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老家的剃头匠散文

老家的剃头匠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04W 次

我们丁家一个门子里竟先后出了9个剃头的,其中4个是一辈子剃头;1个后来到部队当兵复员到城里当了工人;余4人改行在上海做工,经过数年拼搏,竟天造地设的出了大小两个老板。

老家的剃头匠散文

那剃了一辈子头的是远房的老太爷辈份丁介朝、堂叔丁日成和与我平辈的丁文山、以及晚一辈的丁旭风。

这些个剃头匠,他们个个身手不凡,身怀绝技。老太爷人称老剃头,他不仅剃头,而且会针灸治病。这在医疗技术落后的年代,简直就是全村人的福,所以不论是谁生了什么病,首先去找老剃头,请他给看看、扎扎,或拿捏拿捏。老剃头虽大字不识一个,但望闻问切一样不少,俨然资深郎中。记得上世纪60年代的一天,比我小两岁的一位堂弟,因几天忍饥挨饿,营养不良,晕厥过去,赶忙请了老剃头。他把手指头往患者的鼻孔一放,再把眼皮往上一拧,人中一按,又扎了两针,哎醒过来了。还有一次,西庄官路口一个人胳膊脱臼,可怜兮兮地找到他,他简单的问了情况,只抚摸几下,猛地一拉一推,“咔嚓”一声,膀子接上了。就这样,他给村里很多人治过病,真的救了很多人的命。

堂叔的理发手艺比老太爷还好。他的拿手绝活一是光脸,二是掏耳朵。无论怎样复杂的脸形,剃刀在他手里如飞檐走壁,行云流水,刮一次胡子至少管三天。我在城里工作,只要回去必请他给我光脸。掏耳朵名气大得使一些外乡人都来找他,因为是觉得一种享受。我曾经仔细地看过,他把一套工具往桌上一放,什么扒耳屎的大扒小扒子,夹耳屎的大夹小夹子,扫耳屎的`大刷小刷子,除此外,还有些专为患耳疾人准备的红药水紫药水等等。人们都说让他掏耳朵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作用。

近80岁的老太爷去世后,就数堂叔的资格老、手艺好,他晚年耳背,心无旁鹜,更专注理发了。他那炉火纯青的技艺和无可挑剔的服务,直接影响了他的三个儿子。大儿子丁龙顺、二儿子丁文美干了不久即鸣金收兵,三儿子丁文山子承父业,且不断创新,会理各种各样的发型,会接待各种各样的人物。在上海只几年时间就有了自己的一班门面,除正常的美容美发业务,还兼顾整形美体;除自己正常的经营服务,还招收了不少为我所用的学员。又几年时间在上海买了房子,老婆孩子都成了“阿啦”上海人。去年春节,我回家过年遇见他,十分热情而诚恳自豪地说“大哥,到上海去玩啦,小弟全程服务。大哥在江浙沪、云贵川,一些大城市的许多美容美发店,只要提起你兄弟丁文山,保准他们像接待我一样接待大哥!”听罢,我说“文山啦,你真牛皮啊!”

丁旭风与丁文山是同龄人,也是子承父业。与丁文山有着同样的经历,同样的业绩,也成了“阿啦”上海人。

这就是三代剃头匠,三种不同的人生。但是真正让我难心想像的是,几十年前,八九个剃头匠都在家里剃头,且是前后左右邻居,一般不上门,在家服务,坐等客人。他们之间从来不揽客,不争客,更不宣传,业务好不好全凭手艺、服务和口碑。他们相处得十分和谐,从未因为业务多寡而发生过一丁点的不愉快。

再就是那个时候农村剃头的,以一年给多少粮食作为报酬,一般是一个季度或是半年收一次。有的客户主动提前把粮食送到理发师傅家里,但多数还是师傅上门收。无论那种形式都没有欠账的,即使家徒四壁,待说明情况后,师傅答应免了,而实际上这户人家日子好转了,还会很自觉地把粮食还上的。这又是件让人难以想像的事情。

老太爷去世后,日成大叔坚守着这份传统的理发技艺,为乡邻们服务20余年一丝不苟。去年,日成大叔又因病溘然辞世,老家人理发光脸掏耳朵找谁去,我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