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草绳的散文

草绳的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42W 次

人类使用绳子至少已有八千年的历史,曾有考古发现史前的岩画上就有绳子了。那时候的人已经学会在绳子上打结用以计数,比如在丛林里抓到三只野兔就在绳子上打上三个结,在河里捕到五条鱼就在另一根绳子上打上五个结。至于用绳子计时,那是后来的事,即在人们发现日出日落的规律以后。最初用绳子计时的可能是女性,在母系社会的原始部落,她们居于统治地位,拥有更多的闲暇,这才有机会观察自然现象,也才会有所发现。这与现代人在思想自由、生活不愁的状态下往往具有旺盛的创造力的道理是一样的。

草绳的散文

到了农耕文明,人类掌握了度量技术,再不用绳子计数、计时了。这时绳子成了一种虽然简易,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人们在劳动时,或捆、或担、或牵几乎一刻都离不开绳子。劳动是艺术的源泉,此时的文艺作品关于绳子的描绘俯首可拾。“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诗经》的年轻猎人捕获一头小鹿,在回家的路上遇见一位如玉般的少女,便用茅草搓成的绳子捆好了送给她,从而获得了她的芳心。“樵夫担柴早下山,猎户唤狗收猎叉。”才女朱淑真在那首著名的《八不打》诗里写了樵夫早已担柴下山,用以说明没人在打柴,最后让刁难她父女俩的知府无话可说。担柴不仅要用绳子捆住柴,还要用它系着柴才行。列宾在其名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油画里描绘了一队穿着破烂的纤夫拉着货船步履沉重地在河滩上前行。此时纤绳里搓进的是农奴主的剥削,也绞进了俄罗斯人民的苦难。

在农耕文明,绳子不仅用于生产资料,而且还用于生活休闲。“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苏轼的这一首小令,虽是伤春之作,倒也写出了明媚春光里活泼少女的无忧无虑。行人于墙外听见院内几个女孩荡起秋千时发出一串银铃般的笑声,这时纤绳承载的是欢乐,同时那秋千荡起的春风也吹开了他多情的心扉。然而,他只是简单地打个招呼,里面的女子便沉默不语了。行人感觉“多情反被无情恼”,正百无聊赖,蓦见不远处几个稚童在一棵高大的垂柳下挥舞细长的棉绳抽打着用桐油涂得黄灿灿的木质陀螺。随着“啪儿啪儿”的声响,地上腾起了浓浓的尘雾,他这才平复了心情。而白居易在其长诗《琵琶行》里通过塑造一位情感无所寄托女子的艺术形象,用以抒发内心官场的失意。由“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起始,经“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的酝酿,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的高潮,诗人的情感正是伴随琴弦,这种特殊的绳子的颤动而跌宕起伏。

千里姻缘一线牵,这是一种用红线绞成的带着温暖,向往美满的绳子。“缘”这个字,是由丝、互(把上下两横去掉表示相交并拴住)、豕三部分组成的,可以理解为用丝拴住猪作为定情或婚配的信物。在农耕文明,丝特别珍贵,猪则是财富的象征。缔结婚姻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既然结为亲家就不可以反悔,更不可以离弃,因此“缘”也就成了男女结为夫妻不离不弃的诺言。那时婚礼上的男女都要系上红绳子才能走进洞房,走进婚姻生活的。古诗云:“柴门深叩久不开,小倚竹枝盼月回。月老不知何处去,红绳不系定贪杯。”说的是一位婚姻不得志的女子晚上从娘家归来,拍打家门良久迟迟不见动静,便深叹夫君纨绔、姻缘缥缈了。

记忆里,绳子维系着全家的生计,担负着父母的责任。

农忙时母亲下工回家路过草堆,当场用稻草搓成绳子铺在地上,然后弓着身子在水平方向使劲地从草堆上拔出稻草放在绳子上。稻草灰、秸秆屑沸沸扬扬,落在母亲汗漉漉的额头,一副灰头土脸的的模样。母亲来不及收拾自己,便连忙捆好草,蹲下身,将留出的一段绳子拉上肩头,然而站起来背起稻草一路蹒跚回家。草梱实在太,从背后都看不到她的身影。有时途中突然下起了雨,沉重的草梱压弯了她的腰。只见她艰难地跨过大门,颤巍巍地走进灶间,一侧身甩掉肩上的绳子,稻草便落了地。不等喘口气,便立即掌勺做饭。

农闲时母亲扯回粳稻草搓绳子。这种草的草茎粗,搓出的绳子结实耐用,但容易磨破手。通常她坐在门前一边搓着绳子,一边向远处张望,望孩子们放学回家。一看到我们的身影便立起身,双手拍去草灰淘米做饭。等灶膛里的火熄灭了,她再坐下来继续搓绳子。我们坐在八仙桌上做作业,一边写字一边与她说着闲话。做完作业我们就围绕在她的身边缠着她讲故事。她讲《牛郎织女》《七仙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都引人入胜,听得我们柔肠翻转,潸然泪下。一梱又一梱的草绳,为春天的黄瓜秧搭建出一条向上的阶梯,为秋季的扁豆和丝瓜铺设了一条成长的通道。到我上高中的那一年,三阳河的边建起一只轮窑,砖坯防雨盖塑料布需要大量的草绳。在那一片“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喧嚣声中,母亲用她勤劳的双手为我们搓出了涤卡上衣和三合一裤子。我们穿上崭新的衣服,瞥见到她那双褐色龟裂的手,感受到一股浓浓的爱意……

父亲的形象几乎与绳子联系在一起,他那高大的身影都是以扛着栓上绳子的扁担为背景的。扁担是用榆树木做的,可以担起二百多近斤的重量;绳子很粗,由三条索子通过一种叫做“汇龙机”并绞而成,即均力摇动三条索子,让其经过一只梭子状的并拢器,绳子就制成了。索子有草的,也有麻的,制成的绳子就分草绳和麻绳。草绳不耐水,容易烂,一般只用一季;麻绳很结实,可用两三年呢。三夏大忙时父亲就用草绳把麦梱挑到晒场上。他先将两根绳子分别成椭圆形地放在地上,中间隔一米多点,然后拎起麦梱置于绳子上,最后提起绳子将秸秆捆好,再插进扁担就可以挑了。太阳照在父亲古铜色的脸上如同油画里人物。只见他挑着扁担站立起来,一边轻抚秸秆梱以保持平衡,一边唱起乡村的号子:“小娘子呀,歪歪在哪?歪过来哟,使劲上哟!”挑着担子的父亲走在田埂上样子很威武,那号子听得人热血喷张。

农闲时家里的猪出栏了。父亲请来一位老伯,两个人合力将肥猪死死的捆住,在猪的前腿与后腿之间穿进一根麻绳,然后一前一后抬到镇上将之卖了。我们一路尾随大人,期望卖猪以后能吃上一只“金刚齐”或一碗小馄饨。从收购站一出来,钞票在父亲手里还没有捂热,他就带我们到附近的小吃店打牙祭。他自己是舍不得吃的,只坐在我们的对面微笑地看着。我们吃得很仔细,似要把美味全记在脑海里。一直等我们吃完,父亲才扛起栓着麻绳的扁担,牵着我们的小手回家。到了中秋节,舅舅请我们吃饭,父亲就在麻绳上放上两块木板,一头挑着我,一头挑着妹妹,经土冈,过木桥,趟浅滩,几乎不用换肩就能到舅舅家了。

如今我们到了工业文明时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草绳、麻绳渐渐用得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颜色各异、粗细不等的尼龙绳。这种用从石油里提取的物质而制成的叫做聚酰胺纤维的材料,虽然美观、结实耐用,但远不如过去的草绳、麻绳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