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三年级教案 > 【热门】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热门】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9.8K 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热门】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 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

4.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准备

生字卡、搜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课时安排

课时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 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弄清实验过程。

教学流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回忆旧知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2.导入新课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2)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3)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指名读、开火车读。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三、细读课文

(1)明确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2)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次默读,带着问题思考: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

(4)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将试验的过程说一说。

【有目标地读,有层次地读,循序渐进,学生才能读出水平来,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四、指导写字

1、 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1)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书写,然后,教师用投影展示,集体评议学生写的字。

2.抄写词语。

五、作业设计

练习默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2、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4、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5、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6、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唐朝的杜牧有一首绝句

《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歌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为背景。唐明皇对杨贵妃宠爱有加,杨贵妃要什么,唐明皇就给她什么,这不,身在京城长安的杨贵妃要吃荔枝,唐明皇就派人从南方千里迢迢送来新鲜的荔枝。当然,这一路上累死了几个人,多少匹马,我们无从考究。只是有人有疑问:当时为什么不能在长安种几棵荔枝树呢?是啊,长安为什么不能种荔枝树呢?今天,我们读完一篇文章就能基本明白了!那就是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板书)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生串读,齐读、默读。边读边思考:能否把所读的内容概括一下,不好概括的提出来师生共同探究。(学会圈点勾画,是阅读的习惯,圈点哪些语句可以提高阅读效率?)

2、教师试读第一段,找个学生读第二段,齐读第三、四、五段,默读后文。

三、梳理结构,梳理顺序

学生自学较容易把握的部分:

(1)决定气候的因素

a能说说这么多的内容,是怎样快速捕捉到这四点重要信息的吗?

b找总括句:根据经验,这些总括句一般在语段的开始或结尾,有时在中间。

c找提问式语句:提问式语句有的以设问句的.形式出现,往往提示了下文作者要介绍的内容,也是要重视的信息。

d衔接各段的连接词语: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划出来,就能比较清晰掌握文章的内容了。

(2)这四个因素的先后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3)课文除了介绍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还介绍了哪些内容?

四、精析语言,合作探究

(一)语言的准确性(以6~10节为例)

1、理解

说明文语言准确的两种表现:一是表精确性的语言。二是表模糊性的语言。

语言的模糊性我们其实并不陌生,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里面讲到“《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这里“大约”“可能”都是一种模糊性语言,因为无以考证了,只是推测的情况。不能说得太绝对。

2、探究

精确与模糊是准确的两种写法,那么这样的语言文本中有吗?

①、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精确)

②、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模糊)

(二)语言的生动性(以第一节为例)

1、找出自己喜欢的一句,读一读,评一评。

2、说说你喜欢这句话的理由(说说语言生动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三)朗读并小结

第一节的每一个词语都极具表现力,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引领着我们进入美妙的物候世界。

当然,我们说作为一篇科普文是给人知识的,所以他的语言必须是准确的。即便是生动性的说明,也要做到这一点。生动而准确的语言体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竺可桢就是这样一位严谨的科学家

作为我国物候学的创始人,他的物候学研究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依然用颤抖的笔记下了当天的气温,风力。并端正写上“局报”两字。

五、延伸拓展,转化知识

要说了解和观察物候,农民们是的研究者。因为他们不仅仅从书本上找经验,更从生活中总结经验,那就是谚语。

你知道哪些谚语呢?能不能说说这些谚语所传递的物候现象。

例析:

①鸡早入舍晴,晚入舍雨

②鸡晒翅又晒腿,出现大雨水

③狗翻肚,天落雨

④狗下水洗澡,三天有雨到

⑤蜘蛛收网天下雨

六、走出课堂,走进自然

我们学习《大自然的语言》,不仅学习物候知识,学会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摹、介绍事物,更要学习竺可桢那种严谨的工作作风。如果从明天,不,从下课开始,你能像竺可桢这样留心身边的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写写观察日记,作作物候观测,老师相信,来年荔枝满园的时候,你也许就能告诉我,自然条件下的长安,是种不活荔枝树的。我想,这便是《大自然的语言》这篇文章带给我们丰厚的礼物。

七、课后演练,学以致用

如果有机会观察一下向日葵,就会发现向日葵的花盘总是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移动,正因为这样,人们才给它起了这个名字。等向日葵成熟了停止生长了,花盘就不再随太阳转了。大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或查阅相关书籍,了解了解,写篇以“为什么向日葵围着太阳转”的文章。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5、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重点难点:

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前先学:

1、根据老师预习常规要求预习课文;

2、查找有关风筝的资料阅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连词多读几遍。

(1)自读,互读。

(2)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我来考考你。

一学生拿着生字卡片,让另外学生读出读音,然后再组词(如有可能再说一句话)。

(2)我来说你来猜。

出示词语

精心憧憬依然踪影似乎凌空飞起

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半沉半浮翩翩飞舞

一学生说出词语的大概意思(或做一些动作),其余学生根据他的话或动作,从上列词语中找出该词语。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1、选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2、读后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二、感悟课文,体会“我们”的心情变化

(一)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二)找出“我最喜欢的部分”。

1、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

2、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1)做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②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强调“依然”。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③练习把“虽然……但是……”加进“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里去,进一步体会“我们”快活的心情。

(2)放风筝。

重点句子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②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出“我们”当时快活的心情?

③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3)找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①让学生分别找出这几句话,教师出示这几句话。

②学生连起来读这几句话,整体体会“我们”当时心情的变化过程。

③找出最能表现当时心情的词语。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④练习用上面几个词说几句话,描述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困难、麻烦时的表现。

三、拓展想象

读课文最后部分,思考“我们”找到“幸福鸟”了吗?

让学生大胆想象,能说多少说多少,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

如有时间可以让学生写下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2、四人一小组讨论。

3、每组选代表发言。

四、感情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我们”心情的变化

自由读课文,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

 板书设计:

风筝

真实的生活 真实的体验{做风筝 高兴

放风筝 高兴

找风筝 难受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读文章、想画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3、领略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来描写景物的。

读文章、想画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确、杭州的湖光山色之美堪称国内之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杭州西湖、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宗璞的《西湖漫笔》、去欣赏如诗如画的西湖风光吧、

二、了解背景及作者

1、文体介绍

漫笔:不拘形式随手写出的文章、或中长篇或短篇、很随性的一种文体。话题广阔、天马行空、只要想得到的都可以用“笔”写出来、成为一篇完整文章。

它表达了一种心情、对某事的坚持、对某人的执着。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伤感。漫笔的态度、无可奈何的舍弃、想去忘记遗失的、错过的却发现它们根本还清晰的留在心里。除了不停歇的漫笔、似乎就走不出过去的阴影、记忆。

2、作者简介

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非、任小哲等。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现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我是谁》、《弦上的梦》、《三生石》、《南渡记》、散文《西湖漫笔》等。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完成生字词练习;

2、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明确:总分总形式:总:第1-4段引出西湖特色;

分:第5-8段介绍西湖之绿;

第8-10段介绍西湖之变。

总:第11段总写对西湖的印象:心到神知。

3、用精炼的语言找出作者的游踪;

明确:雨中访灵隐-漫步苏堤-花港观鱼-从花港乘船而回。

四、精读课文、理解赏析

1、文章围绕西湖的“绿”主要描写了哪些景观?

明确:

①灵隐之绿

②苏堤之绿

③花港之绿

(详细分析见PPT)

2、作者写西湖、为什么第二段要写看《永远的微笑》?

明确:

(1)、对《永远的微笑》欣赏过程与下文对西湖的美的认识过程相似。

(2)、通过对《永远的微笑》由不觉得美到被深深的打动的过程、引出对西湖的认识同样是一个变化的过程、突出对西湖美的赞颂。

3、第三段作者为什么要把西湖跟太湖和长湖比较?

明确:论秀媚西湖比不上长湖;论雄伟、比不上太湖。此次却惊叹“真是个神奇的湖!”提及前三次感受是为突出此次游湖感受西湖巨变、欲扬先抑、突出第四次游西湖印象之深、印象之好。

4、第六段的修辞手法是?

明确:例: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云霞。

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青苔形状比喻为耕牛、牧人等、生动形象表现其形状之趣、排比句造成的气势、表达了作者观赏此景时的喜悦心情。

5、赏析文章第7段加点词语“蹬”的表达效果。

明确:例句: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来告诉你、春天来了。

“蹬”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柳枝赋予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杨柳嫩枝在风中摇摆的姿态、表现了柳枝富有生命力的特点、彰显了春的气息与活力。

6、“这热闹、不更千百倍的有意思吗?”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明确:“这热闹”指的是人们在西湖游玩的活泼热闹。“倾城随太守”热闹的是射猎取乐的官员、今天热闹的都是普通百姓。时代不同、这热闹的意义也迥然不同、所以说“更千百倍的有意思”深化主题、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对比阅读

通过对西湖绿的描写、对比朱自清的散文《绿》中对梅雨谭绿的描写片段、分析二者各有什么特点。

明确:

(1)西湖漫笔中的“绿”: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不仅从整体写出了西湖绿的特点、还选取了苏堤、花港观鱼等进行了点的描写。“绿”的特点既有共性、又有变化。

对西湖的'“绿”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将绿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譬如“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可视可感可触、且层次丰富、气氛浓郁。

融情于景、将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融入到了景物描写之中、含蓄委婉。如“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2)梅雨潭之绿: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了梅雨潭的绿。通过描写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西湖和秦淮河的水波等等的“绿”的不够恰到好处来突出梅雨潭“绿”的美丽。

《绿》采用了第二人称来写、用“你”来称呼梅雨潭的“绿”、拉近了与梅雨潭的“绿”的距离、便于抒发对其强烈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绿》情景结合、既有对梅雨潭的“绿”的描写、又有直接抒发对梅雨潭的“绿”的感情。

《绿》描写梅雨潭的“绿”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既有通过描写别的地方“绿”来衬托梅雨潭的“绿”、又有对梅雨潭的“绿”的直接描写。

六、拓展延伸:

1、写好景色常用的方法

2、回忆描写西湖的诗句

七、作业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俱、纠”等5个生字。会写“俱、众”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检阅、议论”等21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儿童队员的团队精神,博莱克的勇敢参与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儿童队员的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14课,齐读课题。读了以后,你想到了什么?你们预习了课文,你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说一说每一个自然段的段意。

3.概括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4.齐读课文。

三、学习我会认的字

1.勾出我会认的字,同桌自学。

2.同桌互相考一考。

3.指名读,齐读。

4.开火车检测。

四、学习我会写的字

1.指名教读我会写的字。

2.齐读生字。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同桌交流。

4.指名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5.四人小组讨论用生字组词。

6.说说哪些字最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

7.作业: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检阅》主要讲的是哪一个国家欢庆什么节日?究竟是不是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一、二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说一说交代了什么?

(二)学习三──九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2.一些事情已经商定,可是从大家的表情里可以看出来,还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商量,怎么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呢?

3.那后来是怎么解决的呢?大家满意吗,你体会到了什么?

4.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名朗读。齐读。

5.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十自然段。

1.默读课文。

2.你发现这段中标点符号有什么特点吗?(2个感叹号)感情非常强烈。

3.自由读一读,读出感情。

4.齐读。

(四)学习十一──十六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博莱克当时的心情。指导朗读。

3.讨论:观众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4.我想对博莱克说几句话,还要把这些话写下来。

(五)明白道理,升华感情。

1.学了这一课,你明白了什么?

2.博莱克的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齐读课文,再次体会文中感情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读认认”,认识7个生字。

2.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习中观察发现。

3.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4.通过阅读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5.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将看到的事物写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列文虎克在观察中发现了显微镜和微生物,老人在观察中发现了商人的骆驼,那么这段时间你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这节课让大家畅所欲言,把自己的观察告诉同学们。

二.板书:观察中的发现

三.分小组先汇报自己在观察总的发现。

四、小组派代表汇报,师生评议。

五、建议将观察到的事物写成。

1.出示一、两则,指导格式。

2.口头,看看如何将观察到的事物写的具体。

3.试着将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继续写观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继续将看到的事物写成。学会修改自己的。

教学过程:

一、教师简述本周的基本情况。

1.格式正确与否。

2.观察的.事物及发现是否有新意。

3.叙述是否较完整。

二、对典型作品进行评议

1.出示佳作。

·生读。

·生评。

·齐读。

2、比较差的。

·生自由读。

·生评。

·生改。

三、根据所学知识在学习小组内评改作品。

四、修改并抄正自己的。

五、作业

抄写改后的。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课外阅读和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完成“我的发现”

1.回忆这学期学过的生字中有形近字的例子。

2.出示小黑板。

3.自由读,汇报带点字的特点。

4.指导识记这些字。

5.说说除了这些字以外,还有哪些字也有类似情况。

6.进行课堂练习巩固。

二、完成“日积月累”

1.出示小黑板。

2.学生各自借助拼音、字典将顺口溜读通。

3.指名或小组汇报读

4.归纳顺口溜的内容。

5.试着背诵顺口溜。

6.学生自由汇报课外积累的顺口溜。

7.出示人体挂图。

8.指名上前指出人体部位,根据指出标出器官的名称。

9.指导看图读、记名称。

10.指导识记生字。

11.指导书写。

三、作业

1.抄写“我的发现”词语。

2.背顺口溜。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课外阅读和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背顺口溜。

二、谈话

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一定又查找了不少资料,让我们这节课来开开眼界,受到启发吧!

三、板书:观察与发明

四、展示资料

五、交流、谈谈这节课的感受,受到哪些启发。

六、

古今中外还有不少这样的故事,让我们通过日常阅读和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家和发明发现的故事。同时,自己也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那么不远的将来,伟大的科学家就从我们在座的同学们诞生了!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4、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二、教学重点。

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三、教学难点。

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2、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四、课前准备。

1、寻找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的文字片段,有条件地可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第一课时: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师巡视,了解学情)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复杂到简单一步一步的归纳,切忌敷衍。)

(三)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勾下来、写下来。(估计学情:学生能读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对于“憧憬”、“依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

(2)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资料谈谈看法。“憧憬”一词可根据“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查字典,或在具体的语境中解决。“依然”一词可用近义词“仍然”,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当学生在谈到书中孩子的心情时,引导他们读两个句子:

a、我们精心的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b、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教法:多种形式读,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4)假如就是你在做风筝,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入情入境)

(5)多种方式读全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或者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场面的文章,让学生入情入境。

(3)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4)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5)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需要精读的句子:

a、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b、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注:此二句可根据课堂情况,分析写法,如第一句中动词“托”“牵”的用法。

(6)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四)小组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注:“拼”“村”“丧”的读音需特别注意,磨的读音:二声(摩擦)、四声(磨面);坊的读音:一声(牌坊)、二声(作坊)。

2、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注:“村”可与“材”进行比较记忆,“丧”的下面部分没有一撇。

3、练习书写生字。

(五)课堂练习。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读出感情。

2、作者在做风筝,放风筝时的心情怎样?用一个词概括。

(二)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a、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b、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c、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重点读好这个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方式:读、体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可表演。

d、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5、6、7、8自然段

(1)师: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2)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

重点读好: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3)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会句。)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一个提问下,帮助学生再次疏导出全文线索,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并再次朗读几个描写心情的重点句。

(四)课堂练习。

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

2、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

明确目标:

1、认读2个生字。能够借助注释、字典理解古文重点字词的意思,能说出古文的意思。

2、理解古文蕴含的教育意义,懂得学习应该诚实、有兴趣、善质疑。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解析思路预设过程:

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二、精读内容

三、回归整体体会道理配乐朗读

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师配乐范读,学生自由学读。

3、师生同读。

4、展示朗读。

二、精读内容体会道理

(一)感受学习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板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学生质疑,依疑导学。

2、理解意思,体会道理。

3、角色朗读,积累知识。

(二)感受学习要有浓厚的兴趣

出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运用学法自学

2、汇报、质疑。

3、讨论:为什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整合前两句,体会联系。

5、角色朗读。

(三)感受唐彪的.论学习之教诲

出示:

“凡理不疑必不生悟,唯疑而后悟也。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

1、依法自主学习。

2、互相说说意思。

3、小结内容。

4、指导朗读。

三、回归整体配乐朗读

1、师:通过学习你有何收获?你知道该如何学习吗?

2、配乐朗读。

指名诵读。(古筝曲)

全体诵读。(配乐)

3、师小结

半部《论语》平天下,读《论语》不同之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希望同学们能多读,善思,勤学,把我国古典文学发扬光大。

板书设计:

27、古人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应诚实

(知道) (聪明)

知好乐有兴趣

疑悟善提问

布置作业:

必做:

1、背诵课文。

2、把你搜集到的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摘录在积累本上。

选做:

写一写学习的收获或体会。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并学【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1、搜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  3、生字、新词卡片。

4、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学20xx.3.1 最新版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提问: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同学们想知道的很多问题,我们都可在文中找到答案;但是有些问题,还需我们做进一步探索,今天我们就来学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预 轮读词语: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奇怪、严严实实、平整、震惊。

⑵ 质疑问难,解难:

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向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观看录象)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20xx.3.1 最新版

⑶ 轮读课文,思考:

课文围绕大石头写了一些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三、学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3、各自练写,评价反馈。

四、作业设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读几遍。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洗碗》,了解小作者是怎样根据画面内容写出洗碗的整个过程。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1教案设计

2、通过讨论,进一步明确看单幅图作文的要领:除了善于观察,还要适当展开想象。

3、能仿照例文的方法看单幅图《浇花》,想象浇花的过程,先说一说,再写一段话。要写清时间,地点和浇花的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顺序,连贯讲述。

难点:想象经过。

三、教学准备:

1、挂图或投影片四幅。

2、指导学生参加浇花活动。

四、拟定课时: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启发学生交流“当好小帮手,爱做家务事”的情况。

二、学文明法:

1、指导看图,口述图意。

什么时间?/sjbwz/什么地方?谁在做什么?

2、指名读例文。(边读边点评)

第1句:收拾碗筷,做好准备。

第2句:洗碗的顺序。

第3句:小芳认真的洗碗,洗的很干净。

第4句:洗好后收拾好碗筷。

3、小结;这篇短文具体写了小芳是怎样洗碗的,内容具体。

4、自由读“习作要点讨论”想想作者是怎样把小芳洗碗这件事写清楚的?

5、引导归纳:小作者看图时,看清楚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在做什么?还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出整个过程,把观察和想象到的内容写下来,就比较具体,生动了。

6、指名表演在家里做事的经过。

7、表演后学生说说。

8、指名读作业要求。

9、指导看四幅图,说说图意。

10、小结:小朋友在做些事时,也有一个过程,只不过书上没有全部画出来,在写作文时,我们要加进去。

三、快速成文:

1、任选一幅图,自由练说。(师生点评)

2、同位互相说。

3、投影出示: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学习有趣的汉字,让学生体会,同一个字在不同词语中有不同的含义。

2.培养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成语,丰富自己的词语库。

3.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讨论,在讨论中乐于表达,提高分析和说话的能力。

4.指导学生写好汉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5.在有趣的小故事中明白标点符号的作用,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6.培养学生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进行口语交际。

7.学习写一件事。

8.学写毛笔字,学习写“弯撇、竖撇”。

教学重点:

1.进一步了解汉字构成的特点,能够正确地书写汉字。

2.积累成语。

3.正确灵活运用标点符号。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2.习作练习。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生字卡、灯片。

教学时数: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经过了一个单元的学习,今天我们来放松一下,跟老师一块儿去语文乐园玩玩吧!

二、有趣的汉字。

1.出示词语,开火车认读。

2.你发现了什么?(都是有“鬼”字的词语;“鬼”字在各个词语中的意思都不相同。)

3.:有时候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里意思不完全一样。

4.小组交流,拓展: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汉字也是这样,在不同的词语里面有不同的意思?举例说一说。

三、词语超市。

1.现在我们快乐的小火车开到了词语超市,进来看看吧,超市里都有些什么东西?自由认读词语超市中的词语。

2.你能发现这个超市中词语的特点吗?

3.给这个超市命个名吧?说说你为什么取这个名字?

4.游戏:我当老板开超市。

提出规则:

可以先确定一个字,以它为首开一个词语超市。如:“百”——百年树人百花齐放……

可以选择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开一个词语超市。如:对牛弹琴画蛇添足……

词语写得最多的小组被评为“优秀超市”。

四、有趣的标点。

1.过渡:大家通过自己开超市又积累了不少词语,为了奖励大家,老师讲一个故事。师讲述《有趣的标点》的故事,出示小黑板:

契约

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

2.想一想财主和长工各是怎么念的?指名试念。

3.师标注:

财主:“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

长工们:“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

4.通过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5.你还遇到过或听过哪些妙用标点的事?说听听。

五、。

第二课时

一、写字板。

1.出示:要写的字,认读。

2.小组学习。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讨论:这几个字怎样写才好看?

3.轮流汇报讨论结果,指名。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提醒学生观察,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5.学生练习描红、仿影,细细体会。教师

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6.反馈:展示优秀作业,表扬优秀字例和姿势正确的学生。

二、阅读欣赏。

1.读《我给老师当“老师”》这个标题,你想到了什么?

2.默读短文,想想短文的主要意思。

3.找到不懂的地方和同桌商量商量。

4.理解内容后,指名读短文。

5.小组讨论:这文章在写法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

a.选材新颖。

b.有概括,有事例。

6.:阅读短文的方法。

三、推荐阅读。

第三、四课时

一、谈话示范,切入主题。

1.教师讲述最近发生的,大多数同学都知道的一则新闻或新鲜事,引起共鸣。你们有同学也听说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报纸、广播、电视)

2.刚才老师是怎么介绍的?你们听清楚了吗?

3.评一评老师刚才播报的新闻(或新鲜事)。(引导学生从表达的态度、声音、表情到内容的选择和事情的叙述顺序进行。)

4.:选材、听、说要注意的.问题。

二、实际演练:新闻发布会。

活动安排:

1.热身(初赛):四人为一小组,进行初赛。每个组员轮流将课前老师要求大家搜集的新闻或新鲜事,讲述给组内成员听。评选出一个代表参加“新闻发布会”。教师随机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指导。

2.新闻发布会。每组初赛所选出的代表轮流做新闻发言人。其他同学则是小记者,在发言人发言之后,进行提问。

3.活动评奖。

A.优秀“新闻发言人”:

以“发言是否态度大方,有礼貌,信息正确,表达清楚,条理分明”等为依据进行评选。

B.优秀“记者”:根据“记者”提问“是否态度大方自然,有礼貌,表达清楚有条理,抓住问题关键和观众(读者)兴趣”进行评选。

4.优秀“记者”和优秀“发言人”答“记者”问。(如:你认为该怎样当“小记者”?你获得优秀“发言人”的经验和体会是什么?)

三、活动。

1.在刚才的新闻发布会上,大家听到了哪些新闻和有趣的新鲜事?

2.指名回答,并说说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其实,把你刚才所说的写下来就是一了。

四、习作。

1.理清思路,列出提纲。

2.根据提纲完成,题目自拟。

五、作业。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弯撇和竖撇的形态特征。

2.掌握弯撇和竖撇的运笔方法。

3.能区别弯撇和竖撇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4.正确书写带有弯撇和竖撇的例字。

教学重点:

区别弯撇和竖撇的运笔方法。

教学难点:

运笔的方法及例字的写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范字挂图、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我的知识最牢固:激发兴趣。

1.复习出示:“十”“士”“工”,说说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复习横和竖的运笔方法。

2.出示课件:“厂”“斤”“井”三个字,并将这三个字中的竖撇和弯撇,用红色突出,并渐渐从文字中跳出来。

教师介绍:这些淘气的笔画从生字家里面跳出来了,它说如果你能喊出它的名字,并且知道怎么书写,它就乖乖地回家。你们愿意送这个调皮的宝宝回家吗?

板书:弯撇竖撇

二、我的眼睛最亮:找出弯撇和竖撇的形态特征及异同。

1.出示范写的笔画,小组合作交流:找出弯撇和竖撇的形态特点。(指名回答。:弯撇斜而弯,但比斜撇稍直带弯;竖撇上段直,撇尾向左出尖,比弯更直一些,弯处没有弯撇长。)

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运笔方法,学生跟着书空。

a.逆:逆锋起笔。

b.折:折笔右下斜顿,以写出撇头的方角。

c.转:稍转向左下或下行笔。

d.提:写竖弯撇笔锋离纸时,借下行之势提笔,形成尖细的撇尾。

把这些运笔的方法步骤说给同桌的听一遍。

3.刚才大家都看得非常仔细,现在老师还要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将弯撇和竖撇的幻灯片重叠。观察一分钟,指名回答:重叠后你发现了什么?强调弯撇和竖撇的不同点。

4.你们这些小朋友可真不错,不仅把我的名字叫对了,还知道了我的写法,现在我想回家了,你想知道我回家后跟其他笔画宝宝是怎么住的吗?(课件演示:弯撇和竖撇都回到“厂”“斤”“井”中。)如果你能把我住的位置大声地说给所有的小朋友听,我将会送你一张“智慧卡”。想得到它,就先睁大你的眼睛看清楚吧!

交流:

“厂”:由横和弯撇组成。横在上半米字格的中部起笔,弯撇起横头,在右下框的中部收笔。

“斤”:由平撇、竖撇、横和悬针竖组成。平撇在靠竖中线上段起笔,竖撇紧靠平撇尾,撇尖在左下格中部收笔,竖起横画中部。

“井”:由两横竖撇和悬针竖组成。上横短;下横长,写在横中线上;竖撇起笔比悬针竖低。

三、我的模仿能力最强:书写汉字。

1.复习写字和握笔姿势:“食拇捏笔一寸腰,两指弯成小圈圈;笔杆斜靠虎口上,掌心空虚如握球。”

2.在田字格中书写弯撇、斜撇及三个例字。

3.播放柔和的音乐,教师巡视,根据实际情况指导。

四、我是小小书法家:作品交流。

1.投影上展示学生的“作品”:仔细看看,你喜欢哪一个字,喜欢哪一个笔画?

2.看看自己的字,有哪些地方很漂亮,和别人不一样,哪些地方还需要改正?自己再写一个满意的。

3.评选出字写得最好的“小小书法家”和会评的“评论家”。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会在默读中思考,在朗读中理解小男孩买黑色气球的心理活动,理解卖气球老人那段话的含义。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认识到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自信。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在默读中思考。

教学难点:

从老人与小孩的对话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领会老人那番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灯片。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题。

1.高老师用和“我”约定的秘密,让“我”找到自信,并“照亮我快乐的童年”,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今天老师和大家再来学一个关于自信的故事。板书课题:自信。

2.齐读课题。

二、指导初读,感知课文。

1.读好一文章有什么要求?(正确、流利。)怎样才能读得正确、流利?(眼到、口到、心到。)哪些地方反复读?(难读的字音、读不通的句子。)

2.学生按要求自读、教师巡视。

3.表扬读书认真的学生,出词卡投影,指定三个学生读,准备后齐读。特别注意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的读音。

A组:

肤色关键货车是否基础惊讶

B组:

著名一窝蜂一件事兴高采烈

色彩艳丽肤色拖惊讶

4.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观察B组中带点的生字,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如与熟字比较,记字形:蜂——峰:“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

加一加:“月”加“夫”,肤色的'“肤”。

5.指导写字。

a.让学生观察8个会写字的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b.说说哪些是上下结构,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些是左中右结构。

c.小老师讲经验:各类字该怎么写。

d.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e.巩固检查,适当展示习字作业,点评进步学生。

三、检查朗读。

1.同桌互查,每人一小节轮读(快的两遍交换)。

2.指名6人分自然段朗读,随机正音,面向慢生(朗读稍吃力的学生)。

3.师点评。

4.解词体会。

(1)联系上下文多想想有助于理解词语意思,不信试试。

(2)不理解的词画下来,默读,用上法与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四、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

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采蜜本”上。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组之间比赛,认读生字(要求:读准音、声音亮)。

2.上一课大家学了《自信》(板书课题),读得非常认真,做到了“正确、流利”,但这还不够,我们还要读得有感情,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理解课文,把课文都读得有感情。

二、读文感悟。

1.默读课文2、3段。(提出默读的要领:心读,既不能读出声,也不能动嘴唇。)

(1)思考:

a.肤色很黑的小男孩为什么偏要买黑色气球?(自卑)

b.你从哪里看出他内心的自卑?(相机指导朗读“公园的角落里……羡慕……不敢……”。)

c.他为什么会自卑呢?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肤色很黑”“拖着残疾的腿”)

(2)相机介绍:在当时的美国,存在肤色歧视即种族歧视。

(3)你在生活中有自卑的时候吗?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设想你就是这个黑人小朋友,你会怎么想?指导朗读。

2.朗读感悟,重点突破,学习4、5、6自然段。

(1)出示小黑板:

“记住,气球能升起,不是因为它的颜色和形状,而是因为气球内充满了氢气。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不在他的外表,而是要看他的心中有没有自信。”

a.指名朗读。这话是谁的话?(卖气球的老人说的。)

b.你知道卖气球的老人为什么要说这些话吗?(他看出了这个小男孩的自卑。)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到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老人惊讶地看了看小孩”;联系到前文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追逐着这些色彩艳丽的气球”。)

(2)分角色朗读老人的话和小男孩的对话。(注意读出小男孩的“怯生生”“略带恳求”的语气、老人的“慈祥的目光”“温和”“惊讶”的语气。在朗读中再次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a.指名读,并点评:谁能胜过他?

b.个读,自由读,体会小孩自卑胆怯的心理。

c.分组朗读4、5自然段。

(3)再读老人的话。

a.找出老人说这段话的态度。(老人一边眯着眼睛看着气球上升,一边用手轻轻地摸了摸小孩的头。)

b.老人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感悟出老人是在鼓励小男孩。)

c.边读边悟:读老人的话,你明白了什么?(前一句,揭示了气球升起的原因是“气球内充满了氢气”而不在于它的颜色和形状。这里隐含着一个道理:外表是次要的。后面一句,老人推论出“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不在他的外表,而是要看他的心中有没有自信。”)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如果人是气球的话,那么升起来是成功,而自信就像氢气一样,是成功的关键。)

板书:气球——人升起——成功氢气——自信

d.指名读,齐读。

3.默读最后一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对比体会。

讨论:作者对老人的话为什么会“至今难忘”?(不仅因为老人的比喻生动、准确、深刻,更重要的是作者的经历证实了老人的话是正确的——从一个有残疾的自卑的小男孩成长为著名的心理学博士。)

4.。谈谈你读了这个故事的感受。

三、实践拓展。

小组合作: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演出。

在编演时,教师提示:剧中人物除了小男孩和老人外,还有一群活泼的无忧无虑的孩子们玩色彩艳丽的气球。他们要在小男孩面前炫耀,甚至还有对小男孩的轻视。在表演中,再次体会感悟理解课文。

四、作业设计。

1.采访你的家人、老师或有成就的人,请他们谈谈自信在人生经历中的作用,并以此为主题编出一份手抄报。

2.将你自己学习经历中印证自信与成功关系的事例,讲给家人或同学听。

3.阅读《尼克松败于不自信的故事》《小泽征尔胜于自信的故事》。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能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2、我能借助注解和图画,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能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之美,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学习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学习方法指导:

用以前学古诗的方法学习。

知识链接: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西施:春秋战国时期的美女,“沉鱼落雁”其中“沉鱼”就是讲的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

预习任务:

1、能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2、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自主、合作、探究:

1、借助拼音,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能读得流利、有感情、有节奏感。

4、同桌互读,我来比一比谁读得更棒。

5、借助图画和注解,说说诗句的含义。

6、交流不懂的地方。

7、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我来闯关:

A、默写《饮湖上初晴后雨》:

B、我还知道描写春天的古诗有: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收集苏轼所写的其它诗词。

2、积累描写祖国山河的诗词佳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练习一字组多词和造词填空,学会运用字词。

2.学会积累关于友情的名言,警句和谚语。

3.阅读《李杜之交》,扩展知识面。

4.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新闻,关注国家大事,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学语文。

教学重难点:

1.学词积累与运用。

2.名言、警句和谚语的积累。

3.新闻收集与交流。

教学准备:

1.收集一些关于友情的名言,谚语以及关于国家大事的新闻。

2.准备好几篇唐、宋代诗人友情方面的知识短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练:

1.学生尝试。

2.发现规律

3.适当扩展

二、日积月累

1.让血色怀念感读熟这些句子

2.小组内讲讲这些句子的'意思。

3.拓展

4.鼓励背记名人名言。

第二课时

三、知识窗

1、《李杜之交》一文介绍了两位伟大诗人之间的友谊。

2、读字生读,然后交流。

四、窗外事

1、让学生课前看电视。

2、收集资料。

3、办手抄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进行口语交际;完成习作教学;学习多音字;积累古诗词;学习新生字;展示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2)在发现、研究中学习多音字、新生字。

(3)在背诵中积累。

(4)在展示中扩大见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读、写、背中训练语言能力。

重难点、关键:

1、进行口语交际。

2、完成习作。

3、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展示课余生活的照片

二、交流看相片的感受。

三、分小组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1、交流自己做了什么事

2、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

3、交流有什么感受。

4、讲讲今后的打算。

四、请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课余生活。

1、生讲,师略记条理。

2、予以讲解、梳理。

五、评比。

1、每组选出一个上台。

2、评比谁讲得好。

六、作业:

回家讲给妈妈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完成习作。

教具准备:

带上各自与课余生活有关的器具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几个同学课余生活的用品:书、画画、乐器……

2、让学生自由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二、引导写作

1、请几个同学上台讲述。

2、老师点评。

三、写作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多音字。

2、背诵古诗。

3、从生字中学生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区别、组词、掌握多音字

二、古诗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2、师范读,学生跟读

3、议议诗意:一个小孩坐在河边学钓鱼,他倾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半掩着他的身体。过路人向他问路,他一句话也不回答,只是摆手示意不让问路人靠近,唯恐发出响声把要上钩的鱼儿吓跑了。

三、学习新生字。

四、作业:

背诵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