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六年级教案 > 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节》课件

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节》课件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13W 次

  教学目标:

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节》课件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阅读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能体会课文的写法。

  课时:需2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探源“年”字。

1.教师展示甲骨文的“年”字(如右图),请孩子口头描绘字形并且猜测此为何字?

生:像树上结了果子,是“年”字。

2.教师告知孩子“年”字的历史和传说。(“年”的概念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物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中就明确标注:年,谷熟也。后来人们约定成俗地将一年中春至之始,农人最为悠闲的日子定为“年”,也就是后来的“春节”。当然,民间也有关于“年”是怪兽的传说,已经是脍炙人口,妇孺皆知了。)

3.以“年”字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学习老舍先生于1951年发表的《北京的春节》,一起来感受这京味十足的“年”吧。)

  二、绘制坐标,理清“年”线。

1.自由读通全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同桌可互读检查。

2.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年”的坐标(图略)

腊八 除夕 正月十九

学生合作在课文找出作者所提到的和“年”有关的时间,标注在坐标轴的下方,之后将和时间相对应的过年事件写在坐标轴的上方。

3.依据坐标轴划分段落,概述段落大意,理清课文脉络,掌握作者依时间推进的写作顺序。

4.依据坐标,引导学生感知作者对繁琐春节诸事的详略处理。

  三、品文漫谈,细嚼“年”味。

1.畅谈:初读课文后,北京的“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生1:热闹、忙乱、喜庆、团圆……

生2:春节两大形容词:清闲、忙碌:所谓清闲,在过年的时候最闲,不用收割庄稼、施肥、或播种,因为时候不对,想干也干不成;所谓忙碌,大家伙儿买这个买哪个,四处采购,四处拜年逛庙会、看花灯、洗宅子等,所以人们忙碌。

2.鼓励孩子细读文本,做好“批注”。(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同样一篇文章,不同的读者读后会有不同的感受;同一个读者,每读一遍,感受也不想同。老舍先生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请大家再次回到文中,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品一品。作为一个南方的读者,看看这京味十足的“年”留给你的是什么味道呢?一边读,一边提笔结合自己的感受做好批注。)

3.孩子汇报感受,并配合朗读相关语句

生1:“年”有些火药味。(孩子们准备过年……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爆竹纸皮;元宵节……在家有声有光地玩耍。)

生2:“年”有些饺子味。(过年时,家家吃饺子。把蒜瓣……吃饺子用。)

生3:“年”有食品的香甜味。(腊八粥、腊八蒜;杂拦儿;二十三,把肉、鸡、鱼、青菜……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正月十五……必须吃元宵啊。)

生4:“年”有古老的味道。(文中各种民俗,有的现在不常见,有的南方地区没有,属于北方特色。)

生5:“年”有欢乐味。(文中大人、小孩的快乐;庙会,元宵灯会等。)

生6:“年”有些汗味儿:北京有句俗语“下雪不冷,化雪冷”,春节时,北京一般是大雪纷飞,而庙会上又是人头攒动,每人出点汗,整个春节不就是汗味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