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幼儿园教案 > 【实用】幼儿园小班教案模板九篇

【实用】幼儿园小班教案模板九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86W 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幼儿园小班教案模板九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目标:

1、增进对妈妈的感情。

2、练习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准备:

纸花或野花若干(数目与幼儿人数相等),小篮一只。

玩法:

幼儿排成一列横队(分成二三组),站在场地一边,每人手拿一朵花。教师扮妈妈,手提小篮站在场地中央。

游戏开始,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念儿歌:“大红花,真美丽,红花献给好妈妈。”当教师说请第几组小朋友先献花时,那一组幼儿拿花向教师走去,把花轻轻放进小篮,走回原位站好。其他组幼儿继续依次进行。最后“妈妈”举起小篮说:“谢谢孩子们。”游戏结束。游戏可反复进行,红花可送给小朋友的妈妈或动物妈妈,增加游戏的兴趣。

小百科:花卉,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是用来欣赏的植物的统称,喜阳且耐寒,具有繁殖功能的短枝,有许多种类。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目标

1.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2.能有节奏地念儿歌,正确发音gua。

3.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对儿歌的兴趣。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准备

1.娃娃木偶一个。

2.图片。

过程

1.观看木偶表演。

――娃娃去买瓜,想买什么瓜?

――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各种瓜的名称。

――教师边操作木偶,边有节奏地朗诵。

2.学习儿歌。

――教师按儿歌韵律有节奏、有顺序地与幼儿一起说出各种瓜的名称。

――告诉幼儿儿歌的名称,教师再次完整朗诵。

――鼓励幼儿边念儿歌边拍手(或用身体语言)表示儿歌的节奏,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朗诵这首儿歌,你发现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有很多瓜)

――如果你是那个小娃娃,你买了那么多瓜后,会怎么做?

――鼓励幼儿改编儿歌的最后一句,如“买回家,送给好妈妈”等。

附:瓜娃娃

小娃娃,去买瓜。

买了冬瓜和西瓜。

甜瓜南瓜小黄瓜。

苦瓜菜瓜哈密瓜。

买回家,装满一箩筐。

教学反思:

《瓜娃娃》是主题“好吃的水果”中的一节语言活动,儿歌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学念儿歌也是幼儿比较感兴趣的。通过朗诵儿歌、配合相应的肢体动作等形式,丰富了幼儿对一些常见瓜类的认识,也激发了他们爱吃瓜果蔬菜的情感。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区别“1”和“许多”,并会用“1”和“许多”表述。

2.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鸭妈妈头饰;香蕉若干;糖果若干;大篮子一个;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情境引入,发现“1”和许多;

1.出示一只鸭妈妈的头饰,师:今天我鸭妈妈要带小鸭子们到小熊家做客,你们看,有几只鸭妈妈,几只小鸭子?引出一只鸭妈妈,许多只小鸭子。

2.教师带小鸭子到小熊家,边走边念儿歌:一只鸭妈妈,许多小鸭子,摇摇摆摆去哪里?一只鸭妈妈,许多小鸭子,要去小熊的家里。小熊小熊忙不停,忙着准备送大礼。

3.师:小熊家到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参观小熊家吧。播放课件,请幼儿观察家里的摆的食物。例如:家里有一个大蛋糕,许多小蛋糕。一个红色杯子,许多个绿色杯子

二、创设情境“小鸭子们送礼物”知道一个一个实物组成许多实物。

1.师:小鸭子到小熊家做客有没有带礼物呢?幼:有,带了香蕉。师:鸭妈妈也带了一个香蕉要送给小熊,那你准备几香蕉要送给小熊呢?幼:我准备一香蕉要送给小熊。

2.师:那我们现在就一起来把准备好的香蕉送给小熊吧。请幼儿动手送香蕉,并幼儿尝试说:我送一个香蕉给小熊。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4.教师小结:小鸭子每人只送一个香蕉给小熊,但是一个一个香蕉合在一起就变成许多个香蕉。小熊收到许多香蕉真是太感谢小鸭子了。

三、游戏“小熊送礼物”知道许多实物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实物。

1.师:小熊也准备了礼物要送给小鸭子们,你们看。(出示棒棒糖)师:这里有几根棒棒糖啊?幼:许多棒棒糖。师:小熊为什么要准备许多根棒棒糖?幼:因为要分给每一只小鸭子。

2.师:小熊要把许多根棒棒糖送给小鸭子,每只小鸭子只能拿一根棒棒糖,请幼儿拿棒棒糖并尝试说:我拿一根棒棒糖。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点评幼儿操作结果。师小结:小熊把许多根棒棒糖一根一根的送给了小鸭子,每只小鸭们都收到了一根棒棒糖。

活动结束:

时候不早了鸭妈妈要带小鸭子回家去了。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老师在课前首先吃透教材,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法,课后还要善于认真反思,找出不足,进行完善,提高教学水平。在小班数学《认识“1”和“许多”》的教学中,我根据小班幼儿生活经验不丰富,参与活动时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让幼儿直接参与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了“1”和“许多”,引起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对教材的反思 认识“1”和“许多”是幼儿认识数活动的开始,比较适合于3岁左右的孩子。根据他们年龄小、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认知活动“1”和“许多”。只学习“1”和“许多”相对低年龄段孩子而言较抽象和枯燥。但伴随着游戏活动,就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和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选择了小班幼儿学习区别“1”和“许多”的`教材,通过游戏教学法、情景设置等手段开展了此次活动。在活动中始终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帮助幼儿初步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小百科:数量,指事物的多少。是对现实生活中事物量的抽象表达方式。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操作活动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

2、在制作泡泡水的过程中体验操作探索的乐趣,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3、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4、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动准备】

热茶水、小勺子、不同形状的泡泡工具每人一份,糖、洗洁精四人一份、泡泡音乐、图片。

【活动重难点】

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

【活动过程】

1、游戏“抓泡泡”引入。(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体验玩泡泡的快乐。)

※教师出示吹泡泡的工具。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这是什么?它可以干什么呢?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泡泡吗?大家和老师一起玩抓泡泡的游戏吧!(放音乐)

※师:抓泡泡好不好玩啊?你们知道老师的这个泡泡水是从哪来的吗?是老师做的那么小朋友想不想自己也制作出吹泡泡的水呢?

2、介绍制作泡泡水的材料。

※幼儿自由观察材料,并说说是什么。

※请幼儿通过闻、尝、摸等方法得知自己面前摆的是一杯热茶水。

※请幼儿通过尝、看得知小碗里放的是糖。

※让幼儿说出洗洁精。

3、制作泡泡水,让幼儿感知制作时的快乐和探索的兴趣。

※师:小朋友试试看热茶水能不能吹出泡泡来?

幼儿用泡泡工具尝试吹泡泡。

※师:热茶水吹不出泡泡来,那么小朋友自己试试添加些什么就能吹出泡泡来。

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幼儿操作,重点指导不敢大胆尝试的幼儿。

※让吹出泡泡的小朋友和没有吹出泡泡的小朋友分别介绍一下自己制作的过程。并用图片展示幼儿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茶水+白糖制作不出泡泡水。

茶水+洗洁精也制作不出泡泡水来。

茶水+白糖+洗洁精能制作出泡泡水来。

※教师总结并演示操作的过程。

4、播放音乐,幼儿开始吹泡泡。

※师:没有制作成功的小朋友再来试一试,做一做,然后咱们一起来吹泡泡。

※幼儿在音乐声中自由吹泡泡,让幼儿感知自己制作出的泡泡水吹出的泡泡的乐趣。

5、活动延伸。(让幼儿猜想用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工具能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

※师:小朋友你们仔细看看老师给小朋友的吹泡泡工具是些什么形状的呢?

※师:今天小朋友们都很棒,自己制作出了吹泡泡的水,现在呢跟着老师到教室外面一起去玩吹泡泡的游戏并且仔细的看一看这些形状的吹泡泡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好了孩子们,跟着老师走吧咱们一起去玩吧。

【活动反思】

吹泡泡是每个孩子童年最喜欢玩的游戏,近日我发现我班的孩子对吹泡泡非常的感兴趣,因此就根据本班孩子的能力和年龄特点设计了这个活动《自制泡泡水》。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认识到虽然小班的孩子年龄小,经验少,语言表达能力差,但是对于这样的探究活动他们非常的感兴趣,因此活动很成功。活动中100%的小朋友都开心的参加了活动,而且都是跟着我的步伐走的,只有个别的孩子在制作的时候很想尝尝制作用的材料,不过经过我的强调他们也进入了活动,很值得表扬。因此我觉得只要我们选取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又遵循他们探究事物的特点,同样能在小班很好的开展科学活动!

小百科:泡泡,泛指某些液体内部空气散发,鼓起的圆形或者半圆、椭圆形的汽泡等等。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幼儿从发现自己到认识自己。

2.开拓和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讲话。

3.利用幻灯片发展和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幻灯机一台和《红红的星期天》幻灯片一套、小镜子若干面(等于幼儿人数)、红绿纸片各一张、男孩的画像、女孩的画像。

活动过程:

一.幻灯机演示(发现自己)

1.老师利用幻灯机演示,介绍故事主角红红。

2.通过幻灯机讲述故事《红红的星期天》

二.镜子游戏(认识自己)

1.教室里放了许多有趣的东西(让幼儿寻找),这些有趣的东西是什么?(镜子) 你们拿着镜子照照看,镜子里是谁?叫什么名字?然后告诉老师,同时向老师介绍自己。

2.两个小朋友一起照镜子,互相讲述彼此的不同地方,教师小结:虽然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但大家也有共同的地方(让幼儿说出共同点)。

  三.操作练习:找朋友(区分男孩和女孩)

请幼儿讲出自己的性别,然后在众多的纸片朋友中,找出男孩贴在绿纸片上,找出女孩贴在红纸片上。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并用语言动作表达想象结果。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学说:“香蕉像。”一句话。

3、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4、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故事的诙谐、幽默。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人手一根香蕉。

活动过程:

1、猜谜,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种水果,它的样子长得长长的、弯弯的、皮是黄黄的,拨开以后才能吃,猜一猜它是哪一种水果?”

2、教师出示香蕉,幼儿学说:“香蕉像。”

(1) 教师提出让香蕉来变戏法。

提问:“香蕉像什么?”引导幼儿学说“香蕉像。。。。。。”一句话。

(2) 依次将香蕉横放、竖放、倒放,根据不同摆放位置让幼儿自由讲述。

(3) 教师发给幼儿人手一根香蕉,要求幼儿相互交流说“香蕉像。。。。。。”。

(4) 请个别幼儿讲述,并带领其他幼儿一起学一学。

3、游戏:打香蕉电话(教师与幼儿或幼儿之间用香蕉打电话)。

4、拨开香蕉引导幼儿继续想象这时香蕉像什么?

5、师生共同品尝香蕉同时发挥想象。

师:“现在香蕉像什么?”

“刚才香蕉怎么样,现在怎么了?”

师:“我们把香蕉变没有了。”

“今天小朋友拿香蕉变戏法都很开心,回去以后还可以想一想,还有哪些水果也会变戏法,来告诉老师或是你的好朋友,好吗?”

《香蕉变戏法》反思:

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表现是愉悦的,主动的。他们仔细的观察着,积极的交流着,快乐的品尝着, “快乐教育”的原则在这一节课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幼儿语言发展方面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应该提出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如引导幼儿说一句完整话或者将幼儿说的话编成一首优美的儿歌,这样才会帮助幼儿更完善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结束部分分享时要引导幼儿边感知边交流。

在体验整体――部分――变小――没有的渐变过程时教师应再多加引导;第三点就是没有关注到个体,应多鼓励说的少的幼儿。相信这节课经过修改、提炼后一定会更成功。

小百科:香蕉(学名:Musa nana Lour.)芭蕉科芭蕉属植物,又指其果实,热带地区广泛种植。香蕉味香、富含营养,植株为大型草本,从根状茎发出,由叶鞘下部形成高3~6公尺(10~20尺)的假杆。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7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49—50的教学内容。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以及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学习多位数加法最基础的内容。因此,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加法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教材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法的过程,使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另外,让学生探索计算方法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材不是一开始就呈现竖式,而是利用具体的实物模型列举了四种计算思考方式,由直观到抽象,加深了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也使学生体验到可以使用不同工具和思路探索计算方法。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比较熟悉地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此之前,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以及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已经有了了解,但对“满十进一”算理的理解还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小棒操作8+4时,遇到满十后的情况难以理解,需要小组合作,教师辅导。用竖式计算时,怎样列式不是难点,但一位数加两位数的对位问题容易出错,千万不能大意。学生对于“为什么要从个位加起”的规则难以理解。必须让其在练习中感悟。在计算中,进位“1”往往会漏加,初学时可以用小“1”做辅助防止漏加,还要特别提醒计算粗心的同学没有进位可不能乱加“1”。由于一年级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必须讲清要求,在汇报时要时时提醒学生注意倾听他人回答问题。在开展游戏活动中,一要讲清要求,二要注意照顾不同程度的学生参与其中,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重视激趣,重视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的和谐,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四、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五、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则。

六、教具学具

课件、小棒、计数器、笑脸卡等。

七、教学过程

一、互动热身,口算激趣

师:上学期我们班上有孩子获得了“口算王”的称号,其他孩子也想成为口算小能手吗?

开火车,完成口算(准备不同类型的口算习题)

二、引发问题,探究交流

1.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1)谈话引入情境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学校图书馆买了许多适合你们的图书,想去看看吗?现在我们一起去图书馆看一看,呈现情境图(课件)。

(2)看图提问题,列式

师:仔细观察,学校图书馆为我们准备了哪些图书,各有多少本?

学生自主回答。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加法问题?

学生自主提问并列式,能解答的直接口算解答。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多少本?”生列式,师板书算式。

2.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师:28+4怎样计算呢?孩子们,试着用想到的方法算一算。

(1)摆小棒的方法(凑十法)

请生1上台演示并说明摆法。

师:后面这一捆小棒表示几个十?它是怎么凑成的呢?

师:用小棒摆的,还有其它不同的摆法吗?

(2)看算式直接口算,先算8+4=12,再算20+12=32。

(3)拨计数器

师叙述,请生1示范在计数器上拨数。

师:先在计数器上拨出28,再拨4个,这4个珠子应该在哪位

上拨呢?(师做犯难状,请其他孩子帮助解难)。个位只有2个珠子,先从个位拨2个,还有2个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发现把个位的10颗珠子换成十位的1颗珠子。10个一换成了1个十,个位满十了要向十位进一(满十进一)。

(4)竖式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写竖式计算时候要注意什么?又是怎么算的?(生说,师写竖式)

师:先算个位8+4=12,满十怎么办?(生回答,师板书进位1)谁还会说个位相加满十了怎么办?(指名回答)

师强调进上的“1”要写在个位和十位之间,横线之上,小一些与十位上的数字区分开。请孩子观察这个竖式,十位上明明是2,结果怎么成3了?怎么多了1?这个1怎么得来的?

师:真不错,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有了几种方法计算28+4,淘气也用了这些方法,还给我们展示了愉快的过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投影教材上的几种方法)那么请孩子们仔细看一看这几种方法有没什么一样的地方?引导发现个位相加都满十了,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师:在每种方法中你都能找到那个新的“10”吗?我们一起试一试。(预设)

3.加法算式比较,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算式和以前学习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出示24+5与28+4比较)板书副标题: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生齐读标题。

三、多层次练习,巩固进位加法

1.解决“试一试”中问题

让学生独立试做,在此基础上组织交流和汇报。体会加法的含义,以及明白算理。

2.圈一圈,算一算。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讨论交流。进一步理解满十进一的道理。

3.我是小当家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含有多余信息,培养学生选择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回味进位加法

1.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谁来说说你学到了什么?

2.你想提醒大家在计算中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能有幸承担一堂教研课,全程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收获多多,感悟多多,感动多多。课后自我反思如下:

1.能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孩子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但不能很好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按部就班地按教材上的内容创设情境,缺乏有效整合运用教材的能力。对于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未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特别是几种算法,缺少有效交流沟通,这样会扼杀孩子学习数学时思维发展的能动性。

2.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的培养,但方法太单一,指令训练刺激,效果不明显,缺乏儿童化的语言,肢体语言不丰富。注重过程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注意力,但形式枯燥,实用性和操作性不强。

3.专业素养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还有低段教学的因材施教。教师深读教材的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教育机智,理答方式、对于学生“错误”资源的巧妙处理等等,都需要在以后的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学习提高。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全过程,我有机会聆听各位前辈的宝贵意见,他们对教学的严谨,对每一细节的关注,对每一个用词的讲究,我学到很多,收益匪浅。在教学过程中我看到自己的不足,感到自己底子的薄弱,我真正感觉到任重而道远。

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正视自己的不足。多想办法,多学习,多请教。

1.认真解读教材,认真备课,多收集资料,整合提炼,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课后勤反思、总结。

2.充分利用师徒结对的平台,多像师傅学习、请教。就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与师傅交流,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多与同年级或以前教过一年级的老师交流、学习。

3.多学习低段教学的艺术,儿童化的语言,丰富的肢体语言。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4.注重低段孩子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5.多读增强专业素养方面的书籍,多看课堂实录等教学录像。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共促学生发展。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愉快大胆地作画。

2.学习用各种颜色的线条表现虫子的形状。

活动准备:

1.创意绘本,油画棒(或水彩笔)。

2.绘画大范例。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做手指谣:虫虫飞。

虫虫虫虫飞 (两手食指轻轻点,然后分开)

飞到嘴巴上 (用手指点指嘴唇)

虫虫虫虫飞 (两手食指轻轻点,然后分开)

飞到鼻子上 (用手指点指鼻尖)

虫虫虫虫飞 (两手食指轻轻点,然后分开)

飞到眼睛上 (用手指点指眼睛)

虫虫虫虫飞 (两手食指轻轻点,然后分开)

飞到耳朵上 (用手指点指耳朵)

咦?虫虫不见了 (两手背到身后藏起来)

2.请幼儿说说,什么动物爱吃小虫子?你见过什么虫子?它们长什么样?教师根据幼儿发言进行小结,出示绘画大范例,请幼儿观察范例中虫子的外形特征。

3.引导幼儿用肢体模仿虫子的外形及动作,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4.翻开绘本,请幼儿在书上进行添画。

5.展示作品,请幼儿相互欣赏作品。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儿歌《糖和盘》

目的:

在理解儿歌内容基础上,幼儿学会念儿歌,培养幼儿从小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环境、材料创设:

红盘、绿盘各一个,红糖、绿糖若干;木偶一个,糖和盘的操作材料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师出示小妹妹木偶,形象地说:“小朋友,你们好。我今天带来一首儿歌,念给你们听,好吗?

师边操作木偶边念儿歌:

妈妈拿来两个盘:红的盘、绿的盘。

妈妈拿来许多糖:红的糖、绿的糖。

宝宝看见了,宝宝来装糖:红的糖装进红的盘,绿的糖装进绿的盘。

大家看了笑眯眯,都夸宝宝“了不起”

二、小木偶表演时说什么?妈妈拿来几个盘?宝宝是怎么装糖的?(幼儿进行糖和盘的材料操作)请幼儿说说你是怎样装糖的?

三、幼儿学念儿歌

四、师出示红盘、绿盘和红糖、绿糖,幼儿分组练习装糖,体验其中的乐趣。

五、幼儿完整学念儿歌

六、延伸

改编儿歌,“红盘、红糖”改成“方盘、方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