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推荐作文 > 2017浙江高考优秀作文

2017浙江高考优秀作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W 次

  篇1:落花是一本无字书

风过无痕,落红染地。古人的心思是细腻的,那对落花的叹喟,真是数不胜数。“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惜春常怕花开早,更何况落红无数。”在我印象中,落花常伴泪眼和空掷的年华,倘若我不曾见过那场落花,我也会伤感下去。

2017浙江高考优秀作文

学校喜种玉兰。这花不怕早开早谢,在寒冷的隆冬里就开始吐蕾。褐色的外皮紧包着微露的尖,似高擎的白色火炬,也似美人袖口处莹润的指尖。

它硬是在凋敝的冬天燃起了颜色。天气微暖便长势喜人,一朵朵,一树树,争相露出了俏颜。花果然开得早,春未过半,便沉甸甸闹哄哄地挤了一枝头。我便忧郁起来。这样轰轰烈烈地开,这浓郁扑鼻的香,也许很快就会消散了吧。自此再见到这般活泼可爱的开花,心中总盘桓着紧张和惋惜,反而不忍卒看。

而后几天,风有些大。我夹着书徐行在那甬道上。还是漫天的白花招展,还是冲天的香气。蓦地狂风大作,我紧闭着双眼,只听风吹得花枝一阵噼里啪啦。这可恶的风在无情地撕扯着花朵,在啃咬着树枝。我心中惶恐而紧张,不忍看那惨状。一片温软挟着疾风打在我的脸上,是落下的花瓣,终于还是凋落了。我满怀痛惜地想去抚慰这娇弱而凄凉的落花,却被眼前景象撞得一愣。漫天的花枝的确在摇摆,但比起备受摧残,不如说它们在与风缠斗,甚至占了上风。那花摇得不见狼狈,倒有一丝惬意在其中。偶有几片被吹去,如鼓起的小舟向天际驶去。大有“好风凭借力,送我至沧海”之态。就算落在地上也兴高采烈,继续姿态美好,香气馥郁。没有古人笔下的哀怨悲婉,反而在享受。不仅享受枝上花团锦簇的岁月,也享受死亡前的自由。

这样的落花之景已不纯然是景象,它更像一本含了哲理的无字书。

生命之美就蕴含在它花开花谢的整个过程中,连凋零也是美的呀,从那浓郁的香气、激烈的姿态、怒放的生命中丝丝缕缕地渗透出来。它一扫我心中的伤春悲秋,让我从中揣摩出了生命该有的美好。

犹记人间草木中汪曾祺先生点评栀子花的俗香:“去你的!我就是要这么痛痛快快地香!”活就要活得神采飞扬,而死不必只若秋叶般静美,不需要眼泪来祭奠,也可以是热烈昂扬的,也可以是自由不羁的,也可以是摆脱束缚,在从未达到过的高处闪耀后熄灭的。落红无字,而我已悟。

在落花这本意味深长的无字书中漫步,我拾起岁月的碎片,看向更灿烂的远方。

  篇2:水是一本无字书

古人每每登山临水,便常常涌起情思。“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哗哗流淌的水是李后主的哀愁;“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是王勃的怀古与感今;“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西方圣哲对自然的哲思……孔夫子每临大水必驻足而观之,只因,水是自然中一本给人启迪的“无字书”。

教会我们珍惜时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江河中日夜不息奔腾的水,几千年来就这么流淌,给人以时光流淌光阴逝去的直观感受,让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古人以水为滴漏,那滴答的声音无疑更证明了时光的流逝。既然时光匆匆,何不收拾好行囊,赶快上路?休要负了那“造物者之无尽藏”的美好大千世界。

水是地球的血液,泽被万物,教会人奉献。“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绵绵,甘露四下,以自我之躯体使万物复苏、百草抽芽,这何不是一种奉献精神?“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告诉我们,水不仅仅滋润万物、奉献自己,还具有一种无私的“不争”精神,惠泽万物却不矜不伐,使人敬仰。

水带给人小大之辨的哲学思考。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诸崖不辨牛马。

河伯沾沾自喜,直到行至东海方才“望洋兴叹”、幡然醒悟,小与大是相对的,心有敬畏,不至沦落为“蜩与学鸠”。

水教会了我们“志”与“远方”。王开岭在一文中写道:一个朋友画了一条绝美的江河,我问曰何以画成,答曰,想象这是一条有远方的水。流水方能不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生命力的水,是“有远方的”,是流动的。孔子评价水“万折也必东,故有志”。不朽之水,从不停下脚步,始终坚韧地向东流去,即使途中弯路重重,最终也不改其“志”。

知者乐水。水,是我们维持生命的必需品。阅读“水”这本“无字书”后会发现,它更是古今中外人们的精神领航者。

  篇3:每个人都是本无字书

“读万卷书”说的是人要多读有字的书,博览饱学,才能增长自己的才识。而“行万里路”则强调了到社会的大课堂中去经历风雨,只有读懂、读透社会这部大书,才能为知识插上腾飞的翅膀。

读有字书固然重要,读无字书更是非同小可。陆游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话一点不假。战国时的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在这方面就吃过大亏。赵括年轻时精读兵法,谈起兵事来头头是道。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照本宣科,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打败。由是看来,无字书更需用心读。

纵观我们周围,虽然有些没上几天学、大字也不识几个的人,但是他们读懂了社会大课堂中的“无字书”,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最后成就了非凡的事业。

其实,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是一本无字书,这些书有的写得精彩,有的写得平庸;有的写得厚道,有的写得轻薄;有的写得恢弘,有的写得小气;有的写得平顺,有的写得曲折;有的留下光彩,有的留下遗憾;有的留有思考,有的只剩下空白。透过这些形形色色的无字书,使我们洞察到了大千世界的林林总总,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善恶美丑。与有字书相比,这些无字书形神皆备,图文并茂。读好这些无字书,能让我们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处理问题,一生受益。

本人不善于阿谀奉迎,也不喜欢拍领导的马屁,但客观公正的讲,我们身边还有一本最为重要的无字书,也许被我们所鄙弃,这本无字书就是我们团队的领导者。与其它无字书相比,这本书离我们最近,且内容也算厚重,我们可以随时就便地阅读,便能从中汲取到一些养分。

好领导这本无字书是什么样的?孔子言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意思是:“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

同时,他极力推崇《尚书》中所提出的为政“九德”,即,“宽而粟,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这些对于规范为官从政者的道德修养有着十分珍贵的价值。

纵观历史,任何一个领导干部都是在奋斗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身上除具有独特的为人处事之道外,还有着与众不同的智商和情商,加之长期学习的修炼、工作的历练、岗位的锻炼、生活的锤炼……使得领导们在知识、修养、眼界、经验、能力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出众的特质。

好领导具备四大素质:一是有清晰的'思想,并能不断修正自己的思想以适应环境,并能帮助他人形成他们自己的思想。二是有高强度的能量,能主动唤起他人正面的感情。三是有魄力面对艰难的决定,并鼓励他人也这样做。四是有人人都能理解并赖以生存的团队价值观。

《致加西亚的信》一书的作者阿尔伯特·哈伯德曾说过:“一个好的领导会让你受用无穷。”领导对下属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一个人在浸润这份潜移默化的影响的同时,还需要低下头来用心品读这本无字书的内容,咀嚼其中的滋味。

好领导政治情怀不泯,社会责任不减,民本情怀不衰,文化使命不弛,学习精神不怠。满怀激情,活力四射。他们身上不仅保持着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还蕴含着对事业孜孜以求的内在动力。

好领导是一面镜子,他们不仅有过人之处,而且“子帅以正”,充满着榜样力量。对于困难,有的人叫苦退缩,他们却敢于迎难而上;对于矛盾,有的人理不出头绪,他们却能很快地找出主要矛盾或矛盾主要方面;对于挫折,有的灰心丧气、自暴自弃,他们却能把它作为新的起点;对于成绩,有的人沾沾自喜,他们却能把它视为过去、视为昨天。他们能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上迈,绝大多数人靠的是自身的实力。

好领导“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心存高远,志在天下,能更全面、更系统地考虑问题,判断形势,从而做出合理正确的决定。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由于工作层次、知识结构的限制,在思考问题、处理事情时,可能较少有对全局的考量,学习领导的思维方式就是要试着站在领导的高度,用全面、客观、联系、辩证的眼光审视形势、判断正误、定夺进退。

好领导“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敢于担当,能把工作当事业干,把公事当成自己的私事去办,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正是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意识,才逐渐积累出了领导们出类拔萃的工作素质,而这份认真也正是我们在领导们身上所最应该好好学习的。

好领导独具慧眼,有胸有怀,不仅能够发现长中之短,还善于发现短中之长,让下属的短处变长。美国柯达公司在制造感光材料时,需要有人在暗室工作。但视力正常的人一进入暗室便不知所措。针对这种情况,有一位经理突发奇想,建议说:“盲人习惯于黑暗中生活。如果让盲人来干这种工作,定能提高工作效率。”于是柯达公司决策层下令:将暗室的工作人员全部换成盲人。柯达公司将盲人的短处变成了长处,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给公众留下了不拘一格用人才的良好印象。

好领导可以点石成金,有长者气度、师者风范,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他们把帮助人、培养人、使用人作为重要目标,通过放手让下属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得到进步提高。无论是华为的任正非、联想的柳传志,还是海尔的张瑞敏、华西村的吴仁宝,他们无不具有师者的胸襟。而正是他们懂得为师之道,为每一个成员提供了“天高任鸟飞”的广阔空间,使整个团队充满了生机活力。

好领导这本无字书需要我们认真去读。通过向好领导学习,能够激发我们奋斗的动力,提高我们工作的能力,打磨掉我们生命中粗糙的部分,从而帮助我们找寻到人生的大道通衢。

当然,好领导是人不是神,不能鸡蛋里头挑骨头。他们也和普通人一样有着七情六欲,也有着这样的毛病和那样的不足,只是他们的短处比常人少了些、为官从政没有硬伤而已,是相对于坏领导而言,并在与坏领导的比较中脱颖出来的。正因如此,好领导更需要我们的理解、包容、担待、珍惜。

  篇4:善读无字书

南宋的一个夜晚,在越州山阴陆家宅院的书房里,74岁的南宋诗坛领袖陆游,正以自己一生的读书体验教育自己最小的儿子陆子聿。诗人教子,出口成诗,于是留下了这首至今传诵的诗篇《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告诉儿子,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浅薄,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躬行实践。这就是古人提倡的理论联系实际。

人获得知识有两条道路,一是实践,一是读书。实践就是行万里路,就是要去读懂社会这本“无字天书”,这是最重要的一条求知渠道。司马迁、李白、沈括、徐霞客,数不胜数的先圣先贤都是行万里路而有成就的例子。

古语有云:书看无字书,话听言外意。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五回有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些说的都是“无字书”的妙用。尤其是清人张潮,关于“无字书”的论说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他在《幽梦影》第一四二条写道:“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善游山水者,无之而非山水,书史亦山水也,诗酒亦山水也,花月亦山水也”;九十六条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第一八一条又说:“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

这种读书是达到了化境的读书,无字之书得于自然,见于心性,这样读书才“能会难通之解”,“可参最上禅机”。张潮的朋友黄交三称赞说:“山老(张潮,字山来)之学,从悟而入,故常有彻天彻地之言。”读书到这份上,当然书便是胸中山水,山水便是胸中之书了。

然而古往今来,似这般善读“无字书”的毕竟不多,更多的人则以为只读有字之书便可以了,正所谓“读书破万卷”。可惜一些人有字书读了不少,最后却变成一个无所作为的“两脚书橱”。

南史·陆澄传》记载: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橱也。”死记硬背,不求甚解,更别说理论联系实际了,像陆澄这样死读书读死书,就难怪写不出书来。同样是姓陆,陆澄和陆游比起来,在读书的见识上显然有霄壤之别。

面对世人“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现象,明朝洪应明在《菜根谭》一书中不无惋惜地说:“人解读有字书,不解读无字书;知弹有弦琴,不知弹无弦琴。以迹用不以神用,何以得琴书佳趣?”是啊,只知运用有形迹的事物,不懂得领悟无形的神韵,这种庸俗的人又如何能理解音乐和读书的真正乐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