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说明文作文 > 一篇说明文的结构图

一篇说明文的结构图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03W 次

相信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特别是其中的说明文,更是常见,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那么应当如何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篇说明文的结构图,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篇说明文的结构图

绿色塑料

①塑料问世后,即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到了几乎所有的领域。但是,在塑料应用极大地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丰富和改善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塑料不会自行“腐烂”,如果塑料薄膜长期存在于田间,不仅妨碍耕作,而且破坏土壤自身的水肥及微生物平衡,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发达国家对使用后的塑料曾采用过掩埋、焚烧和回收利用等方法进行处理,但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为此,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外许多科学家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纷纷投身于“绿色塑料”——可降解塑料的研制。

②所谓“绿色塑料”,并不是指绿颜色的塑料,而是指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具体地说,就是指在一定使用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一定的功效后能迅速自行降解,与自然环境同化的一类聚合物。因为它对保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所以被称为“绿色塑料”。

③“绿色塑料”的品种很多,这里只介绍光降解型塑料、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和转基因型塑料四种。

④光降解型塑料是在聚合物中添加少量光敏剂生产出来的塑料。我国科学家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对光降解型塑料的研制。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的光敏剂及其光降解聚乙烯地膜,早在1995年就通过了技术鉴定,并在推广中证明这一技术已经成熟。光降解聚乙烯地膜在光照下,可分解成4×4平方厘米的碎片,即使以后不再分解长期存在于土壤中,也不会给土壤物化性能带来影响,对土壤养分造成破坏。

⑤天然高分子型塑料是利用纤维素、木质素等天然物质,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塑料。比如,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利用农作物下脚料,如豆秸等制成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天然高分子塑料地膜具有极好的透明度和伸展性,埋在土中只需数日,即可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污染环境。

⑥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是由一种叫真核产硷性细菌先在葡萄糖溶液中生产出生化聚酯,再经进一步加工生产出的生物塑料。德国格丁根大学的微生物学家通过对一种细菌的特定基因隔离,使植物细胞内部生成聚酯,再利用这种聚酯制成植物型生化塑料。这种塑料在细菌作用下也可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不但不污染环境,而且还可用做肥料回归大自然。

⑦转基因型塑料是由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索姆维尔等人研制的。他们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从一种叫做营养佳良产硷杆菌的土壤细菌中分离出生产塑料的基因,然后把这一基因转移到一种遗传结构墒单的油菜子属植物中,培育出一种适宜种植的名叫多羟丁酸的塑料植物。这种植物的叶、秆、根都能长出多羟丁酸颗粒塑料,用这种颗粒制成的塑料可以完全被降解。受索姆维尔研究的启发,美国密茨根大学的生物学家则干脆将这种塑料基因直接植入土豆和玉米之中,在人工控制下生长出不含有害成分的生物塑料。不久,人们就可以像种植庄稼那样大面积种植和收获塑料了。

⑧目前,可降解型塑料大多还处在研究或试产阶段,距大规模推广使用还有一段时间,但科学家卓有成效的研究已经为人们展现出光明的前景。我们坚信,随着研究的加速进展,绿色环保塑料的新时代一定会很快到来。

(06年青岛市中考题)

1、通读全文,说说文章围绕“绿色塑料”说明了什么内容。

说明了研制绿色塑料的原因、绿色塑料的特点及种类。

解析

本题既考查考生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又考查考生语言的概括能力。解答这样的试题,首先要逐段地概括文章的内容,筛选出文章的主要信息:第①段由“白色污染”引出“绿色塑料”的研制成为中外科学家关注的问题;第②段说明什么是“绿色塑料”;第③段介绍“绿色塑料”的品种;第④—⑦段具体介绍光降解型塑料、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和转基因型塑料;第⑧段总结全文,指出绿色塑料的发展前景。“筛选信息”是获取信息的第一步,“整合信息”是获取信息的第二步,根据题目的要求,经“筛选”之后,去粗取精,再综合、归纳、概括很容易就可以得出答案。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用是用具体事实说明“白色污染”难以根除。

解析

本题考查具体说明方法的作用。回答的要点是:使用表明该说明方法作用的词语,再结合说明的具体内容表述即可。如举例子的作用是:“通俗、具体”+具体说明内容。

3、阅读第②段文字,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绿色塑料”下一个定义。

绿色塑料是指在一定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功效后,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

解析

下定义的方法是:用肯定的`判断句,即:……是……;合理归类,就是要明确要下定义的对象是属于哪一类的;最后找到它能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征,添加到类别前,组成一句通顺的句子。

4、仔细阅读第⑤、⑥段文字,说说“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和“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有什么异同。

相同:最终都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污染环境。

不同:天然高分子型塑料是利用纤维素、木质素等天然物质,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是由一种叫真核产硷性细菌先在葡萄糖溶液中生产出生化聚酯,再经进一步加工生产出的生物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还可用做肥料回归大自然。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说明内容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这两段的内容,明确这两段都是从制作方法、特点来介绍这两种绿色塑料的,然后再比较它们的异同。

5、请你结合本文有关知识,向一位正在使用普通塑料袋的人宣传“绿色”塑料袋的特点及使用意义,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使用普通塑料袋的危害;“绿色”塑料袋的特点;使用“绿色”塑料袋的意义;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解析

此类题目为开放性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精神,它巧妙地将文段内容迁移扩展,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的试题提醒我们平时要注意关注生活,拓展视野。回答此题时只要紧扣题干要求,把握住中心点,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结合实际,合理地进行联想,语言表达清楚,语句通顺即可。

2、了解说明顺序,理清文章结构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具体地可分为从古至今、由中到外等,一般都能从文章中找出标志性的表时间的词语。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介绍某个建筑物,往往用空间顺序,空间顺序又可分为:由上到下、从左向右、由外到内、由中心到四周、或以参观者的行踪进行说明等。

说明事理的文章常采用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常按事物内在的规律,由现象到本质,先概括后具体,先主要后次要、由一般到个别、由结果到原因等。有时一篇文章,可能兼用几种说明顺序。

说明文的结构主要有:并列式、总分式(包括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等。

3、辨析并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初中阶段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画图表等。说明方法的运用目的在于更好地表述说明内容,因此,辨析说明方法应从文章说明的内容出发,进而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

常见说明方法的标记:

(1)下定义:……是……,这就是……,叫……。

(2)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3)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

(4)打比方:像、是、当作

(5)作比较:而,比……,和……两种东西比

(6)列数字:数词(概数、确数)

(7)引言论:引用(标记是引号)

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共同的作用是说明事物的特征,但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如打比方:形象生动;列数字:准确;举例子、作比较:通俗、具体;引言论:印证;分类别:条理清楚。

说明文的分类与考点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事理、程序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体。说明文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1、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但是,有时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中考说明文阅读主要考查考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设题主要围绕准确认读、准确理解、准确筛选来考虑。

考点:

1、文章说明的对象和内容。这是对说明文的整体把握,但需要同学们注意的是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的区别。说明对象是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或事理,而说明内容往往是这个事物的具体特征或事理的具体内容,所以同学们在做题时要注意审题。

2、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考查。近年来,考查的重心逐渐由对说明方法本身的辨析转移到以对说明方法的作用的理解为主。

3、说明文的顺序。说明文的顺序主要有三类: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4、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两种:

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5、说明文的语言。准确、简洁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一般来说,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重在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简明的语言平实地加以说明。而科学小品,讲究趣味性、文艺性,需要做必要的生动、形象的说明。

6、另外,近年来中考说明文的内容更关心环境保护、高科技或身边的人文环境。题型由主观题占主导地位,其中开放性试题已占一席之地,并有扩大的趋势。对说明文的考查还出现了"开放性"试题,所谓"开放"是指解题思路和试题答案的多元化,只要言之成理就行,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在训练理解能力的同时,训练表达能力,对答案的表述不能只靠一个符号或一个词语来完成,要写成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

说明文的解题方法

1、如何找准说明对象

方法一: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石拱桥》。

方法二:抓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反之,如果要求为说明文加一个题目,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题目。

2、怎样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从每段(或每层)中抓住关键词语加以整理。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第一句)和结尾(或各段最后一句)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在说明的内容和对象中,有时会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内容,为什么又不对某些内容加以说明?为了扣住说明的中心,使文章更简洁,中心更突出,所以就会把联系不紧和无关的内容省掉。

3、如何从文中提取有关信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说:“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并将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列入“精读的评价”要求中。信息的处理是说明文阅读的常见考点之一。而且对文章说明对象及特征的把握,对说明中心的概括,以及对说明顺序的梳理都是对文本中言语信息的获取、筛选、概括、加工的过程。因此,在解答这些问题时,要做到:①从文本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要的言语信息;②合理地整理、组合信息,概括其要点;③能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4、如何分析说明顺序

认清说明对象,分析说明顺序。说明对象的特点决定了说明顺序的选择。有些事物内部构造比较复杂,通常按空间顺序说明。介绍事物各个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往往采用时间顺序。介绍抽象事理或事物,多数采用逻辑顺序,通常采用总分、主次、层进等方式,从现象到本质、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因到结果、从概述到具体地揭示事物的特征。

把握语言标志,“读”出说明顺序。例如,时间顺序多用表时间变化的词语,空间顺序多用表方位的词语,逻辑顺序多用表逻辑层次的关联词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