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四年级教案 > 《生死攸关的烛光》优质教案设计

《生死攸关的烛光》优质教案设计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11W 次

《生死攸关的烛光》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迹,歌颂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生死攸关的烛光》优质教案设计

 设计理念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学生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合作学习,进行交流反馈。这既体现了老师“导”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教学目标

1.把课文读流利,理解“生死攸关”“不堪设想”“从容”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通过表格,了解母子三人为了保护半截蜡烛,用什么办法与敌人进行周旋。

3.理解半截蜡烛对母子三人的重要性。

3.学习抓住描写母子三人言行举止的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急忙”“轻轻”“慢慢地”“从容”“默默地”“娇声”“高兴”等词语。

4.通过对人物言行、心理的分析,体会人物在危难面前表现出来的品质,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在危急时刻要保持机智、勇敢、镇定。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半截蜡烛对母子三人的重要性。

2.学习抓住描写母子三人言行举止的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急忙”“轻轻”“慢慢地”“从容”“默默地”“娇声”“高兴”等词语。

3.通过对人物言行、心理的分析,体会人物在危难面前表现出来的品质,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在危急时刻要保持机智、勇敢、镇定。

 课前准备

学生根据课后的生字,把课文读三篇。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1.如果生活在战争时期,你要为国家收藏一些绝密情报,你会藏到哪儿?

(设计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学生来说十分陌生,假如以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作为导入新课的切入点,不会拉近学生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距离。因此,为了尽快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尽快让学生投入文本的故事,我选择与文本内容有关联的问题作为课文的切入点)

2.过渡:现在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关于情报收藏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幻灯片显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的母子三人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都参加了当时的秘密情报工作,投身到为祖国解放而斗争的光荣行列。为了把情报藏好,伯瑙德夫人想了许多办法。她都把情报藏在什么地方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65页第2段,找出来!

(设计目的:用概括的文字让学生明白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及母子三人的工作,并以一个问题为支点,激发学生阅读故事的兴趣。)

2.请个别学生朗读伯瑙德夫人的绝妙办法,提问:读了这段文字,你懂得了什么?(板书:画装有金属管的半截蜡烛简笔画)

(设计目的: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绝密情报是藏在“半截蜡烛”里,初步知道蜡烛对于母子三人的重要性)

小结:对,这半截蜡烛对母子三人来说,非常重要,因此,他们平时绝不会把蜡烛点燃。由于它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几次严密的搜查。但有一天,伯瑙德夫人最担心的一幕还是发生了……

(二)理清故事脉络

1.请同学们把题目读给老师听。(播放紧张凝重的音乐)板书课题:生死攸关的烛光,追问:蜡烛点燃了吗?是朋友点还是敌人点?——情况非常不妙,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居然被德军点燃了。伯瑙德夫人一家的心万分焦急啊!看他们怎样与敌人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蜡烛保卫战!(用紧张的语气说这段话)

2.幻灯片显示下面表格,要求学生自由朗读3——7自然段后,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人物

用什么办法取走蜡烛

中尉怎样做

母亲

儿子

女儿

(设计目的:让学生初步知道蜡烛的重要性后,转而回归课题,一连追问两个问题,为了让学生在紧急的追问下意识到蜡烛点燃后母子三人的性命将有不测,意识到他们将要与敌人展开斗争。在这种情绪的带动下,给学生一个合作的平台,抓住课文的知识点构建平台,合作突破难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3.读了表格的内容,母子三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板书)母亲、儿子、女儿;机智、勇敢、镇定

4.细读课文,把具体描写母子三人机智、勇敢、镇定的句子找出来。(分三大组,各自找描写母亲、儿子、女儿言行的句子)

(设计目的:用这三个词贯穿全文中心,让学生根据这三个词,在老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有条理性地分析人物性格。)

 三.研读感悟

(一)品读描写母亲的句子。

1.幻灯片显示相关句子:

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重点理解:

①找出“急忙”——细想为什么“急忙”——读出“急忙”的语调

②找出“轻轻”——细想为什么“轻轻”——读出“轻轻”的语调

③通过这两个词以及伯瑙德夫人的话,充分体会她的急中生智和镇定,明白她这样做的必要性。

2.提问:母亲为什么要竭力保护这半截蜡烛?

幻灯片显示:

伯瑙德夫人知道,蜡烛燃到铁管处会自动熄灭,就意味着

伯瑙德夫人知道,蜡烛燃到铁管处会自动熄灭,就意味着

伯瑙德夫人知道,蜡烛燃到铁管处会自动熄灭,就意味着

(设计目的:为了让学生更深一层理解半截蜡烛的重要性,它的自动熄灭不仅意味一家三口的性命是否安全,意味情报中转战是否暴露,还意味着更多重要的情况。以排比的句式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的回答既结合文本,又从文本走向生活而不脱离文本)

3.过渡:可想而知,这半截蜡烛对他们一家来说的确非常重要。当伯瑙德夫人把蜡烛吹熄时,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但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此时此刻……请往下读!(它仿佛……越来越短的蜡烛上)(配上紧张凝重的音乐)

4.提问:眼看着蜡烛越烧越短,情况越来越危急,假如你是伯瑙德夫人,此时你会想什么?

(设计目的:让学生切身体会情况的危急,体会伯瑙德夫人的心情,促进对文本的深刻理解。)

(二)品读描写儿子的句子

1.(板书:画装有金属管的越来越短的蜡烛简笔画)过渡:伯瑙德夫人的办法最终没成功。看,蜡烛继续燃烧,烛光离金属管越来越近,情况越来越危急,难道就没有办法吗?紧接着,儿子怎样做?

2.幻灯片显示相关句子:

①这时候,儿子雅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

②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最后的时刻。

重点理解:

①找出“慢慢地”——细想为什么“慢慢地”——读出“慢慢地”的语调

②找出“天真冷”——细想为什么儿子要这样说。

③找出“从容”“默默地”——细想为什么“从容”“默默地”——读出“从容”“默默地”的语调

(设计目的:通过抓重点句到重点词来理解人物性格,可以使学生对人物品质的赞扬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层次的。)

(三)品读描写女儿的句子

1.(板书:画装有金属管的更短的蜡烛简笔画)儿子的办法也失败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蜡烛继续燃烧,烛光离金属管更短,情况更危急。难道他们没有办法了吗?在紧急关头,女儿是怎样做的?

2.幻灯片显示相关句子:

①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②杰奎琳仰起小脸,高兴地说:“那太好了!不过……司令官先生,今晚我的头很痛,我想睡觉了,下次您再给我讲好吗?”……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重点理解:

①找到“娇声地”“仰起小脸”“高兴地”——读出词语饱含的感情——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子?你喜欢吗?引出:少校也喜欢这样的女孩。

②明白杰奎琳的聪明之处在于:她根据少校的样子猜出少校也有像她一般年纪的儿女,再利用自己的可爱勾起少校对儿女的想念之情,打动少校的心,令少校放松警惕,她就可以顺利拿走蜡烛。

③找到“镇定”“道过晚安”——体会杰奎琳的镇定自若。

(设计目的:通过抓重点句到重点词来理解,使杰奎琳极度可爱、机敏、镇定的形象跃然纸上,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提问:为了保护情报,母子三人与敌人斗智斗勇,结果怎样?(全班齐读最后一句话)

2.(板书:画装有金属管熄灭的蜡烛简笔画)提问:这意味着母子三人已经……

3.故事写到这,达到了高潮,作者却忽然停笔,留给我们广阔的想象空间,那么,敌人走后,母子三人会说什么?

(设计目的:活跃学生思维,延续学习的兴致,跳出文本,各抒已见。)

 五.整合全文,升华思想

1.再次带着紧急的心情齐读课题:生死攸关的烛光

2.经过学习,谈谈你对“生死攸关的烛光”的深刻理解。

3.伯瑙德夫人一家之所以在危难面前最终取得胜利,靠的是……(机智、勇敢、镇定),还因为他们都有……(一颗爱国之心)

(设计目的:学完全文,再回过头来理解课题,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取这个课题的用意,也进一步深化故事的中心思想。)

4.总结:英雄不分国籍,都值得我们敬仰,正是他们不畏牺牲的付出才换来今天和平的生活,就让我们学习英雄们在危急时刻表现出的机智、勇敢、镇定,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突发事件吧。

 六.布置作业

把这个扣人心弦、一波三折的故事讲给家人、朋友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