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春日时蔬散文

春日时蔬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25W 次

晚间空着,读李渔的【闲情偶寄】,书中讲到,“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以其渐近自然也”。因为是春天,就想到田野,想到乡下的老屋、金黄的菜花,想到老屋后面的竹园,竹园边上的菜地以及路边及菜地里与春天有关的时蔬。

春日时蔬散文

春日的时蔬中最爱是马兰头。那原是野菜,也叫马兰、红梗菜,生在路边、矮坡。

在外省的时候,这个季节,用不着再等上一场两场的春雨,郊外的田边或者城里的公园、道旁,就会有布衣、布包头,提着竹篮挑野菜的村妇。伴随她们沧桑的十指在泥土间灵动的飞舞,早起,菜市场里就有了卖马兰头的摊位。母亲买菜时,顺手带上一把,绿叶红梗,马兰的细条叶上甚至还沾着新鲜的晨露。

每到那些日子,晚饭时,我和妹妹便眼巴巴的等着母亲将拌好的马兰头香干端上来。碧绿生青的一盘,马兰头与香干都已经在开水里淖过,并且被切成细细的碎末状,佐之少许糖、盐、酱油、味精和喷香的麻油,饭桌上立时就有了春天的味道。

马兰头好吃,但吃法单一,拌是一种,也有清炒的,滚油大火里一过起盘,可那样的做法既不如拌着的精致,味道也不如拌着吃的好,入口只一味的清香,略带苦味,想是与枸杞头、菊花头一般有去火的功效。

没有马兰头的季节,家里也有用菠菜、蓬蒿、亦或荠菜、芹菜如法炮制代替的.,因为都切碎了,乍一看没有不同,但吃到嘴里却全然不是那种味道。

荠菜是另一种喜爱的野菜,时令要比马兰头长许多,除冬天外,春夏秋的野地里都能看到,所以有“三春荠菜饶有味,九熟樱桃最有名”之说。但记忆里,荠菜没有单炒的,通常都是做着其他菜的配角,譬如荠菜冬笋片。嫩嫩的冬笋切成斜斜的薄片,辅之事先切好的碎荠菜,油里翻炒过上盘,荠菜绿,冬笋白,只观其色、闻其香,便胃口大开。

荠菜豆腐羹里的荠菜担当的是豆腐的配角。看母亲做,切成小块的豆腐在水里滚开后,放入油里煸好的肉丝,再抓一把碎荠菜加入其中,浇上小磨麻油,也可以按喜好添加蘑菇、香菇片,但这些都不是主要的,关键的是一定要用生粉勾芡,勾芡以后,一碗鲜香滚热浓稠的荠菜豆腐羹也就做成了。

荠菜豆腐羹好像应该是一道南方菜,汪曾祺先生有专门关于豆腐的文章,文里的豆腐或冷拌或煎炸,唯独没有做成羹的。所以,偌大的中国吃也是文化,一地有一地的习俗。

荠菜有诸多做法,但记忆里印象最深的却是母亲用荠菜包馄饨。上海人不喜欢吃全肉的馄饨,总喜欢在肉糜里混之以蔬菜,去油腻也增添时鲜气息。春天是荠菜,夏天用鸡毛菜、芹菜,冬天则是大白菜、青菜,白菜馅的馄饨有些类似北方的猪肉白菜饺子,芹菜也可以包饺子,只没有看到过韭菜肉馅的馄饨,想那韭菜是只能用来包饺子的了。

包馄饨可用的菜很多,但无论哪一种都不如荠菜的鲜香,因此,在我们这里,荠菜肉馄饨也是菜肉馄饨中的最高境界了。

那个时候,家里包一次馄饨不算小事,总要逢到周日大人有空闲了。买来的野荠菜要先挑去黄叶、烂叶,剪去粗粗细细的根,这样的活儿大人没空做,小孩子就自然被抓来顶替。正是贪玩的年纪,因为家里人多,两三斤荠菜堆在地上就跟小山似的,看着都让人绝望。但摘菜时候的不耐烦,等到馄饨下了锅,便成为了另一种急切。

马兰头和荠菜都是野菜,喜欢吃的人,爱的就是一股清冽爽口的野地气息。有人说那是药也不错,马兰和荠菜皆可入药,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对马兰十分推崇,所以,又有“三月马兰胜似药”一说,至于荠菜,【本草纲目】记载可“明目,益胃”。

野菜之所以野,出之自然,非时令不得见,所以也更加稀奇。现今,荠菜因为人工培植的推广,已不分四季随时上得餐台,马兰的培植没有荠菜的广泛,但时令也延长了。这样的事好是好,只这么一来,大棚里浇水施肥,原先野菜的野味已所剩无几,香味、鲜味全都走了样,对于爱食野菜的人,既无野趣,比之其他蔬菜,也就没有不同了。

这就想起春节央视舞台上的旭日阳刚演唱组合,民间的,一俟商业包装起来,其阳刚之气不知还能保有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