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读后感 > 《微习惯》读后感(精选10篇)

《微习惯》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5.16K 次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微习惯》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微习惯》读后感(精选10篇)

《微习惯》读后感 篇1

接触《微习惯》这本书,当然要感谢仁和读书会的“福利”,而深入《微习惯》这本书则是被“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的牛皮风刮到,想看看作者这怎么把微习惯吹成一本书的。

作者斯蒂芬是个大懒虫,从一天做一个伏卧撑,写50个字,看两页书,到成为一个身材较好的作家,我们从另一侧面也可以发现每个成功的懒人背后都有一套极具个性的方法,这也让我想起费雷德·格拉顿的《懒人成功有方法》,他通过赞懒惰、如何无为而无不为等,把生活和工作提升到“玩”的最高境界。或许有时是因为我们过于勤劳的四肢而忽略了我们强大大脑的功能,或许有时是因为我们有太多的时间而给我们低效率提供温床,这点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想更应该时时注意,因为我们必须坚守我们是脑力劳动者的底线,才能用自身的智慧之光去开启学生的心智,使之成为身体健康、人格健全的人,而不是靠体力、耗时间去燃烧自己烧伤别人。

《微习惯》是一本自我管理法则的参考书籍,它借助生理学、心理学、物理学等多种科学依据和自身实践的成功案例,让我们深信其做法的科学性的有效性,跃跃欲试之情也油然而生。

感觉自己除了在生活和工作中定下小目标外,在教学上也可以对后进生采取这一策略,如每天背一个句子、每天练几个字等,让学生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成果感,从而不断拓展自己的舒适区,向常态化的人发展。

《微习惯》读后感 篇2

你是否认为自己是意志力薄弱的人?是否有懒惰、拖延和浪费时间的“坏习惯”?是否发现自己总是雄心勃勃,但大多数计划都难以最终执行、不了了之?纵然年复一年地制定new year resolution(新年决心/计划),那些表过决心要完成的,仍然是年年出现,等待被完成。

我曾经听朋友转述他自己和他朋友在健身上的经历。想拥有完美或更好身材的人中,不少在锻炼的过程中会失去信心,难以坚持,最后,健身这样短期内成效不明显的计划,总是半途而废。很典型的两个故事是,有的人因为办了卡,为了不浪费,终究是都用上了;有的人只在开卡时到健身馆一两次,卡快过期时才想起去一次,其他时候都没能鼓起勇气去做这样的难事。

“懒惰”一定程度上是人的天性。一个事事勤奋的人,他需调动整个生命系统支持无论巨细的计划/目标/任务,其实也只会过度消耗。“行百里者半九十”,其实古人很早就注意到坚韧、毅力足的人,毕竟是少数。意志力薄弱的人注定一事无成吗?百里走,可能是比较艰巨的任务,对于其他并不要求时限、也相对容易达成的目标,有无什么方法途径可供参考呢?《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不能否认的是,健身上难坚持的人,在其他事情上相对坚持了更久。在开始微习惯策略之前,还要回答两个先决问题。一个是我真的希望达成这个目标吗?我真的热爱这件事吗?这需要相对明确的回答,不然,随着坚持的难度增加,热情消退,会很快或极轻易放弃这个目标。第二,我是容易受外界影响的人吗?如果是的话,即使做不到不受影响,也要体认到自身的状况。

需知,正常情况下,人几乎不可能一夜之间改造自己拥有强大意志力;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克服乃至戒除不利的“坏习惯”。本书作者凭借着对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提出了微习惯策略:任务量小到不会犹豫、但需坚持并养成习惯,最后“习惯成自然”,自己乐于做之前需刻意提醒做的任务。

习惯的力量,已经被心理学家、教育专家所认识。现在的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学生,都有关于养成习惯的课。那些从小养成了刷牙、洗手等好习惯的小朋友,将终生受益于这样的“习以为常的动作”。微习惯的妙处在于,设定一个量比较小的目标,每天执行,克服“犹豫”的危险,先从“不排斥”开始,最终形成习惯。研究表明,一个习惯的养成,从18天到254天不等。对比下现在多数人都有的早晚两次刷牙习惯,我们其实到点了想都没想就去刷牙(不抗拒),刷完异味清除,心里高兴(适当精神鼓励/酬赏)。哪天实在忙错过了刷牙,也会惴惴不安,怕呼气影响与他人的近距离沟通。在其他事上,如能养成习惯,最后“不做都难受”,那么微习惯策略就大功告成了。

这真是普通人的法宝,希望大家亲验,原书有原理和过程的详细阐述,值得参考。

《微习惯》读后感 篇3

习惯的养成只需要21天。”最开始听到这句话是来自我的高中班主任,在班会上为了激励我们努力学习,培养好习惯而提出的。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拿出纸和笔,制定计划,每天打卡,连续四十几天的坚持,后来因为一些事情中断了几天,再后来就完全失去了坚持的动力。

而这本书的作者直接否定了以上的观点,21天没那么容易培养一个好习惯。自身经历也用经验告诉我,作者说的在理,继续读下去。作者在书中举例,每天做一个俯卧撑,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小行动,让他培养了健身的习惯。因为规划的目标已是小得不能再小了,所以大脑对此就不会进行深入思考,也不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感。

一本好书,在翻阅的同时,大多都会潜移默化地让人往好的方面发展,看完本书对于我自身也还是有些益处的。

首先一点是:背单词的量逐渐增多。刚开始我发觉背单词真的会上瘾,背完原计划的一组,想着再背第二组,第三组。期间,我觉得既然一天能背那么多的单词量,索性我就把计划难度提高,然而仅持续了两三天就觉得有些厌倦,看见单词就容易犯头疼。因为不再像从前那般简单背个十几分钟就可以休息,自从要求背诵量难度变大后,每天都在消耗我坚持的意志,背单词也不像从前那么有积极性了,慢慢的就有些排斥,烦躁感也就随之而来。

我在培养微习惯一段时间后再回过头来看这本书,发现作者提出的方法论很容易做到,但有一点之前被我忽略了,那就是当你感到疲倦时,记得把这个大目标分解成小小小目标,最好小到看起来不费力的那种,那样的话,你就不会对这个小目标有太多期待值,而超出预期又是一件很令人喜悦的事。

其次,微习惯的培养,让我开始注重对于身材的管理,开始有意培养一些动作简易的锻炼习惯。每天几分钟热身,做一些简单的拉伸动作,同时也在暗示我耐心在不断变长,之后可以考虑尝试其他强度不同的运动。再逐步进阶,强化锻炼意识。

我们都想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何不趁着在家的这几天充实自己,缩短这个漫长过程实现自己的完美蜕变。

《微习惯》读后感 篇4

微习惯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积极行为,需要每天强迫自己完成它。微习惯太小,小到不可能失败,还会帮助你改变自己的生活。每天至少看两页,记一句话笔记,持续的习惯就养成了。

一个好的习惯替代一个不好的习惯,也只是在大脑里的一个念头,开始有这个想法的时候,就要有实际行动,做不到也比什么都不做好。

本书由七章组成,本书的终极目标是帮助你在生活中永久建立健康的习惯性行为方式。前三章将探讨习惯建立过程、大脑、意志力、动力以及这些因素之间是如何相互关联的。如何利用这些知识达到最佳效果呢?接下来的两个章节将探讨合理、科学的途径。最后三章教你如何具体应用。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很想试着去分享,应该怎么来讲,可我会习惯地把一本书概括成一句话,微习惯的养成就是要靠我们自觉去遵守一些规则,日积月累就会养成一个习惯。

但具体的应该怎么来做呢?书写的那么详细,怎么来介绍呢?感觉无从下口,要么就照书的读一遍吧。这样就有什么效果呢?就会觉得还不如让大家自己看啊,自己看的感悟更深一点。

这样的话,我又在分享什么呢?都没有表达出那个让人有想看的冲动和欲望,其实这是一个失败的分享。

其实也是很简单的吧,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框架嘛,我是不是应该去思考这方面的问题呢?

通常情况下,我看过一遍就算了,好像是读懂了,实际是非懂似懂,根本没有真正读透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我也没有真正去思考文章带给我的感受是什么。虽然我记了一句话笔记,但记的只是表层。

《微习惯》写的很贴合我们的实际的情况,让我感受到一个微小动作的养成,是可以的,在日后也会是变成宏大的效果。也让我很受益,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我们的耐心,日复一日的重复。

试着静下心来,修改以前写的文章,会不会有另一种新的感悟,这可能是我将要养成的一个习惯吧。

《微习惯》读后感 篇5

《微习惯》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斯蒂芬?盖斯,这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本书,他教会了我怎样朝着目标更进一步。如果你想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建议大家可以读一下这本书。微习惯体系的基础在于微步骤,那些小的不可思议的一小步,比如每天做一个俯卧撑、每天早上摸一下自己鼻子。想象一下,如果你想养成每天做100个俯卧撑的习惯,坚持下来得靠多大的意志力和自律性,可能几天之后你就会觉得太累,或者没有时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如果把习惯变成做一个俯卧撑,每天几秒钟就能完成,有时候状态好可以做几十个,就非常有成就感,然后你的大脑会给你反馈不会再排斥做俯卧撑,甚至不做就浑身不舒服。总的来说,微习惯就是强迫自己每天做微不足道的积极行为。

我的一点亲身体会分享给大家:步入社会到现在,身边有两个人让我感受到微习惯的重要性。

一位是热爱音乐的退休阿姨,从认识到如今两年半的时间,每天七点半到八点间给我发一句“早上好”或者一个早安图片,两年多来我早已习惯了阿姨的习惯,我知道这有可能是群发,但我打内心觉得这不是一个常人能坚持下来的事情。看《微习惯》这本书之前,我会两三天回复一次阿姨的信息,看完这本书到现在两个月了,我也坚持每天回复阿姨的微信,有时我会提早先跟她说“早上好,阿姨”。我知道这样不会有太多意义,但我已习惯,这不仅是尊重,也是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如果这么小的事情我坚持不下来,那我还能坚持什么?

另一位是大学教师,有几次见面之缘让我认识了他。他的微习惯来自朋友圈,每天晚上一定转发五篇优秀文章,大部分是哲学和艺术。我在他的习惯中收获很多,也转发了很多,这样的微习惯不仅让自己受益还能传递给别人,这应该就是微习惯的力量吧!人的大脑最抗拒的就是一下子做出巨大的改变,而细小轻微的量变是符合人性、符合大脑的运作规律的。长此以往,在正确的方向前提下,量变导致质变,好的质变强化加深人的兴趣和能力,这就是复利效应。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复利效应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好的习惯养成加上好的策略,你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微习惯》读后感 篇6

大约两年前从得到app成甲大大的专栏《每天听本书》听到这边书,开始了我的中年蜕变。

其时,年届40的我,吸烟酗酒熬夜网游掏空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多年的不良生活习惯让自己的身体状况极为不堪,经常感冒低烧,注意力不集中,事业萎靡不振,身边也有朋友英年早逝,内心深处极为渴望改变,尝试过各种方法,咕咚跑步,保持打卡…全部半途而废。

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成甲的每天听本书里讲到《微习惯》这本书,一口气听完,感觉完全是为我这种毫无意志力,自律性极差的普通人量身定做的武功秘籍。

反复听,并照做,开了一个新的keep账号重新开始,目标真的是每天一个俯卧撑和一个卷腹,并且每天在朋友圈里打卡自己的运动情况,然后,人到中年的我开始了新生,开始了蜕变,开始了野蛮生长。

现在的我,已经养成了健身的习惯,身体健康,几乎不生病,偶尔受凉感冒只需多喝几杯热水就能痊愈;健身房里,我的身材是新手艳羡的对象;旱鸭子的我学会了游泳;养成了阅读的习惯,这本《微习惯》是我在微信读书里看完的第47本书;已经戒烟两年;已经戒网游一年…还有一些好习惯和新技能正在养成中。

凡此种种都是从17年初遇见这本书的音频讲解开始的。

当微信读书推送到这本书时,便虔诚的拜读了一下(此前是没有看过原著的)。老实说,作者写作水平真心一般(也许是翻译水平一般,哈哈),但瑕不掩瑜,这本书是习惯养成领域实战第一书,尤其是对普通人而言,很有用。

如果您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渴望改变,从翻开这本书开始,从每天一个俯卧撑开始,从树立并执行一个小到让人发笑的微目标开始吧,相信我,相信相信的力量,从此刻开始,你会开启一个与以往不同且有意思的崭新人生!

《微习惯》读后感 篇7

“微习惯策略的精髓便是摆脱高期待值等外在条件的无形限制与心理压力,让自己一身轻松地行动起来。只要开始行动,你便有机会做得更多,当行动成为习惯时,你会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曾经觉得可望不可即的目标。用一句现成的话来概括这个过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后记”

所谓的微习惯是指设定一个或几个微小到几乎不足挂齿的目标,然后坚持执行。微习惯比习惯更容易成功,在心理上的抵触也远没有形成一个好习惯那样大,通常形成一个习惯需要大量的意志力去坚持执行,但微习惯不用,甚至在完成一个微习惯后还会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因为微习惯的目标着实过于微小。

微习惯的成功之处也在于此。水滴石穿聚沙成塔,高楼尚是从地基修起,习惯的养成也必从行为开始。在形成一个习惯的过程中,往往还没开始行动,就因为设定的目标太大,过度的心理抗拒,以及幻想出的压力而夭折,想来不止我一个人对着每天设定的任务想了一大堆有的没的,最后坚持不过数天便放弃。

微习惯则不然。没有太多的任务,就没有过高的'期待值和过大的心理抵触,它会让你觉得完成它就像抬手举足般轻易——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习惯难以坚持都是被想象中的困难所吓住的。一旦感觉做这件事是很轻松的,并且对自己有利无害,那么大脑就会很乐意去做这件事情,去坚持这个微习惯。

正如后记所说的,微习惯的过程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通常大脑见到成效有自我激励,而未完成任务会产生挫败感,习惯因为设定的目标大,要求高,一个没完成就会有挫败感,并且,所有习惯的养成都是需要过程的,不会一开始就见到成效,也就是说,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不仅多挫败少激励,还一直消耗意志力,而意志力消耗过多,会产生自然的疲惫厌倦感,这对于习惯的养成有害无利。

微习惯的好处在于它的要求低,每天的任务能够轻松完成,那么挫败感就会少了,对意志力的消耗也不多,并且,微习惯的目标只是一个开始,它具有充分的灵活性,你可以选择超额完成,也可以做完当天的任务就不用再管,事实上,在开始了之后,并不是那么很容易停下来,这也是微习惯的一个特点。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最难的是从不做到做的环节,一旦开始后,会想着哎呀才做这么一点我还可以继续,然后继续下去——微习惯灵活,简单,轻松,门槛极低,相较于强制性的读书一小时,我更喜欢说好的看两页书却不知不觉看着忘记了时间,这种满足感是我读一小时书不会有的,我只会有终于完成任务的庆幸。

微习惯的着眼点依旧是养成习惯,但是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新的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不需要花过多的意志力就能使自己变得更优秀的生活方式,也许见效稍慢,但比一成不变要好得多。

最后,在了解了微习惯的原理之后我就迫不及待的设置了四个小目标,现在都完成得很好,也不会有说什么今天太累了太晚了然后拖着不完成的情况,微习惯的目标可以设得非常非常小,可能有人问这么小对养成习惯真的有用吗?事实上,我认为微习惯的作用不在于养成习惯,而在于让你行动起来,一点一点离开现有的舒适圈,就像温水煮青蛙一般,尽量减少大脑的阻拦,最终形成习惯。

《微习惯》读后感 篇8

秉承主题阅读以更好有效学习的思路,本月阅读了关于自我认知,自我改变的几本书籍:《习惯的力量》,《自控力》,《知道做到》。而《微习惯》这本是内容最少的一本小书,原以为如此简短,一遍读完就能输出笔记,但是没想到竟然看了两遍才感觉部分理解了书中内容,笔记也一再拖延到今天才输出。(如此久治不愈的拖延,真是对这个月阅读这么多改变习惯的书效果一种嘲弄啊)

该书仅10万字不到,分为7章,确实是一本符合主题“微”的一本小书。书中也是以作者个人实践,以及心理学,神经学的基础上,分别从习惯建立过程,大脑,意志力,动力以及这些因素如何相互关联,如何利用这些知识达到最好效果,然后如何具体运用的方法,阐述了使用微习惯策略按照大脑规律做事情,才能更好的发生改变。一句话:每天一点点行动,从养成微小的习惯开始,然后用习惯驱动大目标的自然实现。

微习惯就是指你强迫自己每天做的微不足道的积极行为。如果你想培养一个新习惯,微习惯就是它大幅缩减的版本。微习惯体系的基础在于“微步骤”,那些小的不可思议的一小步。按照微习惯策略行动,就是运用少量的意志力强迫自己做一件事情。

运用微习惯策略,首先你可以在你完成你的微目标后,很可能继续完成“额外环节”。因为我们本来就想进行这些积极行为,所以一旦开始,内心的抵触就会减轻。第二个是收获惯性。即使你没有超额完成微目标,你的行为也会慢慢发展成微习惯。因为设定高的目标能够轻易实现,而且自带强大的螺旋状激励机制,微习惯能跻身少数可以切实保证每天成功的目标策略行列。

正如《习惯的力量》一书中也谈到,我们的行为约45%源于习惯,习惯不能直接获得,你无法马上建立或去除一个习惯,他们是在长期不断重复中被塑造出来的。一个行为变成习惯所需时间平均为66天,但不同行为所需时间也相差很大(网上大量谬传的21天养成一个新习惯其实源自与一个整形外科医生认为截肢手术患者一般21天能够适应肢体残缺的事实).建立习惯就是好像骑自行车上陡坡,爬坡,到顶,下坡。刚开始,你必须用最大力量蹬自行车,之后会变的逐渐轻松,但是你必须一直蹬到山顶,否则就会退回原地,让所有努力付诸东流。

大脑的几个工作核心机理:1:重复就是潜意识大脑使用的语言。潜意识大脑喜欢效率,这就是我们能养成习惯的原因。2:大脑很稳定,不易改变。3:大脑基底神经节负责识别重复模式,维持大脑顽固稳定的特点。效率高,自动功能强大。而前额皮层是另一个区域,可以理解长远利益和结果的管理者。它还拥有抑制基底神经的能力,负责处理短期思维和决策。建立新习惯的唯一方式就是让大脑喜欢接受前额皮层想要的东西。但前额皮质容易疲劳,基底神经比较节省精力。大脑就是由这个执行决策和进行自动识别的两部分组成的系统。

回想一下,我们一般都是怎么启动一个新的非习惯性行为?然后为什么失败?看下这个推理:一般使用动力或意志力开启新的行为---动力不可靠,所以不能充当建立习惯的策略--意志力可靠,但前提是没有被耗尽---引起意志力损耗的5大主要因素:努力层度,感知难度,消极情绪,主观疲劳,血糖水平--如果能成功克服这5项障碍,就能成功。这里的核心技巧就是精明的管理意志力。微习惯策略就是保证在你意志力薄弱时,也能够启动,使用最小量的意志力,收获更多动量。基底神经节只会对抗剧烈变化,不屑于”防御“微步骤。通过慢慢变化,而且一次只迈进一小步,你就可以按照大脑的规则行动。一小步+想做的事=较高的进一步行动的可能性。行动起来--微微的变化,让阻力最小,反抗最小--重复,重复--记住重复,新的习惯形成。微步骤+意志力就是完美组合。

如何实施微习惯策略?彻底改变只需8步:1:选择适合你的微习惯和计划.2:挖掘每个微习惯的内在价值。3:明确习惯依据,将其纳入日程。4:建立回报机制,以奖励提升成就感。5:记录与追踪完成情况。6:微量开始,超额完成。7:服从计划安排,摆脱高期望值。8:留意习惯养成的标志。

这又是一本方法论书籍,那如何知道做到?我也按照书中方法制定了的4个微习惯策略,等待一段实践后再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对自己到底是否如书中所说这么神奇。突然想起了自己前几天刚吹过的牛:一月输出8篇读书笔记,这个就是和该书所说策略完全相反啊。不管了,两种方法我都试试。

《微习惯》读后感 篇9

首先,我已经知道了坚持的重要性,那些不管在哪方面有所成就的人,之所以能成功,就在于坚持做许多人坚持不了的事。

我当然也曾有过各种习惯的培养,我参加过100天改变自己训练营,做到了将近两个月的英语早读以及网上英语学习,完成过哈利波特英文版第一部的网上电台教学,尝试过若干天的百词斩背单词……但是这些事都有个共性,我坚持了,或者是21天,或者是几个月,然而都没能继续下去。

很多时候我下定决心,鼓起勇气,好不容易努力坚持一件事情多少天,最后停下来休息的时间反而更长。因为那一些事情带给我的趣味已经随着时间慢慢消失或减退了,而连续不断造成的懈怠感却在不断集聚。因为那短暂的坚持仍然是一种失败,这种失败让我不敢轻易开始同一项或其他的尝试。

《微习惯》里提到,研究表明:人们总会习惯性地高估自己的自控力。在我的各种坚持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无可置疑地只能停下来,有时候是身体疲劳达到了一定程度生病了,有时候是心理上的兴趣与动力被消磨殆尽。是的,我高估了自己自我控制的能力,为了达到某个成就而勉强自己做出了超出能力的事情。有句话看似很鼓舞人心,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但是我们的欲望是被能力、精力和身体所局限的。心有余而力不足时,我感到的负面情绪更大,我会更自责,更愧疚,更不自信,更怀疑人生。

我很高兴自己在这个时候阅读了《微习惯》。虽然我已经将自己的计划制定得更小更容易完成,但是却依然不能真正做到改变。“人们无法让改变的效果持久时,往往认为原因在于自己,但其实他们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有问题的是他们的策略。”不论书中的这些话是不是完全正确,但是真的抚慰了我,让我可以不去用负能量针对自己,而是更理性地关注“策略”。

关键点在于意志力,而非动力。很多时候,我的那些坚持依靠的就仅仅是自己的动力,发自内心想去做这件事。但是呢,这种动力是短暂的,也意味着我们的坚持也会变得短暂。当然,这种动力,或者说兴趣,也可能叫热情,是很美好的,我也很享受拥有它的过程。我们需要它,但不能仅仅依靠它,因为它很不可靠。“三分钟热度”,说的就是动力,它来源于感观,很容易再次因为感觉而发生变化。我看过一些励志鸡汤书,它们起到的也大多是鼓舞士气的作用,激起的动力很快又被掩没。因此,更多的依靠理性的意志力去达成改变,来得更靠谱一些。

《微习惯》的整个第三章,都在讲意志力与动力,“动力无法预测,所以不适合制定计划”,而意志力策略显然更适合做这个。那么,怎么合理地运用意志力来长久地执行计划呢?先来看什么会消耗意志力吧,在“巧克力和萝卜”的实验中发现,“在同一天里做过艰难决定的人在后来面对诱惑时屈服的可能性更高,这体现了自控力的下降。重大决定和意志力似乎需要消耗同样的能量。”于是我明白了,在高估自控力的情况下,普通的习惯养成计划(哪怕是那些我以为很容易做到的)都会因为做出这个决定就已经消耗了太多能量,自然而然无法再长久坚持。反过来,利用“微步骤”进行“微习惯”的养成,按出start按钮的这个“决定”,是一个“小的不可思议的一小步”,基本不用耗费能量的情况下,才能做到计划的持续性。

翻到第六章,拿出笔记本和笔,开始写下自己希望拥有的那些习惯。接下来,把这些想要的习惯缩小,直到小得不可思议为止。用我的习惯清单作个例子:

1.健身——做一个天鹅臂的动作;

2.午睡——打开躺椅——拿出眼罩戴上——躺下睡一分钟;

3.阅读——看Kindle四号字的一页;

4.写作——根据看了的内容写下一句话的感想;

5.英语——把写下来的这一句话翻译出来。

好吧,我们都是贪心的宝宝,看,我至少有五个想养成的习惯。不过不用担心,微习惯最棒的一点,就在于我们“可以一次建立多个微习惯”!按照书上要求的,微习惯数量不要超过四个,两到三个是最合适的量。从一个习惯开始,我选择第一个天鹅臂的健身习惯,一周后进行评估,以最艰难的一天来设想是否能完成这个习惯。想象我工作忙到飞起,或是聚会很晚,直到十一点才到家,这个时候我也能做到我的天鹅臂pose吗?如果答案是“是的”,接着就可以把新的习惯增加进来。当然,记住一点,就算有三个微习惯,它们加在一起花的时间也不会超过10分钟的(并不包括继续完成“额外环节”的时间)。我们要100%的成功,轻轻松松就能够完全成功,这样才能真正持续下去,进而让这些行动最终化为习惯。我会在阅读《微习惯》的同时继续进行微习惯的训练,看看这一次是不是真的能坚持。

《微习惯》读后感 篇10

如果你想解决一个问题,可以从它的对立面着手思考,看会有什么创意迸发出来。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想盖一座摩天大楼,就反过来想如果造一座深入地下的建筑会怎样。这样做可以强迫大脑拓宽思路,看到更多的可能性,进而激发更多创意。

你现在有一个心理舒适区,把它想象成一个圆圈。在圆圈里时你感觉最舒适,而圆圈外是你想达到的目标。

而微习惯策略就像走到圆圈的边缘,然后向外迈出一步。这是一个相对不舒适的地方,但因为你知道走一步就可以回到舒适区里,所以差别不会很明显。也许在前几次尝试时,你可能会退回舒适区里(在只实现了微目标后)。可当你继续向圆圈外走去时,你的潜意识就会逐渐适应,接下来你的圆圈就会拓宽(我指的是微习惯开始形成)。这种拓宽能永久改变你的舒适区的界线,靠的是微习惯的力量。我希望你在向外迈出第一步后有继续向外探索的强烈冲动,即使你没有这样的冲动,最终也会养成向新行为迈出第一步的愉快习惯。在该领域,它可以充当进一步行动和个人成长的最佳基础。

一小步+想做的事=较高的进一步行动的可能性

微习惯策略通过微步骤开始行动,制定的总体目标小到不会失败,这样就能应对第一种内部阻力,这样你就不会不知所措,而会回归以前的做事套路

微习惯微小又节约意志力,所以你可以一次发展好几个微习惯。即使是忙碌、不堪重负的人也可以成功养成多个微习惯。把微习惯看成你每一天的基础——这些是你每天必须完成的事,然而总共只需花几分钟就能完成。完成以后,你想干什么都行,可以再多做点儿,也可以进行其他活动。你完全可以根据你目前的生活方式灵活安排,可它会成为你个人发展的撬棍,因为它能把原本微小的生活习惯转换为大得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