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读后感 > 《长日将尽》读后感范文(通用11篇)

《长日将尽》读后感范文(通用11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58W 次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日将尽》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日将尽》读后感范文(通用11篇)

《长日将尽》读后感 1

吸引我的是这本书的名字,读一遍觉得意犹未尽。作为日本出生的英裔作家,石黑一雄首先是一个取名高手,他的作品名字都非常唯美,如远山淡影、浮世画家、漠失漠忘等,当然这本书《长日将尽》也是,有着和日本花道茶道一样追求的那种意境之美。

看完此书时,我特别想到那句广告语: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只在乎沿途的风景。故事讲述一位优秀英国管家的经历,在管家工作的庄园进行新旧主人交替后,新的主人给他放了一个长假,给他报销油费去英格兰南部旅游, 20世纪初的年代就有这么好的老板“世界那么大 让你去走一走”,不得不说,这样的老板是如今的我们都梦寐以求的。

与其说是单独的自驾旅行,不如说这是一个为了与曾经一起共事的好同事见一面的一趟旅程,也是为了工作,希望把这位曾经一起共事的好搭档肯顿小姐重新叫回,实现一起工作的目的。过程中,管家史蒂文斯除了欣赏他从未见过的英格兰风景外,也回忆了他长达数十年在豪门巨室达林顿府当管家职场经历。作为达官显贵庄园里收获好评如潮的管家,专业的素养、管家的能力在书中得到细细诉说,印证了那句话:英国之外无真正的管家。因为极端的情绪自控只有英国人才做得到。

最大收获是通过本书了解到真正管家的伟大之处,那种隐忍、遇到意外也处事不惊、不急不躁的英式管家。是只有绝不是如今国内在房地产广告里加入一个端着银盘,添加引进英式管家高端服务这样粗俗字眼的说明。

而史蒂文斯所处的历史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那种特殊时期,在回忆自己成长为成熟有尊严的管家所经历过的大事件时,也透露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战败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别有深意。我想石黑一雄的作品之所以能够获得诺贝尔奖,也有他的作品里带有一种让人陷入思考,对战争的另一种思考。

让我感动的一点是,史蒂文斯管家的职业操守,对于35年的雇主,达林顿勋爵的维护。在主人去世后,世人对主人有很多误解的环境下,通过他的回忆看到一个真正的促进人类福祉的英国绅士。有太多的人相信自己有能力在更高等级的岗位上工作,对于这更高的岗位所要求的素质却又没有丝毫的概念。而史蒂文斯货真价实,把自己能奉献的都基本奉献了这位主人。

文字因为从第一人称来叙述,相对亲近感更强,体会到这一路上史蒂文斯也经历各种小白,比如汽车忘了加水,车开得完全没有了汽油,在旅途中的小插曲倒是让他有了更多经历,对于本中规中矩遵从规则的.管家来说,意外是不可容忍的错误,可在旅途中这些意外充满有趣的成分。

书的最后终于见到了肯顿小姐,但是与她来信所说的状况却不相同,史蒂文斯考虑了一整个旅程的事情,到最后不了了之,但是旅途并非没有收获。走出那个工作了近40年的豪门宅邸,去领略到不同的风景,遇见不同的人,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用肯顿小姐的一番话可以作为结尾:时光是不可能倒流的,一个人是不能永远沉溺在可能的状况中无法自拔的。你应该明白你所拥有的并不比大多数人差,或许还更好些,应该要心存感激才是。

《长日将尽》读后感 2

《长日将尽》是石黑一雄于上市次80年代所写的长篇小说。在本书中,作者以昔日的回忆贯穿全文。在记忆的长河中,我们看到了主人公虚空的一生。

故事围绕着一名男管家史蒂文斯展开。作为英国豪门巨族达林顿府的管家,三十年中,他见证了达林顿府在一战和二战之间那段辉煌的时光。但好景不长,二战以后,由于达林顿公爵支持罪恶的亲纳粹主义,开始没落。最终,爵爷在抑郁中结束自己的生命,达林顿府转给了法拉戴先生。在新主人的好意下,史蒂文斯开始了他的六天驾游。夕阳西下,史蒂文斯开始了对他一生的反思。

“他的选择并非是由于某种无法预知的命运的压制使然,更多是出于一种自我意识。”在父亲的高度影响下,史蒂文斯选择了管家这一职业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忠于主人才能体现一个管家的价值和尊严”是他捍卫不动的真理。史蒂文斯认为达林顿是“维护这个世界的正义”之人,所以他全身心为主人服务,没有一丝保留。为此,他牺牲了很多。

首先是亲情。父亲从前一直是史蒂文斯心中的'榜样,他也是个兢兢业业的管家。尽管在父亲弥留之际肯顿小姐再三报告他父亲的状况,希望他可以回去看一下他父亲,史蒂文斯还是为了职业操守放弃了亲情,错失了与她父亲的最后一面。他把这种追求专业度的行为叫做“管家的尊严”。

然后,就是爱情。在达林顿府工作的日子里,虽然肯顿小姐一再向他示好,但史蒂文斯却无动于衷。回忆中,他对于肯顿小姐的叙述一直是躲躲闪闪,也许是出于对当年过分追求职业精神导致爱情无果的悲伤。史蒂文斯的冷漠一次又一次让肯顿小姐放弃了对爱情的希望,远嫁而去。虽然史蒂文斯在回忆中没有透露对肯顿小姐的真情实感,但却可以从他的叙述中找到对她的爱意和愧疚之情。旅行中,为解决府中人手不够的情况,史蒂文斯再一次去找了肯顿小姐。但是这一次,史蒂文斯可以对肯顿小姐说的,只有一声再见,也许再也无缘见面了。

夕阳西下,长日将尽。史蒂文斯一辈子的理想追求,也随夕阳沉入大海。他在大海边痛哭涕流。无奈为时已晚,即使他最后终于直面了自己的情感,认清了他所谓的理想抱负,生活却早已不可逆转。史蒂文斯不是一个自暴自弃的人,正如他坐在长椅上所说:“我的确应该不要再这么频繁地回顾往事,而应该采取一种更为积极地人生态度,把我剩余地这段人生尽量过好。整日地自寻烦恼,忧心于当初究竟该怎么做又不该怎么做方是人生之正途,又有什么意义呢?你我之辈,只要是至少曾为了真实而又价值地事业而竭尽绵薄、稍作贡献,谅必就已经尽够了。我们当中若是有人准备将大部分地生命奉献给这样的理想和抱负,那么毋庸置疑,值得为之自豪和满足地就在于这献身的过程本身,而不应计较其结果究竟如何。”彩灯初上,他选择了重新开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服务新主人,成为一名优秀的管家。

读完这篇小说,给我感触最深的无非就是史蒂文斯这个人的所作所为。石黑一雄表示,他写这本书的出发点是“你是如何为了事业而荒废了人生”。在他笔下,这点也充分体现出来了。史蒂文斯为了他的事业成功不惜一切代价,抛弃了爱情和亲情,最后却一无所获。史蒂文斯在本书中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经历和遭遇也反映了社会中很多人的生活,忙忙碌碌了一辈子,到了长日将尽之时回首人生,看见的,只有空虚和悲伤。但是,过去永远是过去,未来才是最重要的,在遭遇悲剧后,我们每个人都不能放弃希望。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向史蒂文斯学习,不因为失败而止步不前,不因为悲伤而虚度生活。

最后,无论发生什么,记住:一个人只有正视自己,直面内心和现实,才能获得最终成功的希望和勇气。

《长日将尽》读后感 3

黑石一雄的作品《长日将尽》,当我看到“如此一来,我有理由希望到我雇主回来的时候,我就能让他感到一种愉快的惊喜了。”,心里隐约觉得故事要终结了,可是又想继续看下去,想看看期待着主人公的转变。

再翻开下一页的时候,看到了译者的后记,心里一沉,同时也释然了。就这样,主人公跟他过往的生活做了一个告别,即将以新时代的管家身份,继续服务于他的主人。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觉得很是悲凉,一阵酸楚涌现出来。还没有仔细回味,就继续把译者的.后记给看了。有点后悔,因为后记里有太多深刻的分析,一些自己想到的没想到都给出来了,让自己对作者的立意和主人公的性格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主人公史蒂文斯作为一名管家,一直都想要成为所谓伟大的管家,为此可谓是竭尽全力。从我的角度看,他对伟大管家的定义应该是:服务于一个优秀的主人,而自己有尊严的协助成就主人的事业。这导致他为了自己的职业身份,直接忽视,或者说根本没能够感受到自己与女管家肯顿小姐之间的感情。经过多次的努力试探后,肯顿小姐不得不选择放弃自己的爱情嫁作他人妇,然后过着不满足的生活。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史蒂文斯这种对情感疏离和压抑的表现,根源在于他的原生家庭,从他跟父亲的对手戏中可见一斑。他跟父亲同在一个屋檐下工作,但是在这段回忆里父亲出现的并不多,虽然他视父亲为自己作为管家的榜样,两个人的交流却没有丝毫的亲密。直到父亲去世,史蒂文斯都还在忙乎他的职责,没有守在父亲的病榻前,父亲也是同样的态度。父子两人之间的气氛,让读者一看就觉得压抑,想要逃离,这种情绪对当事人来说应该更具有杀伤力吧。所以成就了主人公克制的性格,导致了他的人生悲剧。

即便是前面几十年,受时代的影响,没有机会更好的表达自己,这样的时代或许是更适合他的呢。因为时间来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整个世界都变得更加追求自我了,(这一点从作者给他安排了一个美国主人就可以看出,)史蒂文斯反而不知道该如何生活了!因为他似乎没有自我,他没有办法感受到自己的情感。这也是为什么在看到他结束自己的旅途,跟过往告别之后,迈向新生活的时候,我感到的是深深的悲哀。因为他居然一直想到的仍旧是自己要如何训练去让雇主愉悦!

《长日将尽》读后感 4

读这本书是很久之前了。想到这本书,首先想起的就是它美好又充满无限失落的名字。有一版翻译将书名译为《长日留痕》,呆板的直译,顿觉无味,私以为没有“长日将尽”好。其次就是想到了作者石黑一雄谈到这本书的写作意图时所说的:

“你是如何为了成就事业而荒废了你的人生,又是如何在个人的层面上蹉跎了一辈子的。”

史蒂文斯的父亲是一个优秀的职业管家,追随父亲步伐的史蒂文斯,也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名“伟大的管家”。

“他在指点自己多年的服务生涯时能够自豪地说,他已经将他的全副才能用以服务一位伟大的绅士了,而通过这样的一位绅士,他也等于是服务了全世界。”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史蒂文斯在达林顿府兢兢业业的服务了35年。这三十五年间,他谨小慎微,牺牲了爱情、亲情。因为出于对“伟大意义”的追求,他为了工作放弃了自己拥有爱情的可能性,放弃了见父亲最后一面的机会。他的工作生涯也确确实实达到了足够辉煌的程度,达林顿府“经常举办盛大聚会,贵客盈门”。

府上举办的会议也确实改变了世界,达林顿勋爵也确实影响了世界。不过,未能看破政治的风云变幻的达林顿勋爵并未达到自己最初的目的,反而是沦为纳粹的棋子和帮凶。这完全同史蒂文斯所追求的“伟大”背道而驰,甚至史蒂文斯也开始回避自己曾为达林顿勋爵服务的事实。

和媒体打完官司后,伟大的绅士名声毁掉,昔日的华美府邸也门可罗雀,达林顿勋爵自杀,达林顿府也易手新雇主法拉戴先生。所以史蒂文斯半生的兢兢业业有意义吗,为了职业所放弃的一起值得吗?后来见过多年未见的肯顿小姐后的史蒂文斯说是值得的,因为他不再去追求所谓的“伟大的意义”,只要自己服务的人,是个好人,是个真正的绅士就够了;而达林顿勋爵,确实是一位绅士,是好人。

当时读完书,看到好多书评都在为肯顿小姐惋惜。我也很惋惜,但我情愿更多的把肯顿小姐视为史蒂文斯这“兢兢业业”的生活的另一种可能。史蒂文斯何止是放弃了拥有爱情的可能呢?他甚至没什么朋友。他对肯顿小姐的犹疑和徘徊,也是他对于生活中的变化,生活的另一种可能的迟疑。

他的.辉煌管家生涯随着二战的结束而灰飞烟灭,在新雇主给他的六天旅行中,他一路上的见闻和思考,以及和肯顿小姐的见面,让他从所谓的“伟大意义”中解脱出来。

第六天和肯顿小姐的见面,他们之间的谈话让史蒂文斯彻底的放下那段“辉煌又羞于承认”的过往。说出这些话的是当初的肯顿小姐,也是现在的贝恩夫人,史蒂文斯的心碎大概多少是有一点因为肯顿小姐的吧。

可当然啰,那也并不意味着,偶尔也不存在这种时候—特别是那孤独的时候—那时你暗自思忖:“我对生活犯下了一个多么可怕的错误啊!“而且你会开始构想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一种你也许曾经可能拥有的更美好的生活。比如说,我开始构想我也许曾经可能与您共冋拥有的那种生活,史蒂文斯先生。我想那造成有时我会对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大发雷霆而且离家出走。可每次我这样做时,要不了多久我便认识到适合我的地方便是与我丈夫待在一起。总而言之,现在完全不可能让时钟倒转了。你不能永远总是对过去也许会发生的事耿耿于怀。你应该认识到你与大多数人一样地过得很好,或许还要好得多,那就应该心满意足了。

在夕阳中,斯蒂文斯和一位曾经也是管家的男人在海边讲他在达林顿府的工作,在男人走后,他在海风中思考起自己的新工作。过去的可以说出口,以后的可以去想象。

六天的旅行,是一趟和自己达成和解的旅行,接受自己过去因构想出的伟大,所谓的尊严,和那些“崇高的理想”而“蹉跎”的时光。长日将尽,但尚有余晖可看;个人命运虚空,但生命的鲜活无可抹杀。

最后还是忍不住感叹一下石黑一雄的厉害,虽然是英国长大的日裔作家,但在情感表达上,却没有丢失日本作家惯有的细腻,史蒂文斯隐忍克制中的细腻的情感一度让我看得很压抑。

书里关于肯顿小姐和史蒂文斯之间的情愫描写的我感觉还是很细腻的,如果觉得没磕到的话可以去找《告别有情天》这部电影看看,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史蒂文斯,挺值得一看的,电影主要展现的就是肯顿小姐和史蒂文斯之间的爱情,很能让我磕到。

《长日将尽》读后感 5

为无所慰藉之人提供心灵慰藉……是读此书最贴切的感受。展开谈一谈:

首先阅读时第一感觉是想到唐顿庄园的管家卡森。会不由自主将两个人物想象成同一个人。典型的英式贵族管家,做事一丝不苟,冷酷无情,对主人无条件效忠,唯命是从。老派英国绅士派头,时时刻刻表现出“尊严”二字。书中也花了大量的篇幅探讨尊严的命题。

其次是叙事结构和冰山法则。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视角,代入感很强,好处是便于将回忆穿插于现实中,同时表达男主人公的那种克制和隐忍。回忆是一种不准确的带有虚构式的回忆,经常将回忆记错,营造出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厚重色彩。冰山法则是小说叙述的另一大特点,行文平淡没有波澜起伏,文字刻意的克制,但是在冰山之下暗流涌动,父子之间的情感,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等等,越是克制隐藏,背后蕴含的能量密度越大,最后在史蒂文斯一句:“真的',那一瞬间,我的心都碎了。”所有的情感彻底爆发了……

最后是带给读者的思考。为了成就事业而荒废了自己的人生,在个人层面蹉跎了一辈子,值得吗?人的一生该怎样过,才算是不枉此生?从不同的纬度思考,会得到不同的答案。男主人公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成为伟大管家这一目标,像摒弃七情六欲,一路三叩九拜去圣地朝拜的佛教的苦行僧一般,为了心中的信仰!不要世俗、不要亲情和爱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隐藏克制自己的情感。他既成功了,实现了成为一个伟大管家的理想,受到同行的赞誉和旁人的尊敬;他又失败了,夕阳西下时他坐在海边的长椅上,回忆起这一生,只感到“一片空虚”涌上心头……

人生,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败?这么宏大的命题,谁又能说得清楚。

《长日将尽》读后感 6

好险啊,差点就错过了一本经典好书!回忆开始之前,小说读起来琐碎无聊,一句话要绕好几个弯子才能弄明白,但从第二章起,现实线、爱情线和历史线巧妙地交织在了一起,汇聚成具有哲学深度的叙事和探讨,让人大呼过瘾。

结合马克斯?韦伯《学术作为志业》、《政治作为志业》的演讲来读,风味更佳,对全书的时代背景和思想背景有了更深的理解。“长日将尽”送葬的是那傍晚的夕阳,是史蒂文斯的爱情,是英国管家的地位,是贵族精英的权威,是大英帝国的荣光,也是启蒙时代以来人类的.梦想。不再有善的政治,秉持道德的政治家已经被时代抛弃,被斥为“外行”。人类再次叩问自己的理知和良心,叩问自己究竟能为社会和未来承担多大的责任。

最后,石黑一雄和译者都忍不住要给过往的坟墓挂上一个花环,给拆解得支离破碎的回忆一点希望,要安慰那不可慰藉者(to console the unconsoled),给他们“缓慢前进的信心和勇气”。我则要悲观一点,这样的安慰不过是欺骗那不受欺骗者(to deceive the undeceived)罢了。那将山石推上绝巅的西西弗斯们,你们可做好了两手空空的准备?当一切无意义、无价值、无结果,你们还有勇气安然地度过你们的人生吗?

《长日将尽》读后感 7

读完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石黑一雄的小说《长日将尽》,我只想吐槽,吐槽,吐槽。

整部小说从一个管家回忆过去的角度叙述的。这是一个怎样的管家呢?他人生唯一的追求是成为一名伟大的管家。他认为伟大的管家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守职业精神和专业风范,全身心地化入其职业角色,而绝不会为外部事件所动摇,不管这些事件是何等出人意料、令人恐慌或者惹人烦恼。他做到了。他在英国尊贵显赫的达林顿勋爵府当管家。父亲生病,他没时间照顾,因为要为府上即将召开的重大会议做准备。父亲临终,他没时间看望,因为要伺候勋爵宴会厅的客人们酒水。我不明白,手下有二十多个员工,干嘛不安排别人帮他一下呢?老爸快要死了,他还以坚守岗位,敬业为荣。不顾亲情,他还放弃了爱情。肯顿小姐是府上和他一起共事的年轻女管家,爱他表白他,可他却视而不见。最后肯顿小姐为了试探他的反应,告诉他她要和别人结婚了,他也只是说:“啊,真的吗,肯顿小姐?那就请您允许我向您道贺了。”说得那么礼貌,那么客气,那么无可挑剔,却丝毫不流露一点个人感情。是的,他一直都很严谨认真,从不流露个人喜怒哀乐。所以,你可以想象得到这部小说的文字是多么一本正经,单调乏味。我读的时候就想伸手往管家咯吱窝挠几下痒,逼他笑,让他放松。

他还认为伟大的管家要为伟大的人物服务。达林顿勋爵在他眼里是一位能影响世界文明的伟大绅士。他参加过一站,亲自打败了德国。但是本着高贵的.绅士精神,在一战后他为战败的德国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打抱不平,于是多年来坚持邀请世界各国的政要、外交官、杰出人物在府上会谈,运筹帷幄,殚精竭虑,以支持和帮助德国。悲剧的是,最后成了被希特勒利用的一枚棋子,凄凉去世,传为笑话。管家为达林顿勋爵服务三十多年,一直引以自豪,最后却禁不住要怀疑人生,甚至不敢让别人知道他的雇主是达林顿勋爵。这个时候,他的专业和职业精神何在?

一直不动感情的管家为何要回忆人生?契机是老雇主英国人达林顿勋爵去世了,新主人美国人法拉戴先生来了。为风格迥异的新老板服务,工作一直不太顺利,交流也有待磨合。法拉戴先生故意让他放假几天。大概是职业生涯中第一次空闲下来,他很不习惯,几度纠结。老板说你出门看看山水旅游一下吧,他说那我去见见以前的老同事肯顿小姐吧,顺便邀请她来工作,解决我们目前人手不够的问题。你看,这把年纪了还装,不就是一直对肯顿小姐念念不忘嘛。

于是乎在独自一人的六天旅游途中,他不停地回忆过去,意识到曾经把工作看得高于一切,而最终工作也不能带给他全部的满足;意识到曾经不在乎的亲情和爱情,失去后却是多么的遗憾和感伤;意识到完美是不存在的,现实是残酷而无奈的,归根结底,我们别无选择。

小说的结尾终于不那么端着了,弥漫着伤感,并打鸡血:整日地自寻烦恼,忧心于当初究竟该怎么做又不该怎么做方是人生之正途,又有什么意义呢?你我之辈,只要是至少曾为了某项真实而有价值的事业而竭尽绵薄、稍作贡献,谅必就已经足够了。

可惜的是,遮遮掩掩,浅尝辄止的回忆和文字,缺乏丰富和细腻度,始终和读者保持着距离,使得那些遗憾和伤感力量不足,反显矫情。

《长日将尽》读后感 8

在作品中,石黑一雄以他一贯娴熟的零散回忆的手法展开故事。管家史蒂文斯的回忆超越了个人的回忆层面,延伸至更深刻的集体记忆层面,民族记忆层面。主人公不仅实在回忆追述自己的一生,也在回忆中追寻自己的.存在的文化记忆,身份记忆,甚至是隐藏在背后的历史记忆。

对于史蒂芬斯来讲,为了所谓的事业而放弃亲情和爱情,知道晚年才醒悟反思,对于英国,是曾经辉煌鼎盛的日不落帝国经历了战争洗礼,最终走向衰落。本书用平静的语调重现了那一段豪门往事,帝国余音,将宏观历史下小人物的悲剧命运抽丝剥茧。

萨特说过,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在人生的结尾,史蒂芬斯终于通过旅行构筑了温情,反思了过去,原谅了自己。

《长日将尽》读后感 9

职业管家史蒂文斯一边游览优美的乡村胜景,一边回忆蹉跎了自我的人生风景。此书的文风有些像书中所说的英格兰的风景“在于那种静穆的优美,高贵的克制。”

史蒂文斯认为:“在欧洲,极端的情绪自控只有英国人做得到”。如若果真如此,当年英国人为何不远万里入侵中国发动鸦片战争?或许英国人具有双重性,对内的光荣革命可以佐证英国人具有情绪自控的一种性情,对外的`侵略和殖民又说明其野蛮程序不亚于欧洲其它民族。或者像本书评论所说,是一种不可靠的叙述。

书中有数次笔墨谈及尊严,几个人物也对尊严进行过饶有兴趣的讨论:

格雷厄姆先生认为这个尊严有点类似女性之美的,试图对其进行分析是无甚意义。

老管家史蒂文斯家父终其一生都在践行“与其职位相称的尊严”,即在于其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坚守其职业生命的能力。

史蒂文斯竭尽所能保持了一种与职位相称的高尚尊严,以服务于显赫府邸为荣。

哈里。史密斯先生,一位乡村的竞选人员认为:“尊严并非绅士们所独有的,尊严是这个国家的男人和女人都可以凭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并能是最终得到的东西。奴隶是没有任何尊严的,你生而自由,有明确的见解,这就是尊严的真正意义。

卡莱尔医生,一位乡民们公认的绅士认为哈里。史密斯关于尊严的演说是一派胡言,脑子就像一锅粥。

达林顿勋爵认为哈里。史密斯关于有明确见解的观点导致数不胜数辩论、争吵,导致停滞不前。

达林顿勋爵一生独自决断,最后误入歧途,史蒂文斯说我作为管家又什么可损尊严的呢?

这些,谁又能说得清呢,也许矛盾本来就存在于万事万物中。

时移事转,达林顿府第主人变为美国人。肯顿小姐与生活、岁月达成了和解,她最后爱上了她的丈夫,孙子也即将出生。史蒂文斯也将不再沉湎于回忆,努力地学习揶揄打趣以适应新的主人。

长日将尽,且赏余晖,也是一种旷达。

《长日将尽》读后感 10

常看到对英国贵族的赞美,对英国人克制理性的赞美,看完《长日将尽》这本书,也许会怀疑这种远距离的想象的赞美。不过,虽然整个故事呈现出淡淡的忧伤的情绪,虽然评论区多数读者否定性评价主人公的行为方式,但是我更倾向于“达成自我和解”的接纳,因为人们是靠“理性”的后知之明来评价主人公史蒂文森的“理性”。而事实上,就象在莫斯科斯姆村里,曾经的勋爵家的管家被村民当成勋爵般尊崇,而管家回忆在勋爵家宴会上自己因为平头百姓的理所当然的无知而被蔑视;就象三十年后从书信联系到现实见面后肯顿小姐终于不再以为“我的余生在我面前伸展为一片虚空”;就象车站里退休管家欣赏享受傍晚的'休息。虽然史蒂文森也有遗憾,但是在别无选择的命运中,“值得为之自豪和满足的就在于这献身的过程本身,而不应计较其结果究竟如何。”当然,结果是那么的重要(因为通常情况下“成功”的标准就是完满做成某事),但是,人也得接受付出不及得到的亏损的现实(未完成的状态)。

有说,“石黑一雄的文学创作的三个关键词是时间、记忆与自我欺骗”。

那么故事最后,已为本恩夫人的肯顿小姐说“不再虚空”,从贵族管家下降为巨富管家的史蒂文森说“值得为之自豪和满足的就在于这献身的过程本身,而不应计较其结果究竟如何”,两者是否都是“自我欺骗”呢?通常意义上,“自我欺骗”具有否定性;但是,换一个词“自我安慰”,则中性得多。除了必需的日常生活及需求,“头顶的星空”,“诗与远方及艺术”,“宗教及神性”被赋予高于生活的崇高与审美与超越的地位,然而,在“伟大与顶点”之后,人生自然面临下坡路,这下坡路总要走完的;或者说,曾经自以为的“伟大与顶点”原来只是虚妄,那迷途之返总要持续的;或者说,更多人压根都没想过“伟大与顶点”这码概念;欺骗与清醒,是从旁观者角度的审视,而作为当局者,“不能”与“不为”并非黑白鲜明的决绝。

无论是史蒂文森机器人般无情克制服从的顶级管家生涯,还是达林顿勋爵好心办坏事的精英政治生涯,还是莫斯科斯姆村村民的平民政治热情,还是肯顿小姐的“多情总被无情恼”,都不必后悔自己的人生,因为每个人活成的样子都别无选择。或者,你会否定我这番宿命论的消极言论,没关系,因为,我们谁也不能代替别人去生活。

《长日将尽》读后感 11

一直以为石黑一雄是日本作家,实际是年少随父亲到英国生活的日籍英国作家。

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他的作品三个关键词:时间、记忆、自我欺骗。在这部小说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六天的驾车旅行,史蒂文斯一路回顾自己三十年的管家生涯,服务过的“真正的绅士”达林顿勋爵在一战二战期间促成的英国和德国中的系列重要会面,每走一天,就像又多拨开一点云雾,得以窥见回忆更多一些的面貌,他在回忆中告诉我们达林顿府曾经的辉煌和最终的'黯淡收场,告诉我们达林顿勋爵是一名真正的绅士却最终因为这份难得的品格反而被纳粹利用沦为棋子,告诉我们他自己如何兢兢业业朝着职业顶点一路前行却沿途错失亲情错过爱人,而他以为的那个夜晚到来的“职业生涯顶点”,却是连同达林顿勋爵一起助长了纳粹意图的“恶”。那晚指责他只知无条件顺从勋爵意图的勋爵教子最终也在随后的战争阵亡。而这一切的真相,在史蒂文斯的回忆中遮遮掩掩一度披着各种辩解的外衣。

勋爵自杀后,达林顿府易主美国人,史蒂文斯虽然依旧是那的管家,然而一切都不一样了,长日将尽,不仅是大英帝国时代暮色,也是他一生错付的最终结局。大概作者也不忍心,所以会在结局借由那个看彩灯的老人的口来安慰史蒂文斯:虽然长日将近,但往往黄昏才是一天最好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