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关于杨春泽的事迹材料

关于杨春泽的事迹材料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9.75K 次

杨春泽牢记宗旨,始终以用户满意为不懈追求,在信息发展大潮中,爱岗敬业、积极创新、无私奉献、共享共创,用创新的智慧与成果让用户尽情享受信息新生活,向社会展示了央企人的责任与担当!下面是本站小编收集的关于杨春泽的事迹材料,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杨春泽的事迹材料

  【关于杨春泽的事迹材料1】

13项国家专利产品,产生8000多万元经济效益。作为发明者,他将专利无偿献给自己热爱的电信事业。他,就是“江苏最美职工”——中国电信南京分公司政企客户支撑中心副主任杨春泽。

创新,让他胸前缀满荣誉:“南京市职工十大杰出创新人物”“江苏省好青年”“中国电信第二届十大感动人物”“中国电信集团岗位创新能手”“中央企业先进职工标兵”“央企五四青年奖章”“江苏省劳动模范”。

他,铿锵行走在创新之路上,不断刷新事业高度,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互联网+电信”传奇。

执着创新,他把“抱怨”当财富

去年4月,首届“央企楷模”发布仪式在京举行。杨春泽作为通信行业的唯一代表,站在领奖台上,把“创新之美”留在亿万观众的脑海中。

“不方便”“容易坏”“体积大了”……这些抱怨声在杨春泽那里,却成了创新灵感。“抱怨对企业创新是一种财富。客户向你抱怨,说明对你还有期待。抱怨能提供思路,我乐意去帮用户解决难题,用心服务用户。”从“抱怨”声中寻找事业支点,获取创新动力,杨春泽孜孜以求,走在创新路上。

2003年夏天,杨春泽处理投诉时发现,客户的电话上网十分不方便。有没有好的办法?杨春泽一下子“钻”了进去,每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拆装、实验、查阅资料……6个月后,他的第一个国家专利发明——新型电话机问世,目前已销售数百万台。

2010年,中国电信大力推进“光纤到户”,但当时现有光测仪器价格高,操作不便。杨春泽顶酷暑、冒风雨,不知道熬了多少个通宵,终于研制出一款具有发光、收光和“红光笔”等功能的光测仪,单价从3500元降至600多元。以前维护人员几个人共用一个设备,现在人手一个,大大提高维护和修障效率。

“他对工作特别有热情,经常晚上把自己关在书房里,铺了一地的工具和书。他的枕头边上,总是放着一个小本和一支铅笔,随时记录迸发出的灵感。”妻子孙晴说,14年来,他几乎每年都有新的国家专利问世。

“我们的创新是随着电信技术的演进、用户的需求在不断发展的。” 杨春泽说,“创新要跟上时代才有价值。”

赤子情怀,无偿奉献13项专利

他和酷爱的电信结缘,源于一个“等待”的故事。

“20年前,我在南京上大学,那时候打电话还都要用公用电话。一年中秋节,我和在宁夏老家的妈妈约定七点半通话,最后八点多才轮到我。电话接通的时候我感觉特别难过。那个年代的通信难,让我立志成为通信人。通信多年来的迅速变迁,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作为通信人,我感到自豪和骄傲。”

正是这份浓浓的情缘,让他立足岗位,在创新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收获满满。他拥有的13项国家专利都转化成产品,走进千家万户,销售额达上亿元,累计产生8000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有厂家提出100万元买断他的某项专利,杨春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我不可能也不应该拿着这些专利去牟利。只有通过电信这个平台,专利产品才能得到最快最好地推广与应用。”在杨春泽的心目中,他是一个幸运儿,幸运地就职于一个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和创造的企业,所以他愿意无偿地把自己的发明奉献出来。

一路引领,播撒创新的火种

周三,下班时间,“杨春泽劳模创新工作室”渐渐热闹起来,40岁的杨春泽像老大哥一样和伙伴们开着玩笑。“工作室的成员来自各个部门,既有前端营销人员,又有后端技术人员,大家业余时间聚在一起,讨论新知识、新理念,开展头脑风暴。”工作室成员王政说。

“企业为我们提供创新的场所、实验工具和各种资源支持,几乎每天下班后我们都会聚集在工作室,开展创新和研发。”带动更多的人创新,一直是杨春泽的愿望。他总能看到年轻人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的特长在团队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我的生活每天都是新鲜的。”工作室成员朱颖说,过去认为创新离自己非常远,加入工作室后才发现,创新就在身边,只要你用心工作,善于思考,就会发现创新的点子,迸发出创新的思路。

“思维的碰撞给我力量。”工作室成员孙智强说,他在自己的岗位上也做过一些实践,但思维的局限性很大。现在,他常常会用新的视角去思考,而杨春泽就是那盏指路“明灯”。

温馨的工作室,承载了杨春泽和21个年轻人的热情和梦想。他们希望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产生拳头产品,尝试市场化运营,为企业转型贡献力量。目前,“杨春泽劳模创新工作室”已拥有21项国家专利,产生经济效益1.5亿元。

在工作室的墙上,挂着年轻人自己 设计的LOGO,浅蓝、深蓝和绿色的三道弧线,像电波不断发向天空,又仿佛跳动着的思想火花。

  【关于杨春泽的事迹材料2】

从2003年至今,个人拥有国家专利13项;带领团队获国家专利21项;所有专利转化为产品后销售额达上亿元……近日,中国电信南京分公司政企客户支撑中心副主任、党支部书记杨春泽获评江苏省“最美职工”。记者也有幸采访到了这位专利“一箩筐”,但依旧奋战在工作一线的`“点子王”。

把客户“抱怨”转化为发明创造“打火石”

杨春泽的妻子告诉记者,丈夫这些年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就是随身携带本子和笔,便于随时把迸发而出的灵感记录下来。2003年至今,杨春泽立足本职并不断创新,至今已获得13项国家专利,如此“高产”的秘诀何在?他的答案有些出乎记者意料:我的发明创造离不开客户的“抱怨”。

他和记者分享了他第一个发明——ADSL宽带新型电话机。“当时不少客户都反应电话拨号上网问题多,常掉线。我就跑去书店买专业书,接着再去买各类元器件回家潜心研究。”杨春泽告诉记者,通过反复试验调试,最终他把常见的语音信号分离器做在了话机里,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有效解决了通话与上网相互干扰的问题,这个发明转化为产品后累积销售量达600万台。

还有一次,一位客户抱怨说“上网宽带猫,再加上铁疙瘩一样的电源变压器太占地方。”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又激发了杨春泽的创新热情,他经过一年的时间,查阅大量资料,买了各种USB供电电子产品,把自己电脑的USB接口全部都试验坏了,终于研制出了一种直接通过USB接口供电的宽带猫,无需外接电源变压器,体积是原来ADSL MODEM的1/3,重量是原先的1/5,功率也大大降低。目前该产品已经走进千家万户,远销德国、香港、印度等地。

引领团队创新为更多人才提供发明“土壤”

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现在杨春泽在创新的道路上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成了企业创新团队的“领头羊”。他告诉记者,2011年,南京电信组织创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有些人是毛遂自荐,有一些是他人推荐,还有一些是我力邀的。”杨春泽说,目前工作室已吸纳了21名成员,而这个年轻的团队“野心”满满:他们希望在互联网领域生产拳头产品,尝试市场化运营,为企业转型贡献自己的努力。

“每周三下午五点半以后,是我们工作室例会的固定时间,一般两三个小时左右。”杨春泽告诉记者,由于工作室的同事来自不同部门、不同岗位,所以要把大家时间凑在一起并不容易。除了周三以外,其余下班时间大家如果有空也会在工作室碰头,把各自生活、工作中的新点子拿出来一起分享。

近享系列就是创新工作室近一年多研制的移动互联网产品。据工作室成员王政介绍,不少创新产品都是杨春泽带领大家“头脑风暴”的成果。比如“停车场管理系统”不仅能告知车主哪里有空车位,还能精确将车辆导航到空车位,目前这款产品已经在徐庄软件园部分企业试点;“行李到达与防丢失器”是一款防止行李丢失的互联网产品,在机场等行李时可随时查看行李距离主人还有多少距离;“摇一摇会议通”则能够让参会人员通过手机或IPAD,同屏收看会议内容。

拒绝高薪挖角将所有专利产品无偿奉献给企业

在企业中营造创新氛围,以个人创新带动团体创新。近些年来,无论是个人的13项国家专利还是工作室的23项国家专利,创新转化为产品后都为企业创造了不菲的经济价值。墙内开花墙外香,创新能力卓越的杨春泽也收到了不少国内外公司抛来的“橄榄枝”,面对高薪挖角有没有动摇过?他斩钉截铁地说:从来没有!“虽然我的创新产品创造了一定的价值,但正是有了企业给我提供这么好的舞台,我才能创新出更好的产品服务大众。”杨春泽告诉记者,这些年正是伴随着企业的转型变革,才能完成自我的创新进步。

杨春泽和他工作室的不少创新都因为贴近百姓生活,多数转化为了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据统计,销售额已达到上亿元。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杨春泽没有动摇过,而是坚持将所有专利产品无偿奉献给企业。前不久,国务院国资委举办了首届“央企楷模”,他也成为八名楷模中唯一一位通信行业的代表。

“国家需要央企做贡献,我们也特别需要像杨春泽这样的同志做贡献。”中国电信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纪委书记何起胜说,杨春泽在取得了多项成绩和荣誉之后,还依旧奋战在工作第一线,在企业中营造出浓郁的创新氛围才是最难能可贵之处。正如杨春泽自己所说:他很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看到自己的发明走进千家万户,服务了广大用户,解决了很多人的麻烦,这才是他最自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