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推荐作文 > 有关得与失的作文

有关得与失的作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6W 次

人生中,得与失,常常发生在一闪念间。小编收集了有关得与失的作文,欢迎阅读。

有关得与失的作文

  第一篇:得与失

曾看过电视台对一位事业有成的女子采访,问及家庭生活时,她以相当自豪的口吻说:“女儿已经两岁,但是我从未给她洗过衣服。”她对女儿最基本的爱好一无所知。

还看到关于一名名演员的报道,其中一段讲到她的幼儿患了重病,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奄奄一息。作为演员,这位母亲无法放下当晚的演出,为了对得起几百位观众,她不得不含着眼泪,离开了生命垂危的儿子。读到此,我再也读不下去了。我不懂,假如当时生病的不是她的儿子,而是她,难道这台戏就没有应急的侯补演员吗?作为母亲,在儿子最需要她时,未守在身边,后半生能否活得安心?再有,作为“大公无私”的典范,无私的时候,无的是个人的什么?公的里面,有无个人的“名利”?

一位平日工作繁忙的父亲,来纽约拜会朋友,那几天,也正赶上女儿学校放假。他已经安排出整个周五晚到周日,陪女儿游玩纽约。期间,他在纽约最好的朋友,邀请他周五晚到美国富人集聚的纽约长岛鱿鱼湾赏夜景。他思索了一下,还是婉言谢绝:“因为我已经跟女儿有约在先,所以绝不可以让她失望。”后来,他女儿说,生命中,最最尊敬的人,是她的父亲,因为父亲在她最需要他的时候,没有食言。

还有一次,我们20几位企业老板坐在会议室等着其中一位老板出现,原来这位老板正在与太太通电话。一位老板对他气急败坏地喊:“你给我把电话放下,即使对方是美国总统你也要放下!”但是,他没有放下,还是心平气和地安慰太太。表面来说,那个通电话的老板,自私无比,但是,局外人怎知局内发生的真相呢?也可能最后的几句话关系到他们之间的“生与死”呢?

爱迪,一位不爱笑的部下,大家都不喜欢他,希望我在年终把他“赶”走。直到有一天,我们深谈后,我才感悟后幕后的真实。两年前,圣诞节夕,刚刚走进办公室的爱迪,突然接到太太从医院急诊室来的电话,说她的车早晨被公共汽车撞坏,可她本人感觉还正常,但必须留在医院观察24小时。太太请爱迪不要担心,可以下班后再来看她。爱迪想,反正还有几个小时就下班了,再说,圣诞节前,正面临涨薪、发奖金的关键时刻。但是从下午3点起,他开始坐立不安,4点半的时候,医院打来电话,说他太太由于内伤,突然昏迷,抢救不及,已经离开人世。婚姻路上,7个年华,许多朋友早已离散,惟有他们相爱到今,可是在太太最后的一刻,竟然让她一个人孤独地离去。他不知问过多少假如,骂过多少不该。两年过去了,圣诞节的灯火又闪亮起来,但那番心灵上无尽的悔恨,如何让他再笑得起来呢?

人生中,得与失,常常发生在一闪念间。到底要得到什么?到底会失去什么?见仁见智。我以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充实,人应该随时调整自己的生命点,该得的,不要错过;该失的,洒脱地放弃。都得,一定是他人为你放弃;都失,也太对不起自己。

  第二篇:得与失

得失之道,古往今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奴才乞丐均有过经验之谈。

我认为:人生在世,坦然面对得与失,难;积极面对得与失,更难!得与失,这是每个人时时刻刻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话题。

曾感慨某些爱好网游者,废寝忘食,只为了能在虚拟世界吒咤风云;曾感慨某些痴迷买码者,神魂颠倒,只为了能在六合天地发现玄机;曾感叹某些热衷赌博者,输得两眼发红,依然发誓要扳本,当然赢了则想赢更多。这些人显然是不能坦然面对得与失,生活中这种人实在太多了。不能坦然面对得与失,其实源于一种欲望,而人的欲望无止境的。清朝有一首描述人类欲望无止境的哲理诗,“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作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拥有美食、娇妻、尚不满足,直至作了皇帝依然有不满足。普希金笔下《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的老太婆在金鱼的帮助下得到的实在是多,但依然不满足,结果再次回到一无所有。所以,适当克制主观欲望,坦然面对得与失何等重要。《增广贤文》里有一句话说得好: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实际上人生得与失不仅来自主观贪念,还有可能来自客观现实。

“不如意事十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常常是现实。短暂的人生之旅,你可能“怀瑾握瑜”,志存高远,有心报国,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你可能患上绝症,遭遇车祸,你可能手机遗失,存折被盗,你可能面临失业,你可能面临破产等。李清照就曾一再感叹“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像汶川人民在几分钟之内,家园没了,亲人没了,怎么面对。难道你能做到“杞人忧地”防患于未然?难道你的失意伤感,能唤回亲人的性命,挽回失去地一切?可见,缺乏一份坦然,也许你面对失,只能学黛玉以泪洗面;面对得,只能学范进喜极而疯。

季羡林在《谈人生》中讲过一个观点,人的一生首先是被动的。确实,吾辈凡人的诞生,无一例外,都是被动的,你不可能先考虑降生在哪个国家,再考虑降生的父母,考虑周详之后,才从容下降。不仅是降生一点主动权也没有,对于死,我们也基本上是被动的,我们只有那么一点主动权,那就是自杀,但是,这点主动权却是不能随便用的。所以,不仅是短暂的人生之旅,你必须随时随刻接受得与失的考验,从人生的起点与终点来看,你不可能计较得与失,你只能坦然面对。

范仲淹理解这点,所以他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苏轼悟透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所以能“一蓑烟雨任平生”。庄子提倡“逍遥游”,在妻子病死之际,盘腿坐地,鼓盆而歌。似乎不可理喻,其实那不过是一种面对得与失,在“明生死之理,通天地之道”后的坦然。

当然,过分强调人生的被动,过分强调面对得与失要坦然,似乎略显消极,难道就一点主动性也没有了吗?其实面对得与失既要坦然,更要积极。就像地震发生了,既要接受这个事实,这就是坦然,更要从废墟上站起来,重建家园,这就是积极。

台湾歌手叶启田在成名曲《爱拼才会赢》中唱道:“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面对人生,拼,显然是一种积极态度,拼了一定会赢我们肯定会积极,但如果对自己去拼尚不知会不会赢,还会不会去拼?其实,拼了,尽力了,不管成败均可坦然;拼了,尽力了,不管得失均为积极。谁都知道:积极,尚有希望;不积极,彻底无望。我们往往羡慕奥运领奖台上那些选手,认为他们是积极面对了人生的得与失,其实那些照样拼搏了大半辈子却只得含泪饮恨的,又何尝不是积极面对?面临高考的高三学子们又何尝不需这种坦然与积极?

积极面对得与失当然很难,你需要清醒的`头脑,需要勇气,更需要毅力。但只有积极面对你才有可能于“山穷水复”处找到“柳暗花明”,才有可能“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邰丽华若不是积极面对能跳出《千手观音》吗?史铁生若不是积极面对能成为作家吗?

得与失,我们应该做到坦然,即使再难,我们也一定要积极面对!

  第三篇:得与失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有得与失的考虑。何为得,保为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同,理解和追求也不同。对共产党人来说,正确地看待和对待得与失,也关系保持先进性,不可轻视。

这里说的“得”,是得到、取得、获得。这里讲的“失”,是失去、遗失、丧失。得与失,往往相互对应:未得便是失,未失便是得。常常能听到这样的话:“这个人运气真好,什么都没拉下”,“总算赶上了末班车”,“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得与失的看法。

得与失是前后贯通、左右联系、互相转化的。纵向看,前辈的失,才有今天的得;今天的失,才有后人的得。“饮水不忘掘井人”,讲的是前辈奉献,惠及当代,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感恩。“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讲的是今天奉献,泽被子孙,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胸襟。横向看,他人的失,是为了我们的得;我们的失,是为了社会和人民的得。个人得失抛一边,人民得失放心上,我们应有这样的境界。

得与失的分量是不同的,所包含的内容也不是单一的。所失虽多,但若失去的皆非紧要;所得虽少,但若获得的唯此为重,就没能必要气不顺、心不平。往往有一时之得,长久之失,急功近利,只图眼前,这必然导致因小失大,得不偿失。同时,人是生活的现实和理想、物质和精神这样两个世界之中的。对得与失,要看物质方面,也要看精神方面。精神充实、能力增长、口啤良好是得;精神空虚、徒有虚名、遭人非议是失。

得失观取决于人生观、价值观。有得便有失,有失便有得。当然,得包括实惠实利,也不可不虑不计。“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xxx称之为骗人的腐话,是一种空想。不能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不能让老实人吃亏,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但确也不能老想占便宜,捞好处,事事得,处处得。不能斤斤计较,比高不比低,比好不比差,比享受不比出力,比索取不比奉献,比个别冒尖不比大多数。这样比,只能是“人比人,气死人”,只能比出满腹牢骚而比不出宽阔胸怀,比出泄气负气而比不出蓬勃朝气。向上看,贡献不如自己,能力不如自己,位置比自己高的可能确有少许;向下看,贡献比自己大,能力比自己强,位置比自己低的必定成千上万。

乐于多失,甘愿少得,得亦不喜,失亦不忧,这是积极的人生态度,不能把什么都认定是自己应得的,固执强求,得之以为应当,失之以为天欠,这只会自取烦恼,总不快乐。得到了不知感恩,得不到怨天尤人,这不是人性的优点,而是人性的悲哀。在一篇散文诗《远山》中,有一段话:“不要攫取。攫取会使你失落。失落你要攫取的东西和你的自我。不要占有。占有会使你虚无。你得到的将不再是你所需要的,而你也不再是过去的你。”这似可以作为正确看待得与失的一个注解。

在得与失的问题上,似能看出一个人的觉悟和情操。先进模范人物所以先进,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而把个人的名利地位待遇看得很淡,在得与失的问题上,人的心胸和气量可以很狭小,也可以很广阔。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自我放得越大,心灵就越小;达到无我境地,心灵就最广阔。我们共产党人,眼界要非常宽阔,胸襟也要非常宽阔。这样才能淡泊个人得失,志存高远,成为一个高尚有益于人民的人,也成为一个活得有价值并快乐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