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读后感 > 读《齐白石》有感大纲

读《齐白石》有感大纲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14W 次

读《齐白石》有感1

读《齐白石》有感

今天,我读了208个名人的童年故事这本书,里面的每一篇故事都令我印象深刻,并且每一篇都是很有教育意义,而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关于——齐白石的故事。

齐白石是我国近代史上一名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学家、艺术家,他很喜欢画花草、鱼虫、水和人物,但最擅长的就是画"虾",齐白石曾经担任过我国的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位。

齐白石家境贫困,世代务农,他小时候曾在外祖父的私塾里读过书,故乡优美的景色像一股清泉水,滋润着齐白石的心田,一天晚上,齐白石在描红本上写字,写腻了,就在描红本上画起画儿,他先画了一条游动的小鱼,又画了一只在林间欢唱的小鸟,再画了一株含苞待放的映红。从那以后,齐白石就迷了画画儿。

齐白石画画儿的事很快就在同学们中传开了,小伙伴找他画画儿,他从不推辞,从写字本上撕下一张纸就给人家画画。

这年秋天,家里收成不好,齐白石只能终止了刚刚一年的学习生活,当上了放牛娃,即使是这样,他也始终没有忘记过画画儿。每当闲睱空余时,他就坐在小溪边细心观察虾的习性,为此还曾被芦虾钳过脚趾。最后齐白石终于画好了虾,他画虾的美名也流传于这世上了。

读完这个故事后,让我对齐白石又有了敬佩之情,他没有因为这世界上命运的悲惨而放弃自己喜欢做的事,相反,他却更加努力的画画儿,观察细微的事情,去把他的画画的更完美。

我们应该学习齐白石这种精神,现在的我们只要一遇到挫折就放弃,根本不会像齐白石这样,不仅不放弃,反而更努力的精神,这点应该值得我们赞扬和学习。

小编评语:

刘鑫:通过阅读这篇,能看出你很用心地看了这本书,并且这个故事对你的影响也很大,但是,希望你在今后的写作中,把故事内容简练的描述出,把这篇的感受和影响要重点的描述出。加油希望以后的写得越越好。

读《齐白石》有感2

寒假里,我读了齐白石先生的一篇文章名叫不教一日闲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章讲述我国现代国画艺术大师、篆刻家齐白石先生早年只是一位雕花木工,工余时间他经常学习画画和篆刻。一次,齐白石在帮一户人家雕刻嫁床时遇到了书画家胡沁园,虽然当时齐白石的绘画已经小有名气,但他仍然决心拜胡沁园为师学习画画,齐白石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常常作画、阅读到深夜,短短几年,他就在绘画、篆刻等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进展。齐白石非常珍惜时间,从27岁开始,都坚持每天挥笔作画,数十年不变。齐白石一直用“不教一日闲过” 这句警句来勉励自己,在他90岁生日的那天,在喜庆的气氛中,由于过度疲劳,在家人的一再劝阻下,他才勉强放弃了每日作画的习惯。不过,第二天,他就早早起床认真地对家人说:“昨天客人多,我没有作画,今天可要补上昨天的‘闲过’呀!”“不教一日闲过”,说出了“业精于勤”的道理,也正是这种“不教一日闲过”的精神成就了齐白石这位名满天下的艺术大师。

齐白石的故事告诉我们,天才、大师不是上天恩赐的圣物,而是辛勤汗水的结晶。智慧和能力总是潜藏在我们生命之中,只有当我们抓住机遇自信地去奋斗,自己开发自己,自己塑造自己,它们才会聚集起来,发挥作用,成就自己。人一旦决定要做的事情,就要坚持不懈地去努力,不应该随意放弃目标,别让拖延和借口阻碍了进程。一个人要想成就大事,首先要学会利用自己的时间,养成良好地运用时间的习惯。

“不教一日闲过”,一分一秒都让它有价值。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时间是每个人最应该珍惜的财富,这种财富不能储存,不能借贷,也不能购买,它比金钱更宝贵,它是构成生命长度的基本单位。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生面是用时间来衡量的,善用时间就是珍惜生命,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珍惜和热爱时间吧!

读《齐白石》有感3

当下社会上不少研究齐白石的人,包括所谓齐白石的弟子们,经常用调侃和戏说的方式评价齐白石,缺乏对大师的敬畏之心和严肃的学术精神,喜欢在花边趣事中寻觅,有意无意中,诋毁和弱化了齐白石的精神追求和艺术修养。读了《齐白石自述》这本书,方知很多曾经听到的说法存在谬误,有些是以讹传讹,对齐白石名誉造成了严重的损毁。

齐白石

误传之一:齐白石六十岁开始学画

在美术界有一种说法,说齐白石六十岁以前是木匠,六十岁以后开始画画。实际情况是齐白石五岁开始对着邻居家的门房临摹门神雷公像,之后到了私塾,就常把一本一本的描红本当成画本,画画去,主要是把眼里看到的猪马牛羊,当模特画出,他的做法屡次遭到私塾老师的呵斥,说他"只顾玩,不干正事"到了十六岁齐白石开始学习细木工,主要是在建筑、家具上雕刻描金,也做一些小家具,如化妆盒、床柜等,也就是现在称工艺美术的学科,这个是需要画画功底的。也就是这个时候,齐白石真正走上了学画画的道路。二十岁的齐白石开始自学《芥子园画谱》,把《芥子园画谱》的画样,创新地用在雕花的木器上,受到主顾欢迎。二十六岁的齐白石仍以做雕花活为主。在雕花的主顾家,雕花活做完以后,总有主顾让他留下画一些画,装点门面,从这时起,齐白石开始有了画画的收入,也就是说齐白石在二十六岁的时候已经开始卖画了。二十七岁正式拜当地名师胡沁园开始画画生涯,扔掉木匠工具,改行专做画匠,从此以画画为生。

误传之二:齐白石因徐悲鸿的提携得以成名

其实齐白石的成名主要归功于陈师曾和林风眠,徐悲鸿只是续聘了齐白石在美术专门学校的教授职务。1917年,齐白石为了躲避战乱和土匪掠夺而到北京谋生,在北京琉璃厂南纸铺结识陈师曾,陈师曾当时是京城著名画家,画坛领袖级人物,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员。齐白石刚到北京,人生地不熟,又出身贫寒,更没有什么留洋凭,曾经以做劳力木匠为生的经历,更成为业界讥讽的笑料。当时的人们比较看重科举,讲究题榜名士的画画身份。齐白石起初学的是八大人的画法,画风比较粗犷,不受京城人喜欢,画价很低,还不容易卖出去。有一天陈师曾到齐白石住处北京法寺,对齐白石的篆刻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也指出了其美术作品一些不足之处,并鼓励齐白石自创风格,不必求媚世俗。并为其题诗一首,赞美齐白石画画风格高雅,只是俗人不懂,不要低头求合群。最重要的是陈师曾为了提携困顿中的齐白石,在1922年赴日参加东京府应工艺馆的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特意捎带齐白石的花卉、水画去参加展览,并全部卖出。画价从100到20银元不等,是当时齐白石国内卖价的100倍左右。并且日本人又为陈师曾、齐白石两人拍摄了画画过程和生活状况的纪录片,在东京艺术院放映,反应良好,起到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效果。北京琉璃厂的画商们也开始看好齐白石画作的前景,纷纷开始预订画作,准备做一把投机生意。从此齐白石在京城一炮打响,卖画生意一天比一天兴隆起。因陈师曾逢人便夸其画作,又策划展览,齐白石得以跻身于名家的行列。齐白石对陈师曾也更加感激。齐白石曾说,"我是永远忘不了他(陈师曾)的;除了陈师曾,懂我画的简直是绝无仅有"陈师曾和齐白石都是湖南人,两人以此成为同乡兼志同道合的朋友。

1927年,六十五岁的齐白石应北京艺术专门学校(现中央美术学院前身)校长林风眠邀请去当教授,因为齐白石认为自己是乡巴佬,到洋学堂当教授,怕学生笑话、看不起,起初一直没有答应,经林风眠和朋友三番五次的邀请,才应允了。所以,并不是人们一直传说的,齐白石是靠徐悲鸿邀请当中央美院教授后成名成家的。当然,新中国成立以后,徐悲鸿在齐白石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成为全国首届人代会代表等事上提供了不少的帮助。

误传之三:齐白石的气节和人品

美术界人士谈起齐白石时最多的不是作品好坏、功力多深,而是齐白石如何吝啬,如何抠门,如何计较润格费的笑话。笑料的,大多都是从自称是齐白石弟子的口中说出。其实从《齐白石自述》这本书看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儿。

首先说齐白石的人品。齐白石一生靠卖画为生,没有巴结任何权力阶层,也不靠近当官的,虽有几次当官的机会也断然拒绝了。这在当时卖官买官横行的时期,甘愿做一个纯粹的艺术家是多么的可贵。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北京城期间,齐白石闭门谢客,拒绝把画卖给日本军人和日本投机画商,与当时众多汉奸人投靠洋人、献媚逢迎侵略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出其崇高的爱国情操,怎能说见利忘义呢。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当选美协主席、人大代表,那也是群团组织,没有工资的,他还是以画画为生,养活全家。

在《齐白石自述》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涉及朋友劝他到日本卖画、挣钱时说"我定居北京快过九个年头啦!近年在国内卖画所得,够我过活的,不比初到京时的门可罗雀了。我现在饿了,有米可吃,冷了有煤可烧。人生贵知足,糊上嘴,就得了,何必要那么多钱。反而自受其累呢"从此可以看出齐白石并不是一个贪财的人。还有一事,齐白石父亲去世,他请好朋友樊樊为父母写墓碑,按照樊樊当时的润格费,悉数给了樊樊一百二十多元的笔资,足以看出齐白石不是爱占小便宜的人。虽然和樊樊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还是尊重朋友的劳动成果。

197年"七七事变"后,齐白石不愿参加日伪举办的什么盛典和饭局,懒得跟日伪汉奸废话,干脆在大门上贴上一张纸条,写了十二个大字"白石老人心病复作,停止见客"其"心病"二字齐白石觉得用得非常恰当,后又在门上贴上"画不卖与官,窃恐不祥",意思是画不卖给当官的,当官进家对卖画的人不吉利。后又声明"绝止减画价,绝止吃饭馆,绝止照相",可见齐白石在大是大非上立场鲜明,经济上舍小利取大义。绝非有些人说的,齐白石是多么在乎蝇头小利的人。

194年,八十三岁的齐白石看到国破家亡的状况,面对假借买画名义,常捣乱的人,他毅然在大门口贴上了四个大字"停止卖画"这对一个以卖画为生的.人说是多么艰难的事。停止卖画后,对关心齐白石日常生活的朋友询问,齐白石用诗回答,"寿高不死羞为贼,不丑长安做饿饕",意思是说我年龄大了,宁可挨冻受饿,也绝不甘心去取媚日伪汉奸。表现出齐白石大义凛然的傲骨情操。虽然停止卖画。(fsir)但每天还是画画不断,所画作品分给儿女们保存。其中不少画作是讽刺挖苦日伪汉奸的佳作。用老鼠、螃蟹等为题材,表现日本帝国主义像老鼠和螃蟹一样偷东西、横行霸道。有人劝齐白石明哲保身,齐白石回答说:"残年战乱,死何足惜,拼着一条老命,还有什么可怕的呢。"日伪汉奸为了拉拢齐白石,想让其重新回到已经是日本人控制的艺术专科学校任教,齐白石断然拒绝,体现出齐白石在国难当头之时的爱国精神。

误传之四:齐白石有五六次婚姻

自媒体上传说最多的是齐白石的婚姻,传说齐白石结过五次婚,也有说六次的,与事实严重不符。齐白石一生只有两次婚姻,第一次是结发夫妻,也是童养媳陈春君,一个是先为小妾后成继室夫人的胡宝珠。1874年齐白石十二岁,当时的风俗是家里做事的人少,男孩子很小就要娶亲。女孩子的娘家,因为人口多、家境不好,为减轻吃喝负担,又想到女儿总要嫁人,早嫁过去早省心。所以不少家庭女孩很小便过门到夫家,等到男女双方成人,再同居圆房,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童养媳。齐白石也是在这一年娶原配夫人陈春君的,后齐白石到京城,陈春君因舍不得湖南老家的房产、田产和需要赡养的公公婆婆而未到北京和齐白石一起生活。但是,陈春君为齐白石挑选了十八岁的四川姑娘胡宝珠为小妾,照顾齐白石的生活,这在当时也不算什么新鲜事。陈春君1940年去世,享年七十九岁。1941年,齐白石在陈春君逝世一年后,在二十余人的作证下立胡宝珠为继室,这是齐白石的第二任夫人。胡宝珠194年病故,时年四十二岁,齐白石八十三岁。再后是1944年经人介绍一位夏珠女士,顾照齐白石的日常生活,并非夫妻关系。这是《齐白石自述》中关于婚姻的解说,应该是比较真实的情况。

误传之五:齐白石的年龄

关于齐白石年龄的误差。齐白石自称百岁老人,其实是197年去世,享年九十五岁。胡适在研究齐白石简历过程中发现齐白石七十五岁后大了两岁,胡适治学严谨,发现问题后,托人当面问齐白石,得到的答复十分含糊。于是,胡适又托齐白石好朋友询问,终于弄清了齐白石老人是因为听信了一个算卦人的话,说齐白石七十五岁,可能是一个不好的关口。就这样齐白石将自己的年龄,在七十五岁的时候说大了两岁,避开了七十五岁。这个大出的两岁就是迷信作怪,也透出齐白石老人的一种单纯和可爱。

据说,毕加索曾当张大千的面盛赞过齐白石。这位白髯飘飘的白石老人,以赤子之心讴歌了大自然的动物、植物和人物的美丽形象,拓展了中国画的题材空间。其人其艺,都令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