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中心 > 励志教育 > 浅谈从文理科专业薪资差距看文科教育的背后短文

浅谈从文理科专业薪资差距看文科教育的背后短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W 次

从文理分科,再到大学文理科专业,到底为什么会有如此差距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浅谈从文理科专业薪资差距看文科教育的背后短文

文科教学不济,与多年来文科专业的发展逻辑密不可分。大学与中学教学模式的巨大差异和大学生的严重不适应,则导致文科专业教学质量趋恶化。

不必对文科生比理科生挣钱少过于在意,但文科教育从中学到大学的种种弊端,却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否则浪费了家长资金,虚掷了学生青春,还将耽误民族未来。

日前,麦可思、搜狐教育等机构在北京联合发布《2013中国数理化(理科)基础教育白皮书》。调查结果显示,在2012届各个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中,建筑学专业毕业生的平薪酬居首,为每月4453元。这份排行榜的前十位中,理科专业占七席。排行榜的倒数十位则全部被文科专业包揽,其中薪酬最低的是历史学专业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2835元。

如此榜单一出,必然会对公众产生一定的刺激。更有人随之哀叹,“一入文科深似海,从此钞票是路人”。然而,舆论无非热闹两天,在大学中人看来,其并没有任何出乎意料的地方。一则,文科类专业中能与市场接轨的本来不多,除了金融等少数专业之外,其他许多都是“用钱”的专业,比如历史学,国家在社会和文化事业方面投入有限,从业者自然收入不高,而理科中不少专业直接服务于经济生产,属于“生钱”的专业,收入自然高一些。二则,文科的收入渠道多元化,不好统计。三则,从中学到大学,有太多因素让理科学生的总体素质远远跑在文科生前面,毕业之后“多收个三五斗”,也很合理。

许多中学生在选择文理科时,并非出于个人喜好,而是主要根据自己各门功课学习成绩高低,文科高的就选文科,理科高的就选理科,纯粹功利主义的态度让文理分科一定程度上成为“素质”高低的区分。数理化等科目需要逻辑思维,比历史、政治等靠死记硬背也能混个“大概齐”的科目难得多,这样的对比之下,趋易避难便成了学生和家长的“成长策略”。一旦中学取消文理分科,并突出思维和研究能力训练,特别是思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文科生的素质结构自然会相应有所提高,毕业后对就业环境的适应性会更强些,用人单位给的薪酬说不定也能更高些。

为了学习容易而选择文科的学生,进大学后更容易放松自己。相比理科课程不但有作业,还有实验和其他动手操作的机会,国内大学许多文科专业普遍缺乏训练,平时作业极少,甚至连课外阅读都难以保证。一些教师因为专业准备不足,投机取巧,满堂灌,不给学生提问和讨论的机会。不少文科学生上课输入,考试输出,考完扔了笔记,就“重新格式化”,形同“移动硬盘”,毕业时能找到工作已经不错,再要高收入从何谈起?

文科教学如此不济,同这么多年来文科专业的发展逻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扩招的背景下,不少学校都抓紧时机“做大做强”,学院一跃成大学,专科跨越到综合,比比皆是。可大则大已,强就难说了,许多短时间里就凑出学科梯队的文科专业,都是既不需要实验室,也没有核心骨干的所谓“新兴学科”,名称动听,含金量几乎没有,怎么可能培养出经得起就业市场挑剔的专业人才呢?

使文科专业教学质量趋于恶化的,是大学与中学教学模式的巨大差异和大学生的严重不适应。中学阶段,学生事无巨细都在教师严格管理下,完全被动地学习,一道习题没做,说不定家长就得挨班主任训话。一进大学,一些教师上完课就不知去向,偶尔布置作业,不是不检查,就是把作业交由研究生批改,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交流。虽有辅导员,但辅导员很难动员学生参与公共活动,早已是普遍现象。从样样有人管到百事无人管,一些缺乏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学新生一年之内就面目全非,不是通宵打游戏,就是忙着谈恋爱,甚至起床都需要学校给以“励志早餐”作奖励。如此四年甚至更多年下来,不要说职业能力不行,恐怕连考试能力都已完全退化。在同样环境下,理科毕竟考试、实验都有标准,还有个挂科太多被退学的可能,而文科课程的成绩通常由“平时表现+考试成绩+论文”组成,想挂科都难。如此大学毕业,要是还能挣大钱,岂非于理不合?

总的来说,文科生比理科生挣钱少,不用太在意。但文科教育从中学到大学的种种弊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否则浪费了家长资金,虚掷了学生青春,还将耽误民族未来。国人如能由此警醒,恐怕才是这份被指文理分科不科学且存在误导性的《白皮书》可能起到的最好作用。

只有真正的让文科的同学们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才会舒心,莫要冷了他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