里和同学商量商量吧!在这种生生互动的氛围里,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孩子们读句悟情,如:“岩石就是书哇!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一句的朗读,我从标点!与?入手,告诉同学们!和?提醒大家读时注意他俩呢!让抽象的符号也拥有了活力与感情。我采取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方式,鼓励学生反复地读书。在学生明了书是岩石时,随机指导书写生字“岩”。课文中的“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木的陆地。后来,陆地沉下去了,这里就变成了大海。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海底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脚下的这座山。”在这种情况下,我设计导语:放声读吧,想着看到的,读出看到的!在指名读后,我引导学生抓“很久很久”、“很多很多”进行感情朗读。至此,学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再读,领悟文情已是水到渠成了。对于生词“宝藏”的理解,则是请学生把它放进句子里,结合上下文在读中想:这宝藏指什么?之后,请学生帮省略号说“读懂了这本岩石书,还会找到什么宝藏?”从而润物无声地教给学生读文解词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领悟“书”的内涵,思维也得到发散。再以石油开采的热烈现场这一段录像掀起课堂高潮。让学生带着随之而发的自豪、兴奋、激动之情自读自悟最

后一自然段。

 四、在活动中放飞思维

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此时的学生正处于较疲乏状态,因此,我设计了轻松的课内活动。即:各抒己见谈理想,分角色放声读课文,自由读课后小知识,持放大镜研究石头,听音乐观看网上资料。还鼓励学生课外活动——到大自然里去读最大的书,让学生思维在无拘无束的空间里放飞,把语文学习延伸到生活实践中去。

总之,本课教学,我追求一个“实”,即实在、实际、落实。本课的实,一是读文字内容,使之流畅;二是读文字含义,使之理解。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单元训练重点融进了课堂教学,而且把读课文、品词句、悟感情的学习方法春风化雨般地教给学生,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为培养低年级学生独立识字学词、独立阅读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篇三:《岩石书》教学反思

《岩石书》教学反思

文章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告诉我们: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在地质勘探队员眼里,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本课的训练重点是认读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清岩石书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

一、在交流中导入新课

 

教学开始,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抓题眼“书”比赛认读。一方面是无声的组织教学,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兴奋起来;另一方面拉近了师生距离,找到适当的楔入点。然后,以情为先,用最能发送教学信息的导语:“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本很特别很特别的书”来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营造最佳的课堂氛围,同时,自然地融入教学的下一个环节。

 二、在情趣中识字学词

从某种意义上说:起步阶段的课文阅读,只是为识字提供更为广阔的语言环境,以便随语境的变化进行独立识字。在集中识字这一环节里,我首先鼓励孩子们通读课文,想怎样读就怎样读,然后请学生默读课文,帮找不着家的生字宝宝圈出小房子,以便达到在语言环境里自主识字的预期效果。我认为,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读书能力,这样的训练能为学生升入中高年级独立识字学词作出较好的铺垫。事实上,教学中,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表现欲已促使他们圆满地完成了这项任务。接着,师生在游戏中巩固字词:如对照实物找字卡“印”、“痕”,观看课件读准

会意字“册”??当孩子们思维被激活时,不失时机地放开手给足时间,让孩子们自由地做识字游戏。最后,通过反复读句自主发现“藏”的不同读音。当然,识字教学应贯穿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始终,因此,初步掌握了生字词的音形义之后,我又把生字词重新送回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读文中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

 三、在自读中感悟“书”的内涵

低年级阅读教学应避免繁琐的分析讲解,承认学生在阅读中占“主体”,让学生进行“自读尝试”,教师的“主导”也不可忽视,应在“自读尝试”前给学生营造一个“入境悟情”的氛围。在这一环节里,我安排了两次自读尝试活动。分别这样营造氛围:①从题入手,自读解疑,让学生根据题目提出问题,为什么叫岩石书?岩石书里面都有哪些内容?等等,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带着这些问题请大家再读课文,②角色变换,合作探究。在师生分角色感情朗读1~4自然段后,我作为文中川川问:这本岩石书有字吗?有图吗?有用吗?如果你是地质勘探队员,该怎样告诉我?请拿起书,在小组里和同学商量商量吧!在这种生生互动的氛围里,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孩子们读句悟情,如:“岩石就是书哇!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一句的朗读,我从标点“!”与“?”入手,告诉同学们“!”和“?”提醒大家读时注意他俩呢!让抽象的符号也拥有了活力与感情。我采取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方式,鼓励学生反复地读书。在学生明了书是岩石时,随机指导书写生字“岩”。课文中的“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木的陆地。后来,陆地沉下去了,这里就变成了大海。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海底慢慢上升,

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脚下的这座山。”在这种情况下,我设计导语:放声读吧,想着看到的,读出看到的!在指名读后,我引导学生抓“很久很久”、“很多很多”进行感情朗读。至此,学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再读,领悟文情已是水到渠成了。对于生词“宝藏”的理解,则是请学生把它放进句子里,结合上下文在读中想:这宝藏指什么?之后,请学生帮省略号说“读懂了这本岩石书,还会找到什么宝藏?”从而润物无声地教给学生读文解词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领悟“书”的内涵,思维也得到发散。再以石油开采的热烈现场这一段录像掀起课堂高潮。让学生带着随之而发的自豪、兴奋、激动之情自读自悟最后一自然段。

四、在活动中放飞思维

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此时的学生正处于较疲乏状态,因此,我设计了轻松的课内活动。即:各抒己见谈理想,分角色放声读课文,自由读课后小知识,持放大镜研究石头,听音乐观看网上资料。还鼓励学生课外活动——到大自然里去读最大的书,让学生思维在无拘无束的空间里放飞,把语文学习延伸到生活实践中去。

总之,本课教学,我追求一个“实”,即实在、实际、落实。本课的实,一是读文字内容,使之流畅;二是读文字含义,使之理解。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单元训练重点融进了课堂教学,而且把“读课文、品词句、悟感情”的学习方法春风化雨般地教给学生,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为培养低年级学生独立识字学词、独立阅读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篇四:《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反思

学生课堂学习评价设计

《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反思

(年 级)四年级 (姓 名) (学 校) (联系电话) (邮 编) (邮 箱)

《各种各样的岩石》一课的教学主要分为两个内容,一是观察岩石的主要特征;二是让学生给岩石分类。

这节课中,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方面:

一、本节课溶入地方课的特色。

本节课我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书本知识,还让他们了解了贵州特产的岩石:马场石、钟乳石、贵州龙化石、海百合化石。

 二、创设情境,走进学生,调动学生原有知识。

一开课我给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以及家乡的奇石,达到走进学生的同时,也激起学生对岩石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现了科学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活动主动建构的。

三、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在科学教学中,我不仅仅要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因此,在观察前,还出示的观察要求,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工具、材料,大量的时间进行认识岩石的特征,并随时作好记录,我参与到了整个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困难,体现了科学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四、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的合作学习方法。在交流讨论岩石的特征时,引导学生对相互之间实验情况、记录进行交流、相互补充、评价、完善对岩石的基本特征的认识。并且让学生及时参与评价,从而使学生学会更加细致、准确的进行观察。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仅认识了岩石,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认识事

物的方法,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五、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让学生学法、懂法、用法。

 不足之处:

  一、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由于这节课的容量比较大,如果把“给岩石分类”的活动放到第二课时,让学生在本节课中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岩石的基本特征,这样也许会让学生更有收获。

二、没有及时抓住课堂的闪光点。

在让学生观察完岩石的特征,并请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时,有学生很快举起了手,但是我由于担心后面的活动时间不够,没有给机会让其他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新发现,而是匆匆把这一环节过了。课后想想,这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形被我打击了,课堂上最闪光的地方没有让我抓住。

 三、在调控课堂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方面做得不到位。

四、观察材料准备得不充分,使学生分类时类型少。

 再教设计:

如果有机会再教,我会注意学生交流观察记录时语言的表达能力。我会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笔记本,记录每节课学习探究科学的收获,以此来规范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还会准备有特色的有代表性的岩石分发给学生,比如页岩、板岩、砂岩、石灰岩、花岗岩、大理岩等让学生观察,相信学生的分类会更多一些,学生的视野也得到了开阔。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在教学中一定存在着我看不到的一些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让我得到提高和进步,谢谢!

  篇五:最大的书教学反思

最大的书教学反思

> 最大的“书”> 作者:远舟

一天,爸爸带川川去爬山,他们看见一位地质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看着什么。川川走过去,奇怪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

“我在看‘书’呢!”

“哪里有书啊?”

“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川川认真地说:“这上面有字吗?”

“有。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纹的足迹,叫波痕;还有这写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它们都是字呀”

川川又问:“这上面有图画吗?”

叔叔说:“有。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鱼哩!”

“这能说明什么呢?”

“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木的陆地。后来,陆地沉下去,就变成了大海。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海底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脚下的这座山。”

“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川川总爱刨跟问底。

叔叔说:“用处可大哩!它能告诉我们,那里埋着煤炭,那里埋着铁矿......把着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

“太好了!太好了!”川川高兴地说,“等我长大了,也要读懂这本最大的‘书’!”

《最大的书》教学反思

《最大的书》这篇课文是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述方式,记叙了爸爸与川川在爬山途中与地质勘探队员交流的所见所闻,间接地揭示了神气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的故事。本篇课文语言简洁,以对话贯穿全文,将地质知识融于课文之中,字里行间充满着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通过课文的学习以此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因此我在教学中着力加强对学生朗读课文的指导,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通过抓标点符号(!、?、??)、语气词、重点词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人物的

心情,能读出人物的语气。让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愿望。教过之后反思如下:

 一、以“刨根问底”展开有序教学。

在这一课时中我把教学目标定位成: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2、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在教学中我抓住“刨根问底”展开教学,全文始终围绕“川川是怎样刨根问底的?”这个主问题展开教学,第一大块川川刨根问底中了解岩石就是一本书;第二大块川川刨根问底中知道岩石书上有字有画,岩石书能说明地壳运动的漫长过程;第三大块川川继续刨根问底,了解“书”的作用,在回味整课对话中,让学生再次感受“刨根问底”的意思。每一大块的内容都是以对话展开,让同学们通过对话体会其中情感。

二、让课堂教学始终充满语文味。

这是一篇带有科普味道的课文,怎样让这样的课文充满语文味?在这堂课里我采用图片展示的方法,让学生探究岩石“书”的内容时,想象雨痕、波痕的样子,通过一番想象,学生区分“雨痕、波痕、矿物”就水到渠成。然后运用书上的语言介绍这些“字”,让教学始终围绕语言文字展开教学,又如让学生欣赏岩石“书”上还有哪些画,在孩子们的好奇的猜测中,进而让学生围绕这些图片进行拓展说话“你看,这儿有( ),有( ),还有( )哩!整堂课气氛还是比较好的。

 三、唯材“适”用,让课堂更加充实。

在这堂课里,我选择了适合课文内容的相关资料进行拓展,有对岩石“书”中还有哪些画进行拓展,有对大自然中还有哪些书进行拓展,特别是对大自然中的书进行拓展,我选择了“动植物化石、岩石”等图片,从不同层次进行拓展,在欣赏中学生充满了惊讶,轻轻地低呼着“这也是书呀?”在我的徐徐地叙述中,孩子们的视野更开阔,他们明白了生活中存在着很多书,都需要孩子们细细去读,从而激发他们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这堂课里,我们班的学生学得比较投入,对课文比较感兴趣。尽管整堂课也是落实了重难点,但是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教学机智还有待于提高,对于学生随机生成的问题没有及时的引导,错过了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机会,老师们给我提出建议:让学生阅读文本后自己找出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解答,最 后老师点明重点。我觉得这点子非常好,唉,怪就怪自己对学生这头把握不够多,缺乏相应的针对措施,我想这就是我对文本的研读还不够,课堂的机智还不够,这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