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中心 > 成功励志 > 职高学生成功教育案例

职高学生成功教育案例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16W 次

教会学生做人,是教育天经地义的责任。下面请看小编带来的职高学生成功教育案例!欢迎大家阅读!

职高学生成功教育案例

  职高学生成功教育案例【1】

案例背景:

早恋现象早已不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社会、家长、学校都已能够相对自如地去处理这个问题,但对职校生而言,由于目前职业教育模式和学生素质的特殊性,其危害性和危险性已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学校,这才是职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真正担忧之处。面对中职学生中野草般除之不尽的早恋现象,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又该怎样处置,才能很好地抑制这符合人情,却又不合时宜的早恋现象呢?

案例过程:

小张(男同学)与小王(女同学)是我班的学生,两人性格都较内向,成绩在班级中上水平。我时常发现他们课下坐草坪上聊天,学生也反映他们周末经常在学校附近的公园约会。我想他们俩肯定出现早恋现象。早恋,既是中职学生个体成长到一定阶段的正常生理、心理反映,又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地盛开的“花”,那么,我该如何去教育他们?正面批评学生肯定出现抵触情绪,甚至有可能适得其反。所以我私底下一对一的找他们谈。首先和女生聊。从学习到生活的关心,先让学生彻底相信老师是替她着想的,让学生对我有了信任感。小王很快就承认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并开诚布公地谈了他们之间的情况。原来小王母亲去世,在家里得不到足够的疼爱,自小比较内向,不善与同学相处。而小张则是性格内向,从小自卑。他们俩学习成绩都不是很好,今年又被编入同班,通过接触认识之后,有同病相怜之感,来往甚为密切,过早地坠入了爱河。但是他们认为这样的关系并不影响学习,反而两人在学习上互相鼓励,在生活上互相帮助。了解情况之后我再找了男生,他也承认了,并且觉的学校包括老师没有必要制止他们谈恋爱。后来我让他们两个一起坐下来和我聊聊。

从谈话话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早恋危害的认识比较肤浅。于是我用诚挚的语气给他们分析了中学生为什么不能早恋的原因,如中学生思想上尚未定型、心理上尚未成熟、经济上尚未独立、事业上尚未定向等,让他们充分认识“只要两个人志同道合,谈恋爱不会影响学习”、“男性力+女性力=两人的合力”的公式都是错误认识得来的。并且用了大量事实证明,中学生谈恋爱后,感情往往为对方所牵制,学习没有不分心的,成绩没有不下降的。理论和实践都表明,中学生一到生理成熟就匆匆走上恋爱之路,实在无异于饮鸩止渴。最后我劝他们目前以学业为重,保留真挚的同学友谊。

自那次谈话以后,我时常对他们表示关心,让他们多以学业为重,并联系了父母,让他们对子女多点关心和爱护。其实他们早恋的原因就在于性格都内向,又同病相怜,缺少关爱。抓住这些根本原因后,我在平时给了他们更多的关心,他们只要学习表现一有进步,我就大力表扬,父母也能很好的配合,也给了孩子加倍的关怀。于是,他们认识到了老师与父母的良苦用心,并意识到早恋对学习有弊而无一利,他们也渐渐地回到正常的轨道。

案例评析:

早恋,既是中职学生个体成长到一定阶段的正常生理、心理反映,又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地盛开的“花”,那么,我们大可不必把它视为洪水猛兽,横加指责。如何正确处理中职学生的早恋现象,中职学校的老师们应该把握二个基本原则:

一是堵截和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中职学生早恋现象就象那泛滥的河水,堵是堵不住的,教师就如大禹,治水重在因势利导,顺应其自然的流向,把其引入大海——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的大海。一方面教师应该通过严格的管理,规范学生的行为,不给野草滋生的土壤;更重要的是,教师应积极引导,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引导到学生的最终目标——学习中来。严格管理也好,循循善诱也好,预防和制止早恋现象的最终目的是职校学生对早恋行为的自我批判和自我抵制。

二是学校与家庭相结合的原则。分析中职学生早恋的成因,缺乏父母的关爱或父母教育不当的因素占很大的比例,这就给职校的老师们留了个大难题,学生在校期间所接受的教育和引导,往往抵不上学生在家中半天的耳濡目染,这就是所谓的“5+2=0”或“5+2

  职高学生成功教育案例【2】

案例:高一男生孙某:新生军训第三天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学校报到,住学校的第二天晚上和同班的另外二位学生爬围墙外出上网。事后认识态度也很差。某月某日下午和同班的一位同学爬围墙外出上网,理由是:下午的电脑课没有上网。

孙某同学平时上课期间学习态度较差,喜欢聊天、睡觉。某月某日政治课(期末复习)全班都在看书就他一个人在睡觉,老师叫他看书,他还不以为然,在课堂上和老师争吵,事后还说,要叫老爸来跟老师说个清楚。某月某日(周二)傍晚请假回家拿东西(家在镇上),回家后打电话给我说明天早上再来,当时也得到家长的确认,结果周三早上7点半从家里出来后没来学校直到周五放假,期间也没回家。

孙某同学在寝室里也是活跃分子,喜欢吵闹,在寝室熄灯后喜欢串寝室。

现在校园里有过逃学经历的学生不在少数,而且还占有一定量的学生比例。他们有着各种方法和理由离开校园。逃学最简单的原因是学生想离开教室,离开学校,回到自己喜欢的场所。是什么原因使得本该在学校学习的学生离开校园呢?我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点:

1、厌学:厌学是当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魂不守舍,打瞌睡,或者在下边偷看课外书;有的干脆逃学、旷课,甚至辍学。

2、校外有自己的社会小圈子,或者校外有异性朋友。他们在学校里交往的朋友不多,感觉不到来自校园的温暖。在社会上会得到好“朋友”的帮助。

3、家长的过分溺爱,他们不惧怕家长的威严,进而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

4、学生本人不喜欢读书或者并不喜欢这所学校,他们走进校园是家长的意向,是朋友的召唤。

根据以往经验,逃学往往是青少年犯罪的前期表现,如果得不到很好的约束,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我们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他们返回校园,学习知识。以下是我对解决学生逃学问题的一些看法:

1、首先是要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以往的学习情况。学生逃学,不是一时的现象。在和孙某同学家长的交谈中,我得知:孙某在初中里就有长期逃学在家的情况,因为父母对其放任不管,或者说没有有效的方法去管制他。初中时因为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父母想让他转学留级。当时也有和老师同学争吵理亏时,父母帮着出面的事情。该同学周末即使回到了家里,晚上也经常出门后彻夜不归。

从家访中得知:孙某同学的家长还是很关心他的学习状况,很是为他的学习操心(进入我班后也经常打电话来询问他的情况)。但是由于没有有效的方法,使得父母的操心也是徒劳。孙某同学父母的关心也到了溺爱的程度,初中里也有父亲出面为儿子出气的情况。来我班后,在政治老师严厉的批评后说:“我爸一定会来的,一定会帮我的”。在他看来,不管自己做了什么事情,父母都会来帮助解决问题的。殊不知自己做的事情是对是错,是好是差。他不会尝试着自己去很好的解决问题,总觉得他的背后有着父母坚强的后盾。

分析得知:父母在对待子女的学习上也存在着误区。他们包办子女学习,甚至发展方向。没有了解子女的实际学习情况,子女已经没有了学习兴趣,作为父母还有着高要求,严标准。使得子女往往产生逆反心理,开始厌恶学习,厌恶学校,直至想离开学校,产生逃学现象。

2、多与学生沟通谈心,全面的了解学生

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而且早熟。他们通过网络,报纸了解社会,走向社会。伴随着改革开放,西方国家的自由开放在他们心中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与学生交流谈心,使自己能够真正的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所想所思。

与学生谈心的地点可以选择在走廊,操场,也可以是办公室单独的面对面坐着交谈,应该是放松的自由的交谈,在办公室甚至可以给学生端上茶水。这时候你的身份不是老师,而是朋友。目的就是要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学生有安全感,心与心的碰撞才能擦出火花,产生共鸣。老师在学生心中总有着一定的神秘感,当学生面对老师时,总觉得老师高高在上。我们应该消除学生的这种畏惧心理,觉得你是一位好朋友,一位可靠的朋友。只有这样,老师才能了解到学生真实心理,了解学生的最新动态。

3、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同学关系,特别是异性同学之间的关系

有时候同学的一句话抵过老师的十句话,同学的只言片语能影响到他的主观想法。孙某同学在同班同学的劝说下爬围墙外出,在网吧里玩了一下午。如果当时没有同学提起去外面上网,或许他们不会旷课外出上网,或者当时有另外同学能及时劝阻,他们或许也不会外出了。

在孙某同学家访中也了解到经常有女孩子打电话到家中,甚至在深夜。在与孙某同学谈话中也了解到,在另一学校有很好的女同学经常在一起玩耍,关系比较密切。我们就需要加强正确的引导,分清界限,处理好同学之间的男女关系。

4、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勇敢面对困难,勇于承担责任。

现在的学生心理承受力极其脆弱,在学习上,生活上碰到问题,遇到难题,就选择逃避。

孙某同学在和同班同学有矛盾争吵后,有退学回家的想法,说:“我不读书了,我要砍死他(第二天我在他抽屉里发现了一把西瓜刀,幸好及时发现,否则后果不堪想象)。”现在的中学生生活条件优越,不知道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他们往往是心理承受力极度的脆弱,碰到困难就选择退缩离开学校,寻找校外所谓的自由。

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重拾生活信心,做生活学习的强者。在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中加强引导,(比如体育活动,业余兴趣爱好如绘画,书法等等)孙某同学的钢笔字就写的很好(中学里曾经得过奖),我们可以灌输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多练习的思想。使他们在学校里有所为,有所不为。。

5、家校沟通,明确学校的规章制度

家校沟通使学生在学校中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使学生在学校能住的开心,坐的稳。让学生明确学校的规章制度,一个人首先应该懂法,他才能去守法。一旦学生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职高学生成功教育案例【3】

事件:某个周一的中午,我下了课,刚走到办公室门口,遇到一位老师告诉我:“你们班学生打架了”。我心里一惊,就在想谁有可能打架?进了办公室,班里的一位学生丁某正在哭诉,其他老师在安慰她。有的老师还在给我建议:打人的学生太嚣张应该处分。我走上前去,丁某还在抽泣,感觉她好像受到了很大的委屈。先认真检查了学生的受伤情况,发现学生右脸颊刮了一道红印,并没有其他的伤痕,然后询问了大概的情形之后,让学生丁某先回去休息。我联系了打人的学生李某和其家长,没有多长时间,打人的学生李某到了办公室,她的情绪有点激动,说对方先骂的她,她气愤不过才动的手,而且对方也打她了。我先让她稳定下来,拿出纸笔让她把具体的情况详细地写下来。这期间我回到教室,大部分学生已经吃过午餐回来了,我找了七八位距离打架地点比较近的学生了解事情发生的经过,并询问了一些细节问题,发现这个学生虽然先动手,但后来很快被其他同学拉走了,反倒是被打的同学不依不饶,抓起桌上的书本砸了她的头,看到上课的老师来了就哭了起来。也有同学反映说,丁某在初中阶段经常与人打架,上了职高后在学校里的行事都比较低调,平时学习也确实很认真,成绩也不错。

回到办公室,学生李某已经安静下来并写好了事情发生的过程,我看了一遍学生所写的内容又问了一些问题之后开始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正确的认识,我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让她好好想想整个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存在的错误。下午学生的家长也过来了,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距离感可以很清晰地感觉到,给家长说明了情况之后,家长希望学校能对学生进行教育,多多关心学生,然后就说有事匆匆地离开了。整个事情处理了三天,两位学生平时交往就很少,又都很倔强,发生了这件事以后谁也不愿意搭理谁,我的要求很简单: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不要再出现类似问题。两位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做出了承诺。

事情过去之后,我更加关注那个先动手打人的学生李某,她也因为没有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对我有一些感激。她的家庭情况比较特殊,父母离异都不管学生,每个月给点生活费,她只好跟着姑姑生活。平时在校表现较不好,经常迟到,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及时完成,学习成绩不好也使她有时有些自卑。李某的性格比较外向,开朗活泼,积极参加学校的跳绳比赛、文艺演出活动,但也会不自觉地做出一些违反学校纪律的行为,不穿校服、上课迟到、不交作业等仍时有发生。我就经常督促她,想办法亲近她,和她谈话,尊重她的想法,发现值得赏识和表扬的地方,鼓励她。

教育要抓住时机,这些偏差学生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会给自己或他人带来什么后果,教师的适当引导,会使学生提高对问题的认识能力。教师只有付出了实际行动才有可能消除这些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得他们接受教育成为一种可能。从行为上接近他们,从感情上亲近他们,真心地关注和真诚地关爱才能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为教育的进行打下基础。每个学生有自己的闪光点,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并及时加以激励使得良好的行为能够得到时强化,促进学生自身的转化。

关爱一切学生,关爱学生的一切,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艺术。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学生,经常听到的是训斥,他们会被忽视、被冷落,在他们身上发生的问题往往是他们自己也不愿意看到的,错过学生的一个教育机会,没准就错过学生的一辈子,他们也同样拥有一颗真诚纯洁的心灵,也有被尊重被赏识的愿望。作为教师,作为班主任面对这样学生应当更要有耐心,对他们应当给予更多的引导和关心,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和善待,让他们感受也会被重视,也会被需要,也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让诚挚的爱心,去填补他们心理的缺陷,消除他们心理的障碍,让他们能够快乐地生活,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