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小故事 > 名人故事 > 诸葛亮求学有招数的名人故事

诸葛亮求学有招数的名人故事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98W 次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出生于公元181年,东汉末年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他幼时父母相继去世,随叔父诸葛玄先至豫章(今江西南昌),后至荆州(今湖北襄樊),躬耕隆中,隐居十余年,好为《梁父吟》,常自比管仲、乐毅。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辅佐刘备建立蜀汉,从此开始了纵横驰骋、施展其才华的光辉生涯

诸葛亮求学有招数的名人故事

诸葛亮的父亲叫诸葛圭,是兖州泰山郡的郡丞。郡丞,相当于郡太守的助手,地位虽然不高,但每年的俸禄养家糊口还是没有问题的。诸葛亮上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共兄姐弟四人,他排行老二。

诸葛亮和其他三个孩子相比,要聪明得多。传说他三岁的时候,哥哥和姐姐三天能学会的字,他一天就记住了。为此,不但父母喜欢他,就是哥哥和姐姐,也为有这么个聪明的弟弟而高兴,平时都愿带着他玩耍。

他见哥哥每天去上学,觉着好玩,便也哭着叫着要去上学。母亲哄他说:“你还小,等大了再送你去上学。”他仰着小脸问:“多大才算大呀?”母亲说:“再过三年,到七岁就可以了。”诸葛亮扳着手指一数,又哭了,说:“不行,还要等一千零九十五天哩!太长!”母亲让步说:“那就再过两年。”他又扳着手指一算,又哭道:“不行,还有七百多天哩!”母亲说:“再小就不行了,人家先生不收!”诸葛亮见母亲不答应,索性躺在地上,怎么拉也不起来。他的姐姐哄他说:“那就再过一年吧!这次该满意了吧?”诸葛亮爬起来说:“那还得等三百多天呢!不过,既然你们已经让了步,那我也让点吧,一年就一年。”

从这天起,年仅四岁的诸葛亮就一天一天地数什么时候才能去上学。这一天终于熬到了,天刚蒙蒙亮,诸葛亮就把母亲叫起来给他做饭,叫姐姐起来给他梳头,叫哥哥起来帮他整理书包。书虽然是哥哥用过的,但在他看来却很新鲜,颇具魔力。

诸葛亮随哥哥来到学校,见过先生。先生对他说:“你年龄还小,我不能收。”

诸葛亮上前深鞠一躬说:“请问先生,您是按年龄收弟子呢,还是按智力收弟子呢?”

先生见诸葛亮年龄虽小,却出语不凡,心中有些喜欢。这时,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代弟央求说:“他为上学,扳着指头数了一年,您如不收,他会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的!”

先生被感动了,便破格收下了他。

诸葛亮上学后,很觉新鲜,感到在学校学的东西就是和在家学的东西不一样。他学习也很刻苦,听讲十分认真,常常还没听够,老师就放学了。

不久,诸葛亮发现,每到中午,公鸡一叫,先生就宣布放学,师母便给鸡一把米吃,鸡就不叫了。下午日头还没落山,公鸡又开始叫了,先生又宣布放学,师母又给一把米吃,鸡又不叫了。他明白了,原来先生为了掌握放学时间,改变了喂鸡的时间,早叫不给米吃,晚叫也不给米吃,单等到了他定好的放学时间,鸡叫才给米吃。时间一久,鸡叫也就定时了,而且每到下课时,那鸡还专门跑到教室的窗下叫。

诸葛亮发现这个秘密后,每去上学时,便带上一把米。凡是遇到他听不够的课,便提前从窗口悄悄丢出一把米,那鸡见有米吃,便不叫了,先生也就得没完没了地讲下去。常常过了饭时,口也干了,舌也燥了,老师才不得不停讲放学。

时间一久,先生纳闷了:鸡为什么有时叫,有时不叫呢?他决心弄清这个秘密。

这一天,先生约摸着到下课时了,从窗子里见到大公鸡来了,但没有叫,便停下讲课,走出课堂朝窗下一看,大公鸡正在吃米。这米是谁撒的呢?肯定是有弟子在捣鬼。他装做无事一样,回到课堂又讲了几句,就放学了。从此,他开始留心了。

又有一天,到了快要下课的时间,他发现诸葛亮偷偷地往外撒米,心想:“这孩子竟敢如此戏弄我?”不由得恼怒了,对诸葛亮大声训斥说:“诸葛亮,你回家吧,我不要你这个学生了!”

诸葛瑾在高年级读书,听说后赶快跑来向先生求情,但先生总是不肯答应。诸葛亮哭着回家了。当他把经过给母亲一说,母亲也生气地批评了他,说他实在不该如此戏弄师长。

第二天,诸葛亮非要母亲带他去向先生赔罪。母亲无奈,第二天一早,便领着他去见先生。

再说那先生,事过之后冷静一想,诸葛亮平时对我很是尊敬,学习也很用功,怎么会有心戏弄我呢?不对呀,莫不是……他恍然大悟。

第二天一早,他便匆匆要去叫诸葛亮来继续上学。他刚要出门,只见诸葛亮和他的母亲已经来了。诸葛亮一见先生,立即跑向前去,跪在地上哭泣说:“都是弟子不好,让先生生气了,请您千万不要开除我!”

母亲也求情说:“先生就饶他这一次吧!他也是见先生讲得好,想多听一会儿,才出此下策。”

先生高兴地拉起诸葛亮说:“好孩子,别哭了。也怪我一时不明白你的用意,错怪你了。有你这样学而不厌的好学生,我怎能不愿当一个诲人不倦的好先生呢!不过,今后可别为了多听一会儿,再让我口干舌燥腹中饥了!”

先生说着,哈哈大笑起来,诸葛亮和他的母亲,也被先生的幽默逗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