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二年级教案 > 《再见了,北京!》教后反思?3篇

《再见了,北京!》教后反思?3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7.51K 次

  《再见了,北京!》教后反思1

《再见了,北京!》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主要通过“圣火熄灭”和“人们狂欢”两个场面来描写北京奥运会的闭幕仪式。然而仅凭一些挂图或者书上的插图这些教学资源来授课,显然是不够的。细细一推算,2008年北京举行奥运会的时候,这些小家伙才只有3,4周岁呢,那个时候,他们中的大多数可能正在老家的泥地里打滚儿呢!于是课前,我便自己先去了解了一下奥运会的知识,做好充足的准备。

《再见了,北京!》教后反思?3篇

开始上课了,我一改教案上已经设计好的导入方式,直接单刀直入,问:“小朋友们,你们听过奥运会吗?”果然,相较于往常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情景,孩子们的脸上透露着迷茫和无知。我心中暗叫“不妙”。但我马上镇定下来。这样的结果早已料到,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就派上了用场。

于是我便像讲故事一般,给孩子们讲起了奥运会的历史,奥运会的会旗,宗旨等等,然后慢慢地引入到北京奥运会上,介绍北京奥运会上一些突破性的创举,激发了孩子对北京奥运会产生兴趣。最后再引入到这篇课文,启发孩子有感情地朗读课题。第一课时结束后,我深感这些奥运知识的普及是远远不够的,这对于孩子来说还是略显空洞。于是我决定第二课时将再引入视频和大量相关的图片。

上课以前,我利用课间给孩子们播放了北京奥运会闭幕仪式的视频,此时孩子们渐渐兴奋起来。他们看到了鸟巢里人山人海,人声鼎沸的大场面,终于收到了奥运会气氛的感染。而视频中“鸟巢”,“奥运神火”,“飞机舷梯”,“不同肤色的外国人”等场面,让孩子有了直观的印象,对课文的理解也大大的降低了难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京奥运会离我们的孩子是越来越遥远了,这给我们的`教学也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然而,现代教学媒体又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便利。今年教室新配备了多媒体,我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

  《再见了,北京!》教后反思2

《再见了,北京!》是一篇新课文,文中长句子多,陌生词语多,再加上学生掌握的奥运知识少,因此学生读得很不好,许多词句理解不了,老师教学时难度很大。

在教学时,第一课时并不是很顺利地上下来。第一课时我主要帮学生扫清了生字障碍。生字新词学完了,但是课文却没有读多少,以致学生读破句的很多,读错字的也比较的多。教学时通过读、品、再读,让全班同学基本意会,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无法顾及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学生应该还在半知半解中吧。也就是说,第一课时没有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但第一课时我自认为做得较好的是将《补充习题》上的第二题放入学习中进行了,即:奥运会的会旗是( )。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是( )。奥运会场熊熊燃烧的火叫奥运( )。“落下帷幕”就是奥运( )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充分认识到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如果学生课前能很好的预习,可能教学效果要好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在学生预习课文上面下一番功夫。

  《再见了,北京!》教后反思3

一打开《再见了,北京!》,我的心里就重重的,像是压了一块石头。孩子能理解这样的语句吗?这么多长句子,该花多少时间才能让每一个孩子读通课文呢?如果是囫囵吞枣,他们能快乐地把课文背出来吗?即使背出来,当做积累,生活中能运用这样的语言吗?

是我的原因吧,孩子们似乎也是不能理解这样文字。这还是要回答我们的教育应该走在孩子发展之前还是发展之后的问题。是不是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我们的准备工作都没有完成得够好?如果课前,孩子们对于北京奥运有更多的了解或是直观的印象,我们的教学是不是更成功呢?这是不是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印正了一句话:“功夫在课堂之外。”于是,课堂在只有几个孩子的所谓的配合中进入了尾声,似乎意兴阑珊。非常不情愿地,又似乎很无奈地对孩子们说:“那下面我们来写字吧。”没想到,沉闷的教室里一阵欢呼:“好啊!”

噢,也好!真的是出乎意料,孩子们写字非常积极,在我的引导下非常认真地观察着每一个字的结构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还观察了长短、高低,胖瘦问题,发言积极,生怕我没有请他回答。范写板书以后,在座位旁巡视了一番,孩子们写得都不错!

为什么会这样?仔细看了我才发现,原来这一课的生字都不难,很容易掌握结构,再加上孩子们对写字方法有了一定的积累,所以完成得不错。写字,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都说“字,是一个人的第二张名片。”体现了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更体现了一个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领悟能力及热爱。我想,孩子们热爱写字,也是语文课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