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心得体会 > 《大学》心得体会(必备)

《大学》心得体会(必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9.54K 次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大学》心得体会(必备)

《大学》心得体会1

首先想谈一下个人对《大学》这部经典的感悟,此经开篇便挑明主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完全围绕着发扬德性的原则,是为《大学》三纲,随后展开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为《大学》八目,而八目却是以修身为中心,阐发修身方法与修身目的的全部内容,由此可见,修身,是儒家极为重要的一个核心理念,唯修身才可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修身中融入仁义礼智信孝悌忠等中心思想,才能成为真正的仁人。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读《大学》时绝不能把“大学”这个概念理解为国民教育的“小学”“中学”“大学”的“大学”。《大学》的“大”是高大的大,是至高无上或第一的意思。《大学》是研究和探讨人和人类社会最高大、最高深道理的教科书。书中既教给老百姓如何做人?如何齐家?如何修身?的方式方法,又向君主和君主阶层讲了如何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回顾我国五千年历朝历代,下从平民上至国君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无不证明《大学》讲述的道理非常准确。哪个成功人物不以修身起家?哪个兴国之君不以爱民为本?从成功与失败的古今人物身上我们不难发现,凡成功人士都曾自觉不自觉地遵照《大学》所说的“修身是为人之本”的要求修炼过自己。由此可知今人只要怀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并想尽早实现自己的理想,认真学习和研读一下《大学》,并按照《大学》所说的原则修炼自己,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通过学习《大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大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

《大学》心得体会2

我国文学博大精深,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的名著,可谓是国之瑰宝。而我们学校为了引导我们从经典中领悟国学精髓,就安排了我们去读《大学》这本书。

人类文明发展到了现代,当物质极度丰富的时候,人们更容易丧失了自己的本性,“心被物转”,越来越关注物质的重要性。技术文明愈发达,精神文明愈堕落,有如一把秤的两头,要做到比重平衡,非常不易。对于儒家孔孟学说“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的先贤明见,在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中,的'确有重新认识、深思的必要。

提出“讲文明”“以德治国”。要以德治国,首先要明明德。要明明德,就要学四书。学习四书的宗旨是崇德辩惑,使同志们从困惑中走出来,把儒学的核心————仁、义、礼、智、信作为我们的,作为我们的行为准则。学以致用,进而达到大学之道的要求——明明德、亲民、至于至善。

古语说,“知人先知己”,就是说人应该认识自我,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该前则前,该后则后,前后不能颠倒。安份守己,按层次、级别尽职尽责,不越轨,不越级,不犯上作乱,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应用于工作、生活当中,就会安定团结,兴旺发达。

智中出礼,用礼来约束自己,做到克己复礼,诚于中,形于外。礼中出义(勇),义中生仁。仁、义、礼、智总归一信(五德)。学以致用,使自己不断提高,敢于攀登。一生无怨无悔,不半途而费,好好的做下去,做到至忠至孝,天人合一,就是真正的得道成圣。

仁、义、礼、智、信是人之根本,人以德为本。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天下太平,人民真正幸福

《大学》这本书我们知道了对国家要尽忠,对朋友要义气,对长辈要尽孝,对身边的人仁慈。还了解了许多古代的名人故事,使我大饱眼福。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令我终身难忘!

《大学》心得体会3

《礼记大学》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其纲领;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其条目。大量使用排比和蝉联句法,环环相扣,间不容发,气势磅礴,雄辩有力,鲜明地体现了儒家学派“内圣外王”的人生理想。

人的一生,时刻都需要学习。欲“外王”必须先“内圣”;欲“内圣”必然需要加强自我道德的修养。也就要做到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缺一不可。

作为大学生,确实应该明其本,知其用,然其所厚其所薄。当今大学生面临着种。种压力和矛盾,其性情浮躁,意志消沉,悲观失望的人实不在少数。在这物欲横流,文化泛滥的社会状态之下,很多人早已忘记了道德修养,只是庸庸碌碌,贪于享乐,却不珍惜年华盛景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如此,只会消磨意志,沉沦下去。

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是我们每个大学生必须正视的课题,这是首要的。其次,应潜心学习,深入研究,在学习好本专业的.基础上,努力向其他方向发展。不要一味空想,沉浸在虚幻之中,而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应当分清主次,如文中所说:“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所以,凡事先要能定,静下心来,才能有所虑,有所得。倘若鲁莽,草率行事,必将终无所获。

《大学》之道,在于修身,在于立志,在于奋斗。无道德,无修养,便胸无大志,就不会去奋斗,不奋斗,便终不可“外王”。所以,我认为,提高自身修养,当入其微,从小事做起,从小志做起,点点滴滴,循序渐进。如此,方可能安能静,知其本末,晓其终始。发于心而动于行,如此,才能实现志向,有所作为。

《大学》之道是一条立志,实现理想之道。告诉我们凡事要从最基础的做起,牢记其本,明知其本,而后才能有所方向,从小事做起,一步一步,而每一步都建立在前一步基础之上,每一步都需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如此,谨小慎微,勤勤恳恳,才是实现“外王”的基础。

《礼记大学》凝聚了儒家学派关于人生与社会,道德与政治等问题的思想精髓,表达了完善自我并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其人格思想和社会责任意识均不无积极因素,因此,它是所有有志之士用以自励并为之奋斗的人生目标。

《大学》心得体会4

军训很严格,一动不动,整齐划一是我们基本的要求,军训很辛苦,为了做好一个动作可能就要花费好几天的苦练……这半个月来,我无数次的期望军训能快些结束,让我们好真正去体会大学的美好生活。但每当心中生出放弃的想法的时候,总有一股责任、一股信念将我支撑住,让我能继续在辛苦的军训中坚持下来。

如今,日思夜想的军训闭幕式已经到来了,但我却再说不出希望军训早些结束的话语。经历了这么多天的辛苦和苦练。如今我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要赢!

回想当时的情况,在激昂的音乐中,我们大一年级的新生队伍在教官的带领下将整个田径场都围绕了起来。随后,总教官用演讲的方式带着我们回顾了这半个多月来的经历,让我们回想起了最初的拒绝,记起了那一次次的辛苦和其中的快乐。对比起当初,如今的我不仅适应了每天军训的生活,还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开朗!是军训,让我们发生了这些改变!让我们学会了团结,懂得了坚持,成为了一名更加出色的大一学生!

但是,我又突然想到这已经是我们最后的.一天军训了,说不定,也将会是我们人生中最后的军训!想到这里,我的内心也不禁感动伤感,开始对眼前带队的教官感到不舍。但已经没有时间给我们伤感了。军训的汇演即将开始,我们将在这里展现出自己在这半个月来所有的成果和努力!

如今,回想起那段在主席台前的路,我已经忘了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只记得我们一心求赢,一心想要将辛苦了十几天的努力都押在这一次的汇演上!专心一志,只顾着将听到的命令执行好,我们整个班级在领队的口号下展现了空前的默契!

当我们回过神来的时候,耳旁已经响起了掌声。虽然身在队伍中的我并不知道我们整体的表现如何,但我知道,我们一定展现出了不负这十几天训练的演出!才能收获这样的掌声!

如今,军训结束了,教官也在我们依依不舍的告别声中回到了属于他的地方。我很遗憾,自己没能在军训中更多一份努力。但我明白,有了这份体会,在今后四年的大学道路上,我定会不留遗憾的去努力,去拼搏,打拼出一段无悔的大学经历!

《大学》心得体会5

在这个希望的季节,我结束了我的高中生活,同时又迎来了我的大学生活,我怀着一份激动而又迷茫的心情来到了这个学校。

在入学的四天里,我们计算机学院的学生接受了入学教育,在各位老师的讲解中,我了解了许多心中不明白的问题,首先在第一堂课中,我感受到这是一所拥有严格而又完善制度的'学校,对于家庭贫困、学习优异的学生,学校都有帮助和鼓励,这给了我们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动力,同时对于违反学校规定的学生又有很严格的处分。

在老师的讲课中我感到受益匪浅,最让我铭记的是:大学的成功=身心健康+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社会经验+职业化心理素质和团队意识+旺盛的人生成就渴望,连老师是一个很成功的人,对他的钦佩由心而发,连老师有问我们“你为什么而活着”我们都是有责任心的人,都是存希望的人,为了明天得更好我们努力、怀有希望的活着。

每一位老师都是经历过许许多多风雨的前辈,他们的话里都有许多的人生的真谛、从他们的话中我收获了许多努力都得不来的知识。

我们应该做一位自强不息,追求卓跃的大学生,在这个学校的生活我们都应该有一个很好的人生规划,塑造完美的生活价值观,在社会实践和学习过程中总结经验,更为以后的学习和进入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

《大学》心得体会6

这几天,正值高温期,温度非常的高,有时候真的想放弃。在炎炎烈日下,同学们都咬牙坚持着。但是看着一个个同学仍旧能坚持,我质疑为什么自己不可以呢?是啊,军训就是为了锻炼我们的意志,以致于我们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好地面对挫折与失败,笑看人生。

当然,不可否认,军训有苦也有乐,在拉歌的时候,我们连与隔壁训练的连就更像姐妹连一样,彼此帮助。我们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感受,彼此之间心心相印。蛮感激上苍赐给了我们一个蛮好的教官,严格并着宽忍,军队是严肃的,但是在这一份严肃中,我们仍旧保持着自己的那份个性。

说起我们的.教官心中不由生出一种亲切感,因为他只比我们大两岁,是一个内向的大哥哥,在他的身上我感受不到像其他教官的气势和疏远感,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温暖,其实他和我们一样只是半大的孩子,但却肩负着重任,黝黑的皮肤深邃的目光让人感受到了一丝悲凉,但当他低下头抿着嘴忍着笑的时候,也让我们惊诧得发现,其实他和我们一样只是个孩子,在军训时他说了一句话:这辈子最自豪的就是可以当兵。

尽管有时会想家,尽管当兵很苦,但军队就是自己的另一个家,这让他很幸福。我突然想到自己以前一直在追寻着幸福的真谛,现在我终于找到了,幸福的真谛就是就是不后悔,不后悔自己做出的选择,为此付出努力哪怕是失败,也会感到骄傲。虽然我们仅仅相处了xx天但我们却在他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在这xx天里我不知学到知识也学到了一种精神一种无畏的精神。带着它我们会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片广阔的蓝天。

不得不提的是在这xx天中我还得到了另一份礼——一份真挚的友谊。在军训的这几天中我们互相帮助相互鼓励,一起努力,一起分享快乐与汗水,可以说我们情同姐妹。也正是这份珍贵而炙热的情谊支持着我一路走过坎坎坷坷业余短短的xx天并不能代表什么,但是那份携起手我们一起闯天下的情感却深深印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脑海。相视一笑,感动天地,紧握双手,打造美好的明天,我想这是我的一份向往也使每个人心中共同的梦想,为了它我们会一起努力创造出耀眼的辉煌。

军训虽然结束了但我们所得到的不仅仅是比以前更能吃苦了,还有一份深情一份感动和一份理解,在我们身上寄托了太多太多人的期望,他们为我么付出了很多很多,却不需要任何的回报,我想这是一份寄托让我们为了未来而努力,xx天也许不算什么,四年也可以一晃而过,但只我们们努力,只要我们可以坚持,明天的天下就将在我们的脚下!

《大学》心得体会7

五天的光阴,让我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团队的凝聚力。结业典礼,很多人都表示光阴太短暂。我们航空港实验区不同的单位,平时工作繁忙,很少有相聚的时刻,这次培训既给大家提供了学习的机遇,同时也提供了团队建立的机遇。今年是实验区大开发、大建立的关键之年,我们50名学员在浙江大学这块书香宝地,通过共同学习生活,组成了严密的团队和集体,形成了共同的信念和理念,更加增强了为实验区建立开展奉献力量的决心。

浙大校训“求是、创新”,就是要实事求是,严谨踏实,发奋进取,开拓创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追求真理,知识应用必须积极开拓,勇于创新。浙大的培训,让我深受启发、感慨颇深。作为实验区一名工作人员,我也期待今后还能组织这样的活动,不断进步干部队伍素质,为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的开展凝聚力量,做出一名干部培训工作人员应有的奉献。

经过12天的紧张培训,我们第七期中层干部培训班即将结业。通过学习培训,我们全体学员一致感觉到,开拓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取到了真经,对指导我们今后的工作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一、指导重视,准备充分,整个培训过程顺畅,收获很多。从筹备到培训的整个过程,指导高度重视。整个过程非常顺畅,一环紧扣一环,我们感觉紧张的同时又有宏大的收获。

二、改变理念成为这次培训过程的一条主线,学员们始终在考虑:浙江经济高速开展的原因是什么?内蒙古的国有企业与先进管理理念存在哪些差距?我们如何迎头赶上?从哪儿入手等等,虽然对这些问题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答案,但我们实实在在得到了一些启示,对搞好我们内蒙古自治区的国有企业必将产生积极作用。

三、“悟”字当头,收获宏大。开课伊始,我们就把“悟”字做为这次学习的一个根本方法,每堂课争取有所悟,通过听课悟理念,通过研讨悟方法、悟思路,通过参观悟精神、悟规律。“悟”字当头,争取做到刻苦学习,刻苦思想,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尤其是如何学以致用是全体学员经常考虑的'问题,“悟”出的东西必将进一步指导以后的工作,进步我们工作程度。

四、团队精神,贯穿始终。我们这个60人的团队,一方面在学习,一方面在践行。60位同学很快完成了三个转变(指导→学员,家庭→集体,工作→学习)投身于紧张的学习培训中,这里不再有职位上下,不再有任何陌生。年长的岁,年少的岁,年长者刻苦学习、刻苦思想的精神不亚于年轻人,年少者尊敬老者,学习课程同时积极向老同志学习,学习他们的长处,学习他们的悟性,互相学习,互相进步,互相讨论。充分展现了我们内蒙古国资系统的良好风貌。

《大学》心得体会8

为期三天的军训结束了。虽然很短,但是仍然让我念念不忘。当我提起笔想要写点什么的时候,突然百感交集。我深知自己不仅仅是健壮了体魄、增强了国防意识、提高了政治素质,更加是受到了一次心灵上的深刻洗礼,磨练了自己坚强的意志,培养了健康向上的心态,增强了团队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这也是我在军训中所获得的最宝贵的财富。

在这三天军训时,严格按照要求,准时训练,过着标准的'军事化的生活。以饱满的政治热情,积极的学习态度投身到军训中去。通过实际军事训练,磨练了我的意志品质,培养了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只要我们保持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能战胜自己。

《大学》心得体会9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一篇,作为儒家思想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提出的“三纲”、“八目”等重要观点可被称作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但若是超脱出一个学术流派来看,《大学》中简单明确的观点与古今多数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也都有相通。

而“大学之道”,究竟存于何方、归于何处,是一个最基本、却也最难回答的问题。《大学》一篇之所以能流传甚广,也就在于它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不意在学术而意在整个社会的解答。这一解答融入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体系,也融入了整个社会的血脉,以一种文化而非答卷的形式,传承至今。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大学》中举例说:“见孺子之入井,而必有怵惕恻隐之心焉。”其实无论是性善论还是性恶论,都不能否认,由于先天的具有或是后天的教育,最基本的品德其实就已经在人的心中存在。因此,使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合乎品质,需要的是“唤醒”。

这一“唤醒”看似容易,却往往要面对一堵堵沉睡的墙。在耐心被耗尽之后,对民众的道德教育就沦为了简单易行却基本无效的幼稚化教育。“幼稚化教育”的出发点绝非愚民,而是要启迪民众。但其致命之处就在于,把社会大众当做“零基础”的愚民进行教育。

在当下,面对“道德滑坡”这一类愈发猛烈的抨击和指责,很多人也想起了道德教育并付诸实施,却始终收效甚微。道德滑坡导致了道德教育轰轰烈烈,而道德水准却又并无想象中的触底反弹,使得道德教育陷入窘境,而不得不更加迫切、甚至运动化地进行。但其实,民众从不缺乏道德知识,而只是不想运用。一遍又一遍地灌输重复的知识,只能是短暂刺激,从来都不是长久之计。似乎我们该去重拾起《大学》中所说的“明明德”,吹散掩盖美德的阴霾,使其发散光芒,而非等被照亮。

大学之道,在亲民。

《大学》引《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所谓“亲民”,通作“新民”,即使人自新。

“新”是变革,“新”是发展,“新”是从过去到现在,“新”从现在到将来。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中所说的“新”却并非是与“旧”相对,甚至是与“旧”相合。“新”的本质是不断调整而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无论道德上、物质上,人与社会总是会出现种种矛盾。在特定的.历史情形下,我们会将其归于时代的变迁使得人的角色出现了错位。因为个体总是太渺小,经受不住环境一丝一毫的改变。但从一个普遍性的意义上说,绝大多数时间和地点,世界运行得是如此完美、一如既往,但却不能消除人和社会之间的碰撞——是人在变,而非世界在变。也许有某一个瞬间,你与世界、社会是如此契合,可这种状态却无法维持。风吹草动都会使得你于不经意间与那一点错离,而只好通过不断的修正错折往返。

新,归根到底是对“正确”的动态保持。或许正确的标准没有改变;或许世界未变,人却对自己有了新的定位,或许世界变了,人却不为所动。无论变与不变,每一次自新都是一次新的挑战,结果由个人和社会共同承担。

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是大学之道的最终追求,并且有具体的蓝图。《大学》中描绘道:“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有些令人惊讶的是,大学之道的目标没有设定为人人的道德标准都向“君子”看齐,而是很大度地给出了如此宽泛的标准。

这种包容的理想目标,对现今社会所追求的和谐共生非常有借鉴意义。多元的追求与发展,并不是我们迈向一致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过渡,而是我们应追求的目标本身。道德标准的高低之间存在角度的差别,只要在最低界限之上,就都应当是以平等的地位存在的。在一个成熟的社会中,不同价值标准之间的共处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而非“忍让”。后者所带有的对优劣的判别,会使得不公正的取向产生。

所谓“至善”,“至”在社会秩序井然,“至”在个人的选择得到充分尊重,“至”在一切都拥有最丰富的可能性。“善”的标准可能太过虚无、难以设想,但可以肯定的是,社会的善与每个成员的善之间有着必然联系,前者只不过是对后者的概括。而对每个个体来说,善是需要通过自己的探索、思考、选择来完成的,而不能由他人或社会代劳。这样的选择过程,既是为了满足个体,同样也是在为社会未来的发展提供对不同可能性的尝试机会。

大学之道,在求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对个人修养而言也好,对社会发展而言也好,恐怕都没有终极答案。《大学》一文对此的探索得出了一定的结论,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所认可。但我以为,《大学》更大的意义在于探索本身。

从古到今,无论个人、集团、社会,都会经历许多痛苦与灾难。但他们探求“大学之道”的步伐却从未被打击、失败阻挡。思考者们、践行者们,都怀抱着让个人、社会变得更好的不灭希望,用自己认为合理的方式,不断探索着。

他们是寻路者也许他们从未得出完美的答案,却也一步步地以双手之力推动社会与其中每个个体的前行。也许他们得出的结论相悖,也许他们采用的方法相反,但他们对世界的热爱与执着,将后人和身后的世界改变成了如今的模样。

寻路直至今日。我们都对完满的人格、美丽的世界有着同样热切的憧憬,我们也在寻路。也许你对《大学》的作者提出的道路十分赞同,也许你的心中有另一条前行之路,也许你的看法模糊不清、难下决断。每个寻路者都投射出一点星光,因为你曾为人与社会的前行贡献出哪怕最微薄的力量。

没有哪一颗星能够照亮整片夜空,但所有的星却能联结起一个宇宙;没有哪一个寻路者能够为最理想的未来给出一劳永逸的答案,但所有的寻路者却将脚印踏满了追寻历程中的每一寸。

《大学》心得体会10

《大学》一篇,作为儒家思想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提出的“三纲”、“八目”等重要观点可被称作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但若是超脱出一个学术流派来看,《大学》中简单明确的观点与古今多数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也都有相通。

而“大学之道”,究竟存于何方、归于何处,是一个最基本、却也最难回答的问题。《大学》一篇之所以能流传甚广,也就在于它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不意在学术而意在整个社会的解答。这一解答融入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体系,也融入了整个社会的血脉,以一种文化而非答卷的形式,传承至今。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大学》中举例说:“见孺子之入井,而必有怵惕恻隐之心焉。”其实无论是性善论还是性恶论,都不能否认,由于先天的具有或是后天的教育,最基本的品德其实就已经在人的心中存在。因此,使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合乎品质,需要的是“唤醒”。

这一“唤醒”看似容易,却往往要面对一堵堵沉睡的墙。在耐心被耗尽之后,对民众的道德教育就沦为了简单易行却基本无效的幼稚化教育。“幼稚化教育”的出发点绝非愚民,而是要启迪民众。但其致命之处就在于,把社会大众当做“零基础”的愚民进行教育。

在当下,面对“道德滑坡”这一类愈发猛烈的抨击和指责,很多人也想起了道德教育并付诸实施,却始终收效甚微。道德滑坡导致了道德教育轰轰烈烈,而道德水准却又并无想象中的触底反弹,使得道德教育陷入窘境,而不得不更加迫切、甚至运动化地进行。但其实,民众从不缺乏道德知识,而只是不想运用。一遍又一遍地灌输重复的知识,只能是短暂刺激,从来都不是长久之计。似乎我们该去重拾起《大学》中所说的“明明德”,吹散掩盖美德的阴霾,使其发散光芒,而非等被照亮。

大学之道,在亲民。

《大学》引《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所谓“亲民”,通作“新民”,即使人自新。

“新”是变革,“新”是发展,“新”是从过去到现在,“新”从现在到将来。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中所说的“新”却并非是与“旧”相对,甚至是与“旧”相合。“新”的本质是不断调整而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无论道德上、物质上,人与社会总是会出现种。种矛盾。在特定的历史情形下,我们会将其归于时代的变迁使得人的角色出现了错位。因为个体总是太渺小,经受不住环境一丝一毫的改变。但从一个普遍性的意义上说,绝大多数时间和地点,世界运行得是如此完美、一如既往,但却不能消除人和社会之间的碰撞——是人在变,而非世界在变。也许有某一个瞬间,你与世界、社会是如此契合,可这种状态却无法维持。风吹草动都会使得你于不经意间与那一点错离,而只好通过不断的修正错折往返。

新,归根到底是对“正确”的动态保持。或许正确的标准没有改变;或许世界未变,人却对自己有了新的定位,或许世界变了,人却不为所动。无论变与不变,每一次自新都是一次新的挑战,结果由个人和社会共同承担。

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是大学之道的最终追求,并且有具体的蓝图。《大学》中描绘道:“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有些令人惊讶的是,大学之道的目标没有设定为人人的道德标准都向“君子”看齐,而是很大度地给出了如此宽泛的标准。

这种包容的理想目标,对现今社会所追求的和谐共生非常有借鉴意义。多元的追求与发展,并不是我们迈向一致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过渡,而是我们应追求的目标本身。道德标准的高低之间存在角度的差别,只要在最低界限之上,就都应当是以平等的地位存在的。在一个成熟的社会中,不同价值标准之间的共处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而非“忍让”。后者所带有的对优劣的判别,会使得不公正的取向产生。

所谓“至善”,“至”在社会秩序井然,“至”在个人的选择得到充分尊重,“至”在一切都拥有最丰富的可能性。“善”的标准可能太过虚无、难以设想,但可以肯定的是,社会的善与每个成员的善之间有着必然联系,前者只不过是对后者的概括。而对每个个体来说,善是需要通过自己的探索、思考、选择来完成的,而不能由他人或社会代劳。这样的选择过程,既是为了满足个体,同样也是在为社会未来的发展提供对不同可能性的.尝试机会。

大学之道,在求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对个人修养而言也好,对社会发展而言也好,恐怕都没有终极答案。《大学》一文对此的探索得出了一定的结论,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所认可。但我以为,《大学》更大的意义在于探索本身。

从古到今,无论个人、集团、社会,都会经历许多痛苦与灾难。但他们探求“大学之道”的步伐却从未被打击、失败阻挡。思考者们、践行者们,都怀抱着让个人、社会变得更好的不灭希望,用自己认为合理的方式,不断探索着。

他们是寻路者也许他们从未得出完美的答案,却也一步步地以双手之力推动社会与其中每个个体的前行。也许他们得出的结论相悖,也许他们采用的方法相反,但他们对世界的热爱与执着,将后人和身后的世界改变成了如今的模样。

寻路直至今日。我们都对完满的人格、美丽的世界有着同样热切的憧憬,我们也在寻路。也许你对《大学》的作者提出的道路十分赞同,也许你的心中有另一条前行之路,也许你的看法模糊不清、难下决断。每个寻路者都投射出一点星光,因为你曾为人与社会的前行贡献出哪怕最微薄的力量。

没有哪一颗星能够照亮整片夜空,但所有的星却能联结起一个宇宙;没有哪一个寻路者能够为最理想的未来给出一劳永逸的答案,但所有的寻路者却将脚印踏满了追寻历程中的每一寸。

《大学》心得体会11

自从从象牙塔进入五彩缤纷的社会之后,我才发现社会真的很大,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事情、不一样的思想,世间万象进入了我的世界。我看到的“世间万象”大多是富有的家庭、别墅、豪车、美女、奢侈品,好像每个人都在追求这些,而我自己什么都没有,我总是不停地努力,甚至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最后自己还是一无所有,于是我不停地工作再工作,结果努力的成果与欲望的比例趋近无穷小。我开始困惑,开始纠结,开始愤懑,开始讨厌这个世界、讨厌父母、讨厌朋友、最后讨厌自己,甚至觉得自己是一个虚无的存在。

也曾回忆起自己在少年时的快乐时光,父母从来不管我,但是邻居家的奶奶每天都夸我能干,说我成绩好,会做家务,懂事,孝顺,会照顾弟弟。有时候看到可怜的乞讨者,还会把自己好不容易做小工攒下的零花钱都赠给了他。可是为什么长大了,这些都不再值得炫耀了呢?

最近有机会从繁忙的工作中抽身读了一些儒学,原本我对儒学之类的.书并不感兴趣,觉得深奥难懂,并且是天方夜谭,现在发现,儒学是伴随我们一生成长的明灯。其中最让我感受之深的是《礼记·大学》,很多人说《大学》带有理想主义色彩,但是我看了之后,觉得它向我展示的是人生进修的阶梯,我从中受益匪浅。

《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是《大学》的三纲八目,是《大学》的核心。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大学》的三纲,意思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古有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十五岁入大学学习“穷理正心,修己治人”,这句话让我明白,小时候学习的知识和技艺比较简单和纯粹,算到当今时代,也顶多算到大学毕业,学习的终究是能够存活于世的最基本的本领。进入社会后,要学习的则是大学之道,穷理正心,修己治人,说到这里,我才明白,工作之后,我的努力早已偏离了方向,而是在舍本求末,哪怕就是得到了别墅、豪车、奢侈品,对自己来说也不过是活在腐朽上的寄生虫;在别人看来,也只不过称你一声“奢侈的有钱人”而已,对他们毫无意义。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意思是说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这是《大学》的八目,总结起来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照这八条人生进修的阶梯,我发现,毕业后,我不仅没有继续要求自我进步,反而退到了最原始的状态,就连小时候那最简单,最纯粹,最容易做到的事情,都做不到了。困惑、纠结、愤懑则是必然要出现的心理状态。

《礼记·大学》,为我打开了一扇重新了解自己,审视自己的心门,我经过自我反省,认为自己选错了追求的方向,人生的目标应该是让自己内心充实,让父母开心,让身边的同事朋友开心,让全天下的百姓开心,而不是过分关注于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反思后,我决定做一个全新的自己,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人生进修旅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大学》心得体会12

《礼记大学》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其纲领;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其条目。大量使用排比和蝉联句法,环环相扣,间不容发,气势磅礴,雄辩有力,鲜明地体现了儒家学派“内圣外王”的人生理想。

人的一生,时刻都需要学习。欲“外王”必须先“内圣”;欲“内圣”必然需要加强自我道德的修养。也就要做到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缺一不可。

作为大学生,确实应该明其本,知其用,然其所厚其所薄。当今大学生面临着种种压力和矛盾,其性情浮躁,意志消沉,悲观失望的人实不在少数。在这物欲横流,文化泛滥的社会状态之下,很多人早已忘记了道德修养,只是庸庸碌碌,贪于享乐,却不珍惜年华盛景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如此,只会消磨意志,沉沦下去。

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是我们每个大学生必须正视的课题,这是首要的。其次,应潜心学习,深入研究,在学习好本专业的基础上,努力向其他方向发展。不要一味空想,沉浸在虚幻之中,而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应当分清主次,如文中所说:“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所以,凡事先要能定,静下心来,才能有所虑,有所得。倘若鲁莽,草率行事,必将终无所获。

《大学》之道,在于修身,在于立志,在于奋斗。无道德,无修养,便胸无大志,就不会去奋斗,不奋斗,便终不可“外王”。所以,我认为,提高自身修养,当入其微,从小事做起,从小志做起,点点滴滴,循序渐进。如此,方可能安能静,知其本末,晓其终始。发于心而动于行,如此,才能实现志向,有所作为。

《大学》之道是一条立志,实现理想之道。告诉我们凡事要从最基础的`做起,牢记其本,明知其本,而后才能有所方向,从小事做起,一步一步,而每一步都建立在前一步基础之上,每一步都需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如此,谨小慎微,勤勤恳恳,才是实现“外王”的基础。

《礼记大学》凝聚了儒家学派关于人生与社会,道德与政治等问题的思想精髓,表达了完善自我并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其人格思想和社会责任意识均不无积极因素,因此,它是所有有志之士用以自励并为之奋斗的人生目标。

《大学》心得体会13

金秋九月,硕果累累。我参加了总行组织的浙江大学“湘潭天易农商银行中高层管理人员履职能力提升班”。首先要非常感谢总行党委领导给予我们这么一次高规格、系统化、全面性的培训,培训期间不仅领略了多位教授专家的渊博学识和授课风采,同时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这次远赴浙大学习既是对知识的丰富和更新,又是对思维的拓展和能力的提升,相信对今后的工作一定会有所帮助。

一、浙大印象

浙江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曾被誉为“东方剑桥”。她的前身是创立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1998年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浙江大学。目前,浙大有7个校区、7个学部、7家附属医院,在国家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中,浙大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18个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居全国高校第三。

进入浙大紫金港校园,绿树成荫,丹桂飘香,微风吹来,池水碧波荡漾,岸边柳枝摇曳,让人不禁想陶醉那"一杯香茗一卷书;一抹斜阳一壶酒"的闲散和逍遥。浙大的校风是求是创新,即使带着很大的对大学的向往来参加本次学习,还是被浙大"求是"的校风给震到了。整齐的教室布置,学员座签、学员证、校徽、教学设备等物品配备都让我们感受到了那种被重视、被认真对待的态度。再看课程设计,没有虚无缥缈的华丽和不实,有的是实实在在对教育的点、面诠释和解读。

二、师资印象

这次培训是总行和浙大管理学院精心组织安排的一次高端培训班,邀请的老师有全国的教授、专家,有银行业资深经理人,还有浙大“四大名嘴”之一。

浙大对学习的管理更是组织有序,管理有方,只想说辛苦的是浙大的老师,受益的是参训的我们。班主任老师和授课老师都说,是因为我们的认真,才让教授们的讲授更加精彩,可我们分明看到的是每位教授,都会在开讲前十几甚至二十几分钟之前到达教室。要么播放精心挑选的音乐,要么是用心剪辑的`短片,以把大家更快地带入课堂。课堂上教授们深入浅出的讲解,毫无保留的分享,推心置腹的交流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学问,是知识,更是感动。

三、知识印象

一是获得的知识十分全面。本次培训得益于总行党委领导的高度重视,精心安排了方方面面的课程,既有业务管理、财务分析、精准营销,又有危机公关处理、大数据情报获取,还有团队建设和音乐情怀等。提升培训班一共开设了8门课程,这些来自国内优秀的教授、专家的精彩讲授,对我们学员知识面的拓宽、思维能力的提升、情操情怀的升华,具有积极作用。

二是获得的知识通俗易懂。学员们都感慨,平时参加培训和上课有感到枯燥无味的,有听不懂的,有上课无精打采甚至打瞌睡的,在浙大上课这些都不存在了。本次邀请的老师有全国的教授、专家、银行业资深经理人,上课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语言表达艺术也是一流的,讲课内容通俗易懂,再难的课题通过打比喻、讲故事,幽默诙谐的表达让大家都听得进、听得懂。

三是获得的知识受益匪浅。培训课程内容都弥足珍贵,对于今后的工作、生活都大有裨益。在浙大上课,老师说,只需记住关键词,而且有的老师要求学员齐声朗读一遍。确实,有几个关键词印象格外深刻:

第一个,速度第一、完美第二。这对于提升团队执行力很有帮助,现实中也是如此,有的人执行过程中,总是怀疑顶层设计有问题,说三道四,反而影响团队战斗力。团队建设要像“海盗文化”一样:团结一心,一致对外;谁先跑掉,谁先死掉。

第二个,二元定律。二元定律又称“二元法则”,指的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上,营销的竞争会最终成为“两匹马的竞争”,通常,其中一个是,另一个则是后起之秀,二者相互对立。也就是说是不管在哪一个领域,不管进入这个市场的品牌有多少,最终能留下来主导市场、被消费者记住的都只会有两个。作为立足并深耕当地市场的天易农商银行,我们要不断地向竞争对手、向一流银行学习,要充分发挥点多面广、人缘深厚的优势,克服自身的一些弱势并最终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个,精准营销“三小”。即:制造“小麻烦”,小题大做,小实惠。在“小实惠”方面,送小礼品是目前各家银行的常用方式。送小礼品就必须注重技巧,什么时间送什么礼物,要投其所好、投其所需。这堂课所授内容对于我行开展的开门红营销及平时节假日主题营销极具参考价值。针对不同的客群(返乡务工人员、年轻人、周边商户、拆迁户、老年朋友等)赠送不同档次的礼品,或者是以其他方式回馈。各网点应该要根据辖区客户喜好和历年礼品受欢迎程度来采购差异化的礼品。同时,还可以采用幸运大转盘、抽奖箱等形式,客户抽到什么礼品就赠送什么礼品。

这次浙大培训心得体会总结起来,正如浙大校歌的一句歌词——思睿观通。

《大学》心得体会14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奇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它的意义简释如下: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其中格物理解为格,就是确实研究清楚。“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后明辩事物,尽事物之理。

致知理解为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如一面镜子,本来全体通明,只被事物昏蔽,暗淡不清,现在逐渐擦去灰尘,使恢复光明,有了真知。所谓知,指道德意识而言,知既至,则能明是非、善恶之辨,闻见所及,胸中了然。

他们的关系是:

《大学》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此八条目中,“修身”是根本。前四者是“修身”的基础和方法,后三者是“修身”的目的。格物在于明辨事物,只有明辨事物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有了认识才能意念诚实,然后才能思想端正。只有具备了以上的条件,自身的修养才能提高。自身的修养又是治理国家的'必要条件和前提,由此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家庭,也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最后达到天下大治。

在生活和教学中,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只有自身的品德端正,无偏见,无邪念,才能为学生所拥护。修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功夫的落脚点,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始发点。

在工作中,齐家就是要经营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只有教育好自己的家庭成员,才能教化学生。

《大学》心得体会15

大学,我们满怀梦想和期盼而来。在那里,正值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的我们,自我潜力不断提高,各方面不断完善,而勤工助学就是不断完善的途径之一。它不仅仅给我带来物质层面的帮忙,也给予我精神层面的启发。一年的勤工助学让我体会颇多,受益匪浅。

把简单的事情做好不简单,这是每次卫生状况总结给我的感触。每一天午后和晚上,在规定的时间内打扫完教室然后理解检查,不是一天、两天,一个星期就完了的事情。别看扫地、黑板、拖地这些小孩子都能够做的事情很简单,可要天天重复两遍同一件事而且得保证质量就需要持之以恒,需要细心、耐心和职责心了。开始的那两天可能还有一股新鲜劲儿,能够很卖力的把事情做好,但是时间久了,机械般的做着同样的事,人的惰性心理便出来了。

这时就需要有耐心、有毅力的把每一天要干的活重复下去,就需要有职责心、细心观察把重复的事情做好。

就像人们常说的,“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不平凡”,“做好人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人”,都贵在一个坚持、有职责心。而这些又何常不是在以后的工作中所需要的品质呢。虽事不同,但理相通,扫地也能够检验和培养细心、职责心和耐心。

有时候因为垃圾太多,打扫太久而错过食堂的饭点,或多或少心里会有点不平衡,为什么别人能够悠闲的吃着热腾腾的饭菜而我要这么忙碌呢。之后发现,那日子虽忙碌但很充实,我不能改变自己的出身,但能改变自己。透过勤工助学不但能够减轻家里的负担,而且有一种自食其力的自豪感,多多少少减轻了一些因为自己已成年却还让父母供养带来的罪恶感。虽然得到的劳动报酬在物价飞涨的时代有些微薄,但至少能够改善捉襟见肘的状况,让生活宽裕一些,至少能够让父母歇会。

有了这些领悟,在打扫教室的时候遇到熟人,也试着淡定、从容的打个招呼,从从容容的把份内的事情做好。同时,在熟练了每一天要做的事情之后,我开始试着提高工作效率。我相信必须有既能节省时间又能打扫干净的方法,就像解函数应用题一样,有最优方案。

这个,也会有最适合的方式。之后,在同学的提醒下,针对垃圾多、垃圾少等不同状况采用不同打扫方式,同时加快速度,果然节省了不少时间。我想,学习也一样,要注意效率,合理分配时间。自己的专业不能落下,但也不能拖拖拉拉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上面,也要了解一些文学、经济、法律方面的知识。

说到学习,我反而觉得勤工助学不但不影响学习,还会促进学习,让大学生活更有规律。,因为每一天午后和晚上要打扫教室,上午和晚上如果没有课就会在教室里自习,到点了就打扫。这样避免了不想去教室自习,不上晚自习,自习时间少而落下学习、没做作业的状况。也不会周末宅在宿舍在被窝中虚度光阴。有时候,晚上打扫完了还能够跑跑步,这对于不热衷运动,不会特意花时间运动的我来说生活反而更有规律,这些都是以前不曾想过的。

当然,偶尔周末会有活动,一外出就是一整天,没办法自己去打扫教室,这时候就需要请相同岗位上的同学带扫,下次再给帮忙的同学打扫,这让我体会到了互帮互助的力量和方便。既不影响参加活动又不失职。

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也增加了我与他人交流,拓展人际交往的范围。有共同话题,才可能会有交流,有了交流接触,才有可能挖掘新的朋友,而这新的朋友说不定又会带来新的惊喜,新的机会,新的收获。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也许此刻你在勤工助学过程认识的人,下一刻你会发现有些东西你需要向你刚认识的人请教。比如说:学习方面。所以,我在勤工助学的过程中深深地的体会到:尽自己最大潜力去帮忙别人就是在帮忙自己,永久也不要小瞧别人。

校园勤工助学中心经常会带给一些校内校外兼职招聘信息,由学院用飞信通知,偶尔也有一些校外的发传单、服务员之类的正好有时间又适合自己的兼职。至少这些因为有校园负责人,相对电线杆等到处乱贴的兼职信息还是有保障一点。在这些兼职的过程中虽然有时候会很累,有时候有意外状况、突发状况,有时会有不如意的事情发生,但毕竟我们是早晚要走向社会的,只但是是早一点熟悉罢了。最重要的是可从兼职中积累经验,接触一些行业,

或多或少会让自己对这些行业,这个社会有新的认识,新的看法。而且,也能够从你的兼职得到的报酬或对自己成果的审视决定自己潜力的强弱,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透过与别人的比较,对别人的观察,分析比较,吸收别人的强项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潜力。例如商品促销,透过对购买人群上前了解产品的人群的分析,进行有效宣传,以及分析各种消费心理,销售技巧等,丰富自己的经验阅历。而这,远比书上告诉你印象深刻得多,生动得多。

同时,透过这些商品,你能够更多地了解这些商品的信息,后者了解某一品牌某一公司,或者某一行业的操作。这对于你平常的购买,购买时的决定力是有帮忙的,因为你了解的更多。同样,在这兼职过程中除了经验、报酬、潜力的提升,自身的不断完善,也是一个与人交流,拓展人际交往的好机会。或许能够交到更多的朋友,更好的朋友,带来更好的机会。

没有谁会永久一帆风顺,坎坎坷坷,磕磕碰碰总是难免的。在兼职的时候会有,在打扫教室的时候也是难免的。有时候,晚上刚刚打扫完教室,还没检查,又有人扔垃圾了。如果自己还在,会重新打扫,开始的时候,可能会有些气愤,但是还好,这样的'状况不常出现。

最让人头疼的是,因为有班级在教室上早自习,有很多吃完早餐要扔的垃圾留在了课桌里,不能给同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也让我打扫的时候任务加重。我开始明白,在教学楼前设立站岗,确实有它实在的作用。自己有打扫教室的体会,体会到赚钱的辛苦,我反思自己的日常生活的行为。

是否也把早餐带进教室后,制造的垃圾没扔到垃圾桶里,是否在校园里也没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由己及人,渐渐地学会爱护周围的一点一滴,是对劳动者的一种尊敬,也是最基本的素质。我想,如果大家都把垃圾扔进垃圾桶里,而不是教室里、马路上,同学、老师还愁没有一个干净的学习、教学、生活的环境吗。

有时候,教室的灯全都开着,亮堂堂的,却一个人都没有。是同学们下可走的太匆忙了,忘记了关灯,要明白中国这个人口大国,电力资源未必充沛呀!透过勤工助学这个岗位,体会赚钱的辛苦,慢慢的学会体谅别人,理解别人,养成一些好的生活习惯,这也算是提高基本素质吧。

偶尔,也会有犯错的时候,它让我体会到什么叫“欲速则不达”。有时候,目测估计教室里的垃圾不多,就把看得见的垃圾扫掉。但再次检查的时候却发现还有一些细小的漏扫的垃圾,只能重新全面的的清扫一遍,这样花费的时间反而更多一些。有时候如果走得太匆忙,没来得及再,自以为扫干净了却扣分了检查一遍。吃一堑,长一智,别看扫地是件简单的事,却需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清扫每个角落,而那正是平常未注意的地方。

一件事情,会有很多未料到的其他事情发生,认真的去做,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解决方法。经常在打扫的时候发现有书本、雨伞、眼镜等物件落在教室里。让落在教室里的物件继续放在教室里也未必安全,失主也未必能再找到落下东西的地方,一般我都会交到失物招领的地方。既安全,失主也容易找到。有的时候,到打扫的时间了,教室里却还在开会,或者扫到一半,突然有人准备在那里举行会议。刚刚碰到这种状况的时候,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处理。

突然很多双眼睛齐刷刷的看着自己搞卫生的时候,正想找个地缝钻进去。慢慢的碰的多了,我体会到要从容淡定的应对,遇到一点点麻烦,首先要想到的就应是怎样解决,而不是退缩,丢下职责不管。劳动创造价值,尽自己的职责,从容淡定,我常常暗示自己。我也深深的体会到心态的重要。而且,毕业后工作,大多数人都需要从基层做起吧,可能是重复的做着同一件事情,可能是些琐碎小事。这都需要我们调整心态从基础做起,自强不息,不能眼高手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感谢勤工助学给我一个锻炼的平台,让我感受到用自己的劳动换取成果的自豪,让我体会到耐心、细心、职责心、勇敢应对的重要。无论做事大与小,又要认真的对待,从容不迫,仔细完成,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