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推荐作文 > 论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观察指导的论文

论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观察指导的论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8.96K 次

  一、观察、观察指导的意义

论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观察指导的论文

学生作文、其材料主要来源于五个方面:亲自经历获取的、观察获取的、听获取的、阅读获取的、思考和想象获取的。其中,观察获取材料的局限性最小,获取材料的途径最广阔。而且可以调动各种感官,全面、深刻地认识事物。故作文教学中应特别重视观察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而观察又离不开思维,因此,它也是“思维者的感知”,是与思维同步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顺序地感知某对象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既可获取知识,又可验证知识(通过迁移)。既可解决作文的材料问题,又可发展思维。因此,只有教会了学生如何观察并逐步培养其良好的观察思考的习惯,才有可能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小学作文教学要求方面,特别重视观察的作用,强调了要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指出了观察指导的途径,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也十分重视观察的教学,对小学各个学段观察方面都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如:”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和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第一学段)”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第二学段)”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材料……“(第三学段)

由此可见,观察指导在作文教学乃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二、小学生观察中的心理特征以及观察指导中的注意之点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易对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热情高,这些都是对观察有利的重要心理基础。然而,他们心理上也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如:注意力易分散;观察不全面、不细致,即观察中往往停留于笼统的或是个别突出的印象上;不善于在观察中分析比较,将各种事物联系起来,等等。这些薄弱环节都应在观察指导中高度重视,予以加强。

在观察指导上。应注意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是结合阅读教学进行。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解、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如何选用观察的角度、顺序、方法。如何确定观察重点从而抓住事物的特点;如何在观察中分析比较;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如何将观察中获取的知识进行积累等等。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可指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学习作者从部分(山、水)到整体(山水结合)地观察;学习作者怎样怎样在观察中分析比较——(用”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同漓江的水进行比较;同“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同桂林的山进行比较等。学习作者怎样从重点观察中抓景物特点——水:静、清、绿;山:奇、秀、险;二者结合,美景如画;学习作者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翡翠、老人、巨象、骆驼、屏障、竹笋、人在画中游等。

再如通过《火烧云》的教学,可以指导学生理解、学习作者“定点换景”的观察方法——即观察者的立足点不变而观察的景物在变化;通过《瀑布》的教学。可以指导学生理解、学习作者的“定景换点”的观察方法——即观察的景物不变而观者的立足点变化了;通过《草原》的教学,可以指导学生理解、学习作者“点变景换”的观察方法——即观察者立足点和景物都在变化……

但是,阅读教学,内容多,时间紧,不可能在观察指导上花很多时间。因此,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观察指导,使学生全面地学习掌握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种指导至少应解决好下述方面的问题:

(一)要使学生懂得观察之前应有明确而具体的目的、要求。观察的目的性是区别观察和一般感知的主要特征。有目的地观察才能在观察中分清主次,并将注意力集中于特定的目标上,才能抓住事物的特点,认识事物的本质。

(二)要使学生懂得观察必须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只有这样获取的知识才是有条理而不是杂乱无章的,参与整个观察过程中的思维才能有条理,层次分明。

(三)要使学生懂得根据要观察的对象的特点来选择确定观察的角度、顺序。世界上的事物千姿百态,千差万别。在观察一个具体的事物时,只有角度、顺序、方法是最适合认识事物的。才能有效地观察。例如:对有限的静止的事物全面观察。对事物的局部重点观察;对变化发展的事物跟踪观察;对相似或相反的事物比较观察等等。再如在景物观察中根据景物特点分别采用“定点换景”、“定景换点”、“点变景换”等方法进行观察等。

(四)要让学生懂得在观察中除了用眼、用脑之外,还要尽可能调动其它感官,参与到观察中去,这样才能提高观察效率。例如:观察一个熟透的苹果:可以看——鼓圆形,红中带紫;可以摸——光滑细腻;可以唤——清香味;可以尝——甜甜的。这样就可以全面、深刻地认识观察对象,从而获得更多的有用的写作材料。

(五)要使学生懂得观察中既要有取舍,又不要轻易放过对作文有用的材料。观察中可以获得的材料对作文来说,有的有用,有的则无用。这就需要在观察中作出取舍。而有的材料虽暂时用不上,但可能在以后用得上。还有的材料虽然不能直接作为作文材料,但通过大脑的加工,又可能成为很好的写作材料。故对这类材料在取舍时要多动动脑子,找到它们可能存在的价值,储存备用,不轻易放过。

(六)要使学生懂得观察要有主有次,有轻有重,要抓住重点,通过重点观察来把握事物的本质特点。一个事物,有主有次,有它的特点;一个事物的某个部分,也可能有主有次,有它的特点;一个事物整体上的主次及特点往往由其它各个部分的主次、特点组合而成。这些,都应在观察中注意到。只有抓住了事物的重点和特点,作文时才能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七)要使学生懂得观察中要边观察边思考。要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还要展开联想和想象。这样才能看懂、看透,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将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联系起来,从而较全面地认识生活,认识世界。这其实也是一个使观察获取的材料产生裂变的过程:观察中的分析、比较、联想,想象所得都可能成为新的有用的作文材料。而且也有利于发展思维,使观察效率更高。

(八)要使学生懂得观察是积累知识、发展思维的必由之路,要时刻留心身边的事物,随时观察,随时积累,切不可把观察看成作文前的临时抱佛脚。而且还要明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道理,养成记观察笔记的良好习惯。

(九)要指导学生观察时先拟好提纲,这样才能顺藤摸瓜。保证观察确实有目的,有顺序、有主次地按一定方法进行,使观察真正是“观察”,而不是漫无目标的泛泛的感知。

  三、观察的指导程序

在观察指导的具体操作中,一般来说,按“学法指导——观察思考——引导迁移——处理信息”的步骤进行效果较好。

“学法指导”即观察方法指导,是第一步,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应注意哪些,前文已论及,不再赘述。

“观察思考”(这里的思考包括一切思维活动)是学生观察事物,理解认识观察对象,发展思维,丰富作文材料切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由于心理特点限制,小学生往往不明白在观察中怎样思考,这是观察指导中的一个难点,在指导学生观察时,必须让学生逐步懂得怎样去突破它,要在指导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分析比较,引出他们的联想,激发他们的想象,学习把各种事物联系起来,学习从现有的知识中通过分解组合,加工创造,提炼出对作文有用的新材料。

“引导迁移”是促进新旧知识连接、使知识系统化以及验证知识的重要环节。既可以通过迁移将先前获取的观察对象的知识或与有关的知识加入到现在的观察中去,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或触类旁通,从而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观察现象,又可以通过迁移来验证先前所获取的知识是否完整、正确。

“处理信息”即在观察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分清主次,再进行逻辑排序,将知识编码储存,使观察所获取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明朗化。从而保证作文时“胸有成竹”。否则,纵是仔细观察了某一事物,所获取的也只能是真假难辨、莨莠不齐,主次不分,杂乱无章,模糊笼统,不仅于作文无益,还将对观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