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小故事 > 经典故事 > 一个汉字的由来与故事(通用21篇)

一个汉字的由来与故事(通用21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01W 次

汉字是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被广泛使用的高度发展的文字。那么,单独一个汉字的由来是什么呢?又有什么故事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来的一个汉字的由来与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一个汉字的由来与故事(通用21篇)

一个汉字的由来与故事 篇1

武”字是个合体字,按古代造字法的“会意”,“武”从止、从戈,由止、戈二字合起来成为“武”字。戈是古代的一种兵器,止在甲骨文中实则为人的脚趾的象形,在金文中,“止”依然构成人的脚趾之形;在篆文中“止”依然如此。甲骨文中“武”字的最初表现形式是“足戈并立”,左边画一个“足型”,而右边画一个“戈型”,二者组合成其雏形,并以象形取意,即立足持戈,是一种静态;在此基础上字体由左右结构,变成了上下结构,近而形成了“止戈竖立”的组合,此时最大的变化在于“足型”被“止”字所代替,而“戈”的一撇移到“弋”字的左上角,其意是持戈而行,处于一种动态。进入青铜器时代,金文中的“武”字,已由象形向会意方向发展,并形成“动静”结合的字体,笔划粗细一致,结构相对协调,以适用于人的习惯认识和记忆。从甲骨文中“武”字的变化看,其原始本意并非止戈为武,而完整的表述应该是这样的:或持戈静止而立,注视前方;或举戈而动,欲与人、欲与兽斗,与人斗是争夺地盘和剩余价值,与兽斗是维持生存和生命。

一个汉字的由来与故事 篇2

在很久很久以前,农民种的庄稼由于受到鼠害的影响,收成很少。后获悉有一动物“狸”,也就是我们现在称呼的野猫,善抓老鼠。故农民就开始养“狸”来保护庄稼,为了区别家养和野生的差异,根据其工作是保护庄稼的缘故,后古人就造了一个字“犭”+“苗”,就是现在的猫,而其叫声称呼为“喵”。从中可以看到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字的影响。

一个汉字的由来与故事 篇3

相传很久以前,一位主管造字的老先生认为天下许多事情都坏在女人身上,所以造字时他经常把贬义的字眼跟女人联系起来。老先生认为,心胸狭窄乃女子通病也,于是造出了“嫉”字。还有许多类似的字如“奸、妖”等也是这么造出来的。后来,老先生告老还乡,一才女接任,看到“嫉、奸、妖”这些字,大为不悦,发誓要用女子旁造出最美的褒义字来,于是脱口而出:女子就是好!这就有了“好”字。女主管心潮澎湃:少女,妙也!于是又有了“妙”字。

一个汉字的由来与故事 篇4

王”字原是一把斧头的轮廓。那时的大斧是两面双刃的,显示了它的无所不能。于是它的斧口部分,就形成了“王”字上下部分的两横,斧柄则形成“王”字中部的一横。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王”就成为古代隶书和今天楷书时的样子。“王”字的原义是大斧,大斧既是劈山开路的工具,也是征战杀戮的兵器,谁掌握大斧.谁便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谁就是“王”,这也是祖先以大斧作为权力的象征的原因。

一个汉字的由来与故事 篇5

传说在古代中兴国,即现在的山西省运城有个叫杜康的人发明了酒。他儿子黑塔也学会了酿酒技术。后来,黑塔率族移居到现在江苏省镇江,在那他们酿酒后觉得酒糟扔掉可惜,就存放起来,在缸里浸泡,到了21日的酉时,一开缸,一股从来没有闻过的香气扑鼻而来。在浓郁的香味诱惑下,黑塔尝了一口,酸甜兼备味道很美,就储藏作为调味浆。

这种调味浆叫什么名字呢?黑塔就把二十一日加酉子来命名即“醋”。

一个汉字的由来与故事 篇6

有一个字,它可以算是我的朋友,因为我们常常见面,但是我经常把她它写错,那就是“吃”字。“吃”这个字有两种意思,第一是把某种东西放入嘴巴里;第二指的是美食家品尝各种各样的美食。而我今天要写的“吃”不是第一种意思,也不是第二种意思,这个字的已在我心里躲避了很久,我和它还有一件让我印象深刻的往事呢。

那还是上二年级的时候,一天早晨我来到学校,老师叫我们写一个夸张句,我写好了。只见老师用目光瞟了我一眼,感觉怪怪的,我顿时紧张了起来。老师就在第一时间把我的本子拿到讲台上读,老师戏谑的念到:“我大口大口的吹着汉堡。”同学们哄堂大笑,我却羞愧地无地自容,因为我这次又把“吃”写成了“吹”。老师把本子摔到我的桌前,让我把这个字抄写50遍,让我长点记性。

放学了,我伤心欲绝的走了回家,我跑到妈妈的房间里问道:“妈妈,为什么中国的汉字就那么复杂呢?”妈妈摸了摸我的头说:“汉字虽然很复杂,但是如果我们一笔一画的去认真对待,就不会觉得那么复杂了,就和我们寻常的任何事情一样,不要马马虎虎的就能做好!”

这个“吃”字的,事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写错过“吃”字。

一个汉字的由来与故事 篇7

我最喜欢的汉字是“孝”字。古人曰“百善孝为先”。意思就是作为子女要孝顺父母、长辈,不懂得孝的人是不会有出息的,所以我们要将“孝”字铭记于心。

在《水浒传》中,之所以宋江被官服府用假信抓走,是为了孝敬父亲;之所以李逵连杀四虎是为母报仇;在《三国演义》中,之所以徐元直身在曹营心在汉,是为了照顾母亲;之所以孙权杀刘备屡次失败,是为了满足母亲的旨意……古人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孝”的含义。

在现实生活中也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什么是“孝”。记得有一次,隔壁的王爷爷几天不见动静,询问后才知道他心脏病犯了,已经送到医院抢救了,于是我们带上礼物到医院去看望他。到达他的病房门口时,他的儿子出门迎接我们。他将礼物放进病房里,出来跟父母说话。这时我才开始细细地打量他,往日的潇洒风度变成了惊恐害怕,双眼熬出了黑眼圈,又红又肿,整个人好像又瘦了一圈。他着急地说:“他老人家呀,心脏病又犯了,我的妻子身体不太好,可还是要顶着烈日来坚持给老人家送营养汤,这该死的夏天太容易让人犯困了。我不在公司的这几天,公司内部状况又出现了许多问题,哎……”说完又叹了一口气,好像被这么多的问题所困扰的无奈。正说着王爷爷的儿媳提着饭盒来到了病房里,对王爷爷嘘寒问暖,又亲自给他喂饭。看到眼前的这一幕,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可是无论他的儿子公司有多忙,他都无微不至的照顾王爷爷。爷爷的病一天一天的好起来,最终几乎被判死刑的王爷爷奇迹般的好了。太不可思议了。王爷爷的儿子是孝的楷模,他是新时代的榜样,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那一刻,我对“孝”字的含义理解的更加深刻了。

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今中外有许多孝敬老人的人为我们做好了榜样。我们也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把“孝”继承下去。

一个汉字的由来与故事 篇8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苍颉是皇帝的史官,他长着跟龙一样的面貌,四只炯炯有神的眼睛。

他特别喜欢观察身边和周围的事物,他也非常爱动脑筋或者是想问题。他每天抬头观察天上星星的变化,看乌龟背上的花纹、雀鸟羽毛的色彩和山川起伏的样子和形象,经常在自己的手上描画事物的形体和特征。久而久之就创造丁文字。苍颉在创造文字的时候,上天下起鱼点一样的粟米,怕人们光顾写字。将来人们饿肚子。

鬼在黑夜里偷偷的哭泣,龙也藏躲起来,是因为怕文字把他们的丑恶行为记录起来,昭告天下,使他们遗臭万年。

这就是汉字的来历的故事。

一个汉字的由来与故事 篇9

汉字从形态到内涵,不仅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而且是一种形象生动,有社会文化背景、生命意识、民族思想、生活智慧的文化元素。走进汉字的文化宝库,走进汉字的奇妙世界,方能领悟中国古汉字的神妙话语。今天,我们举几个例子,大家感受一二。

国(国)

甲骨文中的“国”(国)字由“戈+口”组成,其含义是“军队、人口”。可以理解为:由人口组成军队,由军队来保卫人口,这就是国家。在金文、隶书、楷书中,“国”字多了一个四周的“囗”,表示国家有边境四周;隶书、楷书中的“国”字还多了“一”,表示“土地”。这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国家。

在古汉字中,“国”字的组成中有外面一个大囗和里面一个小口,这两个口,意思是不一样的。外面的大“囗”,表示的是国家有四方疆域;里面的小“口”,表示的是人口;而“一”,则表示土地;此外,还要执有“戈”矛的军队来保卫国家的土地、人口和边疆。上述的大“囗”、小“口”、“一”还有“戈”等因素,构成为国家的“国”字。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具有的共同特征。

可以说,古汉字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深刻地解释了国家的几个基本特征,或者说构成国家的几个基本要素——边境、疆域、土地、人口、军队等。

家是宀+豕。“宀”,房屋的象形字;“豕”,猪的象形字。“家”字的本义是:上层住着人、下层养着猪的房屋,这就是人的食宿生活的地方——“家”。

古时中国以男子耕田为主的农业社会,社会整个生产力低下,农业很重要,同时又必须有饲养业做补充,人们才能够生活得好一些。即使是有钱的人,比较富裕的人,养殖业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家畜对于家庭的经济影响很大,是家里的重要财产之一。因此,家家户户都会饲养牲畜,特别是猪(豕)。那么怎样饲养呢?就是养在家里,一来猪等家畜不会被人偷走;二来可以防止猛兽吃掉家畜,遇到猛兽来,人们可以立即拿起武器驱逐猛兽,使家畜免遭损害;三来,房子下层饲养家畜,虽然猪屎马尿等味道臭点,但是对家庭卫生无根本性大碍。这种房屋上层住着人、下层养着猪的做法,即使在当代,在中国一些贫穷山村里依然或多或少能看见。

在古代,养猪成为家庭的一个基本特征。没有养猪的家庭是令人惊讶的。家以是否养猪,而不是以是否养羊来标识。这也表明中国中原地方已经摆脱了以往游牧的生产、生活方式,比较彻底地进入了农耕社会。

“家”字。《说文》:“家,居也。”《新华字典》:“1、家庭的住所。2、学术流派。”

不论在甲骨文中,还是在金文、隶书、楷书中,“善”字都与羊、与羊的嘴巴相关。在隶书、楷书中,善:羊+口+廿。“善”,羊头加上羊嘴。试想,羊的嘴巴只吃草,不会咬人,也不会咬其他动物。羊嘴,善之极矣。

“善”字揭示了多么深刻的人生哲理啊。羊对于人类有着众多方面的“美”的本质:羊吃进去的是草,但是挤出来的是羊奶,提供给人类的是浑身的'宝:肉是鲜美的食物,羊毛可以纺成毛线做衣服,羊皮可以做成皮衣,连羊粪蛋也可以肥田。羊对人类是完全奉献,真是善莫大焉!羊不象牛马猪等大型的、比较凶恶的动物那样,对人有时有生命危险,羊对人最为温顺,因此,羊最早被人类驯化,对人类的进步所做出的贡献也最大。

牛马猪等大型牲畜,也有许多善,但是,牛会抵人,马会踢人,有时还会致人死命;而羊即使偶尔发点脾气,也很难致人死地。因此,中国古代先民把善与羊联系在一起,是最准确、最科学的造字方法。

恶(恶)

亚(亚)+心。“恶”字本义:鳄鱼在心中,或者是心如同鳄鱼般残忍。

恶字的上半部分是“亚”字,“亚”是鳄鱼头部的象形字。“亚”字的中间部分是鳄鱼张开的大嘴巴,在嘴巴的左右两点,是鳄鱼眼睛,此外部分则是鳄鱼头部上下沿的样子。

“鳄”(鳄):鱼+噩。“噩”字是鳄鱼的头部象形字,代表鳄鱼。在中国古代,人们因鳄鱼的肆无忌惮和疯狂而深受其害。因此,古汉字中,对鳄鱼的描写都是与丑恶、凶残、疯狂相联系的。

贫(贫)

分+贝。一个“贝”(钱)几个人来分,自然贫了;贫是缺乏钱财,拥有很少量钱财的意思。“贫”字本义是:缺少钱财,家境贫寒。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古代文明考古中,贝壳都是最为原始的钱币。因此,古汉字中“贝”就代表金钱。

古汉字中许许多多的与“贝”字相联系的字,也都与金钱的交往相结合。比如,账目,就是金钱来往的记录。宝:宀+玉+缶+贝。能够称为宝的东西里面,贝就是其中之一,而贝就是钱。实:宀+贯。“贯”指的是被串起来的铜钱等货币。

穷(穷)

穴+身+弓。“穷”繁体字是“穷”,这个字上方是“穴”,下方是“身+弓”。

中国古代历史传说指出,我国先民经历从树上居住(“有巢氏”就是那些在树上筑窝居住的先民),到洞穴居住 (“穴居氏”),而后到住房居住的转变历史。

在古汉字形成时期,人类生产力已经比起远古时期有了一定的发展,在平原地方居住的人们,已经不适应穴居生活,因为,平原地方雨水下来就直接奔向挖出的洞穴里,不仅洞穴里的东西会被淹没,而且,洞穴也会被浸软垮塌。这样,人们就从穴居转变为盖茅屋居住了,有势力的部落酋长还居住在大房子里,那里干爽,生活的舒适程度远远好于居住于洞穴之中。人们的生活好坏的主要标志,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住房,因此,用房屋来说明人们的贫穷富裕,是一个最为简便易行,并且最有说服力的事例。居住在洞穴里的“穷”字,就成为了穷人的标志了。

即使是当代,住房问题也是一件人生大事,只有家像个家的样子,才能够摆脱“穷”的形象。

宀+一+口+田。“富”字的甲骨文、金文与隶书、楷书是不同的。在甲骨文、金文中,有两样东西,房屋和房屋中的酒坛子,讲的是房屋和酒坛子这两样静态的、具体的财富。而隶书和楷书的“富”字,既有静态的财富,如房屋和田地;同时,主要的是动态的财富:这主要是人口(“口”)和田地(“田”)结合后,就能够创造出新的、更多的财富来。“富”字与“穷”字相比较,富字的上边不是“穴”字头,而是“宀”(宝盖)头了。富了以后,就可以离开“穴居”生活,在平地上盖起房屋,这是一种上方有了房顶居住比较舒适的家。富字上面的“宀”加上“一”,表示不用“穴居”了,已经有大屋顶的房子住了。

总之,“富”字的含义是三者合一:有供人居住的房屋,有不断繁衍的人口(劳动力),有可耕种的田地。

田+心。汉字告诉人们,思想的思,心中有田就是“思”。这种思很纯正,不是叫人痴心妄想的思,不是歪门邪道的思,而是干正经事情的思,即务农的思。

在篆文中,“思”字,上有人头部的“囱门”,下有人的“心脏”。古代人把握住了人的头脑和心都有思想、思考的功能。诚然,现代医学只承认头脑才有思考的能力。在隶书、楷书中, “思”字的上部 “囱”被 “田”取代。篆文的 “思”,解释的是人的什么器官有思考的功能;而在隶书、楷书中的 “思”,则告诉人们什么叫做“思”,通过人们耕田的实践及其整个思索过程来揭示 “思”是什么。

贸(贸)

卯+贝。什么是卯,在中国古文化中,有十天干、十二地支之说。在十二地支中的第四位是卯,卯代表乙木,乙木指的是荆棘、灌木丛,而荆棘、灌木丛不是可以做栋梁之材的参天大树,而是一些低矮的枝枝丫丫 (卯的象形字)的、难以做成大材的木材,只配砍下来做烧柴。在古汉字中,与“乙木”相对应的是“甲木”,“甲木”就是那些伟岸、高耸的乔木。灌木绝大多数只能够用来做烧柴 (或者做小型的家具、生产辅助用具),而乔木则主要用于做房屋、桥梁等建筑的栋梁之材或者板材。

“贸”字是由“卯”和“贝”组成,其含义是用烧柴(卯)来换钱,或者用钱(贝)来买烧柴,这就是贸,也叫贸易。中国这个 “贸”字,是十分传神的,紧紧地抓住了事情的关键——贸易过程中买卖双方的贸易行为及其基本表现。

一个汉字的由来与故事 篇10

一个叫“戈”的老兵有三个孩子,他们分别叫做“载”、“裁”和“栽”,三兄弟在外貌上特别象,再加上有共同的爱好,又常常在一起,外人很难分辨清楚他们谁是谁。不过他们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只要仔细观察,还是能分得开的。

他们的共同之处是,首先外表上,他们都和他们的父亲“戈”很相象。同时三个人的额头上都长着一个像“十”字一样的胎记,而且这个胎记的颜色都是紫红色,所以一般人很难分清是可以理解的。他们的共同之处还体现在三兄弟都特别喜欢玩兵器,特别喜欢比试“戈”,所以尽管他们都有自己要做的事,但总是戈不离身,难怪别人要分不清他们了!

其实,“载”是个司机,所以他总是开着车;“裁”是个裁缝,身上总带着他做的衣服;“栽”是个木匠,平时手里总拿着一把木制的小尺子。如果知道这些,看见他们就不难分辨了。

他们三兄弟特别团结,三个人穿的衣服都是“裁”做的,三个人家里的家具都是“栽”做的,而“栽”和“裁”出去玩都是“载”开的车……

老兵“戈”看着三个孩子一天天长大,又都那么团结,而且平时又受别人特别的注目,所以特别的高兴。三兄弟也觉得自己有个好父亲“戈”,有和自己一样长着“十”字胎记的好哥哥或好弟弟、大家彼此又有共同的爱好而感到特别的幸福!

一个汉字的由来与故事 篇11

今年的期中考试,我没有考好,原因之一是我写了错别字。

语文期中考试时,试卷刚发下来,我就赶快拿起笔,写好班级、姓名、学号。

开始写第一大题第一小题时,我犹豫了——第一小题拼写“jùpà”,我把“惧怕”的“惧”字写好了竖心旁,到了写“具”时,我忘记了里面应该是写两横,还是三横。

我先写了三横,心想:会不会错了?于是,我用修正带涂掉了“惧”字里面的三横,改成了两横,我生怕出错,又犹豫了一下。

终于,我决定不该再改了。接着我心有余悸地写完了整张卷子。

交完卷子后,我提心吊胆地等着试卷发下来。我心想:希望没错!希望没错!

星期四,也就是期中考试后的第二天下午,试卷便发了下来。我看着我的卷子,心里暗暗难受——我居然才考了91。5分。

老师开始讲评卷子了。看着卷子的第一大题——我一直犹豫不决的那题,最终还是错了。我心想:真不该犹豫,谁让我没有记熟呀,下次一定得记熟!

我难过地订正完了整张试卷,暗暗地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把汉字认好、读好、更要写好。

一个汉字的由来与故事 篇12

汉字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东西,它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因此,我和汉字之间也发生了一件有趣的故事呢!

在我很小的时候,只认识一些比较简单的字,所以我还闹出过许多的笑话,令我至今羞愧不已。

有一次,妈妈让我上街去买酒,怕我记不住,便写张纸条给我。那时我正困得厉害,根本不知道妈妈说了什么。直到后来,妈妈跟我说让我去买东西时+,我就拿了钱就跑,根本不管妈妈在后面说了什么。

我在去商店的路上,看了一下纸条,看着写了个大大的“酒”字,因为不知道这个是什么字,就把它乱读,读成了“sa”,因为那时我觉得,妈妈可能是因为粗心,所以才不小心在“酒”字的下面加了一横。

想到这里,我不禁放快脚步,一路小跑去了商店,结果我跟老板说了我要买的东西之后,老板哈哈大笑:“你是不是要买酒啊?这个字不读‘sa’,读‘jiu’!”我羞愧地点了点头。

汉字很奇妙,加一横,少一横;加一点少一点,都有可能使你写错字。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汉字,免得再闹出笑话了。

一个汉字的由来与故事 篇13

汉字,在我看来是一种奇妙的魔力文字,有形声字、同音字……每当我在学习汉字时,我都感觉它很奇妙,很深奥,像不易破解的谜,却有一种独特的、吸引人的魅力。

要学会汉字,理解汉字,并不是一样容易的事。虽然我身为中国人,但我对汉字的理解也很浅显。同一个字,有许多不同的读音,每个读音的意义也不同;同一个读音,又有不同的字,单独一个字,便有好几个含义。汉字是多么博大精深,又是多么值得我们去斟酌!

记得在三年级的时候,李老师教了我们两个生字:“寒”和“赛”。可我没有完全把这对“双胞胎”记下来,在作业里常常把这两个字弄错。于是,作业上便会出一些笑话:“比寒”、“赛冷”之类的词。

李老师教过之后没几天,我就被请到了办公室。李老师翻开我的作业本,指着那对我总弄混的“双胞胎”说:“你好象不只一次弄错了。”我低下头,羞愧难当。李老师并没有责骂我,她和颜悦声地对我说:“老师告诉你一个秘诀,‘赛’下面是一个‘贝’,在古代中,‘贝’代表金钱财宝,比赛赢了不就有奖金了吗?而‘寒’下面是两点水,这代表‘冰’,寒冷,冰让人在摸上去也会有寒冷的感觉。记住了吗?”

我恍然大悟,原来汉字不是要死记硬背,学会汉字也是有方法的。

汉字多么奇妙,多么神奇呀!

一个汉字的由来与故事 篇14

汉字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进步与文化,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我们从小就在接触汉字,从小时候刚开始的牙牙学语,到现在的看书写作,我们都在接触汉字,汉字就像是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精灵,跳动在方格纸上,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中华民族之歌。

汉字书法更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文化,古往今来,我国涌现出不少优秀的书法家,如王羲之、柳公权、颜真卿等,汉字在他们笔下,更能生发出无穷的魅力,有的像脱缰的野马变幻灵动,又似蛟龙飞天,苍劲有力。

说起来汉字真的很奇妙,读书报需要它,获得知识也需要它,可是这一个个形象生活的汉字却经过了很多次演变才变幻成了现在的方块文字,从甲骨文到金文,从金文到小篆、隶书、草书,从草书至我们今天使有的楷书、行书。而这一步步的演变又有自己的特点。篆书和隶书,给人古香古色的感觉,行书流畅,而楷书端庄,草书奔放。欣赏着这些风格不风的作品,就好像在欣赏着一幅幅立体图画,美丽的汉字跃然于纸上,令人赏心悦目。

看着这些汉字,就好像一颗颗星星在纸上闪烁,一朵朵鲜花在悄然绽放,愉悦了眼睛、美丽了心情。汉字有着强大的魔力,却又优雅而直白,在中国人眼里,汉字就是炎黄子孙的骄傲,在这奇妙的汉字间流传着我们神奇的中华文化,在这奇妙的汉字里流淌着我们对伟大的祖国的热爱。

一个汉字的由来与故事 篇15

汉字,在我们的眼中是多么微不足道。但是,你可曾想过,离开了汉字,我们的生活将变得多么乏味:无法与别人交流,无法学习到新知识,无法看到有趣的书……一系列令人愉快的事都将消失。

汉字最奇妙的地方是在于它的字形。你瞧,把“值”的偏旁换成“木”的话,就变成了“植”。虽然读音一模一样,但它们的意义却完全不同。“值”是和人有关的,例如:值日,值班,都是需要人来完成的。而“植”却是植物,所以它就是木字旁的。哈哈,换个偏旁就能使这个字发生很大的变化,汉字的奇妙真是令人感叹呐!

它的造字法也十分有趣。太阳在天空中是圆的,还发出光芒。于是我们的祖先,便用汉字的形式,把它写作“ ”,经过年代的磨砺,才变成现在的“日”字,还有“从”字,一个人在前面走,另一个人在后面跟从,多么形象啊!汉字的千变万化,多么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啊!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汉字的博大精深,引得许多外国人都神之向往,这更体现了汉字的魅力无穷。

让我们在汉字王国里徜徉,感受汉字那深深的古朴韵味,感受汉字那浅浅的淡雅清新,感受汉字那磅礴的宏伟气势。让我们在汉字王国中徜徉,领略汉字的深刻真谛,继承民族的传统文化,书写祖国的美好明天。

奇妙的汉字,为我们的民族增光添彩,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捷。我爱你,汉字。

一个汉字的由来与故事 篇16

指事字有两类:一类是纯符号性的指事字,另一类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一指事符号所构成的指事字。“本”和“末”就是在象形字“木”的基础上加一指事符号而成的指事字。

“木”的甲骨文作“”或“”,就像一棵树,上部是茂盛的、往上的树枝,下部是扎向土里的树根,中间是树干。可见“木”的本义就是今天所说的“树”,它是一个整体象形字。王筠《说文释例》就是这样说的:“木固全体象形也,丨象干,上扬者枝叶,下注者根株。”“木”的金文、小篆及楷书均为象形字。而《说文解字木部》却说:“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下象其根。”许慎讲的显然不是“木”的本义,而是引申义。他指出“木”为五行(指水、火、木、金、土)之一,五行用于方位,则东方称“木”,这就是“东方之行”的意思。许慎对“木”字的结构分析也不准确,完全与“木”字的构形不符。

有人认为,一棵树木的种子,埋入地下后,种子很快从地下顶破地皮,长成幼树。一棵树,将自己的根深深扎于土壤之中,从土壤中吸取了大量的营养,长成参天大树,它生长在村庄部落之中,保护着人类及其住所的安全。它那茂密的枝叶庇荫着人类,因而“木”含有施恩于众的意思。这种解释颇有新意,说出了“木”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这就是古人把树木当做神灵崇拜的原因。比如满族人崇拜的天神叫阿布凯恩里,他创世后,大地上挤满了人,见此情形,天神下令将天上最粗的一棵大树砍倒,将其接到地上,让人们沿着这棵树爬上天去。维吾尔族将树视为“母”,说它是一位保佑妇女儿童的善良女神。黔东南的苗族人将寨边的古树认为是善神嘎袷的居所,它可以为村民驱邪,保护村寨平安。

因为“树”砍下后可作木材、木料,因而“木”有此引申义。如《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而进入现代汉语后,“木”专指木材、木料,再不指树木了,“木”的本义由“树”来替代。须知“树”的意思在古汉语中多用为“种”,因而古汉语的“树木”,就是种树的意思。

“本”字的甲骨文写作“”,金文作“”,小篆为“”。它们的形体基本相同,在一棵树的根部上都加一小点或一短横作为指事符号,指出树木伸下土壤的部分,即树木的根部,是个指事字。《说文解字木部》:“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徐锴系传:“一,记其处也,与末同义,指事也。”可见“本”的本义就是“树根”。《国语晋语一》:“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意思是砍树如果不是从根部砍,它就必定复活。“本”由树根引申为指事物的基础,或主体部分。如《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其意思是君子做事致力于基础工作,基础打牢了,“道”就会产生。

“末”字是在象形字“木”的基础上,将指事符号一小点或一横加其上而成。金文作“”,小篆作“”。其中的“木”就是树,“点”或“横”指出其意义,即成今天的“末”。《说文解字木部》:“末,木上曰末,从木,一在其上。”徐灏注笺:“木杪末,故于木上作画,指事。”《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其意思是树梢太长,必然被折断;尾巴太长,就很难甩动。“末”由树梢引申为不重要的、次要的事物。如成语“舍本逐末”和“本末倒置”。可见“本”与“末”在本义上分别指树的最上部分和最下部分,其引申义正好相反。

一个汉字的由来与故事 篇17

涉的汉字故事

“涉”的意思就是指赤脚过河。

关于赤足过河之事,《诗经》中多有记载。如《郑风褰裳》说:“子惠思我,牵裳涉溱。”这两句写的是一个女子对他的情人说:“你深情想念我,那你就应该卷起裤子过溱河。”

“涉”在古汉语中真正用于本义,即“卷起裤子过河”的情形并不多。常用的是由本义引申出来泛指各种方式的“渡河”。如《左传宣公十七年》:“所不报者,无能涉河。”

《汉字的故事》书籍

被视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最具活力的文字。它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魅力超群。

汉字是华夏民族文明的曙光,也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步入人类文明时代的标志。它是先民们“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见鸟兽蹄远之迹”,“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创造的。它体现了先民们审视大千世界万事万物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思维方式。汉字,尤其是古汉字,在它的身上首先反映出的是先民身边的物质世界、生存条件、思维习惯和当时的文化背景,可以这样说,先民对自然、社会的认识,完完整整地移植到了一个个的汉字之中,汉字也便从不同的角度沉淀了相应时代的文化信息。

汉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起点。如果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每一个汉字就像一块活的化石,它们集中到一起,就构成了反映中华民族历史的一座内容丰富的“史料库”。它生动具体地昭示着历史演进的轨迹,袒露出华夏民族的文化心理。每一个汉字都用它那生动的构形,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动听而有趣的故事,读者从中可以看到我们先民的社会生活及生产斗争的宏伟画卷。

由于汉字形体的特殊性,使得汉字除了反映词义以外,还可以反映其他许多方面的文化信息。先民在据义构形时,选择什么样的物象,采用哪些构件组合,必然要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环境、文化理念的影响,因而,汉字构形和汉字文化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时代的文化信息便随之层层地积淀在一个个的汉字之中。由于文字超越时空的广泛使用和不断发展,其中文化信息的蕴涵和积淀,也便具有无比巨大的空间,因此,汉字的文化意义就无比丰富起来。如甲骨文和金文的“王”字,除了记录“王”的词汇意义外,还以其像斧头之形的构形告诉人们,古代统治者是靠武力统治天下的,这些信息,由于远古文献的贫乏,无从觅得,但可从古文“王”字的形体获得。在最初造字时,人们并不是有意识地要将这些信息保存在字形之中,而是由于当时统治者必然拥有武器,人们看到武器极易联想到拥有武器的人,于是便用武器之形作为记录“王”这个词的字形。后来“王”字演变成了三横加一竖的形体,为此人们认为三横分别代指天、地、人,其中一竖表示通天、地、人之道,其意思是能通天、地、人者才能为“王”,因而又赋予“王”新的文化内涵。又如“安”字。何为安?从字形上分析,屋里有女人则“安”,说明我们的先人认为,家庭的安稳主要靠女人。可见在汉族人的家庭观念中女人享有很高的地位。“弃”的创制与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弃子”之说何其相似。它的甲骨文就像双手捧着一只装有婴儿的箕,准备将孩子丢弃。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曰:“(弃)字象纳子于箕中弃之之形,古代传说中常有弃婴之记载,故制弃字象之。”“弃”字所蕴涵的弃子故事与《诗经》和《史记》中记载的周人的始祖后稷(原名叫“弃”)的故事又何其相似。后稷初生的故事与“弃”字的造字意义十分接近,因此,我们认为古人造“弃”字,很可能受到了这一传说的影响。由此可见,汉字折射着中华民族的先哲们的创造精神和智慧。

历代学者对汉字的研究,可说探赜索隐,成就辉煌,但多局限于对形、音、义的考释,而对于汉字丰富的文化底蕴,问津的人却不多,尤其是对汉字同汉民族的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审美情趣及心理、思维习惯诸方面的关系的研究还是很不够的。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在20世纪末期语言学界兴起的文化热潮中,学术界不少人开始从文化学的角度来阐释汉字,破译先民造字的根据和意图,再现先民的古代生活画面,这无疑是一项极有意义的工作。要真正了解汉字的文化意蕴,只有从这方面着手对汉字进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中国文字的含义和奥妙。

中国的汉字以它特有的艺术魅力和认识价值赢得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喜爱和关注,我也常常为它那奇异、瑰丽的美感和深蕴的文化内涵所吸引。但限于专门知识的贫乏,汉字尤其是古代汉字对我来说,仍然是一个神秘、幽远的领域。近年来,因致力于中国古文字的学习研究,每每上溯到文化史的源头,遂下决心对古代汉字这一颇为艰深而又趣味良多的领域作一番涉猎,为此,笔者开始了这项有意义的工作,终于草就了《汉字的故事》一书。全书对近三百个常用汉字的文化底蕴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本书从酝酿到结稿,历经十载。大胆地将汉字中蕴藏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与充满情趣的故事联姻,使该书既具学术性,也颇有趣味性。希望它的问世,能使深奥的古文字从此步入寻常百姓之家,也为汉字文化的开掘和发展建立一个新的向度,为汉字的研究走出一条新的道路。书中摈弃了把汉字看作是一个单体的记录符号的观点,而把它看作是与深厚?汉民族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并融会于其中的一种文化产物。

一个汉字的由来与故事 篇18

现在对于一个旅行者来说,过河是一种十分容易的事,因为现在各种各样的水上交通工具实在太多了.然而对于我们的先民来说,在那舟楫很不发达的时代,在遇到浅水的情况下,过河还是靠双足.这一事实从“涉”字的结构可以得到证实.

“涉”字的甲骨文为“”、“”或“”.其中“”为“止”,此处代指脚,两只脚一前一后.在甲骨文中“”表示人向前,“”表示人向近处走来.由此看来,“涉”字中的“止”表示向前的意思.字中的“”、“”或“”为水,可见甲骨文的“涉”字所表示的是:一个人正卷起裤子赤着脚在水中慢步前进.有人认为它的意思是:刚到河边,准备渡河.也有人认为是一只脚在河这边,另一只脚在河那边,表示已经过河了.然而这些说法是不对的.《说文解字水部》:“,徒行厉水也.从,从步.篆文从水.”“”为籀文,用“二水”表示,中间一“步”字,更突出了“涉”正是赤脚过河的意思.也就是说此人前后均为水,正在水中行走.这就是“徒行厉水”的意思.小篆的“涉”较籀文少一“水”字,保持了与甲骨文和金文一致的形体.由此可以确定,造字之初,“涉”的意思就是指赤脚过河.

关于赤足过河之事,《诗经》中多有记载.如《郑风褰裳》说:“子惠思我,牵裳涉溱.”这两句写的是一个女子对他的情人说:“你深情想念我,那你就应该卷起裤子过溱河.”

“涉”在古汉语中真正用于本义,即“卷起裤子过河”的情形并不多.常用的是由本义引申出来泛指各种方式的“渡河”.如《左传宣公十七年》:“所不报者,无能涉河.这里的“涉”显然就不是“徒行厉水”.

一个汉字的由来与故事 篇19

池塘里有许许多多的小蝌蚪,小蝌蚪的尾巴一甩一甩的,真帅!小蝌蚪在干什么呢?它们正用细细的长尾巴当画笔,认认真真地写作业哪!

写呀写,写出了一行行没有格式的小诗;画呀画,画出了一池看不出谜底的画谜。

小蝌矫的画笔呀,一天比一天短,最后短得再也不能用了。

小鱼小虾发现了,嘀嘀咕咕地咬着耳朵:“哎呀,小蝌蚪一定是学坏了!要不,它的尾巴怎么没有了呢?”

“是呀,听说禁止因为说瞎话,短了尾巴!小蝌矫一定干了什么坏事!”

起初,小蝌弹也以为自己的尾巴真的丢了,在池塘里找呀找。后来,它们扑哧一声笑了——妈妈不是说过:“孩子,掉了尾巴,你们就算长大了!就可以到岸上去找小朋友啦!”它们一蹦一跳地跃出了池塘,变成了一只只可爱的小青蛙。

一个汉字的由来与故事 篇20

家的意义是什么? 中国人喜欢说文解字。头上有屋瓦,地上养着猪(豕),这便是家。

金文家:古家字从 宀从豕;凡祭,士以羊豕,古者庶士庶人无庙,祭于寝(亦食居之所,故从宀),陈豕(已熟者)于屋下也。小篆家:从宀,豭省(省豭右叚)声,本义作「居」解(见《说文解字》许慎著),乃人所居屋,故从宀。徐灏氏以为「家从豕者,人家皆有畜豕也,曲礼曰:『问庶人之富数畜(以豕代众畜)以对。』」严章福氏以为家「所以从豕者,非犬豕之豕,乃古人亥字,亥为豕与豕同,集韵『亥古作豕』;豕下云『一人男、一人女也,从乙像裹子咳咳之形。』按礼云:『男有室女有家』,亥为一男一女而生子,非家而何?此其所以从豕(讹亥为豕)之故也。

中国自古是农耕社会,住所是很重要的,没有住所就无法定居,便不能成其为家了。对于家庭而言,猪(豕)也是非常重要的。猪是财富的象征,是家庭经济生活富足的重要表现,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小康的表现。当然,对于古人的小康,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在生产力水平低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一个农耕家庭能够养猪,就有肉吃,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那么,为什么一定是要养猪而不是养牛养马养狗呢?从用途上来看,狗主要是作看护之用,而牛用来耕地,马用作交通工具,也作畜力,这三类更多地表现为生产资料。而只有养猪,才是完全地作为肉食之用,是生活资料。养牛养马是生产之必须,而养猪,则是为了生活之享受,不一定必需。可见,能够养猪,这是生活富足的表现,也是农夫们的奋斗理想。

由此来看,中国人自古就重视家庭的物质基础,但对于物质又没有太高的要求和奢望。没有住所是不能成其为家的,不能养猪,是不能称其为小康之家。有住所,能吃肉,这便是理想的家庭生活了。在物质生活发达的现代社会里,古人的家庭观,对于我们仍然有许多启迪。

用哲学的观点来看,中国古人对"家"的解释是唯物主义的,但又是朴素的。因为它仅仅是从物质基础方面来理解"家"的意义,而没有反映出"家"的精神生活方面,这是不完整的。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用说文解字的方法,将英文中的"家"字作一番中国化的阐释,就能够使"家"的意义变得完整。

一个汉字的由来与故事 篇21

“涉”的意思就是指赤脚过河。

关于赤足过河之事,《诗经》中多有记载。如《郑风褰裳》说:“子惠思我,牵裳涉溱。”这两句写的是一个女子对他的情人说:“你深情想念我,那你就应该卷起裤子过溱河。”

“涉”在古汉语中真正用于本义,即“卷起裤子过河”的情形并不多。常用的是由本义引申出来泛指各种方式的“渡河”。如《左传宣公十七年》:“所不报者,无能涉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