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三年级教案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小摄影师》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小摄影师》的教学设计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1W 次

《小摄影师》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个故事体现了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折射出高尔基这位名人在对待一件平凡的事情所表现出来的不平凡的品格。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小摄影师》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小摄影师》的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小摄影师》的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语言和内容都比较浅显。课文讲了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高尔基工作很忙,一般不接受记者采访和照相。当得知一名少先队员要为自己照相时,高尔基欣然答应了孩子的请求。在拍照的准备过程中,高尔基尽力配合孩子的工作。在就要拍照的时候,孩子发现忘记了带胶卷,拍照未能完成,尽管高尔基要为孩子担供胶卷,他还是哭着离开了。最后,高尔基交代秘书,他不接待杂志社的记者。但如果是那个少先队员,就一定让他进来。本文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个故事体现了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折射出高尔基这位名人在对待一件平凡的事情所表现出来的不平凡的品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田字格里的九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

3、继续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和能力,锻炼自学能力。

4、了解事情的经过,并且能把这件事讲下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等方法,来理解重点词句。

2、让学生在分角色感情朗读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在交流中感悟语言文字,从而达到深入学文的目的。

3、鼓励学生透过对话、细节描写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增强学习语文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怀爱护和小男孩儿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激发学生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用实际行动给别人带去欢乐,同时也学会享受欢乐。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搜集高尔基的资料;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交流资料。

1、板书:10小摄影师

师: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课题中有一个生字,有认识的吗?谁来读读课题!(指名读课题,强调“摄”的读音)一起来读课题!(齐读课题)

2、交流对“摄影师”的理解。(预设:学生可能说“照相的人”“专门给别人照相的人”“照相技术应该很高”等等,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师:课题中“摄影师”的前面加了一个“小”字,为什么吗?(有了预习的基础,学生能说出来小摄影师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儿。板书:小男孩儿)他给谁照相?(生:高尔基 教师板书:高尔基)

3、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关于高尔基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初读课文,勾画出本课要认的字,然后把这些生字多读几遍。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可以请教老师、同学。(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巡视,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正音)

2、检查反馈:

(1)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读。

(2)小组合作检查,如果全读对了在书上给画笑脸。

(3)全班开火车读。

3、出示词语:小摄影师、高尔基、照相、鞠躬、吩咐、胶卷、车辆

(1)指名读一读。

(2)让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帮助学生解决。

“鞠躬”可以用动作来理解;“吩咐”可以让学生查查字典理解字面意思,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但是在精读课文时,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文中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吗?鼓励学生提出来。

预设:学生可能问“列宁格勒”,教师告诉学生这是一个地名即可,不必过多解释;“打量”可以让学生读读所在的句子理解。教师注意把握课堂节奏,适时展开下一环节的学习。

4、指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试着讲一讲这个故事。(自己试讲,同桌讲一讲)

2、指名讲故事。(教师可以随机引导学生将故事讲完整,讲明白。)

3、交流人物印象:一位是大名鼎鼎的前苏联文学家,而另一位却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少先队员,他们互不相识,却发生了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那么高尔基和小男孩儿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高尔基:学生可能围绕着“有爱心、爱护小男孩儿、喜欢小男孩儿、工作忙”这些方面来谈;小男孩儿:学生可能围绕着“可爱、聪明、大胆、认真、粗心”等方面来谈。

四、精读课文,品词悟情

师:看来,这两位主人公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呢?下面我们就来默读课文,勾画出有关的语句。

(一)自主读书,思考,勾画。

(二)小组交流。

(三)全班交流。

(“高尔基”和“小男孩儿”这两部分的交流根据学生的要求确定交流顺序)

预设:

对高尔基的印象:

1、高尔基工作繁忙

(1)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高尔基正在读书,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桌子上。

抓住“正在读书”体会高尔基工作很忙;

(2)“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儿,就一定让他进来。”

“我很忙”直接点出了高尔基工作的繁忙。抓住“一定”一词从一个侧面,引导学生体会对小男孩儿的重视。

2、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心爱护

(1)“是你扔的纸团吗?”高尔基问。“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高尔基说。

“扔纸团”的方式高尔基非但没有生气,还破例地让小男孩儿进去,说明他理解爱护孩子。

(2)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

这个伟大的作家却“按”一个小男孩的“吩咐”,特别是“很久很久”表明了高尔基一点没有厌烦,而且很配合的“侧过脸,对着他微笑”,反映了他对孩子极大的耐心。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想象当时的情景。

(3)孩子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高尔基问“你怎么了”,这不仅反映出他的迷惑不解,更有一种关心在里面。引导学生读出亲切温和的语气。

(4)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小男孩已经提着照相机跑出去了。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有很多胶卷。”

从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大声喊”体会高尔基想帮助孩子的'一片爱心,又怕孩子听不见的急切心情。引导学生朗读中体会。

(5)“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儿,就一定让他进来。”

可以引导学生质疑: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却要见小男孩儿?在交流中体会高尔基对孩子的关心爱护。

对小男孩儿的印象:

1、从小男孩用写纸条的方式,与高尔基联系,体会他很聪明,会想办法,也很大胆。

2、高尔接问:“是你扔的纸团吗?”小男孩儿在回答的同时“鞠了个躬”,反映了小男孩儿很有礼貌。从文中的“亲爱的、您、请您”这些地方也能看出小男孩有礼貌。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读一读。

3、他仔细打量高尔基,咧开嘴笑了,然后用手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坐在这看报纸。”

“仔细打量”“咧开嘴笑了”可以看出他的可爱,还有见到高尔基的激动与惊喜。引导学生读出这种心理感受。

4、小男孩儿摆弄高尔基照相,说明小男孩儿照相技术不熟练,但做事很认真、有主见。

5、小男孩没有带胶卷哭着离开了。教师可以追问学生:小男孩为什么哭?学生可能认为小男孩儿没有照成相,很失望哭了;也可能认为自己耽误了高尔基的时间,惭愧地哭了;也可能在责怪自己的粗心大意等。引导发挥想象,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四)感情朗读,加深体会。

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可爱的小男孩,他对高尔基充满了崇敬,高尔基对孩子也倍加关爱。下面带着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分角色读读这个故事。

1、小组练习。

2、指1——2组分角色朗读、评议。

五、课外延伸,想象续写。

小男孩还会回来吗?回来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发挥你的想象,把这个故事继续写下去吧!

六、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如:归类比较来记忆、查字典记忆、形近字记忆等),同时要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方面予以指导(结构、偏旁等)。

2、书写指导。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三年级上册《小摄影师》的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A案

第一课时

揭题导入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è)。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3.出示教学挂图,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

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重点指导“鞠(jū)躬(gōng)”、“胶(jiāo)卷”,轻声字“停当(dang)”、“打量(liang)”、注意:摆弄(nòng)声母是n 。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1.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B案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学生说说课前自读课文的情况以及体会,介绍搜集到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由此导入新课。

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在学习小组内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3.画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同伴讨论等方法初步理解。

4.投影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开火车认读。

5.自由说说课文的大体内容。

细读感悟

1.读文想问题

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b.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 ”画出有关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第二课时

精读入情

1.男女生、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注意运用适当的语气表达情感。

2.教师范读,再指名读,师生给予评价。

演读入境

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

2.学生两人一组,借助道具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提示学生注意语言、表情、动作的协调统一,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

识字写字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

阳光明媚 鞠了个躬 咧开嘴 吩咐 准备停当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记者 突然 侧过脸

a.读一读

b.用实物、动作、换词、造句等方法再度感悟词义。

c.各小组以竞赛的方式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词语组得又多又正确的小组获胜。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要写的字,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学生描红仿写,然后说说自己什么字写得好,介绍经验。

拓展活动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高尔基对记者和小男孩的态度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联系上文,小男孩好不容易进了高尔基的办公室,高尔基又是那么耐心地配合他拍照,可万事俱备,他却忘了带胶卷,所以他哭了,这是懊悔,这是自责。对这一点,高尔基是完全能体会得到的。因此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小男孩还会再来吗?讨论中让学生联系全文,找出自己的看法的依据,并发挥想象,续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