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悠悠故乡情抒情散文

悠悠故乡情抒情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42W 次

当我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西渣,独自一人在砖头小街上漫步,注视两侧昔日的市容,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晚上留住在侄儿家。两层楼房,青砖青瓦,显得很幽雅。

悠悠故乡情抒情散文

我想,这就是目前农村生活的缩影吧。我于1953年离开家乡外出学医的.,当年19岁。在这块生我育我的衣胞之地上,度过了快乐的童年与少年时代。光阴似箭,一转眼离开故乡将近60年了。回想起西渣的过去,激起我心潮中的层层涟漪,不禁令人心驰神往。西渣又称三渣,处于我市西南角的中心地段。建国前,由于通榆公路(现称204国道)沿线城镇长期沦为敌占区,西渣就成了对敌斗争的前沿,属于革命老区,早在上世纪40年代初,共产党就来此建立了民主政权,是西渣区、三渣乡的行政中心。

当年,通过发展党员成立组织,宣传革命,发动群众,打土豪,斗地主,减租减息,分田分物,西渣经济、社会形势一派大好,商业兴隆,市场繁荣,也有文教卫生事业。有一所小学,设在东南大庙里,校长名叫朱敦儒,他规定不分年级每个学生佩带一把木刀,长大了去杀日本鬼子。

那时,西渣有5家中医诊所,里下河有名的吴三京剧班子的部分演员住在那里。清晨,他们吊嗓子,练武功,吸引不少人围观,尤其是我辈儿童们特别爱看与模仿,成为西渣早晨的一道靓丽风景。每年搭台子演几天京戏,同时举办牛集市场,买卖耕牛。马戏团每年也来表演几次。每逢有演出,四周民众扶老携幼前来观看,人来人往,熙熙攘攘,非常热闹。西渣是从1958年降格为西洋大队开始的,当时公社党委认为,西渣偏南,与东台仅一河之隔,政府决定北迁几里到公社的中心地段新建办公地点。

搬迁规划虽算动机良好,并获县同意,但在当时还是一度引起很大争议。然而,政府决定已出,不能再改回去,人们只能扼腕叹息。现在撤乡并镇,又归到草堰镇成为西渣村。如今,西渣民众的生活状况,也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发生了今非昔比的惊人变化,像我的侄儿一样,正在步入小康。

社会是不断前进,在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推动下,调整行政区域,不足为怪。西渣的变化,是时代进步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