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读后感 > 《失街亭》读后感示例

《失街亭》读后感示例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6.07K 次

《失街亭》读后感

《失街亭》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失街亭》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失街亭》读后感1

街亭一战,对蜀魏双方都止关重要,诸葛亮权衡再三,派参军马谡领兵去守街亭,谁知马谡却违背诸葛亮的战略战术,轻敌自持,拒绝王平忠谏,一意孤行,占山为寨,失却要率路,致使蜀军陷入无法解脱的困境,终于丢失街亭。

自马谡拒谏失街亭,孔明挥泪斩马谡之后,一时舆论纷纷:“马谡言过其实”、“徒有虚名”、“庸才”……真是众口烁金,马谡简直体无完肤了,但我认为,马谡虽然丢失了街亭,但他仍不失为一个铁骨铮铮的好汉。

街亭之战前夕,敌军来势凶猛,势如破竹,而街亭无城堡可据,要固守谈何容易!街亭失陷,蜀军必危。当孔明惊呼:“谁敢领兵去守街亭?”帐下勇将却无人敢应,惟独马谡挺身而出,慨然一声:“某愿往!”

马谡在大兵压境的紧急关头,不是明哲保身,而是挺身赴国难,并“乞斩全家,立下军令状”,坚决请缨,这该具有何等的胆略,何等气概,又是多么的伟大!真可谓公而忘私,为国而忘家。

街亭失去后,马谡临危不惧,奋勇当先,生为蜀汉将,死为蜀汉鬼。这时马谡没有屈膝投降,求一官半职,也不是远遁他处,苟全性命于乱世,而是重整残部,突出重围,保存一部分有生力量,返回大营。

莫非他不怕孔明按军法从事?非也,因为他是一个胸襟坦荡,光明磊落的大丈夫,不以个人生死荣辱而抛弃一片报国之心,马谡忠心可鉴,光照千秋!

败后的马谡,也不是死不悔改之徒,他知罪伏法,自缚与孔明帐前:“某之死罪,实已难逃。”丝毫不强调客观原因来替自己辩护,更没利用与孔明私交甚厚这一点徇私,而是堂堂正正的受刑,没有一句怨言,而且托孤孔明,让儿子继承父志,报效国家,也就“虽然亦无恨于泉!”多么宽广的胸怀,多么高尚的情操,多么忠贞的爱国之志!更何况“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决不能以一次成败论英雄。

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马谡为我们留下了白玉般纯洁的情操,翠竹般高尚的气节,当代改革洪流席卷全国,改革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种探索,改革进行中不可避免会走弯路,甚至犯错误,我们决不能因为失败而放弃改革,而应不断总结、改进和探索,中国才有腾飞的一天,这就是我们从街亭之失中由马谡人物得到的启示。

壮哉,幼常!忠哉,马谡!

《失街亭》读后感2

自从看了《马谡拒谏失街亭》,我的心一直无法平静下来,面对读书这一问题,我却有了一些新的见解,好似迎刃而解一般。

街亭与柳城乃是汉口的.咽喉,参军马谡毛遂自荐,愿去守街亭,并写下军令状,孔明让王平与马谡同去,抵之。马谡要把军队在山上屯军。王平劝他,而他却狡辩,说:"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若魏兵绝我汲水之道蜀兵岂不死战 以一可当百也。吾素读兵书,丞相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耶。"王平见劝不住,自带五千人马屯于十里这外,之后司马懿带兵拿下街亭与柳城,王平在半途中救下参军马谡。

说起兵法,马谡皆可了如指掌,玩弄于五指之间,甚至可以倒背如流。但马谡却只有匹夫之勇,只对文章的字词加以背诵,却没有真正的对文章的精神加以参透。正如"失街亭",说什么"凭高视下,势如破竹……"马谡只看见面前的好处,却忽视背后的惊险。也正如赵括一般,只知道纸上谈兵,并无真学实才。

看书!人人都会看;读书!人人都会读;背书!人人都会背。当你在辛苦中好不容易把书背了,却发现无法在生活中运用,这是多么可悲!俗话说得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所以我发现,不管是看书还是背书,不管您看得再多,背得再熟,如果对其精神不理解,也只是做无用功,看不如不看;读不如不读;背不如不背。

"人可以把书读活,也可以把书读死",我认为这句话说得很好。我们在看书,读书还是背书中,要根据你所新闻阅读的内容去思考,故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要能理解文章的灵魂,能够和文章的主人公一起分享着欢乐,悲伤,愤怒……进而体会文章的主题。让我们绝不能做一个像马谡一样读死书的人。

马谡,你就不要再转世投胎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