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诗词歌赋 > 文言文 > 呆如木鸡文言文翻译

呆如木鸡文言文翻译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93W 次

呆若木鸡的意思是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在生活中常被用来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呆如木鸡文言文翻译,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呆如木鸡文言文翻译

原文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影响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翻译

纪渻(sheng)子为周宣王驯养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鸡驯好了吗?”纪渻子回答说:“不行,现在只有些许本事就骄傲而且自负。”十天后周宣王又问,回答说:“不行,现在它的反应就像物动影随声出回响一般迅速。”

十天后周宣王又问,回答说:“不行,它现在目光如电而且怒气冲天。”又过了十天周宣王问,回答说:“差不多了。别的鸡虽然鸣叫挑衅,但它已经无动于衷了,看上去像木鸡一样,它的德性完备精神全一了,别的鸡没有敢于应战的,掉头就逃跑了。“

辨析

这便是“呆若木鸡”的出处。

庄子认为,呆若木鸡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其实可以斗,可以应战,可以吓退群鸡。 活蹦乱跳、骄态毕露的`鸡,不是最厉害的。 目光凝聚、纹丝不动、貌似木头的鸡,才是武林高手,根本不必出招,就令敌人望风而逃。 木鸡不易得,养鸡人知道。武林高手难求,行走江湖的人也知道。“望之似木鸡”,这是斗鸡追求的境界。不是骄气,不是盛气,最终是一分呆气。(黄明坚)

要是形容一个人有些呆头呆脑、痴傻发愣的样子,人们往往会用“呆若木鸡”这个贬义词。然而,“呆若木鸡”本来的含义和当下的用法没有丝毫关系,反倒是一个褒义词。

“呆若木鸡”出自《庄子·达生篇》,原本是个寓言。故 事讲的是:因为周宣王爱好斗鸡,一个叫纪渻子的人,就专门为周宣王训练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纪渻子是否训练好了,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这只鸡表面看起 来气势汹汹的,其实没有什么底气。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再次询问,纪渻子说还不行,因为它一看到别的鸡的影子,马上就紧张起来,说明还有好斗的心理。

又过了10天,周宣王忍耐不住,再次去问,还是不行,因为纪渻子认为这只鸡还有些目光炯炯,气势未消。这样又过10天,纪渻子终于说差不多了,它已经有些呆头呆脑、不动声色,看上去就像木头鸡一样,说明 它已经进入完美的精神境界了。

宣王就把这只鸡放进斗鸡场。别的鸡一看到这只“呆若木鸡”的斗鸡,掉头就逃。 “呆若木鸡”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实际上却有很强的战斗力,貌似木头的斗鸡根本不必出击,就令其他的斗鸡望风而逃。可见,斗鸡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鸡”。

庄子这则寓言很有趣,同时也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让人不由得想到古人所说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在庄子看来,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表现出来的也许是愚钝,真正有高超技巧的人看起来却有些笨 拙,真正勇敢的人往往被别人误解为胆怯。

但是,如果真正处于非常境况时,这些人往往能够表现出非同寻常的能力。庄子通过这则寓言,也许是在阐明“相反的两 极在某种高度便相互接近转化”的道理,这正是道家思想所特有的辩证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