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四年级教案 > 《乡下人家》教案(四年级语文下册)

《乡下人家》教案(四年级语文下册)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52W 次

 一、教材分析

《乡下人家》教案(四年级语文下册)

陈醉云的散文《乡下人家》是一幅原生态田园生活的朴实画。文章用质朴而生动的文字,向读者呈现出一幅田园生活的画卷,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充满诗情的乡村生活。赞美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

二、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我力求体现“整合资源助学、深情朗读品学”的理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高频率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读出乡下人家的田园之美,乡下人家的纯朴之美,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亲历“朗读——理解——想象——感悟”的学习过程,学习品味语言,体会课文按时空交叉顺序进行描述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带领学生品味优美句子。

 四、教学策略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直观的,他们对色彩和音画比较敏感,认识事物时,其形象思维要远远优于其它思维。因此,我在教学中尝试运用下列策略:

1、课文板块与媒体整合,读中感悟重点语句的策略。一是音屏催生,整体感知一幅幅画面,让学生欣赏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二是图文对照,再造想像,引领学生抓重点语句感悟乡下人家祥和美好的生活;三是咬文嚼字,品味语言,积累语言。

2、整合教学资源,凸显实效。在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实现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协调,阅读理解与点拔结合,教学训练和能力提升结合,通过口头表达和朗读指导,打造有效课堂。

 五、教学过程

  (一)音画同步,走进乡下人家

上课伊始,我先出示乡下风光的多媒体课件,配乐旁白:这里流水潺潺、硕果累累、禾苗青青、鲜花遍地。如果说繁华的都市带给我们的是热闹,那乡村生活的美好就需要我们用心地去感受。这一情景的创设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引发学生阅读的期待,兴趣盎然地走进乡下人家。

  (二)读品结合,欣赏乡下人家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后直奔中心, 用“独特、迷人”来统领全文教学,品读佳句,感悟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我设计了下列教学版块:

 观植物“独特、迷人”

《乡下人家》里的一草一木是一种原生态的美。这一部分的教学,我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图文结合,读句子,抓重点词,让学生反复品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这些装饰给小屋带来了别样的风趣,比那石狮子或大旗杆可爱多了。对比品读独特之处,学生品出自然之美。

“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这里花开不断,朴素是因为自然生长的勃勃生机,华丽是天然、茂盛的生长态势。反复品读独特之处,学生品出生命之美。

乡下人家的竹让人感受到勃勃生机,“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教学中我重点抓住一个“探”字,学生体会出它所蕴含的“勃勃生机”后出示卡通竹笋图,假如你就是这只小竹笋,你想出来干什么?再指导学生读好这个拟人句,让学生尽情感受到了农家风光之美和生命积极向上的品质。

在这一环节中,电教媒体中的卡通图感染着学生,更加重要的是“方法”的导引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字里行间的田园诗情,读得入情入境,突出了教学重点。

  赏动物“独特、迷人”

课文中对鸡和鸭的描写生动形象,在品读交流中,我适时的指导:这是一群怎样的动物? 你能用朗读表现出母鸡的尽职、雄鸡的高傲吗?这样赏读课文,学生自然而然地读出了声色,读出了快乐,读出了童趣。

 悟“和谐之美”

课文第五自然段,我用多媒体课件再现情境,以媒体音乐渲染情境,以情感语言描给情境,力求把学生带入文本所特有的意境中。在蛙虫鸣叫的音乐伴奏下,我深情地范读课文,学生进入意境后,把语文的积累训练和个性化读文结合起来:“读着课文,你们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让学生体会出乡下人家正是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美丽的家园,和动植物一起幸福生活,进一步感悟到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帮助我们理解了“自然和谐”的真正内涵。

 (三)升华文本,描绘乡下人家

从课文中品味了乡下人家春、夏、秋三个季节的美景,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描绘一下乡下人家冬天的美景,这样让读写进行了有机结合。

  六、教学反思

执教了《乡下人家》一课,我回味无穷。在教学中,我始终围绕一条主线:“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抓关键词“独特、迷人”来进行教学。我引领学生走进乡下人家,欣赏乡下人家,描绘乡下人家,整个教学过程清晰、合理,教学过程流畅。在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优化了课堂结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教学目标,突出了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平凡的文字中读出了美感、读出了迷人、读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让学生与文本、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共鸣,打造了有效课堂。

回味这堂课也略感遗憾,与心目中的“好课”标准存在一些差异:1教师是课堂学习情景、问题情景的创设者。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品、读、尝、悟的学习情景,忽视了问题情景的创设。在深入农家庭院的实地考察中,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大爷对学生说:“我小时候,这里的风光更美,现在水质差了,环境也大不如从前了。”课堂上就有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看到的乡下人家没有书上描述的这么美呢?”出现这样的问题情景,我没有创设也没有预料,更没有深层次从保护环境,爱护美好家园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保护环境、热爱美、创造美,应当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这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损失。2、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多样化,并不代表教学的实效性。新课标要求:教学方式要生动活泼、丰富多样,设计开放性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我在课堂上出示乡下人家风光的多媒体课件,配乐旁白;抓住一个“探”字,出示卡通竹笋图;用音乐渲染蛙、虫鸣叫的情景,都是想让学生来感悟、欣赏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读出乡下人家的自然之美、和谐之美。课堂上我虽然采取了多种手段和方法,但没有处理好朗读与感悟的有效结合,没有把握好自己在阅读中的情感,从而影响了一部分学生阅读时情感的灵动。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切实重视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和语言情感的能动体验,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真情流露、情感表达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