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推荐作文 > 舌尖上的美食作文(15篇)

舌尖上的美食作文(15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6.96K 次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舌尖上的美食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舌尖上的美食作文(15篇)

舌尖上的美食作文1

陕西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从上古祖先“华胥氏”“炎黄二帝”,到“夏、商、周”“秦汉隋唐”,都与这片土地有关。这里的美食,也是让人流连忘返。

一说到陕西,你可能想到的就是古都西安。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就带我去了西安。西安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地方,又将现代化与历史文化完美融合。整个城市洋溢着一种古色古香的味道,还有那街头小巷里飘散的美食的香味。

陕西的小吃,也是有悠久历史的。尤其是各种面食,那叫一个绝。比如赫赫有名的裤带面,也叫Biangbiang面。Biang这个字无法输入电脑,一共有57画,关于这个字的写法还有一个口诀:一点飞上天,黄河两边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长,东一长,中间加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推了车车走咸阳。正宗的Biangbiang面特别香,宽度有差不多一根手指头的长度,所有的口感和面的劲道配合得天衣无缝,端上来油还会滋滋作响,被油泼了之后蒜的香味和辣椒面非常与众不同的香气完全融合,让你食欲大开,吃着吃着一碗见底,还想再来一碗!

除了Biangbiang面,我们还吃了臊子面。臊子面--顾名思义就是猪肉面,但是实际可没那么简单。臊子面的特点是面条细长,厚薄均匀,臊子鲜香,面汤油光红润,味鲜香而不腻,其中含配菜有豆腐、鸡蛋等。色、香、味俱全,既好看又好吃。

西安的名小吃中,羊肉泡馍也是其中之一。西安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羊肉泡馍馆,有名的没名的数不胜数,酒香不怕巷子深,你顺着飘香就一定能找到好的'店。它烹制精细,每一块肉都煮得很熟,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食后回味无穷。羊肉泡馍的名气特别大,历史上出名还有一个关于宋太祖赵匡胤的有趣的传说,现在它已经成为陕西美食的“总代表”,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锅盔像锅盖,面条像裤带,辣子一道菜,碗盆不分开,不坐蹲起来,帕帕头上盖,房子一边盖,秦腔吼起来”,陕西八大怪中有五个是关于美食的,不亲身体验和品尝,你感受不到其中的美!从西安回来已经快四个多月了,我们想起最难忘的华山脚下老马家的羊肉泡馍和大唐芙蓉园旁的福茂源陕北铁锅羊肉还会流口水。

陕西美食,等着你去探索!

舌尖上的美食作文2

今年寒假,我学到了外公的拿手菜——糖醋排骨。

那天是除夕,我和外公早早来到菜场挑肉。外公说用肋排烧制成的糖醋排骨是最好的。一眼看过去,大大小小的肋排整齐地摆放在案板上,我一路挑挑拣拣,终于找到一块肥瘦均匀,大小正好的肉。我把肉提在手里,心满意足地跟着外公回到了家里。

外公先拿来一块砧板,一把菜刀,再给我套上一件围裙,以免弄脏衣服。准备就绪后,我把肉放到砧板上,接着退到一边,看着外公手起刀落,“咚咚咚”,切下三块整齐的排骨。看着好简单,我也要试试!说干就干,我从外公手里接过刀,“小心点,别伤着手了……”耳边传来外公的唠叨声,我不胜其烦,心想不就是切个肉吗,有什么好担心的。边想边学着外公刚刚潇洒的样子切下三块排骨。结果,一块肉被切成了豆腐块,一块又大的离谱,还有一块……跟外公切的肉简直是天壤之别。我平息下内心的烦躁,专心地切完了剩下的肋排,其余的肉起码不像刚刚那样难看。

外公又吩咐我去把肉洗干净,然后倒入锅里煮。我好奇地盯着锅里,不一会儿,水底开始向上冒泡泡了,这是水沸腾的标志。接着外公把肉捞了出来,换了一锅水继续烧。等水再次沸腾后,外公指导我倒入酱油,本来白生生的`肉顿时变得黑红,再放入了黄酒、老姜等其它调味料。搅匀后,外公盖上了锅盖。等了七八分钟后,水快要烧干时,外公又提醒我加水。我把锅盖打开,一股乳白色的烟涌了出来,在空中翻滚着消失,我拨开烟,倒了一碗水进去,烟顿时消失了大半。又是七八分钟后,这次开盖,浓雾中还带着一股肉香,令人垂涎三尺。再次重复刚刚的动作后,外公又加了一勺糖,少许醋……接着我把肉盛了出来,端上了饭桌。

这顿晚饭我感觉意外的香甜可口,兴许是因为这是我和外公共同的劳动成果,我的第一次辛苦所得吧!

舌尖上的美食作文3

冬至的时候家家都要吃饺子,吃饺子还有一个传说,这个传说是关于张仲景的。

据说有一年冬天,天气寒冷,北方很多人的耳朵都冻烂了。张仲景看到这一切十分难受,决定要帮助受难的群众,回家后买了许多驱寒的药材和羊肉,在冬至那天,把羊肉、辣椒和药材放进锅里熬煮。熬熟后切碎,再用面皮包住做成耳朵的模样,张仲景把这个食品叫做“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后就感觉浑身散发着热量,过几天耳朵的冻疮也好了。后来人们把“娇耳”叫做饺子。

冬至日我们家吃饺子,我决定来学包饺子,我们首先准备好食材:肉、饺皮、葱、姜、蒜,菜就按个人喜好来准备,我和妈妈选择的是胡萝卜、芹菜。首先将这些菜都切成丁,再不停剁成末。切肉的方法与切菜相同。这些菜都切好后,搅和在一个大碗里,搅和好后。还要在馅里倒入一勺盐,再加上耗油、五香粉、生抽等调味品,再搅拌均匀,饺子馅就算完成了。

做饺子皮是一个大工程,不仅费力,而且也很费时。小麦粉倒入大碗中,调入适量的清水,一边调水一边和面,等面粉成絮状,就停止加水,两手一起搓揉成面团,再放一边醒面。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再揉面,面团就会更加柔软光洁。妈妈把面团切成一条条,再将它搓几下就成一根长形的面棍,然后切成一个个小面团,用擀面杖三两下就擀成圆圆的'饺子皮。

妈妈包饺子示范给我看,拿一张饺皮放在左手中,再用筷子夹一些馅,馅不能太多,不然就包不牢,饺皮还会破的。但馅也不能太少,不然饺子扁扁的,不好看也站不住,吃在嘴里也没有味道,所以馅料的把握对于饺子质量是很重要的。放好馅后,再将饺皮对折,一般来说饺皮是对折,妈妈教我的却是前短后长,这样做出的饺子好看。饺皮口捏紧,再弄出几个褶皱,一个漂亮的白天鹅就做出来了。我照着妈妈的步骤去做,结果我和妈妈相比,我包的是“丑小鸭”,妈妈包的是“白天鹅”。

白天鹅在妈妈的巧手下列队排列,等锅里的水煮开。白天鹅急急跳下去嬉戏玩耍,过了一会儿,白天鹅在锅里上下急蹿,像是互相追逐,又像是在跳舞。

饺子煮好后,咬一口,香喷喷的汤馅直沁我的肺腑,让人忍不住多吃几个饺子。

舌尖上的美食作文4

美食给予味蕾不同的感受,让人爱得彻底,爱得真切。——题记

自古中国就是一个美食国度,古有“民有食为天”的理论,今有“吃货”一新名词。可见,人们对于美食的依赖,已不再是单纯的喜爱,更是一种追求,追求生活的爱,追求爱的享受。

难忘海边的鱼丸,几张简单的桌椅,一把把遮阳伞惬意地在路边等待着顾客,热情的主人拿着扇子,用笑脸去迎接每一位顾客。取一只普通得白碗,拿一只勺子,从那煮得冒泡的汤中,带着南方特有的慢捞出鱼丸,放入碗中,略带口音的声音同时响起:“慢点儿!烫!”热气笼罩住了双眼,但遮不住那颗心。煮得浓白的汤汁,碧绿的小葱,又白又大的鱼丸,更像一幅画作,犹如江南女子的`清秀,此时,那普通的白碗也变得高雅起来。

捺不住,拿起汤勺,捞一个鱼丸急忙送入口中,但又烫得小嘴通红,待微凉,朱唇轻露鱼丸之上,咬一口,汤汁四溅,浓香四起,刺激着味蕾,洁白的鱼丸皮中包着诱人的馅料,让人食欲大开。品一口浓汤,有鱼丸的清香,猪肉的新鲜爽滑,小葱的独特,更有一份细心、贴心,让人爱上了它……

难忘家乡的饺子,一张巨大的圆桌,摆在屋中最显眼的位置。家人在厨房忙碌着,将绞好的肉,剁碎的姜末、葱末放下盆中,沿顺时针方向搅拌,拌到肉质融为一体,闪着晶莹的光泽。大家围坐在桌旁,在欢声笑语中,包成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不一会儿,饺子上桌了。白白胖胖的饺子在冲着每一个人笑。一小碟醋配上香油。让人的视线不禁望向了那里。用筷子夹一个,蘸上醋,去品尝饺子与醋的完全结合,金黄的油伴着面香融在嘴中,蔬菜的清香伴着肉香在嘴中回味,香气弥漫在屋中,弥漫在家人的脸上,让人一下爱上了它……

南北方的美食纵有再多不同,但都饱含着相同的爱,对美食无限的追求与热爱,对生活的喜爱,享受生活。享受爱。

舌尖上的美食作文5

提到美食,舌尖上满满都是色香味。我尝过广州的外酥里嫩的烧鹅,福州名菜芳香四溢的佛跳墙,新疆香喷喷的羊肉手抓饭,长沙火辣辣的小龙虾……然而,我最喜欢的还是这道看似毫不起眼,实则暗藏美味的——鲍鱼蒸粉丝。无论是白嫩的鲍鱼,还是丝滑的粉丝,或是那香脆可口的蒜泥,都使这道菜无懈可击。

要想做好一道“鲍鱼蒸粉丝”,首先要学会挑选鲍鱼。挑选鲍鱼,感觉容易,实则蕴含技巧。挑选时,务必要挑选那些正在蠕动且身子摸上去软绵绵的鲍鱼,这说明它很鲜活。切记不能挑选身子硬邦邦的鲍鱼,那些不是死鲍鱼,就是快要死的鲍鱼,不够新鲜,口感不好。

拎着精挑细选的鲍鱼回家后,我打开水龙头,拿着胖墩墩的小鲍鱼开始又刷又洗,直到将其边上一圈黑乎乎的污垢擦得干干净净;然后,我按照妈妈教我的方法,小心地按住鲍鱼,用菜刀在它们身上横一道竖一道,切出整齐的刀花,便于入味。

制作“鲍鱼粉丝”的关键一步——调酱。鲍汁酱在这道菜中的作用,自然是不言而喻,它就是这道菜的精髓所在。我用热油炸好蒜泥后,小心翼翼地拿出生抽、鲍汁、蒸鱼豉油,每样一大勺,倒在一起后搅拌均匀。刚刚拌好的'鲍汁酱黏糊糊的,闻起来有一股酱香排骨的味道,香气扑鼻。

经过一个多小时冷水的浸泡,白白的粉丝都变得软软的了,把它们沥干后,调一些鲍汁酱拌匀后摆在盘子里,再把开好刀花的鲍鱼一个接一个摆在上面,围成一个小小的圆圈,再淋上鲍汁酱,洒上一层绿油油的葱花,就这样,一道“鲍鱼粉丝”已经基本成型了!

我端起摆好盘的“鲍鱼粉丝”,放入已经煮开水的热气腾腾的蒸锅里,五分钟左右,香喷喷的“鲍鱼蒸粉丝”横空出世。我兴奋至极,连忙夹起筷子尝了一口,香嫩可口的鲍鱼夹杂着滑溜溜的粉丝直冲向我的味蕾。我不由得大声赞叹:“好吃,真好吃!”一会儿工夫,一盘“鲍鱼蒸粉丝”被消灭得干干净净,爸爸妈妈都夸我是有天赋的小厨师呢!

舌尖上的美食作文6

我匆匆向前走着,抬起手腕看了看表,离上课还有二十分钟。

我稍稍松了口气,将手中的零钱放在台子上:“老板,来碗牛肉面。”

这家面馆坐落在一个不知名的小巷子里,尽管这家面馆占地面积很小,尽管煮面的炊具十分陈旧,尽管这是一家经营年数老到连招牌上的字都看不太清楚的小店,但这些阻挡不了络绎不绝的食客们的脚步。许多慕名而来的美食爱好者,为了品尝这里的招牌牛肉面在舌尖上迸发出的滋味,有时甚至要排上一刻钟的队。

面条不是由充满钢铁味的'机器做出的,而是老师傅经过成千上万次的揉制发酵而成。手工制作的面条弹性十足,口感筋道,若是在面上再铺上一层牛肉,啧啧,不禁让人垂涎欲滴!牛肉在红油锅中炖煮得又软又糯,老师傅秘制的味道渗入牛肉的每一丝纤维中,一口咬下去,唇齿留香。

咀嚼完牛肉,后,将碗中所剩不多的鲜汤一饮而尽,再从胃里打出一个饱嗝,那便是再舒服不过了的。咀嚼之间,焦虑的心情变得放松,紧张的灵魂得到解脱。

在这家店吃面你体验到的服务与别家可不同,老师傅从不以笑脸迎人,总是“横眉冷对”板着个脸。递面给客人时,总是将面碗往台面上一放,由客人自行拿走。也许正是因为老师傅的冷淡内向,面条的味道才能如此完美,他已将自己一身的精气神融于食物之中。

据说具有工匠精神的人做事一向表情严肃,全神贯注地做事的人鲜少有笑容满面的时候。因为他们把所有的精气神融进了做事当中。这样看来老师傅用工匠精神做舌尖上的这点事了。就这样,我更加敬佩老师傅,只要时间允许,我都会去那家面馆吃面。

其实老师傅偶尔也会流露出点点温情,随着我去店里次数的增加,老师傅与我也渐渐熟悉了些。现在只要我一到店里,不用点餐,老师傅就已经开始做我最爱的面了。当我从口袋中拿出钱递给他时,他已经将面放在了台子上。整个过程中没有说一句话,也还是那个表情,可是我却被感动到了,在每个来来往往的食客中,我能被一个普通面馆老板记于心中。

吃完面,怀揣温情继续踏上我匆匆的学习之路,我暗暗告诉自己:我也要以工匠精神对待学习。

舌尖上的美食作文7

今天终于有机会让妈妈带我去吃菜煎饼了。

到了店门口,只见“陈记菜煎饼”的招牌分外引人注目。还没走进去,菜煎饼特有的香味已经钻进我的鼻子。走进店里,客人们可真不少呢,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了空座。客人们多数是在吃煎饼,那副津津有味的样子,让我更加迫不及待想要一饱口福。

菜煎饼店铺不算大。做煎饼的食材盒子整齐地排放着,里面盛放着各种蔬菜。收银台就在离煎锅不远的位置。靠近最里边的地方,三个煎锅整齐地排列着。其中有两个煎锅上的.煎饼正在加工,散发着热气,伴随着特有的“滋滋”声,煎饼的香味逐渐弥漫开来。

我和妈妈拿起选菜的盘子开始挑选自己煎饼的配料:金针菇、生菜、木耳,这是妈妈的最爱;韭菜、海带、土豆丝,我也选了自己最喜欢的。装满了盘子,我把盘子递给做饼的阿姨。阿姨接过我的菜,倒进一个大碗里,然后开始加佐料:食用油、食盐、鸡精……再把这些配料搅拌均匀。阿姨接着就拿了一张饼放在煎锅上,再打一个鸡蛋均匀地摊在上面,又把搅拌好的配料倒在饼上,再接着又拿了一张饼盖在配料菜上,最后锅盖盖上去等饼煎好了就可以了。

煎饼终于做好了!只见阿姨一刀下去,把卷好的筒状煎饼切成两段。阿姨把煎饼递给我。我的食欲已经无法控制了,赶忙伸出手就想抓着煎饼吃。手刚碰到饼,烫得我赶忙缩回来,再一看,手都被烫红了。阿姨笑着对我说:“饼刚煎好,会有点烫,吃的时候要小心。”于是,我耐着性子等,煎饼终于可以吃了。

我一口咬下去,滿口生香。看着自己咬过的煎饼,哈哈,绿色的菜叶,黄色的土豆丝,银色的鸡蛋白,青黑色的海带丝,真是色色俱全。我细细地咀嚼着:又脆又香,又腻又滑。我一大口赶着一大口地吃着,已经狼吞虎咽了。妈妈不住地提醒我:“慢点吃,慢点吃,别噎着!”我一边点头应承,一边不住地夸奖说:“真是太好吃了!陈记菜煎饼果然名不虚传!”

走出“陈记菜煎饼”店,看着络绎不绝的顾客,我心想:真是百闻不如一见,这陈记煎饼果然是一道舌尖上的美食啊!

舌尖上的美食作文8

不吃奇香鸡,枉来石龙镇。

父亲一直对奇香鸡赞不绝口,情有独钟。年轻时常常骑着自行车不远百里只为品尝奇香鸡。后来,常常带着尚年幼的我也往返于此。

父亲开着车,我坐在后座。他熟练地打着方向盘,从东江大道拐入中山西路。街上骑楼商埠林立,各色招牌斑驳脱落,一座座老屋散落在市井,老人们闲坐在街边石阶,上班族骑着自行车穿行而过。

石龙中山路的繁华早已烟消云散,但石龙奇香鸡的浓香历尽变迁依然如旧。

揣着对童年味蕾的.回忆,循着宽窄街巷,踏着坑洼石径,追寻那份岁月的独家记忆。

鸡香巷远隐散来。身处陋巷,却吸引着怀旧的故乡人,以及慕名而来的外乡人。店内声鼎沸,人满座,足以证明石龙第一鸡名不虚传,街知巷闻。

店内,老莞风格装饰,大大小小的奖章及照片挂在墙上天下第一鸡,犹在向每个位顾客把昔日光景娓娓道来。

奇香鸡,恰如其名,鲜美奇异香芬之鸡,选用湖南三黄走地鸡,一口老锅,熬制多年的浓老汤滴滴及日月之精华的陈年汤底。冒起蟹眼般大的水泡时,快速将鸡放入汤中。浸鸡汆烫,随即捞起放进冷汤浸泡,如是反复。汆烫时,鸡汤渗入鸡肉里,鸡肉入味,肉质紧实饱满;浸泡时,在冰汤里将高汤鲜味封锁入肉中,同时也不失鸡皮爽脆。可谓一举两得。

鲜浓高汤沸水和清鲜爽凉冷汤二者天衣无缝。旺火烧开后,撇去漂在上层浮沫,上下翻动鸡,盖上锅盖,改用小火煮鸡肉。

摆盘简易,却暗藏乾坤。奇香鸡一上桌,只见皮色泽金黄,但闻香气浓郁,配上秘制酱汁,撒一小撮葱白细丝,蘸汁夹食入口,皮软肉嫩、味道鲜甜浓香。鸡皮软肉嫩,酱汁味极鲜。淋上私家酱汁,搭着浸满酱汁的葱花,轻嚼爽滑的肉块,鸡肉酥烂脱骨,滋味鲜美,肉丝入口化渣,瞬间满口生香。

唇舌芳香触及了记忆中的曾经,这确实是不愧三十四年的真功夫。随着世事变迁,繁华兮不复还,但奇香鸡之味,岁月沉淀,时光窖藏,依然如初。

奇香鸡,奇香,奇,鲜奇美异,天下奇味;香,香传至今,香冲唇口。

看着窗外,傍黑冥冥,暮色深深,光景旧曾谙。

舌尖上的美食作文9

在我的脑海里,香芋扣肉是一块香芋连着一块肉,中间夹着的是父亲的爱。香芋扣肉并不是广州的传统菜肴,它起源于客家。作为一位“老广”,也不常吃。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家便有了过年吃香芋扣肉的传统。但这倒不如说是专程做给我吃的,我们家没几个人喜欢吃这玩意。也许是几年前我随口对爸爸说了一句,我喜欢吃扣肉。但那也是随口一说,真没想到爸爸这么在意。

香芋扣肉做起来并不算容易,不是家常菜,忙前忙后也得一天。早晨,爸爸就去买材料了:五花肉,芋头,五香粉,南乳,柱侯酱,八角等十多种东西。接着,肉洗净焯水,而另一边又开始炸香芋,提起整桶油往锅里倒满。香芋炸至金黄捞出。接下来的炸肉就如同轰炸一般。刚放肉,锅里的油像调皮的孩子,窜到几厘米高,爸爸急忙盖上盖,但这冲击力也把锅盖弹起,响声不断,如同放炮,似上演了一场战斗。最后调味,各种调料混在一起,沾满芋头和肉。把肉与芋头码在碗中上锅蒸45分钟。但每次都得做七口人的分量,得分开蒸,这又得费掉两三个小时。所以,即使在初春,做一次香芋扣肉,父亲也满头大汗。做完香芋扣肉仍要放冰箱冻上一阵。

好不容易等到了晚上,终于可以运动运动嘴了。众所周知,五花肉就是半肥瘦对半的肉,十分油腻。香芋也是淡而无味。但当它俩撞在一块儿,加上酱汁,两种食材互补,令人欲罢不能。香芋扣肉被酱料染上了色,但又能透出肉的鲜红,芋头的白。各种香料渗入肉和芋头当中,香气扑鼻。一口下去,肥肉在口腔中炸开成微粒。在咀嚼中。芋头吸收了肉的油,酱汁渗入芋头芯,使其充分入味,肉因芋而更清淡,沐浴着口腔。芋因肉而更酥脆,散发着淡香。我直说出四个字:芋香肉化。

父亲的`爱总是含蓄的,无微不至的。这“夹心”的香芋扣肉是父爱的体现。它芋香而肉化,化开后便剩父爱了。香芋扣肉令我如此喜爱,应该也是如此吧。

舌尖上的美食作文10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节的到来,美食也接踵而来而来,那就是青团。

青团既是南京的美食,也是清明的代表,让我最难忘的美食当然就是青团了。

“青团来了!”随着服务员的喊声响起,我从门外三步化作两步地跑到自己的座位上,服务员手拿抹布,提着蒸笼的拎带,随之映入眼帘的是十几个青如松树,犹如台下石阶的颜色,绿中杂着丝丝的黑。这十几个青团,就如十几个软乎乎的胖娃娃般地端坐在木色的笼子中。

我忙用手抓起一个青团,青团表面附着一层薄薄的皮,我一把将它撕下,闻了闻,一股清香扑鼻而来,中间杂着一股股淡淡的艾草香味,让人心旷神怡。

我轻咬了一下青团旁边的面皮,那面皮黏黏的,才刚咬下就黏在了我的口腔之中,嘴里似乎夹杂着草叶的.清香,扑鼻而来。突然,什么东西从这黏糊糊的青团里流泻出来,甜丝丝的,嘴里夹着一颗颗沙粒般的小豆子,脑里突然一亮,原来是红豆!我细细品味着红豆在嘴里上下流动的感觉,像是条小虫在嘴里上下地爬着。我忙把剩下的青团一口咽下,青团顺着我的咽喉滑过,感觉身体里充斥着、洋溢着一股股清甜的豆沙味、略带苦涩的艾草味……

我吃完了青团,只见旁边的叔叔也在狼吞虎咽地吃着青团呢!只见他提起一个青团,将皮扯开,高高昂起头,把一整个青团放入嘴中,低下头来,还没看那青团在嘴里咬几下就“咕噜”一下滑进他的肚子。他吃完了还打个饱嗝,边摸肚子边说道:“真好吃!”一个阿姨进来了,问道:“你吃的青团是什么馅的?”叔叔歪着头想了想,然后疑惑地问:“什么?什么馅的?这青团,恐怕是没有馅吧!”阿姨呵呵笑了,说道:“你可真是猪八戒吃人参果,不识其味啊!”看看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样子,我和阿姨摸着肚皮哈哈大笑,最后,叔叔也很有兴致地笑了起来。

这就是南京美食——青团,下次,你也可以来南京一起享受吃青团的乐趣哟!

舌尖上的美食作文11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以饮食文化最为见长,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就体现了中国人对饮食的足够的重视,而仔细探究起来,中国菜更有粤菜、川菜、鲁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八大菜系,各有特色。

可口的食物被称为美食,但美食并不单单是指食物本身的味道之美和色泽油亮的品相,还有此情此景下用心品味、柴火慢慢烹煮过程中食材的变化融合以及文化的积淀。古人对吃是很讲究的,单说以孔府菜为主的鲁菜,讲究的就是一、二百年的老酒,老汤。吃饭犹如品茶,皆有一套相当讲究的礼仪,这赋予食物本身极大的尊重,也会使食物变得更美好适口为人们所享用,同时也体现了食用者本身的文化素养和价值观念,正所谓形神兼美者,美食也。

在现实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食物的种类越来越多,我们享用着这一切,却渐渐失去了以往对食物的敬畏。同样的食物也吃不出同样的味道了。

刚入春时,大地上的各种生命迅速复苏,展现着顽强的生命力,尤其见那野菜生长最为迅速,不几天只几场毛毛小雨,便让其绽放出生命的活力。妈妈是个念旧的人,带我去远郊的田地里挖野菜,找寻童年的记忆,采来野菜后,将它们带回家,喜悦的心情,爱戴的眼神,像与它们交谈一般,轻轻抚过每一片叶片,赋予它们新的意义。褒一锅野菜汤,清香四溢,我盛了一勺,夹着绿叶的白色汤汁有种莫名的诱惑,一口下肚,穿肠而过的.汤汁让胃得到一丝慰籍,这看似粗陋的菜肴远远胜过平时的大鱼大肉,味道决不输大饭店里琳琅满目的美食,芳香在口中释放,这自然的馈赠,竟有如此大的诱惑力,我细细品尝着,多么美妙的滋味呀!妈妈也尝了一口,却疑惑地说:“还少了点什么”!少了点什么呢!是啊!少了点什么呢?少了当时的心境啊!生活变好了,谁还会把曾经的救命粮做宝呢?这种食物的美味,是要用心去品味的呀!

舌尖上的美食,就是站在人舌尖上俯瞰人类的精灵,你待它入心,它便给你养料,你怠慢它,它则寡淡无味,只需静下心来品味,它便释放出丰富的滋味,一切灵气都弹跳在你的味蕾间,成为真正的舌尖上的美食。

舌尖上的美食作文12

说到美食,大家都会垂延欲滴的吧!我也不例外,因为我是一个“吃货”。不过,今天我这个“吃货”要做一道美食,那就是黄金土豆球。

首先,我拿出了几个土豆,这些土豆好像一个个胖嘟嘟的小泥娃。我决定先把他们的脏衣服脱掉,经过一阵刮洗,小泥娃被清理的干干净净,顿时,变成了一个个白白的胖娃娃,可爱极了。胖娃娃来到我面前好像在说:“小主人,谢谢你把我整理得这么干净,现在请你把我们切成土豆片吧。”于是,我便拿出我的魔法刀,“唰、唰、唰,”一会儿工夫就变成了薄薄的土豆片。我把土豆片放到锅里蒸了十分钟,土豆片就熟了,捞出土豆片,放上盐、胡椒粉、淀粉,然后把他们压成泥,再把土豆泥揉成一个大圆球,从圆球上取一团搓成小圆球。

没过一会儿,在我灵巧的双手下,一个个雪白又可爱的土豆球诞生啦。接着要给这些小家伙穿衣服了,我把土豆球放到盛满面包糠的盘里滚了一圈,他们个个都穿上了珍珠裙。最后就是下油锅,等油烧了七分熟,我把他们一个个放到油锅里,那些土豆球就像活泼的小女孩一样跳起了芭蕾舞。可是跳着跳着,只听“啪”的一声,有一个土豆球裂开了,流出了白白的土豆泥,妈妈听见了,过来一看,说:“你炸的时间太长了,只要炸两分钟,全身炸至金黄就可以了。”听了妈妈的'话,我恍然大悟,又重新放了几个,按照妈妈的说法,果然没有破裂,而且越来越熟练。

随着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黄金土豆球就做完了。我决定给他们摆一个好看的造型,我找来了一个长方形的盘子,在盘子里摆了几片绿色的菜叶,把黄金土豆球摆在菜叶上,再倒上一些番茄酱,一盘精致的黄金土豆球就完成了。我和妈妈连忙尝了一下,外脆里酥,好吃极了。妈妈还夸我做的美食色、香、味俱全,称得上我们家的大厨了。

吃着自己做的美食,听着妈妈的称赞,心里特别有成就感,感叹劳动真美好。不信的话,你们也来试试吧!

舌尖上的美食作文13

世界上还有几种面煮后汤清、面白、料红、菜绿呢?

世界上还有几种面光臊子汤配料有三十多种呢?

世界上还有几种面是在案板上甩成的呢?

相传太和板面源于三国时期。桃园兄弟”刘备、关羽、张飞驻守颍州(今安徽阜阳),张飞吃面总嫌太软、不筋斗、清淡无味;厨师多次琢磨,面经过上百次的试和面成功了;而后张飞对厨师又指明要用羊肉做汤为料,厨师灵机一动,添加近十多种能食用的药材和羊肉一起为张飞做面,张飞吃后顿感可口。由此太和板面又被称为“张飞板面。

板面讲究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一清为面汤清,汤映着面,面衬着汤;二白为面条白,摔好的面条通体雪白,煮熟的面条晶莹剔透,像一条条小瀑布萦绕其间;三红为底料红,用大量的干红辣椒炸臊子汤,汤红彤彤的,像玛瑙一样,让人忍不住食欲大振;四绿为菜绿。配上绿莹莹的青菜,就像一幅漂亮的油画一样,赏心悦目。我想太和板面的这种特点应该也就寓意着我们太和人做人要清清白白,堂堂正正,做事要追求至善至美吧。

板面的做法有臊子汤和面组成,臊子汤有30多种材料做成的,如桂皮、花椒、八角、白芷……其中辣椒可不能少,辣椒炸的色如烈火,臊子汤可调香、辣、鲜;面要选用优质面粉,面如白雪,在面中如晶莹的盐和碱,跟面粉加入“粘合剂”,加入两次,加入香油,和好之后,给它施以顿“暴揍”,打、摔、拉,面条会更劲道。最后煮好倒臊子汤,加菠菜和羊肉丁,色、香、味俱全,能把十里外的人们都吸引过来。

漫步太和,板面馆如满天繁星一样星罗棋布,随处可见。有的食客还没进门就冲老板喊着“来一大碗,加个鸡蛋”,鸡蛋是在板面汤里泡了很久的,蛋黄里早已融入了臊子汤的汤汁,吃到嘴里口齿生香。盛板面用的是黄色的.搪瓷大碗,这大碗也象征着太和人的豪爽。无论何时,你总能在板面馆发现三五亲朋或好友,几碟小菜,几样卤味,一壶老酒,几碗板面,闲话家常里短,喜乐悲欢,一切愁云皆淡化在吃完板面的笑声中。

这就是我的家乡太和的特色小吃,我想用一首小诗表达我的心情:

天生板面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煮面烹汤且为乐,会须一品心悦怀。

五湖四海皆兄弟,欢迎你到太和来。

舌尖上的美食作文14

“哇,好香啊!"“金黄金黄的,真好吃!"一看到喷香松软的面包新鲜出炉了,我的口水直流三千尺。

亲自动手做面包这事,还要从那天我路过蛋糕店说起,闻到面包散发出的香味四溢的味道时,“咕噜噜”不争气的肚子开始抗议了,没钱,怎么办?我灵机一动:倒不如回家自己做一个香喷喷的大面包,一口气吃个够。

回到家,我兴致勃勃地拿出制作面包单一一地念了起来:“牛奶、鸡蛋、黄油、白砂糖……咦!"怎么少了酵母?要知道那酵母可是让面包发起来的主要材料!"可那时已是中午,为了梦寐以求的美味,我只好顶着大太阳去买酵母。一路飞奔到超市,又经过卖面包的地方,我的肚子一直咕咕叫,那些馋虫好像在说:“买一点吧!买一点吧!我都快饿死了!"可是一想到可以品尝到自己做的面包,我只能擦擦快流出嘴边的口水……

到家之后,我把买来的材料按照说明书的操作全放了进去。但是,我竟然发现了单上印刷出现的小错误:鸡蛋怎么会是一只鸡蛋呢?不应该是一个鸡蛋吗?于是,我调皮地把面包单上的一只鸡蛋改成了一个鸡蛋。因为是第一次操作,兴奋之余难免会出小差错。看,由于没有看到量勺,接下来可糟了:单上明明写的`是用量勺量三勺盐,我却用了家里的盐勺,要知道家里的盐勺可比里面配的盐勺大了许多呢!之后放的油、糖、酵母……都比里面提示的配料多了许多!当我一倒面粉,谁知机器显出了重量超重!这可把我急死了!手忙脚乱下,我只好把面粉倒出来一点。

机器开始工作了!可是等面包做好需要三个小时呢!我只好待在客厅里,眼巴巴地瞧着烤炉工作,以十二分的意志力耐心等待着……

“滴滴滴"面包做好啦!我打开门,哇!香味四溢!满屋子都是诱人的味道。我迫不及待戴上手套,把面包像宝贝一样小心翼翼取了出来。哇!这面包色泽鲜亮,蓬松柔软的样子让人忍不住想大嚼上一口!在我肚子中的馋虫没有涌出小嘴之前,我得留个影,说时迟那时快,只听“咔嚓"一下,妈妈为我拍下了——舌尖上的美食,这一刻,我自豪!

舌尖上的美食作文15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世上的美食千千万万,可是我却对家乡的特色安义米粉情有独钟。

别看一根根粉条身形纤细,它的做法可不简单。首先准备好一团米粉,然后整块放进锅里,把水煮到沸腾,揭开锅盖,如雾一般的水蒸气朝脸上扑来,还带着米粉原汁原味的大米清香。这时可以把米粉先捞起,淋上少许汤汁,再加上各种佐料:一勺香菜,一勺香醋,再铺上一层肉末,最后撒几颗花生米点缀,一碗汤粉就出锅了。

看着面前这盘热气腾腾的汤粉,一股诱人气味便占领了我的鼻腔。有陈醋的酸爽,肉末的油香,有汤汁的鲜美,米粉的清香。就这一碗粉,整个饭馆便笼罩在香气中,我不禁使劲抽动鼻翼,整碗汤的香味就充满了全身,直冲我的大脑。

再观摩这道汤粉,一根根粉条仿佛是晶莹剔透的绸带轻飘在汤上,花生米就是一座座褐红的小山,香菜好像是一丛丛碧绿的草坪,那肉末就是一条条小路铺开,这哪里是一道菜?这分明就是另一个美丽的世界。

面前摆着一道如此诱人的美食,谁能不心动?我迫不及待地伸出筷子,轻轻挑起几根粉条,只见它半透明,仿佛是晶莹剔透的工艺品,把它轻轻塞进口中,香菜的浓香,肉末的酱香,花生的清香从我的舌尖划过,仿佛春风拂过草原,瞬间占领了我的'口腔。我牙齿一张一合,花生米的脆落,米粉的Q弹,肉末的松软,在我的牙尖散开,顺着我的喉咙舞动,直达我的肠胃。我又扶起汤碗吸溜,喝了一口汤汁,鲜美的味道,仿佛在为的舌头按摩,又在我的肠胃中回荡。

一碗汤粉,看起来平平无奇,可是在我的心里,就好像是朱自清对白水豆腐的回味,蔡金密对烧饼的喜爱,丰子恺对螃蟹的情有独钟。自从秦始皇吃鱼须发明米粉以来,米粉这道菜便源远流长,代代相传,一直到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传承家乡美食,保护家乡的非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