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心得体会 > 创新设计心得体会

创新设计心得体会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72W 次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创新设计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创新设计心得体会

创新设计心得体会1

近几周学习了“民间工艺传承与设计创新”这门课程。上过几节课后,还是有一些收获,这门课程同时也开拓了我的视野,而且丰富了我在民间工艺美术方面的知识,我了解到了我们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是多么令人拍案叫绝。

在全世界,艺术形式多种多样,令人眼花缭乱,包括我们国家艺术生在内,在进入大学以前接受的“素描,速写,色彩”的美术形式也源于西方。即便这样一个学习过程是在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但是在我看来,艺术形式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西方艺术,我认为西方艺术的表现形式是一种与我国本土艺术形式相较更为理性的`艺术形式。在我们常见的素描,雕刻等作品中,不难看到人体的骨骼内部构造,肌肉的线条纹理,而这些都是西方的艺术家,科学家们理性思考的所得。与西方相比,东方的民间艺术则更多地被感性充斥。我们平日生活里多多少少地会见到一些年画,工笔画,相较之下却没有那么多肌肉纹理的呈现,又例如一些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色彩运用大胆,神态表现生动,意境勾勒悠远,其更加注重色彩的运用以及意境的描绘。在我看来这更是一种时代精神与当时社会背景的体现。我国的民间艺术不仅仅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写照,同样也是国人们在世界艺术领域上开辟的又一佳话,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所以东方民间艺术也一样值得我们传承发展。

民间工艺的形式多种多样,不仅仅是图画,更有戏剧,音乐。手工制品则有木雕,陶瓷,编织等等。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告诉我们:民间工艺的进步,首先要做到继承,而后再发展。民间工艺流传至今再到以后,不能是单纯的继承,还需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让其良性发展,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谈到创新,那么如何创新是一个问题。首先就是要结合社会现实,我们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虽然脱离生活实际的艺术并不一定不好,但是我认为,艺术形式的一大作用就是反映生活,反映社会。会有人问“将艺术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讴歌社会主义好不好?”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在创作过程中有一点要注意,就是不能将“讴歌”与“表扬”所混淆。有人说过“文学不是用来表扬社会的形式,而是要如实地反映当下,要敢于把好的和不好的都写出来”。我们常常说“文学艺术,文学艺术”那么我认为艺术也是如此,不能用做表扬的工具。所以民间工艺的的创新应将社会现实与工艺品“如实的”结合,才能让其发展壮大,熠熠生辉。

创新设计心得体会2

大三了,出于对学校的安排,我们进行了一次《机构创新综合实验课》,虽然只是两天的实践课程,可对我却是受益匪浅。

早上是理论知识的讲解,下午我们进入到了可实际操作的教室,进入到教室我内心就对眼前的一切充满了许许多多的好奇。在看起来不怎么大的教室里摆满了各种机构,各种设备。在此面前的忙碌着的是同学,脸上显现出各种渴望,看到的是同学们的思考的眼神。眼前的一切看起来好不热闹。

我也不例外,经过一下午的实践操作。在我头脑里也出现了许多许多的疑问。“我该设计怎样的机构“。开始我和我的组员开始谈论该如何设计我们机构,创作我们的作品。实验室里提供的零件有各种长度的杆,凸轮,齿轮,垫圈,套筒,还有皮带轮,根据这些提供的零件,同时我们也是盲目的思索着渐渐的便先想到了切割机构,由切割机构我就展开了联想,竖直运动是切割,那水平往复运动呢?水平往复运动可以用来干什么,刷墙、清洁,都是可以的,所以也就确定了我们的'机构方向。更进一步引发了各种遐想。应该有什么样的装置,应该怎样来实现便是我们谈论的焦点。由电机开始,随后是蜗杆,由蜗杆带动蜗轮。随后应是斜齿轮。然后再根据我们设计机构的需要,根据机构运转的需要,便选择一系列齿轮结构。最终我们设计的是一个曲柄滑块机构来实现清洁,我的组员负责安装,我则是找需要的零件,利用两个小时的时间我们便完成了我们原先设计好的机构。接下来的工作便是校验能否实现该机构所要实现的运动。我们先使用手动的办法,开始校验我们设计的机构的运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发现了很多干涉的地方,看着我们画出的草图是很正确的,可具体的安装的时候却出现了很多的干涉,这或许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问题所在,我们寻找具体的干涉原因所在,我们调节齿轮所在的平面,我们加高杆的位置,我们做了好多好多,终于在我们手动校验的结果下,发现我们的机构能达到预定目标了,我们便找来了电机开始做具体的检验,最后的结果是我们设计的机构能实现我们想象的运动,而且运动的很准确。可以说两天的忙碌,流掉的汗水到了此刻回味起来便也只是一种成功。因为我们看到了属于我们的果实。

可说我们设计的机构经过两天的努力便圆满的完成了,剩下的工作便是向老师介绍我们设计好的机构的具体的情况。因为经历两天我们设计好的机构总体看来还是比较简单,而且运动也不复杂。所以作介绍的话也比较简单。细心去听完每一组介绍自己设计的机构。我也认真总结了自己陈述用语,先介绍我们组员设计的具体思路,最主要的是设计的目的,要实现什么样的运动。还有就是我们创新在什么地方,随后指出优点及缺点,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按照自己的思路一一说明。

本次实验课对我们学机械类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因为本次实验给我们提供了实际操作的平台,以及机构创新的平台,这胜于我们大学四年学习机械类的课程,也可以说是一个校验过程,认识,总结的过程。在一定的基础上提高我了我们对机械的认识,完全是亲自接触,由此我们自己也有了较深的体会。我非常的希望这样的实验课程学校里面可以多提供一些机会,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对机械的认识,以及兴趣,更多的是可以改善我们学习理论知识的进度,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学到真本事。

创新设计心得体会3

机械创新设计——机构创新设计实验心得体会可说我们设计的机构经过两天的努力便圆满的完成了,剩下的工作便是向老师介绍我们设计好的机构的具体的情况。因为经历两天我们设计好的机构总体看来还是比较简单,而且运动也不复杂。所以作介绍的话也比较简单。细心去听完每一组介绍自己设计的机构。我也认真总结了自己陈述用语,先介绍我们组员设计的具体思路,最主要的是设计的目的,要实现什么样的运动。还有就是我们创新在什么地方,随后指出优点及缺点,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

按照自己的思路一一说明本次实验课对我们学机械类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因为本次实验给我们提供了实际操作的平台,以及机构创新的平台,这胜于我们大学四年学习机械类的.课程,也可以说是一个校验过程,认识,总结的过程。在一定的基础上提高我了我们对机械的认识,完全是亲自接触,由此我们自己也有了较深的体会。我非常的希望这样的实验课程学校里面可以多提供一些机会,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对机械的认识,以及兴趣,更多的是可以改善我们学习理论知识的进度,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学到真本事。

在这次作业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一遍又一遍的计算,一次又一次的设计方案修改这都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刚开始在机构设计时,由于对matlab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编程掌握得还可以,不到半天就将所有需要使用的程序调试好了。可是我从不同的机架位置得出了不同的结果,令我非常苦恼。后来在钱老师的指导下,我找到了问题所在之处,将之解决了。同时我还对四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传动系统的设计时,面对功率大,传动比也大的情况,我一时不知道到底该采用何种减速装置。最初我选用带传动和蜗杆齿轮减速器,经过计算,发现蜗轮尺寸过大,所以只能从头再来。这次我吸取了盲目计算的教训,在动笔之前,先征求了钱老师的意见,然后决定采用带传动和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也就是我的最终设计方案。至于画装配图和零件图,由于前期计算比较充分,整个过程用时不到一周,在此期间,我还得到了许多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在此我要向他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整个作业过程中,我遇到的最大,最痛苦的事是最后的文档。

尽管这次作业的时间是漫长的,过程是曲折的,但我的收获还是很大的不仅仅掌握了四连杆执行机构和带传动以及齿轮,蜗杆传动机构的设计步骤与方法;也不仅仅对制图有了更进一步的掌握;matlab和autocad,word这些仅仅是工具软件,熟练掌握也是必需的对我来说,收获最大的是方法和能力。那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我发现像我们这些学生最最缺少的是经验,没有感性的认识,空有理论知识,有些东西很可能与实际脱节。总体来说,我觉得做这种类型的作业对我们的帮助还是很大的,它需要我们将学过的相关知识都系统地联系起来,从中暴露出自身的不足,以待改进。有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合众人智慧,我相信我们的作品会更完美!

创新设计心得体会4

一、机械创新实验课程内容概述

1、机械创新实验课程学习的内容:

1.机械创新的基础知识

2.机械运动形态与控制

3.机构组合原理与创新

4.机构演化、变异原理与创新

5.机构再生运动链原理与创新

6.机械运动方案与创新设计

7.反求工程与创新设计

8.机械创新设计的实例

2、机械创新实验课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这次试验中我们还是遇到了不少的问题,首先就是我们的相互配合的能力还比较弱,在一起合作完成我们的试验的时候总会有多多少少的问题出现,比如说在一些问题上出现分歧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固

执己见,相互争持,不能仔细的听取对方的方案让我们的试验进度大大的减缓,在后来的时候我们在放开心扉一起仔细的探讨大大的提高我们的试验效率。

在这次试验中我们动手能力的缺乏还是大大的体现了出来,由于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动手自己完成项目的`经验较少,所以在试验中我们经常不能很好的完成很多看似很简单的东西,随着几次试验的进行我们感觉到了明显的提升,能够很好的完成试验,让我们的到了很大的提升。

3、学习机械创新实验课程的收获:

这是一门建立在现有机械设计理论基础之上,吸收科技哲学、认识科学、思维科学、设计方法学、发明学、创造学等相关学科的有益知识,经过交叉溶合而形成的一种机械设计技术和现代化机械设计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实验,使我们进一步掌握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具体步骤,锻炼我们的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也能大大的提高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完成模型描述

1、模型名称:塔吊模型

2、模型功能:能完成物品的起吊和转运

3、模型的创新点:将螺杆运用于受力较大的吊钩运动中,能很好的避免实际中钢绳传动效率低的问题,提高塔吊的工作能力。

4、模型的组成部件名称及数量:底座一个承力柱一根横梁一根吊钩传动槽一个吊钩一个

5、模型未实现的功能:(如果有的话)

三、模型创新描述

我们的模型是一个塔吊模型,在这个模型我们采用的是传动杆完成塔身的转动,相对于传统的塔吊我们将动力系统放在了地面减少了塔身的负担,提高了塔身的承载能力。关于吊钩的传动我们采用的丝杆传动这样能提高传动效率,减少塔吊的能量消耗,提高塔吊的工作效率。

四、小组成员及分工情况

1、小组成员名单:

2、成员甲:塔吊底座组装设计以及底座动力设计

3、成员已:塔吊承重柱组装设计以及动力传动设计

4、成员丙:横梁以及其动力设计组装

5、成员丁:程序设计以及整体组装调试

五、作者承担工作情况(仅限本人所做工作)

1、完成的工作在模型起的作用:完成主体设计,完成塔吊底座组装设计以及底座动力设计

2、完成的工作使用的元器件名称及数量:底板数个5:1变速器两个转向器1个电动机一个

3、完成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最开始的设计中我们一直没有找到将动力放到地面上面的方法,这给我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后来和同学讨论找到了通过传动将动力系统放到地面的方法。

在完成动力传动的时候由于没有选好传动比例,在完成模型后出现电动机没有办法带动系统的问题,通过改变传动比例很好的完成了这个问题。

4、本部分工作未实现的功能:(如果有的话)

备注:

创新设计心得体会5

在学习知识上我们认识到光靠学习书本知识是不够的,真正要动手做一个产品它需要各个方面的知识,而且实验和理论值有差距的,在实验中我们会发现很多理论的知识是不实用的,必须要靠经验以及不断的摸索去解决。中国的学生总是习惯于在教室里在课本上学习知识,所以很缺乏创新方面的思维,在做这个项目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意识到我们应该尝试着多动手,一些机器零部件只有自己亲自拆了再装上去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机构和工作原理,这比在课本上对着图看原理要方便有效的多的多。说实话,刚接触助行器这个项目,我连助行器是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让我去设计研究出一个助行器产品了。后来,我查阅了好多有关助行器的文献,才弄明白助行器的一些基础知识,但是对于助行器的简单的机械机构还是不能很好地理解,幸运的是我们学校的实验室有一个简单的助行器,可供我们拆卸研究用,所以我自己亲自拆装了几次,这才完全理解了其中的机械机构,这为我们后续的研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创新方面,由于我们这是一个创新创业项目,所以创新方面是必不可少的。我觉得,创新方面首先要明确一个方向和目标,方向和目标是贯穿整个项目的核心,只有明确方向,围绕这个方向努力下去,才可能有结果。创新点可以从很多方面着手,不一定要很高深很前沿的东西,只要不是照搬别人的东西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就好。有时候,思维可能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这时候不要着急也不要想着放弃,要试着换一个角度思考,发散思维多方位思考,作出大胆猜想,这时候你也许会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其实这段时间对这个项目的付出和努力,让我们觉得收获最大,体会最多的应该是团队合作方面。一个人不管怎样都是需要团队协作才能把事情做得漂亮,也许一个人也能完成,但是可能要花上十倍百倍的时间,而且完成的可能也没有那么漂亮。“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团队合作中需要我们成员间的不断磨合,学会倾听大家的意见和分享你的看法,做到尊重你得每一个组员,开心地交流与合作。一开始,我们组的三个人的合作一点也不默契,甚至可以用不愉快来形容,因为我们之间缺少交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都放在了心里,没有及时地说出来,有种自己忙自己的感觉,一点也没有团队合作的氛围。直到一段时间后,我们开会讨论交流才发现我们前段时间都在各忙各的,都没有办法交流到一起,整个项目也是毫无进展。这时我们才意识到我们的团队合作,人员分配方面出了问题。所以我们及时调整,做到及时交流,每一个人有想法都可以及时的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讨论交流,这样做之后,真的事半功倍,并且在做项目的过程中也感到很开心很快乐。

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很感谢这个项目给我的锻炼与成长的机会。

创新设计心得体会6

有幸参加本次“博亚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不管是在准备过程中还是在比赛过程中,都学到了许多在平时的学习中所学不到和感受不到的东西。

参加比赛是对一个人各方面能力的全面锻炼。这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对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很重要。总结自己团队的成败得失吸取成功团队的宝贵经验,个人觉得一个团队要取得成功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首先需要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在拥有必要的基本知识技能外还需要能够统筹全局,充分调动整个团队的积极性,发挥每个团队成员的长处,挖掘每个成员的潜能。这需要他能够准确把握宏观的方向也要注意很小的细节问题。

二,一个团结奋进的团队,不仅是个人能力有限,在思维的灵活、见识的广度、上个人都是无法和团队相比拟的。一个团结的团队会有不竭的动力,团员间互相鼓励保证了团队的旺盛的斗志。团员间相互交流相互理解使整个比赛过程更加协调。

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以及不灭的斗志。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说的容易但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很多时候在最需要坚持时,我们往往忘记了这句话。生活最怕没有目标,做一件事,参加一个比赛亦如此。没有一个明确而有强烈的目标很难取得比赛的成功。

四、各方面的支持。来自自己的内心,来自学校,来自老师。

比赛表面上是一件件参赛作品的比较,实质是思维和思想的比拼。在比赛中能够使自己在思想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思维习惯上得到改善则是最大的收获。创新,一个不曾间断过的话题,但怎么做到创新,怎么才能有一个创新型的思维却很少有人做到。

另外,在比赛过程中和其他学校学生的交流,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看到了现状。从对比中看到了自己的情况,对自己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上也有很大的帮助,给自己今后在一些事情上的选择上提供了借鉴。

大三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去搞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作品,本来比赛早就完成了,开学还将所有的比赛花费的发票递交了上去,最后学校还要我们写一篇比赛心得,今晚花了两个钟的时间写下了下来这篇比赛心得,真的有点长,转发到自己的博客上,见证下自己曾经的步伐。

转眼间,大三过去了,在大三的第一个学期的最后几天,我们的参赛作品——绿色环保自动吸尘黑板擦通过了答辩,最后得到了学校老师,领导的肯定,成为其中的一个立项项目,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

立项之后,我们就开始了作品的制作阶段。寒假期间,我们首先通过上网买回了一个现成的电动吸尘黑板擦进行研究,然后拆了里面的涡轮风扇用到我们的作品制作中。然后在寒假期间几次出到大德路去找我们制造作品需要的零件。

大三的第二个学期一开始,我们就开始专注于作品的制作。首先通过上网以及老师,同学的帮助,找了很多地方,终于找到了合适我们制作作品所需要的零件——滚筒以及塑料小齿轮,这两样零件不多好找,最终我们是看到了玩具车上面的车轮跟里面的齿轮,因为从玩具车上面取下这种在市场上单件少的零件比较划算,不然我们又要花钱去订做,成本就高了。

买回滚筒以及小齿轮后,我们开始自己设计锥齿轮。在设计的时候,我们运用课本学到的知识,计算并设计了我们需要的齿轮,不过当我们将我们设计好的锥齿轮参数拿到外面叫师傅订做的时候开始遇到了一些问题。由于我们只是运用课本上的知识,没有什么社会上的设计经验,将我们设计的参数拿去加工的时候,师傅跟我们说那样的参数的小锥齿轮没法加工,模数太小了,机床没法加工。我们问了很多家,终于找到一家能加工我们参数的锥齿轮的.商铺,跟老板核查好参数之后,这样就完成了锥齿轮的设计工作。

齿轮,锥齿轮,滚筒都买了回来之后,又买了传动轴,我们就开始设计自己的黑板擦外盒了。一开始我们计划用薄铁皮做外盒,用cad完成自己的加工图形,然后去大德路找师傅帮我们加工,我们跟师傅说完了我们的设计方案就回去了,一周之后再去领会我们定制的黑板擦外盒的时候发现了问题,由于我们画的图纸表示得不是很明白,加上给我加工的师傅也不是很专业,外盒拿回来,我们安装上齿轮,轴,锥齿轮,风扇发现很多地方不能配合,还有加工错误的地方。我们遇到了失败,很快我们就想出了解决的方法,我们发现用图纸比较难说明我们的作品制作细则,然而我们也不能守在师傅身边跟他一起完成作品的制作,我们有很多课程,而且做一个那样的外盒要花上几天的时间,师傅的时间都比较匆忙。我们想到了首先在学校的塑焊中心首先自己先粗糙得大概作出自己的作品模型,然后再通过模型跟师傅说明我们作品的制作细则。在塑焊中心制作模型的时候,我们可是吃了不少苦,最后在老师的悉心教导跟我们的不懈努力下,最终我们完成了模型的制作。

完成了外盒的模型制作,我们再一次出到大德路找师傅给我们加工的师傅加工我们的产品。这次有了模型跟师傅讲解,我们吸取上一次失败的教训,找出问题的根源,跟师傅说的相当清楚作品制作的细则。果然第二次加工出来的作品完全符合我们的要求,我们实现了自己作品的制作要求,回来后我们自己将齿轮,轴,锥齿轮,风扇组装上去,经过我们的不断尝试,我们的作品实习我们的设计目的。

我们将第一次完成的作品交到学院接受指导老师的检查,我们悉心听取了老师的建议,铁制的外盒重量以及外观不好的建议,回来后,我们又考虑了其他的方案。我们想到了用塑料代替铁皮,作为黑板擦的外盒。

于是,我们又开始了改良的方案。我们买回塑料板,然后回到学校的塑焊中心自己完成作品的制作,我们割板,钻孔,焊接,利用平时的空闲以及中午睡觉的时间待在塑焊加工中心争分夺秒制作我们的作品。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都一一在老师的指导跟我们的努力下慢慢解决了。

经过两周的制作,我们第二次完成了作品的改良,使我们的作品更加地完善了。然后我们去了洛阳实习两周,在洛阳的实习中,一次我们参观轴承博物馆,一个精致的小轴承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突然想到如果我们将那种小轴承加到我们作品的轴端,我们的作品的噪声跟摩擦问题不就很好的解决了吗?当时真的很开心,询问了老师跟同学,我们也知道了原来在广州也有之类的小轴承买,当时就相当兴奋能早点回到学校。

一回到学校,我们马上出外面买回了我们需要的小轴承,然后捉紧时间开始了我们的第三次制作。第三次制作,我们遇到了很多失败,我们遇到很多困难,也曾多次不知如何解决问题,然后又不断地想办法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经过紧张的两个星期的时间,我们终于完成了第三次的作品大体的制作。然后我们又设计了黑板擦的专门底座,然后加工了出来,再将所有的零件安装上去,眼看似乎我们的作品完成了,当然兴奋。

完成了作品的制作,我们拿到课室去实验下。实验的过程中,发生了我们最可怕的事情,由于强度不够,传动的力很大,齿轮跟轴发生了滑动。这次可真的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打击,来得这么突然,严重打击了我们的信心,看着自己花费了半个学期的心血在上面的作品在快要上交作品的关键时刻坏掉,那时候的心情可真的无法承受。作品实验失败,我们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跟指导老师以及辅导员联系,说明了我们情况,似乎上天给了我们一个补救的方法,老师延迟了我们递交比赛作品的时间,我们还是有时间去更正我们的问题。

收到那个信息的鼓舞,我们又开始了第四次的作品制作,这个我们听取了塑汗加工中心老师的意见,采用了ab胶水代替万能胶来连接齿轮与轴的连接,我们经过试验,而且改进了粘贴的方法,经过几天的实验室奋战,我们又完成了第四次的作品制作。这次我们可是信心十足了,大家都很有信心不会发生什么问题,再一次拿去实验。

然后,失败再一次严重地打击了我们,实验再一次失败,同样的问题,传递了力矩太大,强度不够。那次的失败,我们几乎要面临放弃了,我们两三天心情都相当失落。我看着失败的作品,慢慢研究了下,重新检查了我们的问题所在,想了挺久都想不出什么更好的方法。那段时间离比赛很近了,我们的作品却成了废品,心情非常糟糕。

我们后来又想了几个方法,都以失败告终,大家心情都低到谷底了。我很细心研究并思考了解决的方法,终于想出了一个解决力矩太多的解决办法——卸载。我将装轴承的孔扩大,然后再装上轴承,想到就马上行动,经过两三天的努力,我们的第五次作品最终完成,我们再一次以一百分的信心出发教室实验,终于,我们成功了,我们完成了作品,那时候的心情真的无法描述,三个一个字,爽极了。

完成了作品的制作,比赛的时间也将近,我们分工完成参赛作品的材料以及作品的最后包装,终于在规定的时间赶上了比赛,提交了我们的作品。

5月31号,我们在华工进行了答辩,我们充分地向比赛的评委展示了我们的作品,得到了评委的好评,虽然我们的作品最后没有获得名次,不过正如一个评委跟我们说那样:“你们的作品很有推广价值。”我们的作品完全能让我们引以为傲,我们花了半年的心血完成的作品已经让我们收获了很多,虽然我们的作品还有地方要改进,我们作品遇到的很多加工精度的问题是我们单价生产,比赛经费受限制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比赛过了,我的最大的心得就是:创新的道路真的很艰难。但是无论道路有多艰难,唯只有我们能始终坚持不懈,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并付诸行动,才能在创新这条道路有所作为。

创新设计心得体会7

20xx年7月我报名参加了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机电学院的选拔,后来分到了一个课题组来研究灾难搜救机器人,正好与本次大赛的主题是一致的。由于当时我会使用一些三维设计软件,所以小组中我的任务主要是工程制图和仿真分析。前期我主要做国内外同类产品的资料收集,中期根据大家讨论好的设计模型绘制三维图,出图纸,并校核产品的机械强度,动力性能,后期去市场购买所需标准零件,和制作一些简单机械动画。本次大赛是一次漫长艰辛的过程,我全面知道了机械产品开发前后的流程,开发时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等。我感觉最重要的收获如下:

1、团队合作和协调沟通能力。

任何一种机械产品的开发,凭一人之力是很难完成的,此时团队的力量将变得十分重要。如果一个团队成员合作能力强,大家能够互相协调并有效地沟通,拧成一股绳,产生的力量会无比强大。如果大家努力的方向不一致,大家互不接受对方的意见,工作将难以开展,或者效率很低。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在设计过程中大家出现几次意见分离,产生了抵触情绪。当自己在精心做完一项工作时,却得到其他组员的批评指责时,其实他只是凭自我感觉说话,而我当时十分恼火,直接扔下工作不管。其实我觉得一个团队中大家必须相互理解,每个人的做法都有自己的理由,我们一开始不能凭感觉否决他人,而是应该理解别人的思想后再给出中肯的意见。所以我从中学会去了解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做事方式,去进行有效地交流沟通,不要简单地批评他人的构思,而是学会倾听,然后积极讨论,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

2、何谓机械创新设计。

机械设计往往离不开自己的阅历,经验的积累固然可以从书本中学到不少,但是事非躬亲很难再自己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机械设计的好坏必须要依靠实践经验。所以之前设计的机构形状复杂,没有考虑到工件的定位,加工工艺等,当我们把图纸给机械加工师傅看时,他以为我们是大一的。很多结构无法用普通机床加工,如果上数控机床成本太高,我们的.经费不足。当我们按着公差书上的标注时,把精度定的太高,所以很多参数根本对那些普通机床来说是无法做到的。很多结构复杂的必须分解加工,然后再组装起来,有的装配图的零件孔加工必须配做。这些东西必须要亲身去工厂实践才能有具体的概念。对于创新,通常的创新分为两种,一种就是构成事物就有元素的重新组合,一种就是在旧有元素上加上新的元素。所以,不管怎样,创新总是含有一些旧有元素影子。正像哲学中所讲,新事物总是在肯定中否定,否定中有肯定产生。但是任何创新不是为了独特而创新,而是因为追求新的功能,追求设计的东西比已有事物在各方面更好。我们的项目名称是“城市灾难现场搜救机器人”,我们的创新是功能的一些组合,但是这种组合势必有很多缺点,在复杂的场景下肯定是很难完成的,也就是机器人的环境适应性不太好。我们机器人分离组合采用了锁具结构,我认为这是一种创新,之前我们翻阅过很多资料,只不过我们把对接结构重新设计,在国内子母机器人分离组合还是没有的。所以我认为创新是无处不在的,创新也许在是在原有结构工艺上改进一点点,或者将不同机构组合在一起,达到好的效果。但我们不能只为追求独特、新鲜,而做出一些没有任何实际价值的东西,这种创新是无意义的。

3、从这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我也知道了自己眼高手低的不良态度,其实这也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因为在学校了我们只能通过课本去了解知识,很多机械知识获取只是通过做习题来掌握。殊不知机械学科是一门长期实践的学科,很所结构在纸上画起来十分简单,用鼠标随便点点画画就行了,殊不知很多学得东西无法运用到生活中去,造成知识与生活脱节,纸上建模简单,但真正投入到实际加工中,我们就会对自己的设计十分担心,因为实际加工影响因素多,自己考虑问题不全面,产生一系列问题。另外我感觉自己以前可能对机械结构观察不深入,接触的机械产品太少,具体到设计过程中时,大脑中浮现的机械结构太少,只能根据产品功能去查阅书籍。所以我认为对于机械专业学生,必须生活中留心观察各种机械结构,了解工作原理,存储在大脑中,这样设计产品才能得心应手。有了一定机械知识的存储,才会从中得到灵感,才能有好的创新点子。

4、每一次团队合作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这个学习不仅仅是涉及项目知识的快速学习,而是学习他人优秀的品质。

通过这次团队合作,自己可以认识很多优秀的人,通过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只有虚心请教他人,才能使自己快速成长。我很欣赏龚力学长,因为他做事非常有条理性,每天都会规划好自己要做的事情,做事目的明确,领导能力很强。还有郑金忠英语非常好,常常翻阅英文资料,查找的资料十分全面,我以后也要看看类似英文的材料,毕竟国外机械行业做得比我们好,自己不能局限于中文资料。参加这种比赛,也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力,因为我们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做这种比赛,所以玩的时间少,项目的完成进度经常会和学习考试发生冲突,自己必须在短的时间内,学习新的内容,从而提高了自己办事的效率。

非常希望学校以后能够多多举行这种比赛,并给予一定的研究经费。大学里工科类学生必须注重实践,通过动手实践,可以加深我们对大学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创新设计心得体会8

这次参加的电子信息创新基地开展的创新实验——简易稳压电源顺利结束,回顾在奉贤的两年参加的创新实验,感触颇深。

进入大学第一学期,通过同学的介绍我初次接触了机器猫控制这个项目,看着同学制作好的机器猫成品,我非常羡慕,于是在短学期选课时选了大一下的机器猫控制。作为焊接技术的应用,机器猫控制这个项目主要涉及焊接和贴片两项主要技术,并在PCB板制作完毕后将其装入机器猫进行调试,调试应该达到能够对机器猫的移动进行声控或者光控的效果。具体来说,在启动机器猫控制开关后,机器猫向前移动,人在附近拍手可以使机器猫静止,当再次拍手时,机器猫又运动。第一节课老师简单介绍了机器猫控制的原理并且发给我们所需要的电子器件,第二节课去实验室进行了贴片,由于贴片的器件比较小,所以操作都是在放大镜下进行的,贴片没有什么技巧和难度,只要足够细心和耐心,按照桌上图纸上标注的位置一个一个将器件用镊子放上就行了。第三节课我们就直接进入实验室动手焊接了,对于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焊接的我来说,刚进入实验室脑袋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什么是焊接,怎么焊接,甚至都搞不清楚焊锡和电烙铁,幸好周围的学长都是比较有经验的,我去认真观察了他们如何焊接,然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依样画葫芦做好了第一步,虽然焊的不太美观,但至少了解了焊接的基本操作和操作要领,也算收获颇丰。PCB板处理完毕后,最后一步,将PCB板装入机器猫进行调试,顺利通过。

大一下学期,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中心还在周四晚上开设的数码照片修饰和影视制作这门课,当时觉得照片修饰和视频处理这两项技术是应用很广的基本技能,所以想学一下,不过当时选课人数太多,我没能选上,但是后来去找了教这门课的宋瑶君老师,说明我的想法,刚好后来有人放弃了这门课,于是我有幸参加了这门课的学习。这门课历时8周,主要教授Photoshop和会声会影两个软件的应用。同样是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Photoshop软件相对比较复杂,工具较多,虽然老师讲的很好,我上课也很认真的听讲和练习,但是学起来始终很吃力,所以Photoshop我也只是学了点皮毛。这里主要谈一下学习会声会影的感受,对会声会影软件印象比较深,主要来源于在上完这么课之后两次应用会声会影软件处理视频的经历。一次是帮同学处理二专课要求拍摄的一个英语短剧,由于是初次应用,所以用起来还是比较生疏,那次视频从中午一直处理到晚上断电,不过最终同学的视频还在二专课上获得了第一名,虽然只是做了少部分后期处理工作,但是当时心里还是很欣慰。另一次是处理我们自己二专课上的视频,那次老师要求每个小组做一个以环保为主题的presentation,我们决定用拍摄视频的方式来展示,有过一次视频处理经验我信誓旦旦的包揽了视频的后期处理工作,拍摄完大量视频后,我们聚在一起讨论后期处理,这次再用会声会影我明显感觉得心应手了,很快的按照我们想要达到的效果处理完了视频,后来展示的时候我们的`presentation获得了一致好评。

电子信息创新基地开设的创新课程是一系列具有连贯性的项目,在大一下学到这么多实用技术之后,我决定坚持下去,继续参加创新基地的创新实验,大一下的时候我选择创新实验还怀有获得创新学分的目的,但是到大二上,创新学分已经修完,我选择创新基地的项目已经是完全出于自己的兴趣了,而并不在乎创新学分的多少了。

大二上学期,我选了杨富琴老师的PCB设计这门短学期课程,这门课主要是讲Protel99软件的应用,包括画原理图,生成网络表,PCB图等,属于电子线路CAD的一个软件。这个软件的学习为我后来简易稳压电源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个学期,我选了郁金明老师的简易稳压电源课程,这门课的前半部分主要是学习Protel99软件的应用,经过这个学期的学习,原来上PCB设计时还不是很清楚的地方全部搞懂了,也更加系统的掌握了Protel99软件的应用,这也得益于郁老师的教学方式,老师上课讲的特别详细,一步一步的为我们演示,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大家都能听懂。从整体来看,简易稳压电源就是PCB设计与焊接技术的整合,但是给我感触最深的并不是操作过程,稳压电源整个项目都比较顺利,但是最后调试过程中发光二极管的小灯不亮,老师帮助我进行电压测试,最后发现问题在于保险丝基础不良,这一件事给我启发给大,会制作成品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要会调试,会排解故障,这才算真正掌握了,不只是在电子这一方面,这又让我想起了工训时老师说过,钳工是最基础、最有用的工种,因为几乎所有的其他工种的设备都要钳工维修。对于我们学工科的来说,首先要会做出产品,然后要会处理、维修产品。拿机械的例子来说,既会操作又会维修的肯定比只会操作的工人更有前途。

马上就要离开奉贤了,感谢电子信息创新基地让我找到我的兴趣点,培养了我的基本技能,感谢所有创新基地的所有老师,希望创新基地能够桃李满天下。

创新设计心得体会9

一、引言

创新的作用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到人类文明进步、人类科学的发展、现代科学体系、技术和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一个创新的点子往往能给我们带来太多的便利。世界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学技术方面的剧烈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关键是人才创造力的竞争。然而,渗透人们生活点点滴滴的东西,总是与机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对机械类学生来说,更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摆在重要位置。

二、机械与创新

对于一个工科生,还是学机械的我而言,机械其实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机器与机构的总称,走在大街小巷,进入公司、教室,回到家里,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物件都跟机械有关,我不想以一个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讲解机械,更通俗易懂的方法还是运用实例,运用大家司空见惯的东西来解说。前不久学校刚刚刮过“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强风,大家热情都很高,在创新这块儿,无论身处何种地位的人,都多多少少有些想法,但是好多人一看到“机械”这样一个名词,又开始畏缩了,小到一把剪刀,大到一架飞机,都是我们所说的机械产品,我们大可以认为,只要能够相互传递运动的部件都是机械的范畴,就如同语言没有国界一样,创新实际上也没有界限,只要有思想,它就有实现的可能。

为此,国内全国各高校的机械及自动化类专业相继开设了《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有些高校还将其作为专业课的核心课程。作为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各高校都在对其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实验方法进行探讨。研究了机械设计创新实验教学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方法,就开设机构创新设计实验的必要性及创新设计实验室的创建进行了讨论,清华大学、华中理工大学、中南大学是将机械创新研究作为主要研究方向,都很重视机械创新设计的发展[3]。但是,目前用的《机械创新设计》教材主要是围绕着新机构、新机器创造普遍规律及适用方法的应用基础理论来编写的,同时还注重应用基础理论与工程实际相联系。课程中的实例基本上停留在怎样进行机械机构运动原理分析,即就其实验的性质来说,这些实例严格说来是验证性实例,离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设计性实例相差甚远。

国外很多国家在创新这块儿较国内有过之而无不及,许多著名的高等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设置有关创新方面的课程。建立创新实验室。德国大学工科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创新实践活动的比例很高,学生除了要完成依附于课程学习的实践任务外,还要完成不依附于课程的6项难度与我国毕业设计相当甚至超过硕士论文的创新设计或创新实践教学任务。此外,学生还必须在工业企业中进行x周以上的实习,通过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4]。

三、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改革

然而要想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需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教学。通过实例分析和引导,课堂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存疑和创新思维;同时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欲望,鼓励创新热情;开展各种机械设计实践活动,如机械创新设计竞赛,支持和指导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场地和必要的实验条件。

就以上这点,我觉得我们武汉大学在《创新设计》这门课上就做了一番功夫,早在大二的时候,我就上过王晓进老师的《机械创新设计》公选课,老师着重跟我们讲目前国内国外的发明动向,举出很多很多让我们瞠目结舌的例子,启发我们的思想;之后到了大四,作为专业课,学院又开设了由胡基才老师主导的《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胡老师是个很有心的人,他总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中看出道理来,也是从他这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创新之源”的所在,胡老师举过一个关于楼梯的例子,告诉我们创新首先要做到合理,胡老师带到课堂上面的那些他从全国甚至全世界各地带回来的新奇玩意,更是让我们自惭形秽,那些东西原理简单,但就是没人想到。

资深专家为国内目前《创新设计》课程提出以下建议: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改革并加强现有的机械创新课程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变验证性实例为设计性实例,以达到优化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注重创新实例课程与工厂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面向产品制造的思维理念,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构想以及动手能力,利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按基础型、设计创新型和提高型三个层次进行规划教学体系,按必修和选修的不同要求提供给学生;努力加大机械设计及理论的各个方面建设,为机械创新设计实践提供有利的.保障,对机械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我对创新的理解

所谓的“创新”简单地理解不就是“创造新的东西嘛”,我将其分为两类:革新和改进。革新和改进都可以创造新型东西,都能给人们带来人们想要的某些效果。我想首先从“创新的起始点”谈起,上面我有提到从胡老师的课上,我深刻理解到了“创新之源”的所在,是的,创新其实并不神圣,它来源于生活,多数的创新是建立在解决目前处理问题存在的缺陷上面的。以前处于温饱的中国人民,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开始考虑怎样更好地解决衣食住行问题、更舒服地生活了,这就是创新的源泉。

为了更方面地洗衣服,洗衣机随之诞生,将以前的人工搓洗,直接装换为旋转式柔和的衣物间自身相互摩擦,接着又有不断的改进,于是市场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洗衣机;为了方便人们缝补衣服,缝纫机也就被发明出来了,并且不再墨守成规地用单线缝补,进而更高效更牢固的缝补衣物。还有不胜枚举的例子供我们参考,一个新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机械产品被生产出来,首先肯定是突破常规的,而所谓的突破,其实质上探究新的工作原理,这样的突破才是飞跃性的突破为便于区别,我将其定义为“革新”。

在我看来,很多时候人们创新的想法往往被扼杀在摇篮里,由于专业知识和阅历的局限性,我们太容易否定自己的各种想法了,其实可能只要我们去深究,即使现在不能实现东西,谁能保证以后也没法实现呢,就如同50年代的人能预想到现在人手一台电脑的现象嘛。

然而,我又不得不承认,那种具有时代意义的机械产品的诞生,并不常见,

我们司空见惯的还是在原有理论基础上面的改进,但是,真正的创新其实应该具有革新一样意义,其真正鼓励人们去做的其实是用不同的方法去更好地解决相同的问题,简单的换位思考有时候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创新从思维做起、从点子做起,无论从你所掌握的知识能否实现,先要敢想。

五、 总结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机械,各种机械产品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然而,实际生活中其实还存在这很多让人们不满的地方,需要我们去完善,去用非常规的方法解决,进而完成真正意义上的革新。本文纯属一篇综述性文章,很多观点都属一家之言,不够成熟之处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会加以改进。

创新设计心得体会10

首先真的很高心可以有机会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中我学到了很多。在多次和指导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对现在的中国的能源和照明情况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对国家的节能工作也有了进一步了解。

由于这次只是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工作量不是很大,但却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每周五晚上都需要去612、613进行测量照度和相应的用电量。学会了如何使用照度计,也了解照度是什么含义。并利用寒假期间查了相关资料,对国家节能环保中心、北京发改委最新的政策做了更深了解,深刻体会到国家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重视。而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更有义务肩负这项使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中多多学习,多多思考,争取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可以对国家节能这方面做出贡献。而且在查找有资质的节能认证机构的过程中,也了解到国家关于节能这方面相应的法律、法规。

项目的开展需要学会自主的学习,这是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与课堂学习最大的不同与收获。平时的课堂学习,老师都会给我们强调什么是学习的重点,同时又通过课下作业进行强化,把握知识相对较容易;但是在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往往需要宽广的知识面及一定的开发经历解决,没有人能直接的'告诉你问题原因所在,不能及时的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就要能够分析出问题可能出现的原因,并通过网络资源及相关书籍进行学习,与自己的实验条件等信息进行比较,经不断的修改调试去解决问题。因此,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显得比较重要。

在后期的大创中,需要对图书馆相应的照度进行测量,学会了国家标准照度是多少。测量结束后,也发现我校的图书馆照明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地方的照明明显不符合标准照明亮度,这也让我对图书馆应该换led灯有了更大的信心,毕竟换了之后会减少电量的使用,而且led对环境的污染要比普通灯管小很多,同时led的照明更亮,可以更好地保护图书馆那些努力学习的同学们的眼睛。

项目的开展需要团队合作交流,它不仅关系着项目开展的进度快慢的问题,而且关系这一个团队能否坚持到最后并取得一定成绩。很开心的就是这次比赛中每个成员都发挥了各自的长处,使得项目开展的很是顺利,这也是我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创新设计心得体会11

一、机械与创新

对于一个工科生,还是学机械的我而言,机械其实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机器与机构的总称,走在大街小巷,进入公司、教室,回到家里,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物件都跟机械有关,我不想以一个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讲解机械,更通俗易懂的方法还是运用实例,运用大家司空见惯的东西来解说。前不久学校刚刚刮过“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强风,大家热情都很高,在创新这块儿,无论身处何种地位的人,都多多少少有些想法,但是好多人一看到“机械”这样一个名词,又开始畏缩了,小到一把剪刀,大到一架飞机,都是我们所说的机械产品,我们大可以认为,只要能够相互传递运动的部件都是机械的范畴,就如同语言没有国界一样,创新实际上也没有界限,只要有思想,它就有实现的可能。

为此,国内全国各高校的机械及自动化类专业相继开设了《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有些高校还将其作为专业课的核心课程。作为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各高校都在对其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实验方法进行探讨。文献研究了机械设计创新实验教学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方法,文献就开设机构创新设计实验的必要性及创新设计实验室的创建进行了讨论,清华大学、华中理工大学、中南大学是将机械创新研究作为主要研究方向,都很重视机械创新设计的发展。但是,目前用的《机械创新设计》教材主要是围绕着新机构、新机器创造普遍规律及适用方法的应用基础理论来编写的,同时还注重应用基础理论与工程实际相联系。课程中的实例基本上停留在怎样进行机械机构运动原理分析,即就其实验的性质来说,这些实例严格说来是验证性实例,离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设计性实例相差甚远。

国外很多国家在创新这块儿较国内有过之而无不及,许多著名的高等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设置有关创新方面的课程。建立创新实验室。德国大学工科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创新实践活动的比例很高,学生除了要完成依附于课程学习的实践任务外,还要完成不依附于课程的6项难度与我国毕业设计相当甚至超过硕士论文的创新设计或创新实践教学任务。此外,学生还必须在工业企业中进行26周以上的实习,通过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二、《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改革

然而要想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需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教学。通过实例分析和引导,课堂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存疑和创新思维;同时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欲望,鼓励创新热情;开展各种机械设计实践活动,如机械创新设计竞赛,支持和指导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场地和必要的实验条件。

就以上这点,我觉得我们武汉大学在《创新设计》这门课上就做了一番功夫,在如今大三的时候,我在张巍老师你的《机械创新设计》课上学习,刚开始你着重跟我们讲目前国内国外的发明动向,举出很多很多让我们瞠目结舌的例子,启发我们的思想;之后,你总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中看出道理来,也是从你这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创新之源”的所在,你举过一个关于楼梯的例子,告诉我们创新首先要做到合理,你带到课堂上面的那些他从全国甚至全世界各地带回来的新奇玩意,更是让我们自惭形秽,那些东西原理简单,但就是没人想到。

资深专家为国内目前《创新设计》课程提出以下建议: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改革并加强现有的机械创新课程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变验证性实例为设计性实例,以达到优化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注重创新实例课程与工厂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面向产品制造的思维理念,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构想以及动手能力,利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按基础型、设计创新型和提高型三个层次进行规划教学体系,按必修和选修的不同要求提供给学生;努力加大机械设计及理论的各个方面建设,为机械创新设计实践提供有利的'保障,对机械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 我对创新的理解

所谓的“创新”简单地理解不就是“创造新的东西嘛”,我将其分为两类:革新和改进。革新和改进都可以创造新型东西,都能给人们带来人们想要的某些效果。我想首先从“创新的起始点”谈起,上面我有提到从胡老师的课上,我深刻理解到了“创新之源”的所在,是的,创新其实并不神圣,它来源于生活,多数

的创新是建立在解决目前处理问题存在的缺陷上面的。以前处于温饱的中国人民,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开始考虑怎样更好地解决衣食住行问题、更舒服地生活了,这就是创新的源泉。

为了更方面地洗衣服,洗衣机随之诞生,将以前的人工搓洗,直接装换为旋转式柔和的衣物间自身相互摩擦,接着又有不断的改进,于是市场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洗衣机;为了方便人们缝补衣服,缝纫机也就被发明出来了,并且不再墨守成规地用单线缝补,进而更高效更牢固的缝补衣物。还有不胜枚举的例子供我们参考,一个新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机械产品被生产出来,首先肯定是突破常规的,而所谓的突破,其实质上探究新的工作原理,这样的突破才是飞跃性的突破为便于区别,我将其定义为“革新”。

在我看来,很多时候人们创新的想法往往被扼杀在摇篮里,由于专业知识和阅历的局限性,我们太容易否定自己的各种想法了,其实可能只要我们去深究,即使现在不能实现东西,谁能保证以后也没法实现呢,就如同50年代的人能预想到现在人手一台电脑的现象嘛。

然而,我又不得不承认,那种具有时代意义的机械产品的诞生,并不常见,我们司空见惯的还是在原有理论基础上面的改进,但是,真正的创新其实应该具有革新一样意义,其真正鼓励人们去做的其实是用不同的方法去更好地解决相同的问题,简单的换位思考有时候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创新从思维做起、从点子做起,无论从你所掌握的知识能否实现,先要敢想。

四、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机械,各种机械产品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然而,实际生活中其实还存在这很多让人们不满的地方,需要我们去完善,去用非常规的方法解决,进而完成真正意义上的革新。本文纯属一篇综述性文章,很多观点都属一家之言,不够成熟之处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会加以改进。

创新设计心得体会12

机械创新设计--机构创新设计实验心得体会,可说我们设计的机构经过两天的努力便圆满的完成了,剩下的工作便是向老师介绍我们设计好的机构的具体的情况。因为经历两天我们设计好的机构总体看来还是比较简单,而且运动也不复杂。所以作介绍的话也比较简单。细心去听完每一组介绍自己设计的机构。我也认真总结了自己陈述用语,先介绍我们组员设计的具体思路,最主要的是设计的目的,要实现什么样的运动。还有就是我们创新在什么地方,随后指出优点及缺点,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按照自己的思路一一说明本次实验课对我们学机械类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因为本次实验给我们提供了实际操作的平台,以及机构创新的`平台,这胜于我们大学四年学习机械类的课程,也可以说是一个校验过程,认识,总结的过程。在一定的基础上提高我了我们对机械的认识,完全是亲自接触,由此我们自己也有了较深的体会。我非常的希望这样的实验课程学校里面可以多提供一些机会,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对机械的认识,以及兴趣,更多的是可以改善我们学习理论知识的进度,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学到真本事。

在这次作业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一遍又一遍的计算,一次又一次的设计方案修改这都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刚开始在机构设计时,由于对matlab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编程掌握得还可以,不到半天就将所有需要使用的程序调试好了.可是我从不同的机架位置得出了不同的结果,令我非常苦恼.后来在钱老师的指导下,我找到了问题所在之处,将之解决了.同时我还对四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传动系统的设计时,面对功率大,传动比也大的情况,我一时不知道到底该采用何种减速装置.最初我选用带传动和蜗杆齿轮减速器,经过计算,发现蜗轮尺寸过大,所以只能从头再来.这次我吸取了盲目计算的教训,在动笔之前,先征求了钱老师的意见,然后决定采用带传动和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也就是我的最终设计方案.至于画装配图和零件图,由于前期计算比较充分,整个过程用时不到一周,在此期间,我还得到了许多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在此我要向他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整个作业过程中,我遇到的最大,最痛苦的事是最后的文档.

尽管这次作业的时间是漫长的,过程是曲折的,但我的收获还是很大的.不仅仅掌握了四连杆执行机构和带传动以及齿轮,蜗杆传动机构的设计步骤与方法;也不仅仅对制图有了更进一步的掌握;matlab和auto cad ,word这些仅仅是工具软件,熟练掌握也是必需的.对我来说,收获最大的是方法和能力.那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我发现像我们这些学生最最缺少的是经验,没有感性的认识,空有理论知识,有些东西很可能与实际脱节.总体来说,我觉得做这种类型的作业对我们的帮助还是很大的,它需要我们将学过的相关知识都系统地联系起来,从中暴露出自身的不足,以待改进.有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合众人智慧,我相信我们的作品会更完美!

创新设计心得体会13

通过几个月的网络培训,我学习了《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设计》,使我受益匪浅,我觉得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内容的呈现可以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与解释———应用与拓展———回顾与反思”的方式,让学生在分析问题中获得数学概念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技能和科学态度,而不是直接呈现解决问题的算法与结果。例如,在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内容时,可以采用下面这样具有实际背景的例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获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模型。

[例1] 暑假里,《新晚报》组织了“我们的小世界杯”足球邀请赛,比赛规定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勇士队在第一轮比赛中赛了9场,只负了2场,共得17分,那么这个队胜了几场?又平了几场呢?

二: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所学知识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以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三:对于教材中一些通过操作而获得新知的安排,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从而去获取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而不是去机械的记忆。

四、老师要做到课后及时反思,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及时改进教学。

五、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师的职责在于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教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己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是一个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作为新人的我,在以后的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地酝酿、多思考、多学习,才能驾驭好教材,引导好学生。

创新设计心得体会14

机械设计创新贯穿设计、制造、使用、维护的整个过程,设计时的疏忽总会在这些方面体现出来,成功与否是很容易判断的。设计的过程中,受制造的影响很大,就是说好的设计是离不开制造的。

我们搞设计不仅是要站在制造的基础上,还要有创新,但一定要学会继承。现在,全社会都在强调创新,但我们不能一味强调创新,就瞧不起原有的东西。通常的创新分为两种,一种就是构成事物旧有元素的重新组合,一种是在旧有元素上加一些新的元素。所以,不管怎样,创新的东西总是含有一些旧有事物的影子是不可否认的。正像哲学中所讲,新事物都是在肯定中否定,否定中有肯定中产生的。比如我们人类,虽然说是大自然的天之骄子,但实际上,我们99%的基因都是和大猩猩一样的。如果人类不是在继承大猩猩的基因基础上,有1%的突破,人类的出现是难以想象的,如果有人说我有志气,不需要继承大猩猩的基因,我自己搞一个100%纯人类基因,那您就是再过一亿年,也搞不出来一个人类来。所以说,不能为了创新,把旧有的东西全盘抛弃。原有的东西就如同一盘菜,创新就如同一点点调料,有了这么一点调料,菜的味道更加鲜美。但没有人为了纯鲜美,不要菜,光来一盘炒调料的。所以我们强调创新,但不能忘记继承,只有继承,没有创新,那是因循守旧,而只有创新,没有继承,那是空中楼阁。

1:1的克隆可能很多的人认为是最安全最省事的一种设计方式。但是作为从事设计行业的人来讲,克隆是一件可耻的事情。所谓一抄二改三创造。简练的概括了设计人员的成长之路。刚入门的时候,只能照抄,但是在抄袭的同时要拼命的去理解原设计者的意图和思维,理解整个机器的传动,各个装置之间的相互关联,每个零件的相互关系,理解了之后就可以出图,图纸上就可以有明确的尺寸配合要求,形位公差约束。只知道画下来,随手胡扯几根线条上去,大概感觉机器精度比较高,就玩命的把精度往上提动不动就0.005,0.002,在图纸上大言不惭的签名在设计栏。号称自己搞的东西是很精密的。这种不知所谓的号称机械设计工程师的.信手拈来满地都是。

模仿优秀的作品是每一个设计师的必走之路。但是做设计,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人也要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久了,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风格的养成与一个人的艺术素养和个人修养有直接关系。罗嗦的人搞出来的东西就是那么罗嗦的,小气的人搞出来的东西就是一副小家子气,不负责任的人搞出来的机器就跟那人的德行一样的不负责任。能有自己的设计理念,设计风格,就是不一样,这样捣腾出来的东西就有了独特的灵魂。行家一看就知道,这是用心的杰作。

在抄袭的时候积累了经验就要抱着否定的态度学习。查阅资料,多看些经典的设计案例,和设计的禁忌,与自己接触过的一些东西进行对比,就有了大的提高。就可以在现有的机器上动手术。如:提高机器的附加值,完善更多的功能,让整机具备更高的可靠度。从而迎合高端的客户;或者进行结构精简,保留一些常用功能,降低成本,满足些买不起那么也用不上多功能的客户的需求。做到这样就可以称的上做机械设计开始入门了。能不能成为世界级的发明家这个事情很难说的,呵呵。但是凭自己多年经历见识,将一些结构进行组合,变异,嫁接,创造一些新的东西是不难的。与其用一生的时间去研究永动机之类的高深课题,或者搞一些莫名其妙不能创造任何价值的所谓专利,不如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做些能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留下点印记的事情。到时候老得快死了,临终的时候还会想到,活了这么多年,捣腾了那么多机器在地球上跑,足以含笑九泉。

有人认为,把pro—E、autoCAD或solidwork学好就可以搞设计,其实不对。试想,没有这些软件时,机械专家是怎么做机器的?画图软件充其量只是个工具,设计是人的主观性智慧、经验、理念和客观规律等的“综合产物”,和绘图水平没有直接关系;当然,如果懂设计的人,同时也是个画图好手,可谓与时俱进如鱼得水,至少可以“震”住下属或让外行的人觉得你水平多高。而对从事设计工作的人来说,加强专业素养和经验积累才是最重要的,至于绘图工具,我认为,够用就好,无需花哨和深入。什么叫够用,比如搞机械设计的,用曲线曲面场合不多,也就没必要学得太精湛,再比如,市面流行什么快速画图,完全是为专业绘图员而做的。记住,设计人员比拼的是设计理念、能力和水平,如果兴趣和时间充裕,那另当别论。

机械零件材料选用的原则要考虑三个方面的要求

1、使用要求(首要考虑):

1)零件的工况(震动,冲击,高温,低温,高速,高载都应当慎重对待);

2)对零件尺寸和质量的限制;

3)零件的重要程度。(对于整机可靠度的相对重要性)

2、工艺要求:

1)毛坯制造(铸造,锻打,切板,切棒);

2)机械加工;

3)热处理;

4)表面处理

3、经济性要求:

1)材料价格(普通圆钢与冷拉型材,精密铸造,精密锻造的毛坯成本与加工成本的对比,);

2)加工批量和加工费用;

3)材料的利用率;(如板材,棒料,型材的规格,合理的加以利用)

4)替代(尽量用廉价材料来代替价格相对昂贵的稀有材料,如在一些耐磨部位的套用球墨替代铜套,用含油轴承替代车削加工的一些套,速度负载不大的情况下,用尼龙替代钢件齿轮或者铜蜗轮等等)。

另外,还要考虑当地材料的供应情况。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

a)对机器使用功能方面的要求要注意协调、平衡!防止木桶效应的出现!

b)对机器经济性的要求设计经济性,在短的时间里投产上市,捞回开发期间的消耗,甚至边设计边制造

使用经济性要有最佳的性能价格比(产品在小批量做开始赚了,再来改的更好)

2、对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

a)在预定工作期限内正常、可靠地工作,保证机器的各种功能

b)要尽量降低零件的生产、制造成本

c)尽可能多的采用市场常见标准件。

d)对可能系列化的产品,尽可能的在开始设计的时候考虑零件的通用性,无法通用的也要尽可能的在结构上类似,以减少制造过程的工艺编排,夹具工装设计的工作量。

创新设计心得体会15

时间很快,一学期的《创新设计》课程已经接近尾声,在整个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有很多方面值得团队小组成员做个总结,创新设计个人总结。小组完成了整个项目开发流程中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以及文档的编写和完善。在整个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收获了很多,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总结如下:

本学期在对最优选课系统的开发有了更深的认识,主要对本学期的学习和实践、存在的问题、经验、教训和体会方面进行总结。

1、学习、实践方面:

对于小组完成的最优选课系统,把树的广泛应用和动态规划理论知识用于具体的实践项目中,实现了做中学的理念。之前很少接触到动态规划理论的知识,通过本学期的项目,自己学到的不仅仅是在整个团队的'合作下完成了项目,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懂得如何更好的开发一个项目,如何对实际问题进行紧密的思考,找到良好的解决方案。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自己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是算法思想方面体会最为深刻;老师也教导我们要从类的使用者向类的开发者转变,通过学习,从中体会颇多。

在整个项目的开发过程中,系统的开发属于瀑布式的开发。下面对瀑布式的开发做个简单的总结:

瀑布模型规定了各项软件工程活动,包括:制定开发计划,进行需求分析和说明,软件设计,程序编码。测试及运行维护,并且规定了它们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

3个时期:计划——开发——运行

8个阶段: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

2、存在的问题和教训方面:

在整个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同时也需要总结经验和教训。

(1)存在的问题:在整个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我个人觉得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时间分配和项目开发的效率问题。由于组员选课和自己时间安排的不一样,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时间、进度的安排;此外我对任务计划想象得很乐观,在计划完成一项任务之前,计划的时间与实际花费的时间存在很大的差别,这样时间往往不足够,导致没有乐观地按时完成小组计划的任务。

(2)经验、教训:对存在的种种诸多问题需要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对其进行合理的计划和安排,不能把事情想象得太乐观或者悲观,需要进行周密的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按时完成任务。此外,我们必须认真进行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只有你储备的知识达到一定的量时,你才能更好的完成项目的开发,才不容易造成项目的未按时完成或者完成的项目未达标等情况的发生。因此,我们需要不断的积累知识,学会很好的规划自己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习、实践的效率。

3、体会方面:

(1)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整个项目的开发已经接近尾声,组员的合作和互相学习也一学期了。我不得不说,我们小组是一个成功的团队。虽然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都互相的帮助和关怀,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团队是决定项目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一个成功的项目必须拥有一个团结的开发团队。

(2)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和实践,自己找到了自己在学习和技术上的优缺点,对今后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编码技术并非是软件的全部。

我觉得在整个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单有编码技术也是不行的,需求、设计、测试、维护和文档还是占了很大的比重。毕竟软件属于服务型行业,用户并非都是计算机专业的,例如:需求就占了项目开发中一定的比重,你开发的项目必须满足客户的需求,要有可行性、可靠性和易用性;随着软件的快速发展,测试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最后,非常谢谢李老师对我们项目的指导,使我们的项目进行得更好;同时也非常谢谢我们小组的组员们,我们一起伴随着整个项目走过了有喜有悲的一学期,让我收获了很多,不但是知识的增长,更珍贵的是我们的合作友谊和团队精神,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