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推荐作文 > 我这样做对吗作文

我这样做对吗作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12W 次

越了解语文,就越觉得最能培养人思维能力的学科不是数学,而是语文。至少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语文、数学可以平分秋色。当然,其他学科也应该都有份儿。

我这样做对吗作文

第三单元的《画杨桃》讲的是多角度看问题、想问题方面的故事,说到底讲的是思想方法。昨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三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课堂上热热闹闹,很多孩子的思想的闸门打开了,让我不禁为教材编写者的用心巧妙暗自叫绝。

周三上午第四节,跟海霞、艳娜两位老师说课时,着重讨论了这篇课文的处理方式。海霞老师的意见是,可以把重点放在组织学生复述课文、讨论故事蕴含的道理上,使其体会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她预计照这样的'思路,半个课时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我的想法跟海霞略有不同,认为应当抓住文前提示语中涉及的两个问题,先引导学生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弄清小徒弟得到画师称赞的原因,然后拿出大量的时间进行拓展。一方面对教材进行拓展,在学生对创造性思维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把“深山藏古寺”“踏花归来马蹄香”两个故事引入课堂,加深学生对创新思考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要向生活拓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实际体验一把“创造性”思维,让“想别人没想到的”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深深植根于孩子们的头脑之中。艳娜老师的思路也很明确,就是抓住“为什么只有小徒弟受到了画师的称赞?”这一体现课文主旨的思考题展开教学活动,形式上可以采取读课文、讲故事等等,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对创造、创新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实际上课的时候,之前的教学预设大部分得到了落实,但也留下了太多缺憾。揭示课题的时候,我让孩子们谈对这个题目的理解。三年级的孩子表达能力毕竟有限,心里有就是说不出来,好几个孩子手倒是举得挺高,可站起来后却支支吾吾说不清楚想表达的意思,结果喊了四、五个人都没怎么说到点儿上,最靠谱的也就说出了“与众不同”之类的意思。从孩子们的表情,我看出的确已经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最佳时机了,我一脸神秘地告诉孩子:老师会在黑板上写出一个词,写出来之前所有同学都不要偷看,千万不要偷看哟!孩子们的胃口一下子被吊了起来,一个个瞪大了眼睛盯着黑板,我还没写完就有人高声念出了那两个字:创新。我趁热打铁,给孩子们讲了一个跟创新思维有关的故事。至此,我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已基本达到。于是,稍作引导后便转入教学主题。

先是安排默读和自由读课文,大约8分钟。然后直奔主题,给出了“课文主要讲了( )的事”这道填空题,答案很快就被聪明的孩子们找到了,用时约5分钟。处理第二个教学重点——那道思考题,也没遇到什么障碍,因为画师最后讲的那段话把小徒弟受到称赞的原因解释得一清二楚,学生只需要把那些话转换成自己的语言说出来就OK了。这个过程约用去了6分钟。

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一般情况下,老师会把这段时间留给学生读读课文,或者提一提没有弄懂的问题。我没这么做,而是从坐在前排的盛鑫雨同学那里借了一支中华铅笔拿在手上,给全班孩子看。此时,所有的孩子都用一种异样的眼神儿看着我,个个都一脸迷惑。

“现在,我们来做个实验。老师想通过这个实验,了解一下同学们是不是真正把‘想别人没想到的’这句话给弄懂了。”

“不就是一根用了一半的铅笔吗?怎么做实验?”一个好奇心强的男孩儿按捺不住了,大声说。

“我的问题是:铅笔有哪些用途?写字这个用途大家都知道,就不用说了,你能不能说出一些大家没想到的铅笔用途?”

大约10秒钟的沉默。一只、两只……越来越多的小手举了起来。

“可以画画!”

“可以做简易风车的杆儿,把纸风车放在铅笔尖上,用手握着铅笔迎风跑,风车就能转起来。”

“可以修锁。锁不好开的时候,往里面放点铅笔粉末,就能开了。”

“我用铅笔和大头针做过手工作品。”

……

在孩子们回答问题的间隙,我几次提示全班同学说,“刚才某某同学说的答案你想过吗?如果你也想回答这个问题,老师给你一个提醒:要想别人没想到的!别怕说错,别担心说不好,说不定你的想法是别人没想到的呢!”

下课后,我把教学过程大体梳理了一下,感觉作为一堂家常课,这节课体现了教材与生活、与思维训练的结合,完成了一次创造性思维的启蒙。但这节课上有没有语文,有多少语文,我有些拿不准。因为整节课用于研读教材的时间只有十几分钟,没有对重点词句的解读和感悟,也没抓任何训练点。

我这样做,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