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八年级教案 > 《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教案

《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教案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08W 次

  学习目标

《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教案

1.了解神话的特点,培养阅读古代神话的兴趣。

2.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3.掌握“走”、“堙”、“废”、“济”、“溺”等实词在文中的意思。

  知识点精讲

作者

1.《山海经》简介

《山海经》是一部内容丰富、风貌独特的古代著作,包含历史、地理、民族、神话、宗教、生物、水利、矿产、医学诸方面的内容,被誉为我国早期百科全书。

《山海经》的性质,历代说法不尽相同。《汉书?艺文志》把它列入形法类,东汉班固则列入术数类,而刘秀歆则认为《山海经》是一部地理博物著作。西晋郭璞很推崇《山海经》,认为它是一部可信的地理文献。至明代,胡应麟认为《山海经》为“古今语怪之祖”,始将该书列入“语怪”之书。然而大多数论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其中尤以《五藏山经》地理价值最高。

当代学者比较一致认为《山海经》是由几个部分汇集而成,并非出于一人一时之手。

《山海经》的今传本为18卷39篇,其中《山经》(又称《五藏山经》)5卷,包括《南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共21000字,占全书的2/3。《海内经》、《海外经》8卷,4200字。《大荒经》及《大荒海内经》5卷,5300字。晋郭璞作注,其后考证注释者有清代毕沅《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

2. 《淮南子》简介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及门客李尚、苏飞、伍被等共同编著。《汉书?艺文志》列《淮南子》为杂家,实际上,该书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该书共21篇,书中内容除道家思想外,还兼收了儒家、法家、阴阳家之言。范文澜先生说:“《淮南子》虽以道为归,但杂采众家,仍表现出一定的事例倾向。”

3.刘安(公元前179年~前122年)是汉高祖刘邦的少子淮南厉王刘长之子。淮南厉王因“谋取”获罪,流徙途中绝食而死,后淮南厉王的封地被一分为三,刘安被策封为淮南王。刘安曾罗致宾客数千人,内中不乏硕学之士,共同编定《淮南子》一书。最后一篇名《要略》,是全书的序言。从《要略》看,全书写作有统一的计划和安排。但从内容看,并未完全统一。《汉书?艺文志》把它列入“杂家”是有道理的。

  题解

《夸父逐日》这则故事,主要来源于《山海经》和《列子》的记载,教材选自《山海经?的海外北经卷八》。夸父追赶太阳的故事,反映了原始人类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夸父逐日表现了先民的英雄气概,而他渴死后拐杖化作一片桃林,让人们乘凉解渴,又表达了先民造福于人类和后人要继续完成他未完事业的决心。这则神话还体现了原始人了解太阳奥秘的强烈愿望。它所表达的精神让人振奋和鼓舞。

《精卫填海》选自《山海经?北山经》。精卫本是炎帝的女儿,因游海遭遇风浪,溺水死亡。死后化为一只鸟,名叫“精卫”。它的形状像乌鸦,头有花纹,白嘴红足。它愤恨大海夺去了自己的青春,从西山衔来树枝和石子,发誓要填平东海,使它不再兴风作浪危害人类。精卫的故事悲切而壮丽,这只小鸟锲而不舍。一点一滴地从事征服海洋的工作,这正是中华民族锐意进取的精神象征。

《女娲补天》选自《淮南子卷六?览冥训》。女娲是中国历史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与伏羲为兄妹,人首蛇身,相传曾炼五色石以补天,并抟土造人,制嫁娶之礼,延续人类生命,造化世上生灵万物。女娲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我们,又勇敢地照顾我们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

  字词

 词语积累

是:这 逐:追赶 走:跑 文:花纹

状:形状 滋:淹死 故:所以 为:变

堙:堵塞 极:屋脊 攫:抓 济:拯救

淫:过多 九州:“中国”的代称

兼覆:把一切都盖住 周载:把一切都装起

  【参考译文】

《夸父逐日》译文: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精卫填海》译文:

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女娲补天》译文:

远古的时候,支撑天四边的柱子折断了,九州(中国)的土地崩裂了,天不能完全覆盖大地,地也不能完全承载万物。熊熊的大火烤着整个大地而不熄灭,洪水四处泛滥。野兽吞食善良的人民,凶猛的鸟抓食老弱之人。于是天上的女神妇女娲,冶炼五色的石头来被破漏的天空,砍断海里的大鳖的足当作支撑天的四个柱子,杀死肆虐的黑龙对古代中原黄河流域一带的危害。焚烧大量的芦苇,用芦灰来阻止泛滥的洪水。由于补了天,修复了撑天的四个柱子,阻止了泛滥的洪水,使中原一带太平,这样凶猛的害虫都死了,善良的人民得以享受太平的生活。

 课文结构

1.《夸父逐日》描写了夸父“与日逐走”、“饮于河渭大泽”、“弃杖为林”三个情节。

2.《精卫填海》描写了精卫的外貌,交代了它的来历,描写了它填海的行动。

3.《妇女娲补天》描写了自然环境及灾害,女娲补天的过程及补天的结果。

 写作特色

古代神话最大的特点就是想象奇特,常常运用夸张的手法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其文字非常简洁。神话常常用几百个字、甚至几十个字就说出一个完整的故事,而如此简短的故事还常常包含着对话等人物的描写,栩栩如生,极富感染力。

《夸父逐日》全文不到四十个字,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神话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夸父“与日逐走”、“饮于河渭大泽”、“弃杖为林”三个情节,形象生动感人。

《精卫填海》也不过七十几个字,既描写了精卫的外貌,也交代了它的来历,故事显得凄美感人。

《女娲补天》是三个神话故事中篇幅最长的一个,但也只有九十来个字。神话极富想像力,用夸张的手法刻画了一位关心人民疾苦,善良、聪明、勇敢的女性形象。故事运用十分精练的笔法,对自然环境及灾害、对女娲补天的过程及补天的结果作了生动的描写。

 难点精讲

1.学习古代神往有什么现实意义?

神话表现的是先民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以及他们的理想和愿望。这些神话之所以流传之今,广为传诵,主要在于他们表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引起了人们的共鸣。神话是极好的弘扬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教育资源,并具有极大的认识价值。这三篇神话所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今天仍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应结合当今时代的特点及中学生的实际,加以开发性的利用。此外,三篇神话都富有表现力,在写作上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夸父、精卫、女娲这三个人物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同处:三个形象均表现了中华民族善良、执著、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

不同处:夸父和妇女娲属于神力无比的英雄,他们的故事非常壮烈;而精卫却非常弱小,她身上的品质更多的是善良和执著。同时,夸父是男性的形象,而精卫、女娲是女性的形象。

3.三则神话的感情色彩是否相同?

明确:有区别。《夸父逐日》和《女娲补天》感情比较浓烈《精卫填海》感情要哀婉一些,显得凄美。

习题详解

第一题:1. 夸父表现了先民的英雄气概和勇敢、执著、顽强的精神品质。

2.女娲与夸父都是为了造福于人类,都具有勇敢、顽强的精神。女娲更多的是对自然灾害的斗争,表现出在灾害面前的大智大勇;夸父还体现了原始人了解太阳奥秘的强烈愿望。

3.表现了精卫善良、执著、顽强的精神。

第二题 这三则神话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以简洁的文字塑造了三个善良、执著、勤劳、勇敢的形象,表达了人民探索自然奥秘,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第三题 1.竞争 2.淹没在水里 3.坏 4.帮助

第四题 略

第五题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