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说课稿 >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通用7篇)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通用7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9.78K 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圆锥的认识说课稿(通用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通用7篇)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1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中的《圆锥的认识》,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作用及学情分析

圆锥是在学生学习了圆柱之后进行的教学内容,两者在很多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了圆柱的知识后再认识圆锥问题不大。学生好奇心很强,教学中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注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合作交流中进行学习,提高了课堂吸引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学习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3、明确圆锥侧面展开图

过程与方法:经历圆锥的认识过程,体验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

情感与态度:在活动中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增强空间观念,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感受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认识圆锥的高,明确圆锥侧面展开图

教学难点:圆锥高的测量,体会旋转直角三角形的边所成立体图形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锥模型,刻度尺,平板,剪刀,直角三角形,木棒,胶带。

二、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我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结合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通过看、摸、想、剪、量、转等实际操作掌握圆锥特征。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程序:情境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小结、当堂检测。下面说一说这样设计的意图。

情境导入:由圆柱变换成圆锥,并举例生活中圆锥形的物体来感知圆锥的形态,使学生激起认识圆锥的欲望。

自主学习:通过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感知圆锥的组成要素及特征。

合作探究:通过学生剪一剪、量一量、转一转的实际操作掌握圆锥侧面展开图特点,深刻体会到圆锥的高定义和明确以直角三角形的边为轴旋转所成立体图形的半径和高。

课堂小结:通过填表课堂提问和回顾旧知相结合的方式切身感受圆柱与圆锥的区别与联系。

当堂检测:通过习题检测学生本节课知识掌握情况。

四、板书设计

板书上体现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内容,使学生清楚的掌握本节课知识。

以上是我对《圆锥的认识》的说课内容。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九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小节第一部分《圆锥的认识》。这一部分是在学生掌握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而安排的内容。我们要想认识圆锥,进一步学习有关它的知识,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因此教材把它安排在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为下面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因而教材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圆柱的认识之后,为学习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2、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的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所以在教学时适宜让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另外,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根据具体情况想出测量高的方法。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特点,以及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锥,知道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了解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用生活中的圆锥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

4、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5、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圆锥形物体多个、圆锥的模型一个、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圆锥形实物,模型一个、一块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

二、说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这部分教材的内容特点,经过我对学生和教材的分析,本节课主要用动手实践、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流程

1、复习提问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有关知识,谁能告诉老师圆柱有什么特征?(指名答)

2、导入新课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物体,观察一下,触摸感觉一下,它与圆柱有什么不一样?

生观察感知后,说出自己的结果,师肯定:这个物体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

教师指出: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也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新的立体图形。(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3、讲授新课

(1)、教学圆锥的认识

课件展示,如果我们沿着些圆锥的轮廓画线,可得到圆锥的几何图形。

教师根据几何图形指出:圆锥的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

再触摸,得出圆锥的周围是一个曲面,叫做圆锥的侧面。

再观察物体,教师指出: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你能从物体上找到圆锥的高吗?(教师指出母线不是高)

你能从图形上找到圆锥的高吗?(学生回答)

你能确定圆锥高的条数吗?(学生回答并根据定义总结:只有一条)

(2)、小结

第一步,学生拿出学具,同桌互指圆锥的底面、侧面、顶点、高。(师生总结:高是不能摸到的)

第二步,请学生归纳一下圆锥有什么特征。(指名试答)

师板书: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教学测量圆锥的高。

提问:圆锥的高能直接测量吗?为什么?

(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

你能根据测量圆柱高的启示,来测量圆锥的高吗?(小组尝试)

请同学展示,测量圆锥的高的过程。

师生总结: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读出数值。

<2>阅读时一定要读平板下沿与直尺交会处的数值。

<2>转动含30度的三角板,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4、课堂练习

利用课件,展示习题,指名口答。

5、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圆锥,想一想:圆锥有什么特征?侧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了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引导为主,帮助为辅,我进行了尝试。从教学内容方面,本部分知识适合采取这种方式:有操作的情境,有活动的空间。从学生方面,学生的求知欲较强,活动能力与小学相比有大的提高,他们能对同一个情境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学生情感方面来看,他们喜欢合作交流的方式。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3

教材分析

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包括圆锥的认识和圆锥的体积,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周长、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部分。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以及各部分名称;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圆锥体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形体。教学这一部分内容即能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圆锥问题的方法。

教材通过直观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判断推理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还能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根据对过去学生试卷的分析,在计算等底等高圆柱、圆锥体积的变形题中,错误率比较高,主要原因是对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的体积之间的关系不清,因此教学中对于算理的推导要特别注意。

教法建议

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包括圆锥的认识和圆锥的体积,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周长、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以及各部分名称;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圆锥的认识,重点是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教学时首先需要复习已学的圆柱体的特征,然后结合实物,通过对比,使学生掌握圆锥的特征。教学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可引导学生猜测、动手实测操作,利用课件演示测量过程,使学生顺利突破难点。教学时要充分的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空间。

教学圆锥的体积,重点是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时可以按照“演示:利用课件演示圆锥体的形成;猜想:你觉得圆锥的体积和什么立体图形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操作:通过实验(包括等底等高和不具备等底等高条件的多个实验)引导学生推导圆锥体的体积公式;验证:进行基本计算”四个步骤组织学生创造性学习。教学中通过学生大胆的猜想尝试与创新,自主探究,推导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教学时要充分的为学生提供创造空间。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4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

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圆柱体,引导学生说出圆柱体的特征。

2、什么叫圆柱的高,并在实物或几何图形中指出。

3、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几何体——圆锥。(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大家在生活中见过圆锥体吗?

2、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体,那么你们知道圆锥体是怎样形成的吗?(课件演示:圆锥的形成)下载

3、圆锥的认识(课件演示:圆锥体的认识)

1、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

2、圆锥周围的面是一个曲面(侧面)。

3、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4、测量圆锥的高(课件演示:测量圆锥体的高1或2)下载

(1)引导学生讨论:圆锥有几条高?

(2)用直尺和三角板如何测量圆柱的高。

5、圆锥侧面的展开图(继续演示课件:圆锥体的认识)下载

(1)想象圆锥体的侧面展开图

三、随堂练习

1、说出圆锥的特征。

2、说出圆锥各部分名称。

3、指出下列各图是由哪些图形构成的?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锥体和圆柱体有什么区别?

五、板书设计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完整、准确地掌握圆锥的基本特征及各部份的名称,认识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圆锥的认识》这部份内容有:圆锥的特征、圆锥的底面、圆锥的高、圆锥的侧面及它的展开图。

圆锥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圆锥在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有很多,课的开始,就让学生用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圆锥入手,概括中圆锥的几何图形。然后通过观察、比较的认知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

2.教材重点圆锥的特征及各部份名称。

3.教材难点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对象分析

圆锥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立体图形的最后一部份内容。前边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观念。头脑中几何表象较丰富。在教学中,突出“观察、对比、操作、分析讨论,大胆探索,总结规律”的学法指导。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生动地在活动中学习数学。

教学策略及教学法设计

本节课主要通过网络和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主动的教学情境中,集体讨论归纳出圆锥的特征。另外,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注重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加深对圆锥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游戏导入

师:首先和同学们玩个游戏:奇思妙想,想象一下把我们学过的这些平面图形高速旋转能得到什么立体图形?

出示:圆形、长方形、梯形、直角三角形

学生大胆猜测后,教师用准备好的教具演示。

师:今天我们先来研究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的立体图形——圆锥。(板书课题)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6

一、导入新课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有关知识,谁能告诉老师圆柱有什么特征?(

2、揭示课题:

出示圆锥教具,问:你知道这个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吗?(圆锥体)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种新的立体图形——圆锥体。圆锥体可以简称圆锥。(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二、观察模型,把握特征

1、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体的?(学生举例,如果学生举的例子有限,教师补充一些例子。如,呈圆锥形的煤堆,圆锥形的粮食,圆锥形的帐篷,削过的铅笔头等。)

2、出示课本的三幅圆锥形实物图。并抽象出圆锥体的几何图形。

3、师:今天我们来认识圆锥,圆锥各部分叫什么名称、圆锥又有何特征呢?

让学生拿出圆锥体的实物,小组合作,探究圆锥的特征。(教师巡视、倾听,适时地参与学生讨论。)

4、小组汇报,随着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及特征,板书如下:

圆锥的特征: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

三、动手实践,学会测高

1、师:圆锥有没有高?你们认为圆锥的高在哪?(让学生在实物或教具上指出圆锥的高,针对“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和“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周上的一点的距离是圆锥的高”两种说法,让学生展开辩论,明确圆锥的高的含义,并在图中标出高。)

2、引导学生讨论:圆锥有几条高?(补充板书:一条高。)

3、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圆锥的高,如果要量出圆锥形物体的高你会吗?

4、有学生说会,请他做。如果没有学生会做,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

5、总结测量圆锥高的方法:第一、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第二、把一个直角三角板同圆锥竖直放在同一平面上;第三、把另一个直角三角板一条直角边同竖着三角板的一条直边直角边重合,另一条直角边靠近圆锥顶点,即可量出。

6、学生测量一个圆锥的高。

四、提出质疑,启迪思维

师:同学们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形状?那么圆锥的侧面展开又是一个什么形状呢?谁知道,告诉大家。

五、巩固新知,畅谈感受

师:通过本节的学习,你获得什么新的收获,有什么感受?

六、作业

用圆规、剪刀,硬纸板按教科书图样做一个圆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会看圆锥的平面图,并能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锥体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1、圆锥的特征;

2、做圆锥。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20页的例1,“练一练”和练习五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知道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认识立体图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例1场景图,上面这些物体认识吗?分别是什么?如果将它们按形状分成两类,怎么分?如果给这两类物体起个名字,可以叫什么?

学生交流(揭示课题:圆柱和圆锥)

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1、研究圆柱

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形的?出示相关圆柱形实物和模型

⑵引导观察:仔细观察这些圆柱,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发现。

⑶组织全班交流,教师适当板书:上下一样粗细有两个圆面一个曲面

⑷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先对照圆柱的直观模型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再让学生在实物模型上找到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研究圆锥

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状的物体?

⑵仔细观察圆锥,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中说一说。

⑶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有一个顶点底面是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

⑷认识圆锥的高

出示圆锥的透视图,让学生认识圆锥的高。

⑸在圆锥的实物模型中,相互说说圆锥的顶点、底面、侧面和高。

三、巩固练习

1、讨论“练一练”。

交流挑选的理由和不挑选的理由。

2、做练习五第2题。

⑴引导学生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圆柱和圆锥,看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⑵在书中连线。

3、做练习五第3题。

⑴出示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的小旗,引导学生猜想:如果将旗杆快速旋转,想想一下:小旗旋转一周各能成什么形状?让学生旋转小旗,看猜想是否正确。

⑵如果让你自己设计一个小旗,你想将小旗设计成什么样子的?想想一下,如果也这样旋转一周,会转成什么形状?自己做一做。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