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说课稿 >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7.62K 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1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本节课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这一节课是本册书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下面我就从以下五个方面一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设计说明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首先是对教材进行分析,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

  1、教材内容的地位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的起始课,学生小学已接触了简单的方程、之前还学习了有理数及其运算、整式的加减等内容,为深入方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该内容是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点,是运用模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开端,也是今后学习其它方程、函数等知识的基础。还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价值观、学数学、用数学的重要素材。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 通过现实情境建立方程模型的思想.

教学难点:

(1)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特征的理解

(2)从现实情境中提炼等量关系.

  3、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2)能根据给出的现实情境,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3)通过观察,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4)通过经历“建立数学模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第二部分是学情分析,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

认知基础:因为在小学阶段学过简易方程,所以七年级的学生对方程这个模型并不陌生,不过与初中的要求相比,已学过的这些知识的规范性、严谨性还不够,对知识的理解比较表层,而且受小学算术解法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体会到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优越性和重要性.

活动经验基础: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生动有趣的现实情境,而且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乐意接受新事物,喜欢参与探索活动,只要激发起兴趣,本节课要灌输的数学思想就能较好地实施下去.

  第三部分是教法学法

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与其说学习数学,倒不如说学习“数学化”,方程就是将众多实际问题“数学化”的一个重要模型。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一次飞跃。教师利用“激→导→评”的模式,主要以问题启发、讲授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预设进行如下操作:先通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思考、讨论,克服算数解法的思维定势影响,突出“建模思想”,并引导学生归纳概括相关概念,再利用辨析题,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判断能力和理解能力。

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做好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二是提供探索性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三是在解决问题情境时注重对引导学生不同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合作探讨从而选择正确结果。

  5、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标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此本节课我设计了七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1.前置诊断,开辟道路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创设两个游戏(猜日历、猜年龄).

教学策略:

(1)两个游戏各进行两次.

(2)游戏结束后,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交流,比较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

(3)利用方程的解法引出本节课要讲的方程再让学生回顾什么叫方程,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

(1)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生动的游戏开始本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一开始就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2)通过师生互动游戏,引导学生从中对比、体会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的不同,初步感受方程解法的优越性,引导学生回忆方程、方程的解的定义,为本节课的教学开辟道路.

(3)设置两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方程解法的优越性.

2、构造悬念,创设情境

教学策略:

展示书中的四道题,采用“学生独立思考→个别学生先分析→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教师讲析相结合”的方法来解决,四道题解决完之后,让学生反思后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借助关键语句发现等量关系.

设计意图:

教科书中设置行程、增长率、面积等不同类型的实际问题,列出的方程有一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体现了模型的多样性。这几道题的设置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对文字、图形、表格的阅读,初步感受模型思想.

3、目标导向,自然引入

教学策略:

(1)启发学生观察上面所列方程,其中哪些是学生熟悉的方程.

(2)学生自主观察几个方程的共同点后,归纳、交流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其要点.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主观察、分类、归纳,得到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强调判断一元一次方程的两个要点,加深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定义的理解.

4.设问质疑,探究尝试

教学策略:

(1)学生从前面所列出的方程中选取方程,尝试自主求解.

(2)请两位学生板演并讲解思考过程.

(3)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小学解方程的解法.

设计意图:

让学生尝试求解前面列出的一元一次方程,既可以满足学生想解出方程的强烈需求,又可以让学生回顾小学学习的相关内容.

5.总结串联,纳入系统

教学策略:

(1)请3~5名学生总结,谈收获和困惑.

(2)教师进行总结提升: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借助关键语句发现等量关系.

(3)指出本章还将更深入、更系统地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与应用.

设计意图:

(1)梳理知识的内在联系,提炼思想方法,总结情感体验,从知识的学习、方法的领悟等方面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使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知识纳入方程学习的体系.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6.达标检测,评价矫正

教学策略:

采用多媒体展示一道应用题,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随堂批改,最后向学生展示正确答案和两名学生的典型错例,老师作点评和讲解.

设计意图:

(1)探究过程都应配有针对性的及时反馈.

(2)落实基础,结合激励性的评价、为后续的反馈、矫正准备素材.

7.布置作业

A. P1321、2、3题

B.收集生活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收集的数据,编一道应用题.

设计意图:分层次的作业设置,旨在为学生搭建不同高度的平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数学发展的需求,有利于个性化巩固提高的要求.

6、板书设计

1、方程定义

2、方程的解(根)

3、一元一次方程定义

4、找出等量关系 列一元一次方程

5、小结

6、布置作业

  五、教学反思

1.本节课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来进行,教师通过猜日历、猜年龄两个游戏,激发学生兴趣,构建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投入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活动中,全方位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方程的出现自然流畅。学生自觉运用方程模型思想去研究、探索,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从而初步体会这种数学思想方法,提高了应用意识.

2.体验是人生的一大财富,在数学学习中,体验越丰富,记忆就越深刻,掌握则越牢固.本节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情境中的游戏活动;自主探索中的小树慢慢长高、操场的长与宽的探究活动;辨析与研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体验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最有效的数学模型,从而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含义,体会应用方程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后续学习的内在动力.

3.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有比较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对与自己的主观经验相冲突的现象,教师只有进行合理的解释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授课时要设法让学生体会运用方程建模的优越性,将能使众多实际问题“数学化”的重要数学模型成为学生学习后续知识的自觉选择.让学生在简单的背景问题中,一点一滴地体会分析已知量、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而达到分解难点、降低难度、突破难点的目的.有些学生审题仍然停留在表面上的阅读,还找不出关键语句中的等量关系.还有分层教学的问题可能处理的还会存在一些问题.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2

  一、教学内容及其解析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实例,建立方程,展现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数量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认识方程的解;进一步体会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本节内容既是小学的延续,又是进一步学习本章后续内容的前提,同时又是今后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以及函数的基础.本节的教学内容不仅承载着引导学生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转化,还承载着对简易方程的理性认识和深化,可以说是小学与中学内容上的衔接点,方法上的分水岭.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感受学习方程的必要性,能根据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初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二、教学目标及其解析

根据课标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经历求正方形边长,猜明星和数学家年龄,鸡兔同笼,求长方形长与宽等问题的探究过程,构建算术方法向方程方法的转化活动,以此为生长点自然衔接中、小学数学知识,感受学习方程的必要性,从而体会从算术到方程是数学学习的进步.

2.在观察等学习活动中,了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

3.通过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设未知数、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初步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重要数学模型,体会方程的应用价值.

目标解析:

1.学生在解决5个层层递进的实际问题过程中,感受到用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会随着问题逐渐加深,它的困难程度和局限性越来越突出,进而深切地感受到继续学习方程的必要性,以及用方程解决问题的简捷性.

2.根据五个问题情境列出的方程,去掉情境背景,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发现几个方程共同特征,归纳得到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并依此准确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一个有理数是不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3.在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基础上,再通过解决以秋游为主题的应用问题,使学生更深刻体会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重要数学模型.

  三、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具备娴熟算术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会用简易方程解一些最简单的问题,对方程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但对学习仅仅停留在感知和模仿层面,缺乏学习方法和深入思考的能力.小学阶段已形成了用算术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定势.如何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设出恰当的未知数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对学生有一定思维障碍.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突破用算术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一元一次方程.

  四、教学策略分析

1.应用PPT课件整合教学资源的同时,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师生互动式、小组合作式、学生讲解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2.借助学习工具单,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情, 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解决,使学生在多解归一、一题多解活动中,收获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过程设计

我将从六方面阐述本节课教学过程:感受体验,算式到方程;归纳概括,形成概念;应用概念,感受方程模型;课堂小结,深化提升;当堂检测,巩固提高;布置作业,凝练升华.

  (一)感受体验,算式到方程

1.首先我呈现了这样两个数学问题,请同学们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PPT展示).两道数学问题的引入唤起学生对算术法和简易方程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经验.通过对比学生更习惯于借助算术法解决数学问题.

2. 前面两道数学问题学生更习惯于用算术法求解,而本题学生想到列举法,算术法,方程法.其中两种算术法中引入“假设”思想,为方程引入未知数提供了思维的基础.通过鸡兔同笼问题,部分学生已经感受到利用方程解决问题的简捷性.(请看视频1)

3. 前面几道数学问题学生有用算术法求解,有用方程法求解,但更习惯于用算术法求解,随着问题难度逐渐深入,算术法求解有一定的局限性.从中让学生体会到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生进一步感受认识方程是数学的进步.(请看视频2)

  (二)归纳概况,形成概念

(回忆方程)从五个实际问题中得到七个方程,以此为载体,引导学生回忆小学就学过的方程概念,从而为进一步研究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做好准备.

(一元一次方程)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分类、归纳,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发展学生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再通过对概念的剖析形成识别一元一次方程的三个条件.

(方程的解)借助算术法求出的鸡兔同笼问题答案,引入方程解的概念,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方程思维与算术思维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请看视频3)

  (三)应用概念,感受方程模型

1.以“鸡兔同笼”问题探究生长的基础,选择“秋游”主题活动.通过同一模型2x+4(20-x)=54来展开迁移活动,让学生体验同一方程模型可表述不同的问题背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无处不有“从问题到方程”(请看视频4).

2. 行程问题情境的设定,学生经历、分析思考,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感知同一问题情境可以用不同的方程模型来呈现,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本质属性,发展方程模型思想.

  (四)课堂小结,深化提升

1.以学生谈一谈方式,充分展示自我;再次带学生回忆、总结、归纳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因为本节课不仅是一元一次方程这章的起始课,也是初中将要研究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起始课,所以在小结部分不仅揭示了本章将要学习的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还渗透了接下来初中要学习的各类方程都要按着这章的学习方法去研究,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程的基本“套路”,为接下来学习其它类型的方程打好基础.(请看视频5)

  (五)当堂检测,巩固提高

在学案中完成,巩固了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布置作业,凝练升华

虽然是开放性作业,但未离开本节课所学的本质内容,通过开放作业的完成使学生加深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深刻体会方程模型的思想.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阐述,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专家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