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六年级教案 > 《豆腐颂》教案(长春版十一册)

《豆腐颂》教案(长春版十一册)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88W 次

 教学目标

《豆腐颂》教案(长春版十一册)

★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品味文中豆腐的特点及其孕育的文化内涵

★了解文章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豆腐的特点及其孕育的文化内涵

★了解文章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的方法

 教学方法

★探究法加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有一种菜,它是食谱里的魔术师,胃口好时,桌上有它,固能令人食欲大振,党食欲不振时,心里最想吃的,也正是清清淡淡的它,那么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豆腐)对啦,今天就让我们一块走进这篇文章,一起来品尝品尝这道美味佳肴吧。板书《豆腐颂》

 二、感知人物

参照课本107页图片谈谈你眼中的林海音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优雅,大气,高贵,腹有诗书气自华……)用她自己的话说;“我酒是一个喜欢找新鲜刺激的人,喜欢在平凡的食物中给自己找一些思想的娱乐……”那么她到底是为什么样的人,下面我们一块里走进她,了解她。

 三、作者及其作品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时生下了她,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曾就读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1948年8月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兼任《文星》杂志编辑,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林海音的创作讫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散文集《两地》、《作客美国》等;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婚姻的故事》等;长篇小说《春风》等。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见于台湾报刊。她是台湾女性文学的开山人,页是台湾文坛之保姆(见课本P111页)

  四、名人与豆腐

1、苏东坡有诗曰:“煮豆作乳脂为酥,高烧油烛斟蜜酒”。

2、 金圣叹是清朝才子,他临死前在狱中传出的遗嘱是:“吾儿,花生与豆腐干同嚼,有火腿味。”

3、 瞿秋白自始至终保持了人格的潇洒,他最后说:“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

 五、初读文章整体把握

1、豆腐对于中国人来讲是再普通不过的食品,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题目?与同学交流你读后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文章写了哪些关于豆腐的内容?

明确:文章写了关于豆腐的:

作用:营养价值高,养颜(3、4节)

工艺做法:泡-磨-滤-添-压(5、6节)

豆腐的历史变迁:汉-宋-清(7、8节)

“豆腐”名称的沿革(9节)

豆腐是“贫苦老实和勤劳”的象征。(10节)

“麻婆豆腐”的传说和做法(11至16节)

3、作家梁容若在困苦中“知道豆腐的价值”,及有关“豆腐全席”的见闻和感受(17至19节

作者为什么写“《豆腐颂》”这样一个题目?(写作意图)

明确:作者“颂”豆腐,更重要的是赞颂豆腐具有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个特征—平易而脱俗、平实而深切、朴素而隽永。

再读文章品味深意

4、作者出生台湾,在北京住过一段时间,但从文章中你能看出她有地域的局限性吗?这看出作者有一种什么心态?

明确:灼灼赤子心,浓浓中国情

5、文中引用了几位作家的话,它们的作用何在?你对这些话又有什么独到的感悟吗?(学生讨论)

 六、探究讨论

还有哪些日常生活中的东西让你想到“中国”?

明确:如中国结,龙图腾,剪纸,饺子等等

七、总结

本文运用以小见大,托物言情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灼灼的赤子心和浓浓中国情

八、作业

1、课外练笔: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下你心中认为能代表“中国”的事物。

2、预习下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