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工作报告 > 关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调研报告大纲

关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调研报告大纲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61W 次

经济高速增长、能源资源大量消费产生了大量污染物。在资源耗竭、生态退化、环境污染的背景下,经济成就不再那么令人欣喜。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调研报告

  【关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调研报告1】

根据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通知要求,市政协副主席曹东方率市政协办、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组成专题调研组,于2016年7月上旬深入到凌云、乐业、田林、隆林、西林等县(简称“西北五县”)对县域生态经济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走访交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基本情况,重点调研发展生态经济的资源、区位优势、思路对策和“十三五”规划总体思路等,并听取了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西北五县在《生态广西建设规划纲要》表述中属于“桂西北山地生态区”,地貌主要为山地,是全区地势最高的区域,气候较干凉;生态区位重要,是南盘江、红水河、右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珍稀物种多,建有8个自然保护区;水能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水电基地,建有天生桥特大型水电站。在发展生态经济方面,西北五县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可开发利用水电资源500万千瓦以上,现已开发和正在开发的达80%,是我国“西电东送”重要能源基地;立体气候分布明显,适于不同的农作物生长,农林产品类型多样,特别适于对海拔高度比较依赖的作物如茶叶、野生竹笋、中药材等的生长,农林产品成片分布有利于基地建设和实现生态农业的产业化,适于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多年来已形成了千家万户养殖业的传统,同时还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林副产品,盛产桐油、茶油、八角、八渡笋、白毫茶等;发展历史悠久,山川秀丽,人文景观和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拥有众多的历史文物,如凌云县中山纪念堂,西林县岑氏庄园和普驮铜棺、铜鼓墓葬,乐业县古造纸术,隆林苗族村落和传统九龙壮寨等,还有奇特的地质地貌,以乐业大石围为代表,集天坑群、地下溶洞、地下河系统、地下森林为一体的天坑溶洞群,堪称世界奇绝。旅游资源发展潜力巨大。

西北五县既是我国西南出海通道的“桥头堡”,处于国家确定的南(宁)、贵(州)、昆(明)经济区地带和国家战略层面上的东盟经济国,又是华南和西南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随着西部大开发工作不断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利好政策、项目、资金正在向西部地区倾斜,这对西北五县发展生态经济十分有利。目前,西林、凌云、乐业县已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列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全市入选的试点县有4个,其中就有3个位于西北五县。凌云、乐业县是国家主体功能区重点生态县,享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田林、西林、隆林县也同属全区29个国家县域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份,享受自治区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所有这些优势,为西北五县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多年来尤其是近年来,西北五县特色生态经济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状况,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有机茶叶生产稳产增收,生态有机农业不断扩大。据统计,去年西北五县种植茶叶面积约35万亩,年产干茶1.12万吨,实现产值6.5亿元。其中尤以凌云白毫茶较为著名,凌云县去年茶叶种植面积11.2万亩(有采面积9.1万亩、无公害茶园面积6.1万亩、有机茶叶面积1.39万亩),年产干茶4909吨,实现产值3.04亿元。

乐业县于2013年3月被农业部授予“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经过多年发展,生态有机农业不断扩大。截至去年底,该县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近3万亩,获得欧盟认证面积超6000亩。

二是实施“优果工程”,做强做优特色水果产业。2002年以来,西林县结合实际,大力实施“优果工程”,积极引导和扶持群众发展以砂糖桔、贡柑、西林甜橙等为主的优质柑桔水果。经过多年发展,西林砂糖桔等水果产业已逐步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格局。目前,西林县已获得“中国砂糖桔之乡”称号,西林砂糖桔也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全县砂糖桔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5万亩,遍布8个乡镇,今年挂果面积预计可达10万亩,产值达6.3亿元。乐业县大力实施“产业强县”工程,以发展猕猴桃种植为主导,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截至目前,该县已在同乐镇、甘田镇、逻沙乡、幼平乡、花坪镇发展猕猴桃1万多亩,惠及果农300多户。去年挂果投产的猕猴桃面积达1000亩,采收鲜果600吨,产值达1000余万元。隆林县高度重视西贡蕉产业发展,全县种植面积已达2.2万亩,投产面积1.06万亩,年产量达3.72万吨、产值2.23亿元,纯收入1.49亿元。仅西贡蕉一项就实现农民人均增收402元,已成为该县脱贫致富重点农业产业之一。

三是大力发展林产经济。在百色,甚至在广西全区范围内,田林县是森林覆盖率最高和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比较早的县份。充分合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发展林下产业经济,成为田林县打造生态经济的一个新兴产业。目前,该县已建立49个林下养鸡集中区,去年林下养鸡出栏1519万羽。以林下养鸡为带动,食用菌、中草药、养蜂等林下经济也得到有序发展。到去年底,发展林下经济面积达117.1万亩,其中林下种植面积16.13万亩,林下养殖面积4.96万亩,林下产品采集加工35万亩,森林旅游61万亩,涉及农户3.2万户,林下经济总产值达12.1亿元。林下经济已成为该县农民增收的一大新亮点,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

作为传统支柱产业,田林县的八渡笋已发展到30万亩,远销往台湾、日本等地。2010年5月,田林八渡笋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2011年5月,田林八渡笋生产基地获得广西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据统计,2014年八渡笋投产面积26.5万亩,产鲜笋3.1万吨,加工干笋1.5万吨,产值0.6亿元。

2012年3月,西林县启动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项目,是对速丰林工程的继续和发展,也是“十二五”时期林产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对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促进林业产业发展、提升国内木材供给能力、构建木材安全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项目实施进展顺利,已落实人工造林土地2.59万亩、森林抚育土地8.1万亩;完成人工造林0.91万亩,完成森林抚育2.8万亩。

四是特色养殖业快速发展。隆林县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黑猪养殖、隆林黄牛、隆林黑山羊、隆林菜花鸡等地方优良品种特色养殖产业和大水面渔业开发。经过多年发展,该县逐步形成了“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水产畜牧产业链,建成隆林黑猪养殖示范基地2个,规模养猪场37个、养牛场24个、养羊场350个,养鸡场442个。截至2014年年底,全县存栏生猪18.8万头、牛7.3万头、羊8.3万只、家禽224.4万羽;出栏生猪22.2万头、牛2.5万头、羊10.8万只、家禽668.5万羽;大水面养殖面积52740亩,集约化标准网箱5650箱。肉类总产量3.2万吨,渔业总产量达2.6066万吨,水产畜牧业总产值超12亿元。

乐业县充分利用龙滩库区水面宽阔、水生生物资源丰富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单个网箱面积达几万平方米大型网箱生态养殖,逐步从原先成本较高的集约化小型网箱养殖,向成本较低不需投料的大型网箱生态养殖发展,找出一条适合大水面养殖方式。2014年,该县累计发展大网箱生态养殖0.4万箱,水产品产量达0.5万吨,实现产值0.47亿元。目前,网箱生态养鱼已成为该县一项新兴富民生态产业。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发展生态经济理念有待加深

我市生态经济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部分干部群众对“生态经济”概念模糊、认识不足,“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理念没有形成,对县域独有的生态资源优势缺乏战略性的认识。全社会资源意识、环境意识和节约意识比较淡薄,发展生态经济社会氛围不浓,工作实践过程中对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以牺牲生态平衡为增长点的经济发展方式还没有危机意识,工作举措缺乏前瞻性,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忽略平衡发展,致使经济建设没有创新,发展后劲不足。发展生态经济长远规划、考核体系缺乏。

(二)农产品精深加工滞后,生态产业链尚未构建

受地理位置和交通方面的制约,西北五县在农产品精深加工方面发展相对滞后,养殖加工业甚至为零、空白。农业工业化水平低,产业链条短,种养殖、加工、营销等环节机制不健全,专业合作组织作用不明显,没有成为规模经营的市场主体,企业、基地、专合组织没有建立起较密切的利益联接机制。各地农户都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农产品总量不足、规模不大,地方特色品牌不强,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市场份额极低,尤其是养殖产业的市场程度不高,供求关系经常脱节,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很弱。农业、农产品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生态产业链尚未构建。

(三)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矛盾突出

西北五县中凌云、乐业县是国家主体功能区重点生态县,西林县是自治区主体功能区重点生态县,均属限制开发区,又是珠江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及其重要,工业发展受限。同时,西北五县均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石漠化严重,耕地资源少,水土流失、旱灾等自然灾害频发,生态十分脆弱,严重制约一产、二产发展。当前发展县域经济的优势是资源利用,而大、中型项目都是与资源有关的生态环保项目,要做到经济发展与环保并重较为困难,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矛盾突出。

(四)发展生态经济基础薄弱

一是生态经济建设投入不足。西北五县经济基础薄弱,地方财力有限,各县区境内道路等级不高、服务面不广、通达能力差,安全通畅和产品运输难保障,至今仍有多个自然屯没有通公路,交通制约严重。西北五县均是经济发展后发县份,受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工业经济发展起步晚、底子薄,工业经济还处于以初级产品加工为主的初级阶段,存在工业产业结构单一、核心竞争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发展生态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难度大。二是高素质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西北五县农村科技体制改革进展缓慢,尚未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科技运行机制;农业科技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缺乏高层次科研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农、林、牧产品加工企业多以低档次、粗加工的小企业为主,没有生产终端产品的企业。同时,产品科技含量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同质化现象严重,资源利用率低,产品附加值不高,产值低、产业链短,市场竞争力薄弱,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挥不明显,生态经济产业发展处于“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不良状况。三是旅游发展基础低,知名度不高。几年来,我市西北五县干部群众对旅游业的认识虽然有所提高,但社会上还没有形成大力发展旅游的良好氛围。目前对旅游文化资源开发都只是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的浅层次开发,缺乏力度和深度,缺少文化内涵,缺乏特色和创意产品,没有形成核心旅游品牌。加之对旅游宣传投入不足、宣传手段单一、宣传面不够广,难以提高地方旅游资源的知名度。

三、几点建议

(一)树立生态立市战略,坚持绿色发展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坚持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多年来,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特色生态经济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也还存在着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态环境矛盾突出,发展生态经济基础薄弱、生态产业链尚未构建等问题。为此,要通过切实有力的教育、培训工作,牢固树立生态立市战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走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转型绿色崛起之路;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生态经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特别是提高领导干部和企业家的生态责任意识;通过面向基层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群众参与生态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全社会关注、关心生态经济建设的浓厚氛围;通过建设生态文化,培育公民生态意识;通过广泛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勤俭节约、绿色消费、低碳消费的理念,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加大生态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当前,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莫过于农村公路。为此,要加强统筹县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硬环境,加大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农村公路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柏油目标。要切实加快县区公路升级改造和连接周边市县“断头路”等道路建设,建立县域内和县域间的便捷交通网络,改善县域区位条件。

(三)建立健全补偿机制,加大财政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力度

由于国家政策对环境产权界定不清,利益主体不明,再加上支持资金严重不足、补偿标准低且缺乏可持续性,我市生态补偿机制尚不完善。为此,要结合《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赋于的“支持百色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的有效方式”政策,大胆先行先试,大做生态文章,探索建立百色市国家生态补偿示范区,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同时,衔接上级有关部门,将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享受范围,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助力度;协调有关部门,帮助各县完成国家级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助申报工作。

(四)做好生态普查和生态产业规划,着力推进生态铝产业基地和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

我市生态产业资源丰富、形式多样、独具地方特色,同时也存在自主为营、自产自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同质化等现象,缺乏统筹规划,生态产业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为此,建议:一是组织力量,开展生态普查,以文字资料、影视图像记录等形式对全市的生态资源、生态潜在价值、生态产业项目进行梳理和盘点,摸清生态家底,并以此为基础,高标准编制百色市生态产业布局规划,既以生态资源为导向引导发展生态经济,又全面约束生态资源的集约、节约和高效开发利用。二是从市级层面组建专门的发展生态经济的领导班子,成立办事机构,加强组织领导、规划实施、督促指导和服务引导,形成全市深入实施《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大格局,尤其是形成重新规划、细化全市发展生态经济的思路和方案。三是结合本地实际,着力推进生态铝产业基地和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

(五)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强化优势互补,联合发展生态经济

我市生态经济的发展,需要有相关地方性法规、政策和制度来引导和规范。为此,建议:统筹协调市、县两级,制定完善的生态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创新发展机制,集中资金重点扶持主导产业,促进生态产业迅速壮大;统筹考虑生态重点县区的经济发展,大力扶持发展生态产业;统筹各有关部门,在整合资源、建立协作机制、推进生态经济合作、联合开展营销推广活动、统筹交通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强互动;强化优势互补、整体联动,在产品整合、市场开发、品牌扩张、行业管理等方面加强协作,使我市生态产品远销区内外,以实现生态优势转为经济优势。

(六)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

节能减排任务繁重而又艰巨,尤其是在我市这样经济底子薄、起步晚的欠发达地区来说,面临的经济建设和节能减排矛盾更为突出,工作任务更为艰巨。为此,必须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强高能耗行业能耗管辖,有效控制重点行业碳排放,经营低碳城市,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使之宜居和可持续发展。

  【关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调研报告2】

根据局领导在林承超代表提出的“建立生态保护基金和生态补偿制度的建议”上的批示要求,为认真总结XX县加强环境保护的做法和经验,3月25日,规划财务处林向东、污染控制处林顺梅、自然生态处江梅珍等三位同志赴永泰进行调研。调研中,与当地县政府、林业、建设、经贸、水利、国土、环保等部门的同志进行了座谈,并现场察看了已经停产关闭的XX县造纸厂和蜜饯厂。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XX县域面积2241平方公里,约占XX市辖区的五分之一。全县辖21个乡镇,254个行政村、10个社区委员会,总人口35.4万人。XX县先后被授予“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等称号,被确定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水土保护生态修复试点县、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和XX省林业生产重点县、旅游重点县。

2016年全县生产总值39.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产值16.88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实现产值9.39亿元,增长18.3%;第三产业实现产值13.27亿元,增长18.7%。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42.7:23.7:33.6。财政收入(不含基金)1.694亿元,增长26.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不含基金)1.038亿元,增长26.9%。税性收入1.434亿元,增长21.8%。(含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实现税收0.49亿元,增长44.45%)。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21.22亿元,增长26.0%,其中规模以上的工业完成产值15.01亿元,增长34.0%。建筑业是XX县的重点产业,2016年在省内外完成产值42.03亿元,增长26.6%。

近年来,XX县以建设国家级生态示XX县为抓手,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全县环境污染得到控制,生态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环境质量保持良好,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公众生态保护意识不断提高。2016年,县城城区空气so2、no2指标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pm10指标达二级标准,县域为福州地区唯一未发生酸雨的县份;县城空气污染指数为40,优的天数占76.7%。大樟溪地表水17项指标除粪大肠菌群为ⅲ类外,其余均达到或优于ⅱ类水标准,符合水环境功能区要求。清凉溪饮用水源、南区水厂水源水质的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饮用水源达标率达100%。

二、XX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

XX县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把生态环境保护摆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坚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并重,严格限制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严格限制工业发展,强化环境监管,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为向省会中心城市提供健康的生态之“肺”作出了无私贡献。

(一)找准发展定位是关键

XX县有着良好的生态资源环境,在XX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将永泰的发展定位确定为省会中心城市“后花园”,在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中,要求XX县侧重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严格控制或不发展工业特别是污染型工业。永泰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加快发展特别是加快工业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而这种发展定位,对于XX县来说,无疑是一个“紧箍咒”。是发展工业为先,还是保护生态为重?这在当时的县领导以至于干部群众中并非没有争议的。然而为了下游地区人民能喝上干净的水,为了省会城市能有一个健康的生态之“肺”,他们选择了后者,这种选择意味着奉献,意味着牺牲。为此,该县确立“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生态旅游为龙头,以生态工业为主导,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的生态建设思路,强化“治山治水即治县”的意识,以创建国家级生态示XX县为载体,大力发展生态优势产业,积极寻求一条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统一协调的,促进全县生态良性循环、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以生态经济振兴永XX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他们先后编制出台了《永泰国家级生态示XX县建设总体规划》及其《实施意见》,《XX县生态功能区划》、《全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总体规划》、《XX县畜禽养殖禁建区划》以及《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方案》,修编《XX县城市环境规划》及建制镇的环境规划,制定大樟溪梯级电站及24条支流流域规划等。这些规划性文件,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规范经济开发行为,指导全县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动XX县生态经济步进良性循环的轨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严格把住源头是根本

一是严把开发关。XX县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已发现或初步探明储量的金属矿和非金属矿有金、银、钼、锌、紫砂土、高岭土等10多种,如果没有采取限制措施,这些资源的开采、生产,将给该县带来30亿元以上的产值,而正是由于没有开门招商、放开生产,使该县一年减少了财政收入5000万元。二是严把审批关。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等环保法律法规,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规范项目开发管理,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中,均能首先征求环保部门意见,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把搞好环评作为项目审批的第一前置条件,不引进重污染、高能耗的工业企业。近几年否决了18家高污染企业,仅被否决的福州味精厂搬迁项目,就涉及产值13亿元;永鑫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由于采用的工艺较为落后,该县于去年12月关闭了该企业,待重新选址并进行技改后再重新生产,该企业涉及产值达7500万。三是严把规划关。在规划布局中坚持以人为本,防止生产区与居住区混杂;对现有布局不合理的工业企业,逐步搬迁进入马洋工业集中区和城峰工业集中区园,目前已经入驻园区的企业有43家,涉及产值约13.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