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读后感 > 《刘彭芝教育思想与实践》读后感

《刘彭芝教育思想与实践》读后感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5.59K 次

说实话,我对于教育专家这个词汇不是很感兴趣,因为有很多所谓的专家,他们只会纸上谈兵,我感到很厌烦。刚刚拿到《刘彭芝教育思想与实践》这本书的时候,我没有在意,只是随意地把它放到了一边。直到后来区干训部强调这本书要读,还听说这本书是刘彭芝校长,从教40多年,任校长10多年,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的结晶,是教育实践的成果。这时候我才动心了,让我拿起了这本书,没想到细读之下还真是获益匪浅。

《刘彭芝教育思想与实践》读后感

《刘彭芝教育思想与实践》给我以许多启发。让我感触最深得就是——浓浓的“爱”。

关于师爱的问题刘校长谈得透彻而深刻。师爱是什么?刘校长的答案简单明了: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爱是自然流溢的奉献;尊重是教育的真谛,尊重是创造的源泉。她说:“教育工作者的爱,是一个长久的诺言。”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得到流淌在这本书字里行间的,就是刘彭芝对学生、对同事和对学校真诚而热切的爱。正因为刘彭芝校长对教育这份事业心中有爱,才能有强烈的事业心、崇高的使命感,才能视教育如生命、视学校如家庭、视学生如子弟,才能朝夕思虑其事,无私奉献,才能拒绝平庸,追求卓越

大爱无言,“润物细无声”。正因为心中有爱,刘彭芝善于发现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为他们搭建人生的舞台,因为“一个学校绝对不能藏龙卧虎,是龙就得让他腾,是虎就得让他跃”;正因为心中有爱,刘彭芝才能严于律己,在管理上大刀阔斧、雷厉风行,成为人大附中的“领跑人”;正因为心中有爱,刘彭芝甘于牵献,把教育作为一份事业来耕耘,投入她的全部理想、精神和情感。

“爱的教育”,成就了人大附中,也成就了刘彭芝她自己。第一篇中,刘校长就提到了“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我对这句话表示深深的认同,不禁让我想起一个故事。

“许多年前,有一个叫约翰·霍金斯的教授给他教的毕业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去贫民窟,找200个年龄在12岁到16岁之间的男孩,调查他们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然后预测出他们的未来。那些学生运用社会统计学知识,设计了问题,跟男孩们进行了交谈,分析了各种数据,最后得出结论:那些男孩中有90%的人将有一段在监狱服役的经历。

25年后,教授给另一批学生也布置了一个作业:检验25年前的预测是否正确。学生们又来到贫民窟。以前的男孩,都已经长大成人。有的还在那住着,有的搬走了,还有的已经去世了。但最终学生们还是与原来的200个男孩中的180人取得了联系。他们发现其中只有4人曾经进过监狱。为什么那些男孩住在犯罪多发的地方却有这麽好的成长记录呢?研究人员们感到很纳闷也很吃惊,后来他们被告知:有一个老师当年教过那些孩子。

通过进一步调查,他们发现75%的孩子都是一个妇女教过的。研究人员在一个‘退休教师之家’找到了那个妇女。究竟那个妇女是怎样把良好的影响带给那些孩子的?为什么这莫多年过去了,那些孩子还记着那个妇女?经研究人员迫切的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

‘不知道’妇女说,‘我真的回答不了你们。’她回想起多年前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情景,脸上浮起了笑容,自言自语的说‘我只是很爱那些孩子。’”唯有爱,才是我们教育永恒的源泉;唯有爱,才是我们教师最美的语言!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文中有提到刘校长这几十年里工作的压力辛苦,但一直充满热情的工作,主要也是源于爱,对学生的爱,对学校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

爱才能让一个人甘于奉献,不辞辛劳,并且对一件事情保持高度的热情。看完刘彭芝校长的经历,我就下决心好好热爱这份职业,爱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学生,真心实意的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把他们培养成人、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