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一种心境一个地方散文

一种心境一个地方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9.07K 次

地方应该用什么词汇形容,庄严、祥和亦或美丽?而我要说的这个“地方”,只能用一个描述心境的词来形容——虔诚。

一种心境一个地方散文

初入这里首先是眼睛的极度不适应,接着是身体对温度的不适应,二层建造的简易工棚,以致一层完全没有阳光的痕迹,黑暗、阴冷,与屋外的似火骄阳形成极大的反差。我被带到一层一个敞开的大门前,大门是田字形窗的铁门,门框及窗下的门板刷着红漆,但因年久不曾养护颜色已不是正红;窗的四块玻璃还完好,只是黄渍呈锯齿形充斥着整块玻璃,这玻璃只保留挡风这一功能

进入屋内,身体的细胞在适应着没有缓和的温度。这是一个近三百平米的库房,首先进入眼帘的是门口成排整齐叠放的各色书籍,约莫五六排,沿横向铺展,每排书间隔一米左右。成排书的左侧,大门的对面,大门的右侧皆放着用牛皮纸打成长40厘米、宽30厘米、高30厘米左右的包,层层堆叠高低不等,这应该也是书。因年久无阳光的照射,地板砖皆凹凸不平,看不出当年的色彩,一概土灰色,根据纹路依稀可辨这大概是十几年前流行的点状瓷砖。墙体下侧近一米五的高度被刷成薄荷绿色的漆;接上是白色的墙面,上面黄迹斑斑,没有粉刷的痕迹。门的左手边有五个窗户,每个窗户横向两块、纵向三块玻璃,框架也为铁质,当年的颜色应是白色,如今皆是铁锈。不过阴暗潮湿的`屋子竟没有发霉的气味,当然也未曾闻到书香,大概两者相抵了。

清点好志愿者共十人,公益项目负责人简单介绍工作流程,就是将印有公益项目名称的logo贴到每册被捐书籍的封底即可,说后大家各自拿着马扎到书堆前帖logo,整个过程,没有对任何人留下特殊的印象,无论是到来的志愿者还是工作人员一概面容模糊。

随后,传来的便是不间断的图书碰撞声,因没有任何闲聊,所以只能静悄悄地听书着声。起初我以为当帖完的书依次放下,书书碰撞的声音是相同的,在这极静的环境中听了几个小时才发现,这声音有脆声、有闷哼声也有犹如树桩落地般的撞击声,因书的薄厚及放置人的手法不同而异。这些书包括故事书、童话书、百科等等,有适合幼儿园孩子读的、有适合不同小学年龄段孩子读的,也有初中学生喜欢的,分类果然细致。

间歇可以听到工作人员嘱咐“累了就歇歇”、“这有水,喝点水再干”、“如果有人有事需要提前离开就跟我说”等等,一位志愿者因为工作临时有事不能来,听到这个消息我本能的反映是怎么这样,不想,负责接待的姑娘柔声细语地说:“没关系,工作要紧,下次我们有活动您可以再参加。”原来,所谓公益果然处处不强加于人。这时我才细细的观察了这位姑娘,头发稍短,烫着蓬松的纹路,眼睛不大,笑起来眯成一条好看的弧线,皮肤白净身材修长,穿一个条纹横格短袖,下身一条裹腿牛仔裤,脚上一双白红条交错的皮质凉鞋,干练中不失温柔。

工作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工作人员多次建议休息,没有得到任何反馈,每个人专注着将圆形logo贴到书上,仿佛每一次触摸都是一份祈祷。人们各个面无表情,但很虔诚。这个工作其实很单调、乏味,工作没有任何技术可言,只是将logo循环帖到书上,帖好后一一垒好。如果平日干这样的工作,即使挣钱我肯定也会有多番抱怨,可是,没有,而且不停的弯腰直背中我并没有感觉累。

因网上报名,所以对此项公益了解甚少,午间吃饭,才从负责人口中知晓一二,他们负责从出版社将书购回,打包好放置到网上集网友捐赠。待一一道出详情后,我才了解到,有些学校接收到捐赠书籍为了工作方便直接放置到库房,孩子们并未看到书;有些学校认为接受捐赠就是将自己学校不好的一面曝露出来,所以拒绝接受;有些学校因频频接收到捐赠物品,所以资源过多也成为一种负担等等,而帖logo的原因之一竟是害怕校长接收后将书卖掉。听着心里蒙上一层不知名的东西,一直以来,我以为所有人都会像我想的一样,觉得能让贫困的孩子在可以读书的年纪读到更多的书便一切都好,不想这只是我幼稚的揣度,世界纷繁,许多人大概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无奈,我不知道该如何平复这样的内心震荡。

饭后依旧循环之前的工作,脑中一直回绕这些问题,看着《查理九世》封面上那个小小男孩两只眼睛一睁一闭,手张着望向远方,那些想读书、想了解外面世界的孩子应该也是这样张望的。上午平静愉悦的心情下午转为困惑,可当工作将近尾声,看着大家帖好的一万七八千本书,我突然释然了,我们没法苛责其他人,公益本身也不是强加与人的事,干好自己的事,再努力多做一点才是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