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课件中心 > 七年级课件 > 七年级上册语文《语文起始课》课件(通用10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语文起始课》课件(通用10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67W 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课件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描述如何进行一堂课的教学,通常都是教师书面上的文字,课前备课是一线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环节,那么写课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语文起始课》课件,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上册语文《语文起始课》课件(通用10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语文起始课》课件 1

教学目的

1、通过第一节语文课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2、使学生在日常学习语文的过程有意识的培养学习语文的方法。

教学设计兴趣引导,穿插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同学们,我今天先给你们讲一个笑话,听完后,看你们能受到什么启发?

“《大肥鸡》。〖板书:《大肥鸡》〗故通话说得不好。有一天,有位北方老汉来到饭店里吃饭。他刚坐下,那位女服务员就对他说:“老大爷,你想去(吃)什么?”〖板书:去(吃)〗那位老汉因为听不明白她说的普通话,以为那位女服务员问他去什么地方?老汉心里想:有没有搞错,我是来这里吃饭的,为什么要问我去什么地方呢?后来,老汉明白了女服务员的普通话可能说得不标准,所以自己听错了。于是老汉就说:“有没有包子?”女服务员听了马上说:“报纸(包子),有!”〖板书:报纸(包子)〗她很快拿了一张报纸给老汉。老汉被弄得哭笑不得,心想:“这报纸,我怎样吃呢!”后来,老汉又问:“有大肥鸡吗?”女服务员热情地说:“搭飞机,还早呢,去(吃)过饭也不迟。”〖板书:大肥鸡(搭飞机)〗

二、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师】听完这个故事以后,你能够受什么启发呢?

【生】①普通话说得不好会闹出笑话;

②学好普通话非常重要;

③好普通话对于我们能准确的表达语言有很大的.帮助。

【师】归纳总结

普通话说得好与不好,不单是语言表达准确与否问题,而且关系到我们的写作水平问题,

举例:有个学生在作文上写有这样一句话:“我在家里足足等了他五个字,他才来到。”话中的“足足”和“五个字”是什么意思,让人费解。原来这个学生是用口语写作。这句话应该这样说:“我在家里整整等了他二十五分钟,他才到来。”如果一位听不懂白话的人听了这句话,就好像丈二的金刚——摸不着头脑。因此,如果要准确地表达语言,学好普通话是很必要的。

因此,我们一定要学好普通话,学好语文知识。如果我们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连自己祖国的语言也学不好,说不好,甚至还闹出笑话,那么自己也会觉得脸上无光。

三、学习语文的方法

【师】让学生各抒己见,谈一下自己对学习语文的想法。(四人一小组讨,时间两分钟)

【生】略

【师】归纳总结

学习语文首先要克服两种不正确的态度:

①一种是懒散,漫不经心,认为语文学习就是那么回事,学了长进不大,不学也不会考不及格,与其白花功夫作无谓的付出,不如痛痛快快地学其它课程。

②另一种是急于求成,不愿做细致琐碎的积累工作,企图一日吃个胖子,幻想着一朝一夕十天半月语文水平就能有很大的提高。必须克服这两种心理,否则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师】归纳总结学习语文的方法

(一)理解

语文学习岁要多看课外书籍,多读好文章,多看报纸,甚至标语、广告,“处处留心皆学问”,但是有些同学因为对所学的东西一知半解,或者根本不理解。

【学生课堂活动】

让学生背诵小学时学习过的两首古诗,看看是否理解?(男女同学分别朗诵)

【师】找两位学生分别解释两首诗的意思!(一位男同学,一位女同学)

【师板书】

“每逢家节倍思亲”

“渭城朝雨轻尘”

【学生课堂活动】

改正写错的字!

“倍”会写成“备”、“被”,“轻尘”会写成“清晨”,我想同学们如果真正懂得这句诗的意思,是不会产生这种错误的。所以学习语文的时候一定理解,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不会闹出笑话!

(二)识记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的记忆方法。

【师归纳总结】

①“两耳不闻窗外事”,记忆的时候要专心志致。②“口读千遍,不如手写一遍”。

③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才能够记的长久。④将背诵看作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

【学生活动】

试着背诵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操作过程】

①集中精力,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背后这首诗。

②轻松课堂气氛,听支音乐“相见时难别亦难”,加强记忆。让学感觉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运用

【师】你知道学习语文主要都能运用在哪些方面吗?

【师】归纳总结

听:能听懂别人的发言,掌握其要点,以便能进行对话。

说:能用普通话,发音准确、清晰,姿态大方,语言简洁、连贯。

读:①能用普通话准确、流利、有语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能集中注意力默读课文,能大体了解课文思路和中心意思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③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感知文章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和情味,知道文章的精妙所在。

④能在理解和揣摩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并进而进行比较。

写: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积累的多少和运用的好坏,主要在作文中体现出来。我们可以将我们学过的优美的词语,精美的名词警句,文章的谋篇布局,一些新的思想应用在我们的写作中。

【学生课堂活动】要求学生当堂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用一句话还形容老师。

要求:①思考两分钟;②语言要流畅。

(四)归纳总结

学习语文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课文预习法”、“课堂笔记法”、“课文分析法”、“阅读法”、“略读法”、“精读法”、“作文材料积累法”、“作文题材提炼法”、“作文仿作法”、“作文修改法”等等。课外的“读报法”、“信息借鉴法”等等。

当然这些方法不单单是由老师来总结,同学们也可以自己动手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四、要求本学期学习语文的要求:

1、每天写一篇日记,或记录当天看到的文章中名词雅句,或抒发内心所思所想,或进行文学练笔,或评述班级发生琐事。将自己生活学习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下来。

2、每日一篇练字。

3、上课时要认真听课,做好听课笔记,在课本上做记号,批注。

4、作业书写端正、清楚,格式正确;独立按时完成;及时订正错误。

5、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6、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每周要读一篇精美的文章,做好读书笔记

7、关心周围世界,阅读课外读物,收听、收看新闻。

七年级上册语文《语文起始课》课件 2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什么是语文、高中语文课本的特点、学习高中语文的方法和要求

教学过程:

一、欢迎你们:

欢迎大家来到新洲一中阳逻校区。这儿将会成为未来三年大家生活和学习的地方,但愿这儿也能成为三年后的未来的日子里时时入梦乡的地方。老师们在送走一届届学生中渐渐感到岁月的流逝,是你们的到来让我又感受到希望和憧憬还在,是 你们的到来让我感觉到渐行渐远的青春与活力还在,是你们的到来让我感觉到身体里的热血又在沸腾。所以,我真诚的欢迎你们,欢迎你们来到新洲一中阳逻校区。

二、自我介绍:

我,蔡小倩,将和大家一起开始我们的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高中三年,大家想跟老师一起学习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三、什么是语文

你们学了九年语文,能不能说说你们对语文的认识?

(自由发言,谈谈什么是语文)

我心中的语文

我们学语文课程所学习的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它的`精炼、优雅和丰盈,世所公认。我常常很庆幸,在我们的语言地图里因为有这样的一笔遗产人生就不会显得贫乏,寂寞的心情也不会担心找不到归宿。走在语文的小路上一处山水、一段笛音便能牵动心底的感叹;一朵花儿、一片雨丝就能勾起无穷的思绪。如果你的记忆里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那么本已远去的那些伤感岁月,本以流逝的那些灿烂面容,就可随时复活,随时在语言里与你相逢,谁又能说这些纸上的行旅,不是真实的延续与扩展呢?

正是借着语文这一通道,狭小的人可以进入广大的世界,短暂的生命可以留下永恒的声音。因此能否获得语言的恩惠,能否领悟语言的秘密,是在是关乎每个人生存质量的大事,不容忽视!

(板书)

語 = 吾 + 言真实的生命感受

听说读写(养根)

文 = 文?饰文章 文学 文化

(语文名称的由来。从前叫国文,现在叫语文。依叶圣陶先生的解释:语,口语;文,书面语。语文是动态的,各个学段侧重点不同:小学:语,说话;文,识字;初中,语,词语,文,文章;高中,语,语言基础知识,文章、文学、文化)

四、高中语文课本的特点

学生自行比较初高中语文课本的不同。

必修 + 选修 模块 + 板块 + 积累与应用 + 写作实践

五、高中语文学习方法

学好语文我们更应该注意语文学习的方法。培养兴趣,养成习惯,勤于思考,课内课外结合,随时记忆,勤于诵读。语文学习是慢功,要长期磨炼,功夫不断,始克成功。

请学生填写,然后交流:

语文学习,贵在 记性 + 悟性 + 韧性

死(去)活(来)

长期坚持,养成八大习惯

一、熟读、背诵课文

二、自主学习,勤思考,爱质疑

三、做笔记,积累语言材料

四、独立自觉完成练笔

五、认认真真书写

六、勤查工具书

七、喜读优秀课外书

八、专注听人说话,说话文明得体

六、学习物质准备:

一:一本《唐诗三百首》;

二:两本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词典》);

三:三本本子(笔记本,课外练笔本,默写本);

七、布置预习作业。

1、熟读第一课。

2、课外练笔:写在9月1日

七年级上册语文《语文起始课》课件 3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1、学习生字新词,能正解书写4个生字。

2、正确读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1、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续编故事。

2、巩固生字词,能正确书写其余4个生字。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读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2、认识1个偏旁,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粮、汗、由、冬”。

3、读通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读通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勾画生字词。

2、教师准备词语卡片、动物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热身运动:生活中识字。(激趣)

1、展示课件导入:上课前咱们先来做做热身运动。

2、课件出示活动内容。

师导:猜猜今天的热身运动是什么?……真聪明,今天继续咱们一贯的“生活中识字”。

3、展示课件:生活中识字的途径。

师导:请看,街道两旁的各式的商名你认识吗?……咱们一块到超市去逛逛……各类标牌方便我们有选择性地购物,琳琅满目的小商品你都能叫它的名吗?……校园里的这些东西你都熟悉吧……生活是咱们的大课堂,留心观察字娃娃随处可见!好了,今天的生活中识字,轮到谁来给大家做介绍啦!

4、指名4人上台交流。

(生:我给大家介绍……,这个字我是在……认识的。)

二、揭示课题,交待教学目的。

1、师导:孩子们介绍得真不错,老师这里也有几个字,是在电视节目《人与自然》中认识的,看看,谁会读?(引导学生看板书:“蚂蚁”、“蝈蝈”)

2、指导读准词语:“蚂蚁”“蝈蝈”。

指名读--齐读(借助拼音读准三声音调、轻声)

3、提问:观察这几个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用彩色粉笔填涂虫字旁)

猜猜为什么它们都是虫字旁?

(贴动物图片)

4、引出课题,交待教学目的:今天就让咱们走进蚂蚁和蝈蝈的王国,看看这两只小昆虫凑在了一块儿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板书:和),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一)初读课文。

1、打开语文书,翻到113页,借助拼音,先试着读读课文,再读读课文后边的生字娃娃,注意读准字音。

2、读完第一遍的孩子起立我看看,捧着书再把这个故事读一读,这遍读呀,遇到难读的字词句可要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顺。

(二)学习生字。(展示课件)

A、学习8个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1、指名读。

师导:生字娃娃迫不及待地要和大家见面了。(点击鼠标,出示8个要求会认会写生字的画面)谁来读?

2、小老师教读。(拼拼音教读,齐声跟读三遍)

3、带拼音齐读三遍。

4、打乱顺序读。(指名读、分大组读、分男女生读)

师导:大家读得可真带劲!老师打乱顺序随便点击,不拼拼音,能一口读准它们吗?

B、学习7个只识不写的字:

1、指名读。

师导:课文后边两根绿线条内的生字可难了,你认识吗?

(点击鼠标,出示7个要求只读不字生字的画面)

2、带拼音齐读三遍。

C、同桌互相抽读。

师导:和课文中所有的生字娃娃交上朋友了吗?打开语文书114页,课文后边两根绿线条内的生字和田字格里的生字,同桌两个孩子互相抽一抽,考一考。如果读得好,像刚才老师那样,竖起大拇指夸夸他。

(三)学习词语。(出示卡片)

1、开双人小火车轮读。

师导:看到孩子们这么能干,生字娃娃也忍不住叫来了它们的好伙伴词语宝宝,想和它们交朋友吧?开双人火车,准备好了吗?

(注意“粮食、洞里、呼呼地”读轻声。)

2、打乱顺序齐读。

师导:词语宝宝变魔术,调换位置还能读吗?大家一起来。

(表扬:自己夸夸自己)

四、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小声读文。

师导:看到孩子们这么能干,生字娃娃和词语宝宝决定带咱们到它们的家里去做做客,它们的家在哪儿?就在咱们的课文中。看着书,自己小声地把课文读一读,读正确、通顺。特别要注意我们刚才学习的生字词语的读音。

2、分段指名读,指导评议。

师导: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你认为哪个自然段自己读得是最棒的,举起小手,自我推荐读给大家听一听。......其余孩子捧好书专心听,听他们的声音是否洪亮,字音、句子是否读正确、通顺了。

师引导评议。

3、师生齐读。

师导:孩子们说得很好,只要注意刚才评价时所提到的几个地方,认真细心些,老师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想试一试吗?

4、带着问题自己读。

师导:两只小昆虫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带着小问号,自己放开嗓子再读一读。读完后,在四人小组内给小伙伴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5、引导交流。(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反馈)

6、指导贴词卡,理解课文内容。(“満头大汗”“自由自在”)

师导:老师这里有两个词卡,认识吗?读一读。......下面我们来做个词语卡片对号入坐的游戏,帮老师把它们贴在黑板相应的位置上。

7、指导了解第一段大意。

(1)展示课件。

师导:夏天真热,小小的蚂蚁背拉着又大又重的粮食,个个累得满头大汗!

(2)指名读句子,评议。(1名)

“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师评:这个小朋友把“満头大汗”读得比较慢比较重,好像自己就是这群勤劳的小蚂蚁中的一员,正卖力地干着活。.....这个孩子在读的时候,皱着眉头,老师知道他一定是体会到了干活的艰辛。

(3)自由练读。

师导:带上表情甚至可以加上动作,自己试着读读!

(4)指名有感情地读句子。(2-3名)

(5)齐读。

8、指导了解第二段大意。

(1)根据课文内容,出示课件,相机提问。

师导:看到小蚂蚁卖力地干活,蝈蝈们都在干什么呀?......

(2)指名读句子,评议。(2-3名)

“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师评:这个孩子读句子时抬起了小脑袋,读得特别轻松,不错!......带上了得意的表情,读得真棒!

(3)男女赛读句子。

9、指导了解第三段大意。

(1)出示课件。

师导:到了冬天,又发生了什么?看看课文,你还知道些什么?

(2)根据课文内容,指名回答。

(3)齐读第三自然段。

(4)看板书小结:在炎热的夏天,小蚂蚁搬运粮食満头大汗,绿蝈蝈只图享受,自由自在。到了冬天,勤劳的蚂蚁躺上装満粮食的洞里安然过冬,懒惰的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五、书写生字“粮、汗、由、冬”。

1、导语:小朋友们通过读课文,了解了故事的大意,学得很不错!课文里的生字娃娃请出来,还认识吗?请看......(在黑板上贴字卡“粮、汗、由、冬”)

2、齐读生字。

3、引导用猜字谜法学习“由”字。

(1)师导:老师这儿有个有趣的字谜,谜底就在这四个字中,考考哪些孩子最聪明?.......听仔细了!“田里长棵草!”打一个字。

(2)指名回答,表扬。

(3)指导书写:生边书空边说笔画名称,师范写。

师导:由字很简单,笔画比较少,可是粗心大意笔顺就容易弄错,哪个孩子愿意当老师教教大家由字怎样写?......看明白了吗?

(4)多媒体展示正确的写字姿势画面,提出写字要求。

师导:要想把字写好,正确的写字姿势也很重要,看看这个大哥哥他的姿势美吗?......头正肩平臂开足安,学着哥哥的样子,拿出你的小铅笔在语文书上136页描红一个由字。

(5)学生描红。

4、学生自由选择生字记忆字形,并相机指导书写。

导语:刚才我们用猜字谜的方法学会了“由”字,除了猜字谜呀,我知道聪明的小朋友们还有许多识字的好方法:换偏旁、加偏旁、编儿歌......看一看,其余的几个生字,你认为哪一个最难,动动脑筋,你将用什么巧方法记住它,说给大伙听一听。

“粮”:

a、认识新部首“米”字旁。

(板书:米字旁。)

师导: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了这个字。“粮”字的右边是我们要学习的新偏旁,叫做......(齐读)米字做偏旁怎样写,拿起小手一起来书空,注意第六笔是一点。

b、分析字形,示范书写。

师导:左边米字旁,第六笔是一点,注意结构左窄右宽。

c、引导学生书空,再在书上描红一个。

“汗”:

a、指名交流多种识字方法。

师导:左右结构的字除了粮,还有谁?......这个字怎么记?

b、分析字形,老师范写。

c、学生试着描红。

d、学生在书上描红一个。

“冬”:

a、请生交流记字方法。

b、老师范写。

师导:上边折文三笔写成,下边两笔是右点,两点写在同一条竖中线上。

c、学生在书上描红一个。

5、完成习字册。

(1)在古筝音乐伴奏下,学生独立写字。

(2)老师指导,提醒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3)借助展示平台展示学习习作,相机评比表扬。(规范、端正、整洁)

七年级上册语文《语文起始课》课件 4

【教学目标】

1、通过看这文,了解黄山岩石的神奇,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选背其中的两段。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把握2~5自然段的内容,体会黄山岩石之奇。

2、教学难点:

多数学生未去过黄山,利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课前准备】

1、《黄山》录像资料片。

2、多媒体课件。

3、薄型卡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记句子

1、四川的峨眉山风景秀丽,到处鸟语花香。

2、无锡的五里湖好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出蓝蓝的天,白白和云,红红的花,绿绿的树。

二、整体感知,揭示课题

1、过渡:

是啊!我们的祖国山清水秀,风景非常美丽。今天,老师将带你们一起去黄山风景区游览。

2、看录像,范背课文。

3、完成填空,相机学习部分词语。

4、齐读第1自然段。

5、指导背诵。

6、揭示课题。

7、释题:

奇石就是指──(怪石)

奇石、怪石也就是说──(出示卡片:奇形怪状的岩石。)

8、质疑:

看了课题,小朋友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三、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层次脉络

1、自由轻读课文:

课文里边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奇石?

2、读后交流:

⑴ 介绍了哪些奇石?

⑵ 板书: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⑶ 哪些是具体介绍的?哪些只是简单举了名字?

⑷ 小结。

四、品词析句,理解文意,学习第2、3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

过渡:

刚刚有个小朋友问:“这些奇石‘奇’在哪儿呢?”咱们先来看这块“仙桃石”。(指板书)

⑴ 指名读第2节:

课文哪一自然段作了介绍,大家边听边找,什么词语你有懂?

⑵ 质疑问难。

⑶ 理解。

(放录像:“仙桃石”)谁来指指“石盘”在哪儿?

为什么说“仙桃石”是奇石呢?

⑷ 指导朗读。

⑸ 背诵。

2、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

黄山的奇石多有趣呀!你瞧,这块奇石就像一只猴子。

(多媒体显示:“猴子观海”)

课文中是怎样介绍的?

⑴ 默读第3节:

找找这一段有几句话?

⑵ 指名分句读。

⑶ 分句理解:

① 第1句说什么?

看图理解“陡峭”。

② 第2句说什么?

谁来学学这只猴子有趣的样子,表演时要注意哪几个动作?

板书:

抱蹲望

③ 指名分解动作表演。

④ 评议:

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⑸ 看图练说。

(多媒体显示:第2自然段填空。)

⑹ 指导朗读。

⑺ 指导背诵。

五、小结谈话

六、学习生字

1、复习巩固新词。

(多媒体显示:词语。)

2、指导书写:翻、滚。

(多媒体演示:“翻、滚”的笔顺。)

【板书】

“仙桃石”

“猴子观海” 抱 蹲 望

黄山奇石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

七年级上册语文《语文起始课》课件 5

【教学要点】

1、掌握文中文言知识和相关文化常识。

2、体会作者的哲学思想。

【教学设计】

诵读、讲解;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背景知识

1、王羲之(321~379)世称王右军,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兰亭序》由来: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邀请当时社会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他们引酒赋诗,将所写的诗结成诗集,王羲之当场为诗集书写一篇序言,即本文《兰亭集序》。

3、文体序:

序,也叫叙或引,是说明作品的写作目的或作者情况,也有对作品的评论和相关问题的阐发。序一般写在作品前面,列在后面的称后序或跋。

二、诵读训练

听范读,朗读。

三、文章讲析

这是一篇山水游记散文,语言清新洒脱,注意文章中的景语与情语;文章不论记叙还是议论都颇有层次,理清作者的思路;魏晋时期,玄学风行,在山水游记中体悟、探讨人生道理,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哲学思想。

1、讲析第一段:

(修禊)之乐:

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兰亭盛会的?

第一句:

时间、地点、集会的原因:

⑴ 古代纪年方法: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

所谓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字。

所谓地支则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这十二个字。

纪年的方法,从天干中的甲开始,配地支中的子依次搭配,得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等等六十个组合,俗称作六十花甲。这种天干地支纪年法,六十年为一周期。

如:2001年是庚辰年;2002年是辛巳年;

⑵ 修禊:

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风俗,古人视季春三月是万物萌生的时节,早在周代,人们在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到河边以香草浸水沐浴,祛病除邪,《诗经》、《周礼》中都有记载。孔子的得意门生曾点将春禊视为其志,得到孔子的赞赏。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三国魏以后春禊定在三月三,活动内容也改为在水边宴饮、赋诗等。

第二句:与会者。

第三句:兰亭周围地形环境。

带:名词动用,像衣带一样围绕。

第四句:

宴饮之乐:

⑴ 流觞曲水:也称为曲水流觞,春禊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引溪水进入弯曲的水渠,人们坐在水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觞系古代盛酒器具,即酒杯。通常为木制,小而体轻,底部有托,可浮于水中。也有陶制的,两边有耳,又称羽觞,因其比木杯重,玩时则放在荷叶上,使其浮水而行。

⑵ 次:旁边。

⑶ 一:一些,一点。

⑷ 幽情:深藏内心的感情。

第五句:天气。

第六句:

作者的主观感受:

⑴ 仰观,俯察:古人观照自然、人生的两种方式。

⑵ 所以:用来。

⑶ 游目骋怀:纵展眼力,开阔胸怀。

⑷ 极:穷尽。

⑸ 娱:乐趣。

⑹ 信:实在,诚。

朗读第一段。

2、讲析第二段:

(死生)之痛:

思考:本段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是如何逐层阐述的?

第一句:

眼前聚会盛况,引起人生感悟:

⑴ 与:结交,交往。

⑵ 俯仰:社会人事周旋应酬。

第二句:

两种生活态度:晤言一室与放浪形骸。

⑴ 或:有的人。

⑵ 晤言:对面交谈。

⑶ 因:就着。

⑷ 放浪:放纵无拘束。

第三句:

两种生活感受:快然自足与感慨系之。

⑴ 趣:通趋,往,追求。

⑵ 曾:竟,乃。

⑶ 老之将至: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⑷ 之:往,到达。

⑸ 系:附着。

第四句:

过渡深化:生之无常──死之无奈。

⑴ 向:以前。

⑵ 俯仰:时间很短。

⑶ 犹:尚且。

⑷ 之:代事,指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⑸ 况:何况。

⑹ 修短:寿命长短。

⑺ 期:至,及。

第五、六句:得出死生亦大的结论,令人悲痛。

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庄子·德充符》)

朗读第二段。

3、讲析第三段:

(今昔)之悲:

思考:作者因何而悲?编辑兰亭诗集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句:

指出古今兴感相同这一现象。

⑴ 若合一契:(古人兴感之由)象符契一样相合。

⑵ 不能喻之于怀:心里却不明白是什么原因(为何叹息悲伤?)

第二句:

批驳死生一体的观点,解释兴感之由。

⑴ 固:本来。

⑵ 一死生:把死和生看作一体。

齐彭殇:把长命和短命等同。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庄子·齐物论》)

第三句:

死生之大,千古同慨,人们将永远处于困境之中。

由:通犹,如同。

第三、四句:

指出结集的目的:引起后人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与共鸣。

⑴ 述:陈述,创作。

⑵ 所以:的原因。

⑶ 致:情趣。

七年级上册语文《语文起始课》课件 6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从一块琥珀的发现,推测到一万年前的故事和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使我们进一步增加了有关化石的科学知识。文章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悟能力,且乐于表达和交流,但对如何运用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将事物之间的规律阐述清楚还不太清楚。因此本课我将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品析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情感,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程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技能目标: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边读边想象,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理解“ 渗透 ”、“挣扎”、“澎湃” 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情感价值目标: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启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为了落实本科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琥珀形成的条件和过程 教学难点定为:体会科学家的合理想象。

教法与学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选择适当的教法,可以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本节课我将采用创设情境法,朗读品悟法,想象感悟法,多媒体辅助法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读、品、悟”(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来学习本文,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获得思想启迪,在读中享受审美乐趣。

为让学生自然而然走进文本,更好地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沟通,从而产生共鸣,我预设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个成功的导入,能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所以开课伊始,上课伊始,我将采用多媒体出示两块不同的琥珀图片,再让学生观察二者有什么不同之处,然后问学生为什么第二块琥珀里会有两个小动物,还有挣扎过得痕迹,这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有趣的故事吧。顺势揭示课题并板书,以此设计一个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的欲望。

二、整体把握,感知全文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将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这块琥珀是怎么形成的,有些什么价值。然后在全班进行讨论交流,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知琥珀的形成经过。

三、细读品味悟,理解感悟

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与文本对话,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基于这一认识,我将根据上一环节学生的反馈交流,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将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那些自然段是写松脂球形成的条件和化石形成的条件,然后进行汇报。

七年级上册语文《语文起始课》课件 7

教学设想

高中语文第一课是整个高中语文学习的起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课前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基础,以此确定课程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同时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开启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的生涯探索,让其更好地理解语文学习对自己人生的影响和意义,从而更好地规划今后的学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语文的概念、价值及重要性。

2.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让学生初步了解高中语文课程体系。

4.从生涯规划角度引导学生探索语文学科对其未来职业的影响,树立“大语文”观。

教学过程

一、问卷调查反馈

问卷

对语文是否有兴趣

感兴趣的原因

不感兴趣的原因

语文学习中最大的困难

课外阅读的习惯

表达能力

语文知识积累

语文课堂参与情况

请学生解读调查表反馈信息,明确课程重点:理解高中语文学习的方向、价值和意义。

二、播放微课,了解“语文”的概念,明确其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语文”一词产生于19世纪末,但作为课程名称的时间较晚。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制度,开办新学堂,设有“国文”课一科,教授历代古文。五四运动爆发后,小学改设“国语”,教授白话短文。

1949年,叶圣陶先生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他认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这一建议被采纳后推向全国。从此,“语文”成了中小学母语课程以及教材的通用名称。

语文中的“语”,一般指语言,“文”有四层含义,即文字,文章,文学,文化。语文学习的载体是语言文字及其系统化后形成的文章与文学作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这样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特点。

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重点探讨“语文”的工具性,通过一系列图片、视频材料以及课堂活动让学生真切感受“语文”这个工具的重要性。

1.明确湖北省高考改革方案中语文学科的地位:必选,150分,原始分计入总成绩。

2.展示图片:街上错误广告招牌、清华大学2019年迎新照片(将“热烈”一词误作“热列”),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道歉信(在北大120周年校庆致辞时,他把“鸿鹄(hú)志”念成了“鸿浩(hào)志”)

——一个字的书写,一个词的读音,一个句子的语法,看似微小,却体现了一个人最基本的文化素养,一旦弄错就会闹笑话,有时甚至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而语病的泛滥会形成一种“语言腐败”,久而久之,势必导致公众智识的下降。所以,规范、准确地使用语言文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它是我们用好“语文”这个工具的前提。

3.展示视频:关羽、张飞在表达上的巨大差别。

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社会中表达的重要性,同时列举现代社会中与表达密切相关的职业。

学生讨论交流,集中列举。

4.课堂活动:未来科技公司面试现场(岗位:游戏软件工程开发师)

请三名同学上台,模拟面试现场,做一分钟自我介绍。其他同学充当面试官并做点评。

——短短的一分钟能看出什么?能看出你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能否抓住问题的重点;能看出你的逻辑能力:思路是否清晰;还能看出你的语言能力:表达是否新颖,是否有感染力。

无论未来你是何种身份,从事何种职业,优秀的表达力都是你的核心竞争力。数学家华罗庚曾说:不管学文学理,都要学好语文。因为语文天生重要。不会说话,不会写文章,行之不远,存之不久。

四、高中语文教材知识体系

语文的学习不是简单地教给大家一些表达的技巧,而是要开阔我们的视野,发散我们的思维,启迪我们的智慧,从而让我们的表达更有力量。展示高中语文的教材编排:

必修教材模块:

阅读鉴赏(侧重于文体特征与人文内涵相结合)

表达交流(侧重于作文教学与口语交际相结合)

梳理探究(侧重于汉语文化和文学的知识积淀)

名著导读(侧重于开阔视野及丰富阅读经历)

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外国小说欣赏》《语言文字应用》《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与初中相比,它范围更广,程度更深。如果说以前的语文学习更注重记忆,那么高中的语文学习更注重能力,我们要转变观念,学会思考,学会迁移。

五、腹有诗书气自华

1.创设情境,重点探讨“语文”的.人文性。

以教师讲述为主,引入杜甫、苏东坡、史怀哲等材料。用语言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语文浓郁的人文色彩,认识到语文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无比广阔的天地。这些古今中外的经典之作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可以滋养我们的灵魂。

课堂活动:分享打动过自己的话语或文字。

学生交流后分享。

体会“语文”是我们平庸生活的一道光,照着诗和远方。它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滋养着我们,塑造着我们,把我们的生活引向阳光。

2. “语文”是民族文化的根基。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经典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明确:我们正迎来一个文化的春天,一个文化高度自信的新时代,“语文”,任重而道远!

六、课堂小结

回顾问卷调查反馈信息,根据课堂内容重新思考今后语文学习的方法。

七年级上册语文《语文起始课》课件 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学生:找柳树的叶子或者枝条。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

(学生出示收集的柳叶)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3咏柳)

3、全班齐读课题。

4、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

5、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7、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

设计意图:展示收集的柳叶,创设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一)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五个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二)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三)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评议。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四)再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五)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六)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七)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又动口,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互读、互评,引导生生对话。】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一)指导第一、二句。

1、(放远看柳树的图片)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二)自读第三、四句。

1、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三)自由诵读,体会感情

多美的柳树呀,多好的春天呀,怎能不让人喜爱?你准备怎样读这首诗,让别人听了确实感到很美。你可以在书上做上记号(轻声、重音)

4、能背的站起来背。

设计意图:出示直观的插图,再现诗歌的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五个字。学生观察讨论:哪些字好记好写。

2、学生提出难写难记的字。老师指导。

“垂”的笔顺要多次书空,让学生记牢、写的时候四横的长度不一样。

“裁”字注意笔顺。下面的部件与“衣”字要区别:一捺改成了一点。

“剪”字下面是个“刀”不要写成了“力”。

3、学生自己练习,老师指导。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主人”的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小组讨论怎样记,从而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五、作业设计

1、写生字词。

2、默写古诗。

3、回家找找描写春天的诗歌、散文、对联、童谣、歌曲,写在采集本上。

设计意图:通过写生字词,巩固基础知识,通过搜集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能力

板书设计:

碧玉——一树高

咏柳 万条——绿丝绦

细叶——谁裁出

春风——似剪刀

七年级上册语文《语文起始课》课件 9

○教学目标

① 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 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①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②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①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感知课文内容

① 检查生字词。

② 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④ 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教师导学」

“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提示质疑]a.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b.“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教师小结]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我们:“我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教师引导]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

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a.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b.作者为我们展示什么样的家庭?

c.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教师小结]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① 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② 《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

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方法等进行比较。(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①《散步》比《三代》多些景色描写。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②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③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小结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了学习的广泛空间。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也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母亲 走大路 ↑承上

散步 分歧→{我 妻子 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 走小路 ↓启下

七年级上册语文《语文起始课》课件 10

一、教材内容总分析

课文开头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题目标作“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

二、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2、整体感知课文,学会筛选信息并概括要点。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优美的特点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学会筛选信息并概括要点。教学难点: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优美的特点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通过本文的教学来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起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这篇课文同时也告诉我们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概括要点和学习语言。必须扣住这两个重点进行教学。概括要点就是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用课文中的话或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比如,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影响物候的因素有哪些,物候观测对于农业有什么意义等等。而学习本文的语言,主要是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特别是第一、二段描写四季景象的语言,要指导学生把它们积累下来并学会运用。

四、教学过程

一、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预习生字词并解析成语的意思

你会读加点的字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连翘、()翘、尾巴()观测、()道观、()差、异()差、遣()差、劲()参差()播种()耕种()落叶()丢三落、四()落、枕()

萌、发(翩、然()孕、育()簌、簌()销声匿、迹()风雪载、途()衰、草连天()

2、通过预习,收集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的农谚

二、教师活动:指导学习·研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走进大自然,人会神清气爽,心旷神恰。今天我们不是去领略大自然优美的风光,而是去探寻大自然的奥秘,学习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说明文。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

1、简介作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3、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农谚,并解析是什么意思。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给课文分层次并画出自己喜欢的语段。

(四)理清思路

思考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物候学知识的?

(五)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读第1至3自然段,根据下列问题评点课文

1、每个自然段写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文章一开始从丰富的物候现象写起,作者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文中哪些词语用得既准确又生动?有何作用?(在书上作好评点。)

五、教学评价设计

这节课我们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第1.2.3自然段的语言进行精点精评,特别是让同学们收集农谚的过程,让学生更学习到农谚和物候知识,从中我们体会了说明文中也可以对事物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写,这既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也增强了说明的文学性。这种寓说明于描写之中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六、帮助和总结

这是一篇说明文,教学时可以淡化文体,只把它当作一篇科普文章来处理。所以,重点还是积累科学知识,学习文章语言。但也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从中学到一些读、写说明文的方法。比如,可以有意识地使学生注意,说明事物不仅要注意准确、科学,而且还要力求做到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