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工作报告 > 信息技术观课报告

信息技术观课报告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67W 次

  信息技术观课报告1:

信息技术观课报告

  一、实施观课、议课想法的由来

多年的传统听课、评课活动,已经习惯了对课堂教学作出评价、分出等第,这种做法虽然有利于授课教师汲取他人所长,改进自己不足之处,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但这样往往产生了不和谐的局面,不利于广大教师的成长,久而久之,听课变成了一种教研任务,评课成为一种过场和形式,教研效率低下。2009年笔者有幸作为市骨干教师参加了上海方略培训,拜读了陈大伟老师的《走向有效的观课、议课》(《人民教育》2007年第23期)的文章,第一次接触到了 “观课、议课”这个名词。 “实践观课、议课是建设一种新的学校和教师文化。建设进取、合作、民主、创新的教师文化,既是观课、议课的目标,又是有效观课、议课的基础”,其特点是参与者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坚持以学论教,从学习效果入手,到学生身边去,以学生为本。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参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教师研修活动。它与传统的听课、评课相比更体现了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更符合新课程理念。基于对观课、议课的理解,于是产生了在学校里开展观课、议课活动来代替传统的听课、评课的想法,并准备实施。

 二、实施观课、议课的目的

1、我校教师年龄普遍偏大,教师的理念和教学水平亟待提高,各类集中培训中理论与实践脱节,效果不好。传统意义上的听课、评课都是以“好好先生”的角色出现,流于形式,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因此,实施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观课、议课活动作为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的一个抓手,有利于促进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检视自己、反省自己、改进自己,在教学中“新生”,焕发青春活力,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实施新课程理念,使其成为新时代的教师。

2、为学校开展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研究” 课题从信息技术环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方面提供案例。

  三、实施观课、议课的条件

作为本地区教育系统第一个“吃螃蟹”的学校,光有胆量和勇气还不行,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首先,学校重视是保障。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主任、副主任带头参与,信息中心、教务处、各教研组联动,为保证观课、议课活动顺利进行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并为观课、议课活动实行全程录像,传到学校网站供全校教师研习。

其次,有一批致力于教科研的骨干教师参与,确保观课、议课能有效进行。我们依托“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研究”课题组开展活动。组内有6名市级骨干教师、5名县级骨干教师、7名教研组长和22名教学骨干教师,涵盖了各学科,占初中部授课教师45%,覆盖面广,具有一定的辐射作用。他们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对课题研究和观课、议课也有较高的积极性,从而保证了观课、议课能有效地进行。

  四、观课、议课实施过程

1、观课、议课的准备

(1)制定观课、议课量表。观课、议课需要教师带着任务和目的观察课堂情况、收集课堂信息,进行交流。因此,制定“观课、议课量表”是观课、议课的关键之一。结合“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研究”的课题内容,我们确定从三个维度对课堂进行观察。

(2)确定献课教师和课题。为了保证活动的成功,献课教师必须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有较新的教学理念,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较熟练;所选课题能体现“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着这些想法,课题组召开了有子课题组长参加的第一次观课、议课筹备会,会上大家经过讨论,最后决定分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两个组,文科组献课任务由芜湖市骨干教师鲁燕老师承担,课题为八年级语文下册《吆喝》;理科组献课任务由芜湖县优质课获奖者、青年教师汪世春老师承担,课题为八年级物理《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3)召开观课、议课教师培训会。观课、议课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是一件“新鲜事物”,不知道活动中自己的角色是什么。因此,文科和理科组提前一周分别召开了组员会议,会上首先让大家明白观课、议课与传统听课、评课的区别;其次将组员分成“观学生”、“观教师”以及“观信息技术使用”三个小组,每小组有一个组长作为发言人,每个大组有一个议课主持人;最后发放“观课、议课量表”,带领大家学习需要观察的内容和观察点,明确分工和任务。

2、观课、议课实施

(1)“观”。经过备课组的集体研讨,两位献课教师完善了自己的教学设计。2013年3月19日下午鲁燕老师、3月21日下午汪世春老师在学校多媒体教室为课题组成员献上了两节精彩的课例。课堂上带着观察任务的观课教师分成了三个组:第一组教师坐在讲台的两侧,面对学生,观察的维度是“学生的学习”;第二组和第三组教师坐在教室的后排,观察的维度分别是“教师教学”和“信息技术与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整合”。观课教师仔细观察课堂的变化,捕捉课堂信息,认真填写观察量表,其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是前所未有。

(2)“议”。议课时,两位献课老师首先集合所授课的内容,从信息技术的使用及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方法上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介绍自己的做法。然后各小组利用10分钟时间进行交流,最后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各组代表从不同的维度对本节课进行研讨。讨论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为什么这样设计?”和“假如我来执教,我会这样处理……”两个方面,气氛民主、热烈、和谐,使献课者和观课者都有收获、有进步。

(3)“写”。每位课题组成员除了议课时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后每人都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下了观课、议课的反思和心得体会。如:

案例1: “这样的观课更有实效”——摘自献课者鲁燕老师博客

“以前每到观课、议课时,能看到教师们漫不经心,有的甚至忙着抄备课笔记,或是批改作业,反正评课时依据授课人的教学设计谁都能讲几句,这样的听课有何实效?但是这次的观课、议课却有所不同。……作为授课人,我深深感受到这样的形式卓有成效,大家不仅记录了学生发言的人数、课堂讨论的时间,甚至观察到学生倾听的专注度;由于课题组是跨学科的,有的老师还从他所教学科的角度向我提出疑问,这些都让我对这节课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较之以前上公开课,我觉得这样的形式更提升自我。

发放“观课、议课评价表”,布置写观课心得,本意是为了课题研究有更多的过程性资料,但这次却有了意外的收获,让观课教师不再是处于“被观课”的状态,而和授课者一起进入课堂教学,用心观察,专心记录。这样的形式也让观课者真正受益。”

案例2:“观‘吆喝’,品生活——观鲁老师执教《吆喝》”——摘自观课者董道荣老师博客

“整堂教学设计为“秀吆喝——读吆喝——品吆喝——悟吆喝——些吆喝”五个板块,五个板块紧扣教学目标,板块间以逻辑为联系,逐层深入,层层推进,逐步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文本,又从文本走向生活,促进了语文阅读和生活体验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真正实现自主解读文本,体会吆喝的魅力,体会作者对吆喝、对老北京的深厚情感,并在阅读中丰富自己的生活情趣。”

案例3: “本节课从生活和学生实际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又回归生活,体现了学习科学的意义;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教学设计逻辑性强,问题提出层层深入,教学效果良好。

课堂对话利于激发学生思维。本节课围绕“汽车运动受力情况”、“液体与气体一样吗”、“知识的应用”等四个主要话题展开学习和讨论。分别提问12人次,集体提问并回答9次,涉及面广,有回忆、思考、分析、归纳,描述型的问题,认知难度不大,学生回答正确率高,但学生思考的时间稍短,不利于调动学困生思考问题。” (摘自观课者万成面老师博客)

案例4:“汪世春老师的展示课中学生学习之观察”——摘自观课教师王福幸老师的博客

“互动合作:学生得到的信息来源广泛,有生活实例,生活经验,教材,课件,教师讲授,演示实验等,对学生的帮助很大,效果很好。有复习提问,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小组合作等多项互助活动,参与提问的学生集体有十人次,个别提问有十二人次,分布各个教学环节,正确率较高。讨论方式多样化,有师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回声响亮,有生生讨论,教师巡视,学生发言积极,有实验演示,教师阐述,学生掌声回应,学生参与热情高涨,认真倾听,掌声回应,仔细观察,回答积极。”

案例5: “一堂从信息技术角度观课的听课心得”——摘自观课教师张青老师的博客

“本节课使用到的信息技术硬件设备有:音箱、背投、实物展示台、电脑、投影等。软件资源主要有:声音、图片、视频、自制动画、自制课件等,有的来源于生活,有的来源于互联网。本节课主要在九个方面使用到信息技术相关内容:……

本节课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方式主要有:课前预习法、细心观察法、思维训练法、比较归纳法、动手操作法、交流合作法等。……

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整合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也让学生更加直观、生动地了解现象、揭示本质,体现了现代化教育手段在实际教学中的巨大作用。”

案例6:摘自蒋光进老师  “总之,我组认为汪老师这一节课是一节成功的课,为我们展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成功课堂教学课例值得借鉴学习。最值得借鉴和学习推广的是

1、学生自主---合作完成实验,自主合作讨论分析实际问题、并在各抒己见的基础上达成共识。

2、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学生学习的成果,分享成功的快乐。

3、自制教具的应用。

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供大家学习参考:

1、实验小组内部分工要更加明确些,可以提高实验的效率,节省时间。

2、有些学习内容应用信息技术已经可以解决,讲解的尽可能少些,自主学习就会更加多些。

3、举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但不是每个实例都要详尽分析。”

  五、观课、议课活动反思

活动结束后,参与活动的教师十分兴奋,普遍感觉观课、议课比传统的听课、评课效果好,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他们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感受一:观课、议课有利于老教师的帮带,把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传授给青年教师;同时也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更有利于全体教师的共同学习和提升。

感受二:观课、议课是是一种团队合作,使每一个个体都参与其中,活动中人人有事、人人有责,改变了传统的教研组的教研方式和教研文化。它与传统听课、评课相比更注重“以学论教”——“ 以学的方式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水平和质量,通过学生的学来映射、考察教师的教”;“直面问题”——以问题的形式进行相互交流,最后达成共识;“平等对话”——议课是一种对话,是献课者和观课者之间的一种相互尊重、互相理解,既平等又对立的交流。

感受三:提高观课、议课的效率的关键环节有6个,即“选择合适的观察视角、制作科学的观察量表、记录详实的课堂现象、整理丰富的课堂信息、进行正确的课堂推论、作出客观的课堂评价”。只有做好每个环节,观课、议课才有效果,否则“挂羊头卖狗肉”。

感受四:观察量表内容要有针对性,不能贪多。有老师反映观察量表内容多了影响观课教师的观察和记录,反而显得观察目标太多、太杂,效果不好。议课时,要有一个教学业务水平高的人担当主持人,要能发现问题,并围绕问题组织讨论。

总之,观课、议课是一件“新事物”,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究、改进,寻求更适合我校校情的方法,一定能将我校课题研究落到实处,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实施素质教育。

  信息技术观课报告2:

在今年的远程研修观课评课环节中,分别观看了xx县xx镇第二中学王景国老师执教的《数据存储未来》、鱼台县中心中学的《信息的获取与分析》、鱼台县城镇中学李涛老师执教的《走进信息世界》和汶上县第二实验中学孙晓老师执教的《表格信息处理》,四位老师的教学各具特色,精彩精彩纷呈,学到了很多多保贵的经验,总结如下

  一、情景导入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