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六年级教案 > 六年级上册语文《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语文《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教学设计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81W 次

 【教材分析】

六年级上册语文《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教学设计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母亲河”的一篇拓展阅读课文,文章以宽广的视野,历史的眼光,介绍了黄河及其孕育华夏文明的历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母亲河”的无限风情和魅力。让读者深刻感受到黄河的雄伟壮丽,知道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文章不仅取材精妙、详略得当,而且语言简练而气势宏伟,极富感染力。

  【教学策略】

1.课前预习,初步感知,收集黄河资料,认识“摇篮”。

2.品读自悟,质疑探究,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摇篮”。

3.课外拓展,关注现状,培养环保意识,呵护“摇篮”。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脉络层次。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的雄伟壮丽,弄清黄河上下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了解黄河两岸的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变迁。

4.认识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树立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弄清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全面认识“摇篮”。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真正理解“摇篮”。

 【教学准备】

1.教师

(1)在网上搜索黄河的相关资料,结合对文章的分析及自我感悟,确立教学目标。

(2)根据课堂教学需要,搜索有关黄河的歌曲;黄河的位置、历史及人文、现状等文字资料,及有关黄河的图片。

(3)多媒体课件。

2.学生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读准生字的读音,读通课文。

(3)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4)搜集黄河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紧扣中心,导入课题

1.板书:摇篮。谁能说一说“摇篮”的意思。【婴儿卧具,比喻某些事物的发源地。】

2.板书:--中华民族。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3.补充板书:黄河。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中华民族的摇篮。

 二、探究历史,追“根”朔“源”

1.课文有一个自然段,直接告诉我们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找一找是哪一段。

齐读第4自然段。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又具体介绍了中华民族在黄河流域的起源及历程?【5至9自然段】

2.默读5至9自然段。补充下表

生汇报,感受华夏文明的起源。板书:养育华夏民族孕育华夏文明

3.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蓝田人遗址、黄帝陵和早期青铜器的相关图片。

4.纵观黄河流域华夏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历程,你有什么感受?【伟大、了不起、自豪等均可】请你读出来。

分组齐读5至9自然段。

三、认识黄河,了解全貌

1.孕育了华夏文明,令人自豪的的黄河是什么样子呢,找一找那几个自然段作了介绍?

2.男生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第一句:……源头之高,流程之远】【体会中心句的作用】

谁能读出这种气势。【教师指导,重点注意相关数字】

3.默读2、3自然段,划一划:按上中下游的顺序划分层次。思考:从这两个自然段,你知道了有关黄河的哪些内容?

【相互补充:上游概况,中游:黄河得名、奇异景观、相关传说,下游:悬河、黄河三角洲】

同学们,我们一起欣赏一下黄河上游、中游、下游的相关图片。

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又有什么感受?【壮丽、壮观、令人惊叹等均可】请你读出来。

分组齐读1至3自然段。

  四、歌颂黄河,感受伟大

1.作者和我们一样,对黄河充满了热爱与赞美,自读最后一自然段。

【理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感受黄河的奔腾不息的精神。】

2.自古以来,黄河成为了许多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不仅有结尾这句,还有很多,就如本文开头的【生齐读: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更有王之涣《凉州词》中的【生齐读: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刘禹锡·唐《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3.现代也有许多气势恢宏的赞美黄河的歌曲,比如《黄河颂》,我们一起欣赏这首曲子。【播放《黄河颂》】

4.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让我们一起赞美黄河吧,齐读最后一段。

五、课外拓展,关注现状

1.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这条哺育了千千万万华夏儿女的母亲河,如今怎样呢。请看黄河下游的图片(黄河的污染现状)。

2.为了让母亲河重新焕发光彩,我们每一位华夏儿女应该怎么做呢?结合本文及黄河现状,写一份倡议书。

  【板书设计】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养育华夏民族

孕育华夏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