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四年级作文 > 关于四年级上册作文锦集6篇

关于四年级上册作文锦集6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12W 次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上册作文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四年级上册作文锦集6篇

四年级上册作文 篇1

最美的风景1

家乡的云,一秒有一秒的风采。

早晨,太阳从东方缓缓升起,散发出金黄色的光。把一朵朵棉花似的云,照成了金黄色。

中午,云朵开始变形了。看,那朵白老虎,现在却摇身一变,成了一只小绵羊。难不成是小羊把老虎吃了?瞧,那里有一个小女孩拿着一个棒棒糖吃得正欢呢!那是什么呀?原来是一只小猪在洗澡。澡盆里冒出的泡泡又白又圆。

夜晚,月亮宝宝在云朵妈妈的怀抱里睡觉。宝宝身上的亮光把云朵妈妈照耀得剔透闪亮。

家乡的云啊,我心里最美的风景。

最美的风景2

青田石门洞位于青田县城西北35公里的瓯江右岸,依山傍水,景色瑰丽,素来与雁荡、天台、仙都齐名为括苍四胜,是浙江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走在石头铺成的小路上,感觉心情格外舒畅。此时正是阳春三月,路边有许多花儿正在竟相开放。加上这清清的溪水,清新的空气,实在令人心旷神怡!

随着一阵风儿,忽然听到了哗哗哗的声音,想必是快到石门飞瀑了,我们加快了脚步,来到了瀑布面前。啊!真是壮观!我情不自禁的叫了起来。只见瀑布像巨龙咆哮一样从天空的一个大洞中倾泻而下,拍击出一曲雄壮的瀑布进行曲,不断地从我眼前飞流而下,又像一块长长的白布悬挂在空中。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李白的一首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这句诗来形容它那是再合适不过的啦。你看,那溅起的水花一阵高过一阵,似烟雾在河谷间漫步,真可谓神奇壮丽。

石门洞最惊险的要数吊桥了。我们沿着陡峭的石级往上爬,一会儿就到山顶,只见一座又窄又长,摇晃不定的吊桥像一条巨龙横截在半空中。吊桥被四根粗粗的钢丝绳固定在山崖上,上面两根当作扶手,下面两根用来固定木板,作为桥面,让游人通过,侧面由许多白色、蓝色的绳子编成的网状护栏。看着这摇晃不定的吊桥,我的心都悬在空中似的,在爸爸的示范和鼓励之下,便抬起轻巧的脚步小心翼翼地走上了摇晃的吊桥,终于走过了一半,休息间看看下面:呀!好美那,吊桥足足有200多米高,下面的游人好像只有小木偶般大小。此时,一列火车正好从桥下呼啸而过,剧烈的声音震动着吊桥,感觉异乎刺激;远处,高速公路像一条白带子不断地延伸到天尽头,碧绿的瓯江更是温柔美丽,静静地躺在山脚下。我扶着栏杆,跟着爸爸,终于到了对岸,心中揣着的小兔子久久才平静下来。

我们还游览了许多景点,像攀岩、佛殿、刘基祠等。特别是刘基祠,这里香火旺盛,佛经悠扬,刘伯温的美丽故事吸引着许多文人墨客。我想不会变的是家乡的风景。

最美的风景3

炎热的夏天到了,妈妈带着我回到了风景如画的家乡。

我们来到河边,看见远处山脉连绵不断,峰峦起伏,争雄似的一座比一座高;小鸟在空中飞翔,啁啾矫婉地啼叫着好像在唱一曲赞歌;池塘边的柳枝随风摇曳,好像在向我们招手。

池塘里盛开着一朵朵美丽的荷花,荷花的花瓣围着一个圆圆的、淡绿色的莲蓬,花瓣顶部是深红色的,渐渐往下就是粉红色的了。荷花旁边有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花瓣紧紧地抱在一起,活像一个熟透了的大桃子。荷花周围尽是撑开的绿伞似的荷叶。鸭妈妈带着小鸭,一会儿潜到水里,一会儿躲到茶叶后边,好像在捉迷藏。

走进了美丽的乡村,就像走进一幅美丽的画,使人留恋忘返,让你深深地陶醉在这美景之中。

四年级上册作文 篇2

在云南省昆明市的郊区,住着一家四川人——玲玲和她的爸爸妈妈。她的爸爸妈妈长期在昆明打工,所以今年也让她转学来到了昆明。玲玲今年十二岁了,长的眉清目秀,满脸稚气,她的邻居是一位苗族老奶奶,那位老奶奶白发苍苍,衣着朴素,满脸皱纹,腿脚也不利索,她的孩子也到外地打工去了,留下她孤苦伶仃一个人。

有一天,老奶奶正在洗衣服,玲玲看见了,觉得她非常可怜!趁着老奶奶睡午觉的时候,就把剩下的衣服帮她洗完了。,老奶奶醒来感到非常奇怪:“是谁把我的衣服洗的干干净净的呢”?

一个星期六的早上,老奶奶脱掉脏衣服放在盆子里,准备下午洗,当她中午睡觉醒来时看见了邻居家的玲玲拴着围裙,正在帮她洗衣服,老奶奶拄着拐杖走过去,抱住了玲玲,激动的说:“谢谢你玲玲,原来是你帮我把衣服洗了,你真是个好姑娘!”“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奶奶,以后就让我来帮你吧!”玲玲红着脸不好意思地说。

从此以后,玲玲每天都帮着老奶奶做家务,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

四年级上册作文 篇3

各位来宾,各位领导大家好!我是詹天佑小学四年(2)班的张肇庭小导游。今天由我来给大家介绍詹天佑纪念馆和故居。

请大家看橱窗的第一部分“从十二甫走向世界”。詹天佑是1861年出生,1919年去世,请看,左下角的这幅图是詹天佑的父母和第三个女儿一起在故居里拍的照片。再看下面的图画,就是我们学校现在对着的小巷子,以前这是一条河涌。右下角的这幅图是詹天佑在紫洞艇里拍的照片,正前面是詹天佑和亲人的合照。再看这幅图,这是詹天佑到美国留学的校园--椰鲁大学。这是主教学楼。请看这张照片,就是从中国出洋美国留学的中国儿童。这里从后面数第三排的倒数第五个黑黑的中国人就是儿童时的詹天佑了。

让我们再来故居看看:这几张木椅子就是我刚才说的詹天佑父母和他的第三女儿在这里坐着合照用的。我们再来看看这里的桌子。桌子的每一边都镶嵌着许多花样的木块。这张床是詹天佑小时候睡过的。

好了,请大家跟我来参观纪念馆的第二部分。这是詹天佑在刚开通的八达岭的“人”字铁路和中国其它的铁路工程师一起照的合照片。詹天佑是我国的铁路之父,是我国铁路的第一个创造者。从张家口到北京的铁路经詹天佑的指导修筑后很成功地开通了。这是中国人第一条自行修筑的铁路,是中国人最大的骄傲!它也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

最后,请大家到门外看看,门上的匾额是广东省政协主席陈伯伯题写的:詹天佑纪念馆。故居的这些精美的满州窗和趟栊都具有浓厚的西关特色!

我的讲解完了,谢谢大家!现在大家可以自由参观,一路上要保护文物,注意安全!欢迎大家再次到来!

四年级上册作文 篇4

我家养了一盆虎刺兰,是我妈妈花两元钱从市场上买来的。虎刺兰很奇怪,茎是深绿色的,很粗,而且长满了刺,更奇怪的是它的刺不是散开长得,而是四五根的集中在一起簇成团,刺尖向下。它的枝叶比茎细多了,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花瓣只有两片而且很扁平。

我对它的刺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刺呢?我问爸爸,爸爸也不清楚。我又开始查书 ,但是翻遍我的《百科知识大全》,也没有查到虎刺兰的资料。最后,我拿出杀手锏——上网查,但是网上的资料也不是很详细,也没有给出准确的答案。

于是我开始注意观察,看能否解开谜团。一次,我发现虎刺兰的花和叶子有些枯萎了。我开始每天查看虎刺兰。通过留心,我惊奇地发现虎刺兰的花和刺枯萎后逐渐变成了刺!至此,我终于知道虎刺兰的茎上为什么长了这么多的刺,真是花如其名呀!

经历这件事,我懂得了:生活中许多神奇的谜团,通过我们耐心仔细地观察,必然会在一个偶然的瞬间用我们智慧的双眼去发现它的秘密。

四年级上册作文 篇5

春天到了,有一天,天空中下起了春雨。

雨点儿好像怕落下来会把花骨朵儿打坏,轻轻地飘下来。花骨朵儿大口大口贪婪地吮吸着这甘甜的雨珠,慢慢地,它们绽开了可爱的笑脸。这就是公园的一角。

一朵美丽的花儿伸到了小蜜蜂们的家门口,一阵沁人心脾的花香唤醒了正在熟睡的小蜜蜂,它们慢慢睁开腥松的眼睛,觉得该是自己辛勤劳动的时候了。于是,一群小蜜蜂唱着嗡嗡的歌儿来到这公园的鲜花丛中。

它们边唱歌边采蜜,引来无数的蝴蝶与它们作伴。蝴蝶对蜜蜂说:“你们光唱歌,不会觉得很单调吗?不如咱们来组成一个乐团好吗?你们唱歌,我们跳舞。”蜜蜂煽动着翅膀高兴地说:“我们唱歌,你们伴舞,多么好的主意啊!”

于是,随着蜜蜂嗡嗡优美的歌声,花蝴蝶们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好一派大自然的繁忙景象。一阵微风拂过,花儿们点了点头,好像在感谢这些为它们辛勤劳作的朋友们的精彩表演。

真是一幅大自然的和谐美景图啊!是的,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城市,不也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吗?

四年级上册作文 篇6

东湖是著名的风景区,那里可美呢!

一天,我们到东湖去玩。我们走进大门,就看到广阔的湖面在阳光下,波光粼粼。东湖的水平得像一面镜子,清得可以看得见湖底,绿得像一块翡翠。偶尔有游艇激起浪花,扩散出一道道美丽的水纹。

我们坐着游艇,穿过湖心来到磨山。同学们蜂拥着向磨山顶爬去。爬到山顶抬头一看,一座亭子屹立在我们面前。亭子大约有三层楼高,上面是圆锥形的塔顶。每层的亭角向上翘起,像八颗锋利的大象牙。最高一层的横匾上写着“朱碑亭”三个龙凤大字。

我们走进“朱碑亭”,只见四周有四根大红柱子,中间有楼梯。我们沿着楼梯,登上最高层,向四周眺望,东湖美景尽收眼底。向北望去,宽阔的湖面望不到边;湖面上的飞艇,像一只只飞梭,留下一条条银白色的彩带;向南望去,那一排排高大的楼房,摆得整整齐齐。整座磨山,树木葱葱茏茏,美不胜收。

我们依依不舍地走出“朱碑亭”。亭前,有一块朱红色的巨石,上面刻着朱德爷爷的题词:“东湖暂让西湖美,东湖定比西湖强”。我想,朱爷爷说得对,东湖的自然风景在不久将更加迷人。

【点评】

本文的小作者抓住了东湖的特点进行观察和描写。在描写水时抓住了湖面的“平清、绿”的特点;在描写山时,抓住了“朱碑亭”的特点。真是山水相连,景色宜人,美不胜收。描写景物时,还抓住了动静结合。描写湖面时,既描写了湖面的静态:“平得像一面镜子”;又抓住了动态描写:“游艇激起浪花”、“美丽的水纹”。描写磨山的景色时,既描写“朱碑亭”的静景,也描写了飞艇游人的动景。处处动静结合,使人有身临其景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