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推荐作文 >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950字 初一作文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950字 初一作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42W 次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950字_初一作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950字_初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950字 初一作文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950字_初一作文1

我对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印象非常深刻,这本书中塑造了好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如忠勇双全的关羽,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老奸巨猾的曹操.....其中我最敬佩与崇拜的那就要数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的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先生。早年隐居隆中,后刘备三顾茅芦,请出诸葛亮作军师。

诸葛亮有很强的外交能力,尤其是他在赤壁之战中的游说,使得孙刘结成同盟。诸葛亮在孙权面前谈论战事时的精细,与当时东吴大都督周瑜、参军校尉鲁肃等人不谋而合;再有是军事才能,想必《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大家都不会陌生:周瑜借曹操之手杀了曹军水军将领蔡瑁、张允,心中很是得意,但他又担心这件事情骗的了别人,骗不了诸葛亮,于是派鲁肃前去试探。谁知诸葛亮不仅知道蒋干中计、曹操上当的事,还对鲁肃的来意也一清二楚。鲁肃回去如实向周瑜汇报。周瑜大吃一惊,心想诸葛亮真实料事如神。诸葛亮在军事上是长于治军而短于计谋。

第二天,周瑜召集众将领商议军情,请诸葛亮也来参加。周瑜在会议上请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之箭,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就够了。周瑜心中暗暗高兴,心想诸葛亮这下死定了。

诸葛亮对鲁肃说:“周瑜让我三天之内造十万之箭,分明是想让我死啊,只有你才能救我一命!”诸葛亮让鲁肃帮他准备二十条船,每只船配三十个士兵,船上用青布帷幔掩盖严密,船两边各扎五六百个稻草人。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去取箭,鲁肃很疑惑。诸葛亮传令让军士把船全力向北岸进发。这时,江上大雾弥漫,仿佛笼罩着一层轻纱。船队悄悄驶进曹军水寨。诸葛亮吩咐把船一字排开,就在船上擂鼓呐喊。鲁肃吓得脸都绿了,忙说:“快停!快停!曹军要是一出来,我们都没命了!”

诸葛亮笑着说:“放心!曹操虽有谋略,但疑心太重。他看见大雾,很是担心会有伏兵,绝不会轻易出击。”

在说曹军突然听到擂鼓和呐喊声,吓得乱作一团。曹操到江边一看,只见大雾弥漫,什么也看不见,江中长长地一只船队,似有千军万马。曹操说:“不许出击,只用乱箭射击。”于是曹军一万多将士拼命朝江中放箭,江面上万箭齐发,好像一场大雨从天而降。曹军越射越起劲,不一会,船上的稻草人身上插满了密密麻麻得箭。

天空渐渐发亮,浓雾散去,诸葛亮下令开船返回。又让船上士兵齐声呐喊:“谢谢丞相送箭!”曹操这才明白上了当,气得要死。

怎么样?你们也都十分佩服诸葛亮吧。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950字_初一作文2

窦漪房,又称窦太后(公元前205-前135),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人,汉文帝之后,西汉景帝之母,汉武帝之祖母。

窦氏出身贫寒,她的父亲为了逃避秦乱,隐居于观津钓鱼,却不幸堕河而死,遗下三个孤儿,汉初,朝廷到清河召募宫女,窦氏年幼应召入宫。公元前195年,高祖刘邦驾崩,吕雉作为皇太后操纵国政。当时,吕后挑选一些宫女出宫赏赐给诸侯王,每个王五名,窦氏也在选中之列。

公元前195年的时候,汉高祖刘邦驾崩。此后,太后吕雉开始操纵国政。一年,权倾朝野的吕后不知道出于何种考虑,竟然想到要去讨好各诸侯王。她从众宫女中挑选出一批送给各王,每王各五个。窦姓宫女恰好被选上了。从入宫到高祖驾崩,年轻貌美的窦宫女从未被临幸。她早就泄气了,思量着留在这深宫还不如到近自己家的诸侯王那去。于是她就去找负责这件事的遣官,把自己积累的财物尽数送出去,请求他通融通融,把她派到离家近的赵国去。遣官答应了她的请求,可是这个遣官的人品却不怎么样,受人财物却没帮人办成事情。由于太忙,遣官忘了这个小宫女微不足道的请求,把她分到代国了。于是,窦小宫女只有含泪去了代国。

代国王刘恒挺喜欢她的,她先后生下了长公主刘嫖,刘启和刘武。在窦宫女进代王府之前,代国王刘恒已经有王后,并且王后还为他生有几个儿女。有时候人的命途走顺了时,所有挡在前面的东西几乎都自动靠边站。代王后偏命不长,生了一场病然后一命呜呼。之后窦小宫女被刘恒扶正了,立为王妃。更不可思议的是,刘恒做皇帝之前,前往后所生的几个儿女都追随其母去了。

吕后专政4年之后,外姓叛乱,朝臣们一举消灭了吕家势力。

朝臣们经过各种权衡,决定迎请代王刘恒入宫登基。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文景之治”的其中一位,孝文帝。刘恒即位后次年,朝臣请求册立太子。正月时,刘恒的长子刘启被立为太子。而此时的窦王后已贵为皇妃了,真实版的麻雀变凤凰。又因为刘启被立为太子的缘故,母凭子贵,在其长子刘启成为太子的同年三月份,孝文帝封立窦姓皇妃为皇后。后来刘恒驾崩,她便是尊贵的窦太后。因为汉朝是以孝治天下着称的,她儿子景帝对她极尽孝心。再后来孙子刘彻即位时,她已是权撼朝野的太皇太后了。

聪明的她,处理后宫,她一直拿捏得很好,要不然不会登上权力的巅峰,就算曾经逼迫薄太后盖印,也是为国家,为刘恒,为周亚夫,她无错,薄太后也知道,只是,她到死也说了,她是嫉妒窦漪房又得地位有得爱情。

她也很幸福,刘恒对她许下了永远不相问的诺言,刘盈为她放弃了自由,那一句为你保驾护航把我感动的泪奔~~·

她芳留观津名留汗青,帮助刘恒成就了文景之治,为大汗写下了上承汉高祖伟业下启武帝雄风的漪房时代,却只留文景在人间。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950字_初一作文3

采菊南山之乐

净土何在,污浊喧嚣人世间。

随遇而安,家旁五柳。陶渊明不受尘俗烦扰,住在车马来往的喧闹之地却因心灵的与世无争坦然淡定。远离了龌龊的官场,过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生活自然处处皆趣。悠哉悠哉篱下采菊,飞鸟相伴归往山林,万物自由自在,南山之景实谓佳好。陶潜心中自是愉悦,于是脱口而出“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你那超凡脱俗的牧歌生活,令我怦然心动。在众人争先恐后追逐名利的年代里,你不像他人词藻堆砌造作。你的诗词更多的是自然的本真,不粉饰,不浮夸,清新朴素却寄情深长。我曾想,如若有机会像你那般生活——看自己喜欢的书,吃自己种植的蔬菜,赏自己独爱的菊,与知己尽兴言欢,岂不快哉。感谢你,陶渊明,你的纯朴简单让我安宁,像在炎热难耐的夏季里感受到的丝丝清凉之意。

水调歌头之愁

月明如水,皓月当空银光泻。

团圆节里无团圆,一人一月一壶酒。苏轼醉意微熏,把酒问天,潇洒之中又带郁愤。遥望月宫他心生羡意,想那无暇的明月寒宫会比这混世好上百般,可月常圆缺,又恰如人间,时也缺憾。无眠的孤清更加酿深了思念之情,千里外的弟兄是否安好,只闻他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以解心中之愁。

苏轼,你的词曾被人称须关西大汉,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不想向来豪情万丈睥睨天下的你,也总有寂寞一刻。正因落拓与忧愁的共存,演绎了一个精彩真实的你。我曾想,生活亦是如此,时而一马平川直指东去,时而蛇形北斗朝向难分。感谢你,苏轼,你的洒脱与哀愁领我走向了更加辽远开阔的一方天地。

过零丁洋之叹

骤雨打萍,疾风卷絮山河碎。

学而入仕历经苦幸,一心报国壮志不屈。为扶正国家倾倒之势,文天祥在荒凉冷落的战火中煎熬四年,怎奈却未能扭转乾坤,仅而沦为阶下囚。国家的仇恨与个人的屈辱让他受尽折磨,但历史却记下了他那刻骨铭心的一声千古叹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你是正义凛然的斗士。你勇敢地接过那些苟且偷生的人不敢担起的责任,奋勇迎战,誓死保卫自己的家园不受侵略与践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仅是这一点就强过其他千万只为安身立命的奉迎小人。我曾想,你最终的无奈抱憾怎样一种郁结?怎样一种不甘?感谢你,文天祥,你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教会我懂得什么是国,什么是家。

品味陶渊明,乐在素人心;阅读苏东坡,愁于思家亲;感受文天祥,叹因为国屈。当你们轻轻走过我的身边,答案昭然若揭。

中华三千,古人,不远。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950字_初一作文4

大家看过《三国》吗?你喜欢哪个人物啊?我最喜欢的是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他们可谓是肝胆相照,忠义两全。

刘备,深得民心,百姓对他赞赏有加,《三国志》里说过:“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可见刘备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袁绍对他也是赞赏有加:“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可见他不仅“仁”,而且“义”。

他为“仁”而帮助百姓,劫富济贫,望百姓安康。他为“义”而东征西战,愿帮旧主夺回皇权,终止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恶行。

吕蒙评价过一个人:“今东西虽为一家,而此人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大家知道这说的是谁吗?没错,是关羽。他被曹操所看好,曹操倍赞关羽的勇武,对他重加赏赐,封他为汉寿亭侯。关羽斩杀颜良后,曹操知其必去,遂重加赏赐。关羽把曹操屡次给他的赏赐都封存妥当,给曹操写了封告辞信,保护着刘备的家小,离开曹营,到袁绍军中寻找刘备。曹操将士闻后,要去追赶,曹操劝阻说:“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关羽曾被乱箭射中,箭穿透其右臂。后伤口虽然愈合,但一到阴雨天气,骨头就常常疼痛。华佗说:“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关羽便伸臂让医生切开伤口。当时关羽正在宴请诸将,“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饮酒,言笑自若”。但这样一个忠义两全的人还是被叛徒所害,最终被吕蒙斩杀。

大家一提起张飞,就会联想到“有勇无谋”,其实不然,他也有智慧的一面,他的智慧也救了刘备很多次,刘备视他为“贤弟”。当刘备从襄率10万百姓南逃时,曹操的骑兵也日夜追赶,在长坂遭遇时,刘备带百姓逃去,张飞带20名骑兵断后,张飞名人在林中扬起尘土,曹军无人敢上前去,使刘备成功逃离。

刘关张的另一件事迹也早已传为佳话,话说18路诸侯讨伐董卓,一路没有什么困难,可眼看就要到虎牢关下了,却被一名叫吕布的人挡住了去路,众人十分愤怒,便派兵讨伐吕布,但谁知吕布以一当百,是众人无法前进。

眼看众人即将放弃,刘备三人便请求出战,在城门口遇到了吕布,大战几回合之后,吕布已力不从心,关羽和张飞几次都想将吕布杀死,但都被刘备挡下了,这件事很能体现出刘备的仁义。

“刘关张”的故事很多很多,但使我感触最深的是他们以“仁”为本,以“义”为根的精神,这种精神使我的敬意油然而生。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950字_初一作文5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阳原山野不随流年更迭,西北风悲壮矣,闻诉稼轩河山之志。

“挑衅而起,以纾君父所共戴天之愤。”他生长于金疆,却深知遍体大宋热血。自幼无数次地目睹金朝对汉人残酷的欺压,这些画面早已刺痛他的双眼,他的拳在默默地握紧、握紧……雪洗国耻、还民山河,凛然是他生命至高的追求,他绝不卸载的抱负!

“燕兵夜娖银胡录,汉箭朝飞金仆姑。”时年二十余二,他率家乡二千父老兄弟毅然起兵抗金,二十载的金戈铁马,他气吞万里如虎。他的军政雄才、报国壮志,流洒在塞下明晃的利刃尖枪,倾泻在《九议》、《美芹十论》的字里行间。无奈朝廷昏庸无道,投降派操掌大权,他屡遭掣肘被迫中止灭金大业。但他心中的烈火又何曾熄灭了?重重复复的闲职流转,即使革职赋闲长达二十年之久,即使被放逐到南方作个手无实权的小官,他也依旧兢兢业业,整军练兵无疑是他生命的全部!

“秋江上,看惊鸿雁避,骇浪船回。”既光复大宋无施展,则一腔豪情注诗词。赋闲年间,他游灵山赏带湖,鹅湖山上抒逸兴,博山小径览幽境,挥毫墨成千古芳。他的文风清爽洒脱,质朴而大气的文字汇聚成他心中波澜壮阔的大江,澎湃不息地流淌、流淌!若他从来如此诗词一生,又何尝不是一个完美的结局?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赋闲的他道是游山玩水,尽享怡然之乐,心中抱负又何曾搁置在旁了?他的一生矛盾错综,时而心潮澎湃,为理想横溢激情;时而捶胸顿足,为现实就此颓然;时而又强自宽慰,重新描摹褪色的追求…..

句号画在开禧三年,他裹挟着未酬的大志,溘然睡去了。

他是宋金战场上的辛弃疾将军,也是带湖庄园里的稼轩居士。

我喜欢他的才能,他熟稔军事、勇冠三军,是沙场真英雄;我喜欢他的天赋,他予笔下文字大志之势、豪情之魄、至真之情,他是文学天生才;我喜欢他的爱国,他从未诉说过他多爱大宋,却用一生去力书这“爱国”二字,他是真正的大宋子民;我喜欢他的执着,世道的黑暗阻止不了他一辈子行走在光明的崎路上,他的一生是真真正正的有意义!……

辛弃疾,他在华夏文明的扉页闪耀永恒的光辉,他用自己的一生告诉世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是什么,一个中国人生命的价值是什么!

合了《稼轩长短句》,我坐望祖国大好河山,耳畔分明传来一男子雄浑的声音,他念着我最喜欢的诗词,道:“大声镗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所未见…..”

蓦然回首,恍惚中我见稼轩他就在我身后,会心地微笑。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950字_初一作文6

易安,一代才女。游弋沉醉于她的诗词中,你找不出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纵酒狂歌,找不出苏轼“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乐观豁达,更找不出孟浩然“气蒸云梦泽”的雄浑气势。但,易安却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才情 ? 清新淡雅之兰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泛舟藕花深处,游戏莲叶之间,易安心中荡起的快乐、闲适流露无疑。那时,她的天空,多么风轻云淡、宁静和谐。可是,命运弄人,金军入侵的战火让她的天空支离破碎,让她流离失所与丈夫离散。从此,她不再是那个快乐天真的少女了。饱尝相思之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似这般凄婉哀怨的词句淡淡滑过嘴唇,化作晶莹剔透的泪珠,于眼角滑落。多少个不眠之夜,她徘徊于清冷的月光下,览尽那萤火点点。独上西楼,纤纤玉手抚过杆栏,抚出“云中谁寄锦书来”的一抹渴望……

易安,她灵魂深处挥之不去的愁伤挤压于读者心头,让人掩卷长叹。她的才情,她的词风宛若一枝清新淡雅之兰,群芳之艳亦黯然失色精神? 毅然傲雪之梅

有人说她,整日为情所困,哭哭啼啼,作儿女情长之态。而我笑道:不,是你们不了解她。

后来,易安选择了改嫁。可天无情,改嫁并没有让她摆脱梦魇。相反,历经无数痛苦折磨之后她毅然选择了告发丈夫。在当时的封建思想下,这是多么的不易啊。尽管被人指指点点,成为庸人的笑柄,易安没有低头,她是不会屈于封建礼教的。我恍然看到,易安立于瑟瑟西风之中,坚毅地昂起头,任西风把青丝吹得更加凌乱。不仅如此,她看着摇摇欲坠的大宋河山,恨不能像辛弃疾那样驰骋沙场,像岳飞那样仰天长啸怒发冲冠。但她怀着一颗爱国之心,道出“欲将血泪寄河山”报国之意力透纸背,她的炽热之心与“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以及千千万万保家卫国的男儿有何异呢?

易安,她那不屈的精神,炽热的爱国心,就像那毅然傲雪之梅,纵然命运多舛,却始终保持一贯的精神与气节,在恶劣的环境中,愈开愈烈!

易安,她的才情,风骨,精神和气节,我永远景仰!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她永远是我最喜欢的人!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950字_初一作文7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关羽,关羽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住民将领,自刘备于乡里聚众起兵开始追随刘备,是刘备最为信任的将领之一。在关于去世后,其形象逐渐被后人神化,一直是历来民间祭祀的对象,被尊称为“关公”,又经历代朝廷藵封,清代时被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关于被描写为“五虎大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三国演义》”中的“义绝”。另外,古代有地名关羽,但其确切位置不明。关羽在涿郡,遇上东汉政府动员各地豪强地主组织武装,共同正压黄巾起义,他在这里结识了当地正在聚众起兵的刘备(刘备自称是西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六省的后代)和张飞三人志同道合,一见倾心,友爱异常,亲如兄弟,后市传说,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曾在桃园结义。《三国演义》则“演义”出他们的誓词:“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危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这虽然是小说家言,但由于符合了动乱濒仍的时代中下层百姓的心态,影响

巨大。后市好多农民起义,都效法起义的形式,来巩固队伍,加强团结。三人组织了一支武装力量,参与了进攻农民起义的行列。关于也就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从中平元年(184年)一直到死,关羽始终忠心耿耿的追随刘备,“随其周旋,不避艰险”。我喜欢他因为他骁勇善战。在与董卓的战争中关羽长提刀清战,曹操说喝完酒再去,云长说回来再喝,当把华雄的人头提回来时酒还是

温的。这就是著名的温酒斩华雄的故事。他文武双全,一次与曹操作战,关羽用了水淹的计谋,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命人放水淹了魏将于禁的七军。他义薄云天,在于自己的兄弟刘备张飞失散后,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奔曹操,但得知自己大哥的下落后,他在三次别曹操,曹操回避不见。关羽只得挂印封金,留下美女和书信,只带原有随从和行李,离开曹营立即去找刘备。但是,人无完人,他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骄傲自大,过于傲慢,东吴陆逊利用这一点,假意赞许关羽功劳,让其对自己放松警惕。果然关羽中计,撇下荆州北区抗曹,结果吕蒙借机白衣渡江,火速夺取荆州只落得关云长最后败速麦城。之后又败于江东吕蒙,招来杀身之祸。在关于失败的例子中,让我了解到,不骄不躁才能取得彻底的胜利。所以,我们做人要谦虚,做事要谨慎。

我喜欢关羽的忠义,党曹操为了让他降曹,封官赐宝,还打最爱心的赤兔马赐给他,但关于却始终忠于刘备,没有丝毫降曹之意。最后,关羽得知刘备所在之处,丢下曹操所赐的高官厚禄,金银珠宝,毅然弃曹而寻刘备。从这举动中,让我感受到了关于终于蜀国,重义轻利的品质。

我喜欢关羽,虽然他没有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但他的大仁大勇,重情重义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950字_初一作文8

记得有一位思想家、文学家,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当中,他的思想和论著可能不是最出色的,却以自己的成仁取义让后人景仰。这就是方孝孺,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最初了解他是因为六百年前的那场杀戮,那时便认为他是一个杀身殉道的了不起的人物,可之后又读了一些书,才拼凑出一个完整的他。

唐代的韩愈“文起八代之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章写得很好,而方孝孺,却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家乡人称为“小韩子”,可见其天资聪颖。父亲方克勤对他一生的为人立世有着深远影响。父亲清廉简朴,体恤百姓,言传身教在方孝孺的人生观形成过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父亲死后,方孝孺又遵照父亲生前的安排,师从“开国之臣之首”的宋濂学习。宋濂称赞他是百鸟之中的凤凰,认为他才思敏捷、端庄凝重,以后所取得的成就必然会超过自己。

一介书生,一代才子。在我看来,他应该在自己的家乡过着闲适的生活,著书立说,教书育人;与名人隐士谈古论今,寄情于山水。可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又渴望着有所作为。正是这样的想法,造就了他不平凡的一生。记得他在洪武朝就想为国家尽一份力,不料两次碰壁,最终也只落得一个汉中府学教授的小官。“三十知未老,已难同少年,功名谢时辈,心事愧前贤”便是他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到了建文朝,他终于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可这却是一条不归路。

我时常在想,如果他当初没有步入仕途,或许我们现在就能读到他更多的学术著作。退一万步来讲,如果他当初安心在汉中府学教书,或许一切的一切就不会发生。

在六百年前的那场血雨腥风中,明成祖朱棣从他的侄子建文帝手中成功夺取了皇位,可这毕竟名不正言不顺,所以朱棣就想让德高望重的方孝孺给他写即位诏书以装点门面。方孝孺对建文帝忠心耿耿,自然对于朱棣的篡权很是不满。他没有理会朱棣,存心要为建文帝鸣不平。他在要写诏书的纸上写下了“燕王篡位”四个大字,说:“你就是杀了我,我也不会给你起草诏书的”,朱棣问他怕不怕诛九族,方孝孺却说诛十族也不怕。朱棣本身就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听到方孝孺这么说也很生气,就把方孝孺的门生故旧也算作一族,全部杀掉,造成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十族之诛。

诛方孝孺十族,死者达八百多人,行刑七日方止。

“降乱离兮孰知其由?三纲易位兮四维不修。骨肉相残兮至亲为仇,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猷。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

这是他临行前的《绝命词》,诗中悲愤的心绪令人不忍细读。曾经听到过这样一种说法,认为方孝孺是中国封建社会愚忠思想的代表。我却认为他是一个英雄,一介书生为了正义和自己的信念,无惧残暴的统治者,坦然走向死亡。他死时只有46岁。生命的长度无法掌握,但生命的宽度却可以扩展。满腹经纶的才子,成仁取义的英雄,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方孝孺,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950字_初一作文9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悠悠历史长河中,你是否有一个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历史在时间的面前越走越远,但是历史中那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却依旧铭刻于每一个人心中。感动你我的,可能是他们的精神,可能是他们的事迹,也可能仅仅是他们的一句话,但是他们都在用自己生活经历教育着我们。

他,一生壮志未酬,却依旧开朗乐观;他,被人诬陷,却依旧豁达从容;他,被贬黄州,却依旧倔强泰然。是的,他就是苏轼。

你的乐观,令人奋发

第一次读你的诗是在《唐诗三百首》中。当时看到的是你的《浣溪沙》。粗略的看了一遍就被诗中描绘的景色所吸引。整首诗动静结合,相得益彰。上阙中的兰芽浸溪、沙路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声啼无疑都是生活中细小的景物,但它们构成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春光,令人心驰神往。而下阙却笔锋一转,写起了心态的“动”,抒发了你的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情怀。体现了你的坦荡、乐观,令人奋发。苏轼,你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因为你的乐观,因为你的进取,你是我学习道路上的动力。

你的倔强,赫然在目

“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便是你对生活的态度。记得那时的你已被贬到黄州。而你仿佛早已习惯了这褒褒贬贬,在风雨之中闲庭信步,写下了这首《定风波》。“吟啸”、“徐行”,你那从容的态度跃然纸上。虽然条件简陋,但是一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使你的豁达风度宛然在目。而区区两字“谁怕”更写尽了你的倔强。是啊,人的一生自然会有风风雨雨。谁不是呢?但是你用你的泰然处之给我做出了榜样。苏轼,你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因为你的从容应变,因为你的沉着履险,是你教会了我对待人生的态度。

你的豪放,气势磅礴

你曾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这样描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你为整首诗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远的背景。一下便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壮志未酬的你兀立江岸凭吊着英才。词中你把周瑜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同时也流露出你的感概和人生如梦的遗憾,你是否也想像周瑜般施展自己的才华?这首词抒发了你的壮志和豪迈的英雄气概。苏轼,你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因为你的豪放,因为你的气魄,你让我认识到了磅礴之势是何等的令人动容。

苏轼的一生都不是很顺利,可是他仍然乐观自信,豪放洒脱。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面对生活中、学习上的不如意而气馁呢?古人不远,因为他们的精神影响着我们;古人不远,因为他们的事迹震撼着我们;古人不远,因为他们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950字_初一作文10

历史的车轮碾过公元前771年的时候,开始变得沉重,刀光剑影中。一群凶蛮的犬戎人围住了镐京,镐京沦陷,西周灭亡。“礼乐征伐天子出”的状况一去不复返。诸侯们征战不绝,整个社会演绎着“武君五十二,亡国三十六,诸侯奔走,不得不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的闹剧。于是此起彼伏的战鼓颤栗着华夏,四起的狼烟笼罩了大江南北。一个还未成熟的社会在战火中开始迷茫—拯救它的将是哲学。

于是衣带飘飘的孔子带着他的弟子们缓缓走来,带着一种神圣的悯世情怀,带着一种似乎是上天赐予的责任感开始关注这个世界——恼人的战鼓,恢复它的一片宁静;驱散吃人的狼烟,还原它的一片透明。

从此神州大地上便出现这样一个忙碌的身影。他一遍一遍地教导他的学生诸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方法,“不耻下问”的道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不厌其烦地说服他们,他还身体力行,以自身为典范,向广大民众表演他的“食不言,寝不语”,坐在车上则不张望,不大声说话等有着众多规范的行为,然而在繁缛的礼仪下,他却如同戴着脚镣的舞者般自由而洒脱,因为这一切只为了心中的“乌托邦”。

那里没有战争和苛税,那里一片祥和安宁。人们自觉的用道德规范着自己,因此就无所谓偷盗、抢劫。君主用自己高尚的道德让大家信服,因此就无所谓征伐、权谋,人们的生活必定是幸福的。

还是这个理想的世外桃源,让他做着这一切,成为他一心的信念,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异并未使他沮丧,反而使他对理想更加渴望,他的原始的人道主义与博爱精神告诉他实现这种理想不能靠武力,只能靠“仁政”。

于是,这个倔强的老人便开始了无休无止的讲学与说服。他没有庄子持竿而不顾的不屑与洒脱,他同下大夫说话,温暖而快乐,同上大夫说话,正直而恭敬,他没有阮籍的放荡不羁,他喝酒从来都适可而止,生活有规律,他甚至衣着打扮都很讲究,不用深青色的布镶边黑色的罩衣配黑色的羊皮袄,白色的罩衣套白色的鹿皮袄,他的礼仪与规范数不胜数。

他自信一片阳光可以照亮哪怕再黑暗的角落,他也自信每人都是一片树叶,对道德的渴求如绿叶之下的阳光,他以为整个世界就是暂时进入了黑暗的一片土地,道德的恩泽将使它生机勃勃,容光焕发,于是他尽力发光,然而他换来的却是其他学派的冷眼相看,国君们的一笑了之,就连劳苦大众对他的理论顶多也只是抬头仰望,但他从未放弃。

这个执着的老人又一次挥鞭驱车前行,下一站将在哪里?或是永无尽头?一切都是如此迷茫,然而老人毫不在意,黄昏中,他微笑着远望,或许他以看到理想中的圣地……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950字_初一作文11

踏着青石路,我追寻着当年你留下的气息,水墨丹青,我依旧沉浸在你的过往之中。

——题记

家庭背景的优越使你从小就饱览群书,书籍是你清新的诗词来源,也让爱国情怀在你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幼年时期,你随父母迁至东京汴梁。虽然你不能像男子一样走出家门,接触整个社会,但你可以划着小舟,嬉戏于藕花深处;可以跟着家人观赏奇巧的花灯和繁华的街景……你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大多数女子所不能欣赏到的风景,这为你的诗词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你的词,你的思想,冲破了那个时代令人窒息的礼教。你用细腻的笔尖将风景绘于诗词之中,你大胆地歌颂爱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满怀至情,连篇痴语,自然率真地体现出女性纯诚细腻的灵性;你在词中流露出的感情,贵得其真。“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些词句,在纸上晕开了淡雅的色彩,绘出了你的如花姿容——似是那空谷绝美的兰,又似是那多愁善感的秋棠。

你的人格和你的词一样令人崇敬。你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那一年,金兵攻破了汴梁,你流落江南,漂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你心力憔悴,曾经语新意隽,清俊疏朗的词风也被留在了回忆中那个繁华一梦的汴梁。凄凉、低沉之音渐渐弥漫了你的词句。你的心绪在“瑞脑消金兽”的烟雾里消失殆尽。同样的事物,一个隐逝在繁华之中,另一个却处乱世动荡之中,你的心境可想而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不必更多言语,心碎不思则明。

目睹了国破家亡的你“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你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你强烈的爱国情感,你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你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你是那么深爱着自己的国家,无奈国破家亡,你愤恨却无力挽回,于是满腔的忧国之心化作了短短二十字的精华。《武陵春》、《声声慢》,字字血泪,声声呜咽,一派凄楚,动魄惊心,这“载不动”的“许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泪”,“凄凄惨惨”的情怀,元地倾诉的“万千心事”,全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没有半点雕琢矫饰。最终,你还是在这样忧愁中离去,再也无法将思绪宣泄,可是你留下的不只是千古佳句,还有你不朽的精神。

这就是我喜欢你的原因。踏着青石板路,淋着江南的小雨,你留下的文字之香若有若无,我在聆听你依旧在传递的心声,体会你温婉而伟大的胸襟……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950字_初一作文12

"记得有一位思想家、文学家,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当中,他的思想和论著可能不是最出色的,却以自己的成仁取义让后人景仰。这就是方孝孺,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最初了解他是因为六百年前的那场,那时便认为他是一个杀身殉道的了不起的人物,可之后又读了一些书,才出一个完整的他。

唐代的韩愈“文起八代之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章写得很好,而方孝孺,却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家乡人称为“小韩子”,可见其天资聪颖。父亲方克勤对他一生的为人立世有着深远影响。父亲简朴,体恤百姓,言传身教在方孝孺的人生观形成过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父亲死后,方孝孺又遵照父亲生前的安排,师从“开国之臣之首”的宋濂学习。宋濂称赞他是百鸟之中的,认为他才思敏捷、端庄凝重,以后所取得的成就必然会超过自己。

一介书生,一代才子。在我看来,他应该在自己的家乡过着闲适的生活,著书立说,教书育人;与名人隐士谈古论今,寄情于山水。可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又渴望着有所作为。正是这样的想法,造就了他不平凡的一生。记得他在洪武朝就想为国家尽一份力,不料两次碰壁,最终也只落得一个汉中府学教授的小官。“三十知未老,已难同少年,谢时辈,心事愧前贤”便是他当时的真实写照。到了建文朝,他终于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可这却是一条不归。

我时常在想,如果他当初没有步入,或许我们现在就能读到他更多的学术著作。退一万步来讲,如果他当初在汉中府学教书,或许一切的一切就不会发生。

在六百年前的那场中,明成祖朱棣从他的侄子建文帝手中成功夺取了皇位,可这毕竟名不正言不顺,所以朱棣就想让德高望重的方孝孺给他写即位诏书以装点门面。方孝孺对建文帝忠心耿耿,自然对于朱棣的篡权很是不满。他没有理会朱棣,存心要为建文帝鸣不平。他在要写诏书的纸上写下了“燕王”四个大字,说:“你就是杀了我,我也不会给你起草诏书的”,朱棣问他怕不怕诛九族,方孝孺却说诛十族也不怕。朱棣本身就是一个的人,听到方孝孺这么说也很生气,就把方孝孺的门生故旧也算作一族,全部杀掉,造成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十族之诛。

诛方孝孺十族,死者达八百多人,七日方止。

“降乱离兮孰知其由?三纲易位兮四维不修。骨肉相残兮至亲为仇,得计兮谋国用猷。发愤兮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

这是他临行前的《绝命词》,诗中悲愤的心绪令人不细读。曾经听到过这样一种说法,认为方孝孺是中国封建愚忠思想的代表。我却认为他是一个英雄,一介书生为了和自己的,无惧的者,坦然死亡。他死时只有46岁。生命的长度无法掌握,但生命的宽度却可以扩展。满腹经纶的才子,成仁取义的英雄,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方孝孺,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950字_初一作文13

"跨过历史,转身回望,浮华散尽,汉宵苍茫,一切沉寂。——题记

曾经,历史被时光的细沙掩埋,当我们回首时,一切依旧。抹去覆盖在上的细沙,抖落飘落在上的尘埃,再一次翻开这本放置许久的史书,这个熟悉的名字仍在。

纵身历史,孰能无过。他的功与过,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答案。他六国,他是我国第一位封建帝王,他是上的天才,他名垂青史。他,就是争议的帝王——赢政。

他年仅三十就已登基即位,他嫪氏叛乱,扫除吕不韦,连杀带流放上万人!有人说他,没错,可是这也显示出了他果断的大略。

他仅仅花了九年的时间将战国六雄打败,他的丰功伟绩无人能超越。由此可见,他非常有才智和策略。

在六国后,他又了文字、货币,这些成就,又有谁可以超越?

他自夸自己是“始皇”,有人说他,骄傲,敢将自己的功绩盖过三皇五帝。然而,敢如此夸耀自己的,我想也只此赢政一人。正因为他的霸气,成就了他在上无人可敌的地位。

他开始修筑长城,每年征发民夫四十余万,当时千里之地尽是尸骨,百姓生活并不如意。也反映出了当时赢政的。然而,若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如果当时没有赢政这个,那么哪里来如今的历史,哪里来这世界独一无二的长城?如果当时没有修筑长城,那么之后的朝代又是如何抵抗外敌的?

他即位不久,便有人为他设计秦始皇陵。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如今这世界的“兵马俑”。

他曾经为了国民的思想,做出了的举动。这又成了后人争议他的功与过的依据。是的,他是曾经毁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可是又有谁理解他真正这么做的目的?他也许只希望巩固自己的地位,他也许只希望能够国民的思想。你可以说他只是为了地位,可是又有哪位不这么希望呢?

我说这些并不是要说秦始皇的功绩有多伟大,只是秦始皇的功与过,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不同的定义,你可以说秦始皇是,就连当时的百姓也秦始皇,“秦始皇,夺俺粮,开吾户,据吾床,饮吾酒,喝吾浆,食吾饭,以为粮,张吾弓,射东墙,前至沙丘当。”这些足以证明他的“过”。

但是人无,秦始皇赢政也是如此。我们无法用好与坏去断定一个人。李白的诗《古风》:“秦王扫,虎视何雄哉!”,也曾评论赢政是个厚今薄古的专家。他为中国屹立于古代东方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若是没有他,中国的史书上将会有多大的一片空白。

没有人可以完全地诠释他的好与坏,那么就用每个中的答案来回答他的功与过吧。"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950字_初一作文14

我常常在想,李易安究竟是怎样的女子,是“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细致善感,是“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的婉约轻愁,还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洒脱酣然。亦或是“至今思项羽,不肯过东江。”的豪迈沉静……

我与她时隔将近千年,本应是西风不相识的人。可每每读到她的词却恍惚间能看到她从风花雪月中走出来,淡雅柔婉静静站立,含蓄而自然的笑容从她的嘴角氤氲开来,那样淡雅脱俗。

她出身贵族,拥有美好的童年,受过良好的教育。十八岁嫁为人妇,与丈夫赵明诚又琴瑟和谐。但我不知道是不是老天嫉妒了,还是非要给她个美好的开始,又扔给她一个国破家亡的凄凉收场。在他们成亲二十六年后,丈夫去世,也是李清照流离颠沛的开始。

残花落,几人怜;闻人语,何处见?幽幽小舟泛涟漪,楚楚凄歌醉蜡颜。思君碧叶间,烛影泪连绵。乱世中,怀才不遇,颠沛流离的遭际,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我再不忍看,怕又想到她是如何凄苦的度日。

想必她晚年在读到早年那些简单快乐的词也会不由自主的落泪吧,只有离别,才更令人忧伤。当年的余花漫天舟清泛,一楫碧波水凌乱。最终却也变成了香沉落絮人长叹,曲终人散终成憾。然而这儿女情长的离别之愁,怎能与她南渡后那些凄凉的词作对比?

彼时的宋朝早已是摇摇欲坠,几近灭亡。徽宗父子等人的决定却更令大宋雪上加霜,他们的腐朽无能,令李清照的爱国感情最终落空,她主张收复中原的希望成为泡影。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将对宋王朝的愤恨表达的畅快淋漓,那些在灯红酒绿中度日的统治者还不及一个弱女子。而为什么易安身为女子却又这样勇敢。

难道就是为了让她的词变得雄浑奔放,忧国忧民,就一定要让这个女人,随着朝廷南渡,在人间颠沛流离,流徙飘泊,直至孤老死去?我不解

然而虽然丈夫故去,亲人离散;即使国破山河破,任是自身穷困潦倒,仍念念不忘国恨。写下《永遇乐。元宵》一面怀念昔日风光,一面因末世繁华感到悲伤。尘世的惊涛骇浪没有将她湮灭,国破家亡的哀痛不会将她摧毁;浮生浮世,终是还要踏碎这场盛事烟花,待到枯藤长出枝桠,她最终也拔节而出。这样出色的女文人,再没第二个了。

杨柳依依依几株?惨絮凄凄,只觉秋尽苦。冷风切切寒蝉噎,思愁迢迢梨花月。群芳过后空笙歌,帘卷窗拢,彼岸夕阳散。索飘蓬蓬不止,留云不住云已换。

时光依旧,任思绪穿越千年。乱世中,易安仿若有恨无人省,在萧索飘蓬中黯然消逝,而今生今世希望她能做一个快乐自在的人,在江南的淡烟轻雨中,盛开如花。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950字_初一作文15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每当听到这首词,我总不能压抑自己沸腾的热血,项羽——中国千年史上最为勇猛的战将,虽垓下战败,但你的气概令我神往。

对你首先了解于彼可取而代之这千古名句,你不畏强权,敢于向当时不可一世的秦始皇发出不屑的言论,证明了你胸怀大略、不忘国耻。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诤言在你的身上得以实现。年少时的你呀,就有如此的抱负,霸王的胆知怎不令我神往?其次了解你于巨鹿之战,力斩畏缩不前,屯兵四十六日的主将宋义,破釜沉舟使军士们个个以命相抵,士气振而大破秦军。秦朝大厦倒塌之快,其内在外在有各种问题,但是给予大秦最沉重一击,使强悍的大秦再无能力开动其战争机器,无疑是你的天才之作——巨鹿之战。秦之战将不可谓不强,出身于文官的章邯,在名将如云的大秦帝国犹如一颗耀眼的流星划过黑暗的天空。在陈胜发难于野,诸侯并起,几十万大军齐聚函谷关时,承担起大秦最后的命运!靠临时组织起骊山囚徒,一败周文之数十万大军,再破齐楚之联军,三胜楚军统帅项梁,杀之定陶。可谓是战绩累累,似乎再建大秦之军威,重铸大秦之军魂!但就是这样的一名战将败在了你的勇气和决心之下,霸王的威名怎不令我神往?再次了解你于大战彭城。刘邦不甘偏封,起兵彭城来毁你主城,当时的你双线作战,但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你的疯狂战略又为你在中华千年战争史上书写了重重的一笔——首次以骑兵独立作战,并以三万铁骑大胜刘邦五十六万人马,你胜在了技术的革新上,你成就了以后骑兵的辉煌。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只有在危机和劣势的情况下创造的奇迹才更让人难忘,霸王的智慧怎不令我神往?

垓下战前范曾对你说:如果你想永远称为大王,就必须杀死刘邦。但你却想:曾经是朋友,为什么一定要成为敌人?在鸿门宴上你一再推延不愿意杀死刘邦,还把刘邦封为汉王,可谁又能知道英雄相惜的情义呢?你败了,败得一塌糊涂。尽管你力拔山兮气盖世,但你也只能突围而逃,留下虞姬,香消玉损。

对面,就是你日夜思念的家乡——江东。乌江江心有一条船,渡过去你便可以重整旗鼓。但你不愿意渡过乌江,认为无颜见江东父老,认为大势已去,难有回天之力了。你倒下了,带着遗恨,也留给后世许多思考。项羽,你的勇猛和情义令我神往!尽管你力拔山兮气盖世,但你也只能突围而逃,留下虞姬,香消玉损。

对面,就是你日夜思念的家乡——江东。乌江江心有一条船,渡过去你便可以重整旗鼓。但你不愿意渡过乌江,认为无颜见江东父老,认为大势已去,难有回天之力了。你倒下了,带着遗恨,也留给后世许多思考。项羽,你的勇猛和情义令我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