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工作报告 >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调查报告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调查报告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35W 次

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与重点是政治思想教育,通过传播政治理论和政治价值观,帮助受教育者建立起相应的政治信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调查报告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调查报告】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取得一定成效,如建立了校园网站、校园BBS、博客、红色论坛等多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但由于网络的自由性和虚拟性以及开展网络教育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等,都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针对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在全面分析网络时代大学生主体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困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在高校校园得到普及,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生活、学习、思维等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大学生上网的工具已不局限于计算机,3G等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更是让网络无处不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了《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其中学生占整体网民的30.6%。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缓。自1994年我国开启了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历程,十几年来各大高校纷纷加大了对网络思想教育平台建设的投入,开始了对网络思想教育的探索和研究。截止目前很多高校都有自己的网站,在网站上公布信息,甚至采用网上教学、网上办公,有的学校还有校园BBS、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博客等多种网络教育阵地,但总体而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形式不够活泼、网络阵地缺乏吸引力、网络信息感染力不强、掌控网络虚拟性和不确定性的办法不多等问题,这些都限制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本文针对目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困境,在分析网络时代大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建议从教育内容、工作载体、网络技术支持等方面入手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一、网络时代大学生特点分析

任何调查研究都应该结合周围环境,任何教育也都应该弄清教育对象的基本特征,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有的放矢。要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就必须先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时代特征。

1.大学生的知识及心理特点

大学生是高知识水平人群,学习能力强,乐于接受新事物,喜欢追求潮流事物。几乎没有一个大学生不会使用网络,很多学生不仅能熟练使用网络,甚至还能编码程序。这些高水平技术如果没有正确思想的引导,有可能导致网络犯罪。大学生正处在身心急剧发展、自我意识分化和矛盾逐渐走向统一的特殊时期,大学阶段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政治意识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成熟,网络上各种思潮都有可能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长期接触互联网上各种信息,如果没有理性的选择,很容易受到网上相异思想的冲击和影响。另外,大学生心理不够成熟,情绪容易激动,要求公平的意愿高,对敏感事件关注度较高,通过网络的转载率高,容易做出过激行为,如果没有正确引导很容易被不良思想和不法行为所利用。

2.大学生上网心理分析

90年代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在孤独与以自我为中心的环境中长大,缺乏人际交往的主动。他们情感丰富,个性张扬,渴望被别人关注和肯定,爱表现自己积极的一面,害怕被别人看到脆弱的一面,缺乏主动向人寻求帮助的行为,常常处于矛盾、困惑中。网络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大学生可以隐匿自己的真实身份、行为方式、思想动机、个人形象等,将真实情感用文字表达出来,寻找满足压抑在内心深处的现实需要和欲望。当代大学生喜欢用网络词汇,从与他们交流中得知,他们喜欢追求新鲜事物,使用正常词汇会显得自己跟不上潮流,他们用“火星文”来表明自己紧跟时代潮流,用“半句话”来引起别人的好奇和关注。同时,网络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创造性的平台。利用网络,他们可以创办自己的网页、网站来宣扬个性,创作自己的文学艺术作品和科技作品来展现才华。网络的出现让他们感受到了现实生活中没有获得的快乐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

3.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

大学生在高考之前大多数都是被管束学习的,进入相对自由的大学校园后,学习要求没有以往严格,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上课时间和课余活动,又加上目标缺失严重,很多学生无法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将大多数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网络中。据中国高校传媒联盟《2010大学生网络文化调查报告》显示,超过七成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集中在4个小时以内。超过九成(94.5%)的大学生使用电脑上网,有60.2%的大学生使用过手机上网。在对大学生经常使用的网站类型进行调查后发现,大学生最经常使用的网站类型为:搜索引擎、网络社区、视频网站、门户网,其比例分别为80.7%、64.5%、60.9%、55.6%。在众多网站中,大学生最喜欢浏览的十个网站分别是:新浪、百度、人人网、谷歌、优酷网、土豆网、中国知网、天涯网、淘宝网、赶集网。通过对大学生上网主要目的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上网仍以娱乐为主要目的。对于上网要做什么,有49.2%的大学生表示“从来不思考”或“偶尔才思考”,这说明对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而言,上网已成为日常的生活习惯,不需要有特别的目的性。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1.教育对象的不确定性

交流是互动的,缺乏任何一方,交流和教育就是空谈。网络环境消除了传统人际交往中的各种障碍,使教育主体与受教育对象地位更加平等。在网络环境中信息接受的内容和过程都是平等的,人们可以畅所欲言,自由表达思想观念。网络条件下,信息的公开化使得每个人都是信息的掌握者,教育者的权威性丧失。网络的平等性和互动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不再愿意接受“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而更愿意在平等互动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受教育者可以自主选择是否受教育。

此外,由于网络的虚拟性,教育者无法分辨受教育者信息的真实性,根据受教育者的情况进行针对性教育。受教育者如果不提供真实信息和情感,教育者就会处于被动,教育的针对性就大打折扣。同时,网络空间权限的设置也限制了教育的范围,受教育者如果在QQ或人人网等设置了好友权限,那么陌生人将无法浏览其信息,更无法进行对话交流,使得教育者无法了解受教育者的基本情况,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困境。

2.教育效果反馈的困境

计算机人机交互的实现使得网上交流迅速发展。但有部分网民只是浏览信息,至于教育内容是否影响其思想或指导其行为,除非受教育者浏览信息后对帖子内容进行回复,否则教育效果无法反馈,教育者也就无法就反馈信息改进教育内容和形式。网络具有选择性,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浏览信息内容,对于内容空洞的信息或无味的说教他们不会去浏览关注。《2010大学生网络文化调查报告》对大学生网络参与情况的调查显示,41.2%的大学生“只是浏览网页,不会参与讨论”,19.5%的调查对象表示“只和熟人在网上讨论”;而作为“意见领袖,组织和发起讨论”的调查对象仅占2.3%。教育效果反馈的不及时和信息量少,教学效果无法得到体现,也限制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3.教育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有很多,如QQ、MSN、BBS、博客等,但有的载体必须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同时处在计算机的终端,并且及时对话,才能保证整个教育过程的进行。如果有一方放弃对话,另一方只能漫无止境的等待,或者等到下一次的留言,这就拉长了交流时间,难以达到教育目的。网络的虚拟性和教育的不对称性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4.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不足

目前,全国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不平衡,除少数重点高校外,还有相当一部分高校没有建设好网络思想政治平台,有的高职院校甚至没有学校主页。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许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甚至不能人手一台电脑,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者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机构和人员缺位,许多高校尚未成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部门,也没有专门设岗配备相应的专职工作人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项经费也缺乏。许多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没有及时更新,有的栏目打开后还是几个月甚至更早以前的信息。此外,很多校园网受局域网限制,网站点击率不高,这也增加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难度。郗芙蓉等在调查陕西科技大学在校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认知度的调查时发现,85%以上的大学生表示没有通过任何网络途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听说过“红色网站”,这说明“红色网站”本身的宣传力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