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今年.此时.我在同里抒情散文

今年.此时.我在同里抒情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77W 次

江南多古镇。遇见同里是个偶然,思考了几分钟便决定端午来这里小憩。

今年.此时.我在同里抒情散文

江南园林都十分的内敛,在街上走着,或许会遇到一处不大的门头,但是却有和其他民居不一样的气质,这估计就是某位豪门大户的府邸了。耕乐堂、崇本堂、嘉荫堂、退思园……每一所都是极尽精致的私家园林,一榭、一亭、一阁、半亩方塘,都有着造园者的心思,盘根错节,宛如画意。“进思尽忠,退思补过”退思园中,游人如织,眠云亭上歇坐听雨,眼前闹红一舸,仿佛行云流水却又巍然不动,水中锦鲤悠然自得,这动静之间宛若天成。

初到同里,古镇门庭若市,官方端午节活动大招牌耸立在小广场上。不过,只要紧走两步,转个弯,镇口的纷乱就被甩在了身后,只剩了小桥流水人家的静谧。放下行李就急着与好友奔向街上,三天小假第一天早上,游人并不算多。正是六月中下旬,已进入梅雨季节,小镇凉风习习颇为舒适。江南水乡去过几处,在别处或许只是过客,而在同里却很想留下来。闲来无事,坐在桥边,清风徐徐,水波粼粼,石板路上三轮车吱呀吱呀的路过,水上老人摇着乌篷小船惊起几只鱼鹰。曾几何时,只有梦中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吧。镇上多有沿河的农家茶馆或歇脚用餐的小店,架设遮阳伞和桌椅,累了就歇下,来碗酸梅汤,酸酸爽爽十分过瘾,遇上好时候,还能听到评弹,赏足了这姑苏风韵。

午饭过后,微微飘起小雨。江南的雨果真不同北方,丝丝绵绵,意浓缱绻,打湿着青石板路,铺散在屋檐墙角,把这千年的小镇如水墨画般的晕染开来。拿起相机,随意的踱步一处偏僻的小巷,这里又像是古镇的另一处避世所在,更加幽静。一户民居,木门半掩,一只小猫趴在门槛上,懒懒的望着天空,停留片刻,只见门内一位十来岁混血儿面庞的小姑娘赤脚跑到门口看了看我,又跑回一个外国女子身边。同里确是一处吸引人的地方,不知是哪国女子不远千里来这里或度假或定居,都是极有眼光的。

这雨下的缠绵。

不知不觉走到了穿心弄,细细长长蜿蜒曲折,窄处仅容一人通过。初次听闻穿心弄,总觉这名字太过犀利,只有走在了弄里,才知所言不虚,斑驳的粉墙黛瓦近在眼前,长满青苔的石条踏上去“空空”作响,墙上每块青砖都嵌着光阴,漫天飘洒的细雨打在脸上恍如隔世。这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有缘人,从这里相遇,从这里擦肩而过,那一瞬你微微一笑,我淡淡回眸,一眼千年,转身相忘江湖。那时光,是否也有这样的烟雨。

走过鱼行街,走过富观街,走过上元街……细数着老墙,也不曾记得已经翻过几座桥,穿过几条巷,抬头一望,已进了明清街。随意在一家慢递小店,正翻弄物件,忽听一曲悠扬的笛声,竟是《故乡的原风景》。心下一笑,不知哪家店面放的音乐。本就极爱这首曲子,出了慢递小店便随音乐寻了去。追着笛声,原来是家陶笛坊,并不是放的音乐,而是由店里一个年龄相若的男孩用陶笛吹奏的。陶笛音色比竹笛低沉,比洞箫悠扬,男孩吹得几乎可以媲美原版。惊喜的望着各式各样的陶笛还有瓷笛颇为动心,便询问起来。男孩很耐心的讲解,一谈之下,他居然和我是同一所大学毕业的校友,还在山东工作过,只因家在江南这边,后来便回来工作。世界说大不大,神奇的同里,一首曲子,一个校友,看年纪,学校中或许照过面也未可知。游客渐多,包好挑选的一支陶笛,和店主淡淡的一句道别,男孩答声好,又继续我的水乡寻梦。

枕水人家的早晨,自然是从水边开始。清晨的同里,安详而恬淡,阿婆在这边浣着衣,大叔在那边涮着锅子,梳洗已毕的人家,更是端了茶,在河边放把藤条椅,悠闲的品着,有喜好的,还放个收音机,小小盒子里传出婉转的戏曲声。

不知什么时候,人儿开始多了起来,拉麦芽糖的大叔开始高歌,一边拉糖一边冲顾客欢快的唱着。古镇门前的大戏台也开始依依呀呀哼唱起来,大爷大娘搬个凳围在戏台前,亦如古时戏班开唱,听得津津有味。端午的同里,家家户户要绑艾叶菖蒲,戏台旁有大婶绑好了送给游人,这节日的气氛一下子便浓了起来。同好友走在街上,自然不能忘记寻觅美食,碰巧路过一位阿婆的小食摊,两个人立刻被热腾腾的粽子吸引住了,赤豆蜜枣粽香糯甜软,比外边店面里卖的'还要好吃。同里人质朴善良,这是我两天的感觉,不管是客栈的老板、陶笛坊的小伙、卖芡实粥的奶奶、卖粽子的阿婆、咖啡店的妹子,还是教我包粽子的阿姨,以及被我问路的路人甲乙丙丁……,他们都在同里给我一份温暖,让我更加钟爱这个小镇。

乌篷船前,遇到了另外两对愿与我们同舟的旅人,七人一舟荡荡飘飘的离开了码头,穿过热闹的街道,穿过桥洞,两岸苍翠茂密的枝叶在头顶缠绕,搭成了长长的绿棚,风一吹,树叶上的水滴簌簌的落下,打湿了摇橹阿姨的衣衫。雨也渐渐淅沥沥的大了一些,看着阿姨笑着戴上斗笠继续摇橹,我不知怎么竟生出“何妨吟啸且徐行”和“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气来。把手伸出乌篷外,小雨凉凉的打在袖子上,看天上的水和地上的水交织在一起,整个河道显得更加通透,而青瓦灰墙石板路,也显得越发的浓重,这一透一浓之间,让古镇变得更加有韵味。街上的三轮车,河中的乌篷船相映成趣,雨天丝毫没有影响游人的兴致,有的干脆收了伞,让细雨打在脸上身上,清清凉凉。

离开同里,仿佛就像是平常出门一样,吃一碗家门前阿婆的芡实粥,背上包袱,出镇逛逛,等日头西下了,回到敬仪堂,桌上依然盛放着老板的好菜,然后听老板吆喝一句“开饭咯!”。

那天,我做了一个梦,我又坐在桥头,看桥上过往的人儿,看桥下穿梭的船儿,只不过那时候,客栈老板家藤架上的葡萄,已经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