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关于孤独的随想散文

关于孤独的随想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85W 次

  孤独随想

我不知道是这个城市默许了我的孤独,还是另一种莫名的情绪缠绕着不肯离开?其实很久以前,就在我与兄弟们喝酒抽烟流泪欢笑堕落疯狂大谈心中的女孩大骂社会的无奈人与人之间的虚伪的时候,他们就肯定了我的放纵。每天总有很多的事情准时或不准时的发生,不允许被改变。

关于孤独的随想散文

同学哭时,我会去安慰,因为那是我的同学;朋友哭时,我会去安慰,因为我不希望朋友不开心;兄弟哭的时候,我只会默默的站在他旁边,静静的等他哭完陪他喝酒陪他疯狂。所以人是很奇怪的生物,我也是这样的生物中的一员,所以我也很奇怪。这是按照阿振的逻辑推理的。阿振的逻辑也很奇怪,我不懂的事会去问他,他总能很形象的给我比喻出来。尽管这些比喻都有些过于形象。

我曾经问过阿振幸福是什么,阿振对我说如果你上厕所的时候没有纸,别人给了你,你就应该感到幸福。我说我明白了,原来幸福就是卫生纸啊。

我讨厌去我不认识的地方,因为这必要我花费很多的精力去熟悉它。相比之下,我更讨厌与陌生的生物交往,因为熟悉这个陌生的生物的时间远远大于熟悉陌生的地方的时间。我 觉得自己很懒,要是在古代,我想最适合我的职业莫过于乞丐和皇帝。但是前者的形象似乎不太雅观,后者有要与很多的同性生物和异性生物交往,所以均被我否决了。但是在很多的时间里,我还是会做我的古代职业梦,因为这要比面对虚伪的笑容要舒服的多。所以我经常发呆,这似乎也是懒的一种表达方式吧。我会尽量减轻自身的重量,以便于更能轻松的行走,为此我常把烟、钱和其他东西扔进桌子里。可是还是觉得很沉重,我又安慰自己:可能地球的引力偶尔大了一些吧。这样自欺欺人的安慰更像一种半痴不傻的表现。

于是乎一天的时间就在我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与抽烟中度过。很长一段时间下来,我发觉自己必须减少抽烟的次数了,毕竟消费过多导致了温饱问题难以解决。遗憾的是,在我与香烟交往这么长的'时间里,我依然无法判断出它的性别.......

  时间悄悄走过,我们都很“忙”

夜渐渐暗了下,迷人的霓虹灯五光十色把这喧闹的城市装点的更佳的迷人,使每个人不由自主的说上一句:“城市真好,真美”,穿过繁忙的马( 美文阅读网 )路,走过喧哗的街道,演绎着平凡不能再平凡的打工生活,找工作——辞职——迷茫——再找工作,租房——退房——再租房,

四五年的打工生活让我有些身心俱疲,望着这陌生的城市,陌生的街道,陌生的人群,最终领悟到了两个字——无奈,走过大街小巷,穿过一栋又一栋的高楼,

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事情奔波着,忙碌着,忙,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我们长挂嘴边的一个字,常常问自己我们真的很忙吗?一点时间都没有吗?难道比地主时期的人们还忙吗?没有吧!那我们的时间都去哪里了?

我们的时间被那千篇一律的肥皂剧占据了,我们的时间被那比谁都取代不了的手机占据了,我们的时间被那各种各样的游戏占据了,我们的时间被那虚拟充满想象的网络给占据了,我们当然很“忙”,

我们在忙这些的所谓的“正事”时,我们是否真正的有想过忽略我们不应该忽略的人,忘记了真正应该做的事,有多久没有陪身边的她〔她〕出去走走了,有多久没有给我们的朋友亲戚打电话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同在异乡的游子,最牵挂,最惦记你的还是家里的双老和自己亲戚,朋友。网络,手机,游戏,肥皂剧都给不了我们温馨,也给不了我们亲情,更给不了我们友情,

人总是走在得与失的边缘,活在欲望的漩涡中不能自拔,真正的知足常乐又有几个人能做到,还是敷衍地安慰着自己被现实摩擦得血肉模糊的伤痕,因为有了欲望让我们有了上进心,同时因为有了欲望也让我们伤痕累累,身心俱疲。得到了苹果4s是不是想苹果5-6……,赚到1万是否想赚10万,100万,人心不足蛇吞象。

在这纷纷扰扰的社会中,我们也只能珍惜属于自己的,遗忘已经失去的,拿稳自己手中的……

  十八岁

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个人,她在一群小孩写下成为明星、美食家的理想的时候说要摄影,她在别人想成为科学家的时候,写下心理学,小学老师鼓励她说何尝不可。于是她开始研读心理学的书。她从来不看动画片,除了小学以前看到猫和老鼠,其他都提不起兴趣,她也不认为少了这或少了那是童年的缺失,因为她通过做其他事又得到了自己的童年。小学的她有极强的自制力,她不会主动买零食吃,也不会强调非要得到某样东西、凭借他人的力量。她在别人游戏的时候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树上看田野。她在受到别人夸奖的时候总会习惯性地说还好,再也没有其他话语。当别人受够了夏日的烈日炎炎躲在空调底下,她却想去香樟树下沐浴阳光暖风蝉鸣。她喜欢每天都赞美大自然,因为她真诚地感激并喜欢,觉得被鸟鸣或花香吵醒是一种幸福,于是一呆就是一个下午一个暑假。她会在半夜十二点和伙伴约定去看流星雨,哪怕身上穿着睡衣,而寒风猎猎,信号是手电光。她那么天真,以为自己可以永远这样,并永远以为自己可以这样。她是那么特立独行。

她从来都不喜欢看教科书,不喜欢所以就不看,不会因为什么而改变,但她也爱看书,每晚靠在床上看。她的第一次稿酬在三年级出现,她的第一篇散文在五年级上册得到认可,她的作文处处透露她自己的感情。她的数学能力而非成绩在初一得到数学老师的肯定,他说“一旦数学入门,细心点,则一发不可收拾”,初二她的文风诡谲,毫无定数。而她的努力在初三被质疑,科学老师说“为什么你很用心,考得却不是很好”,而语文老师则恰当地出现“勤奋的人总会多得到一点”。于是她开始努力,不是因为她开始喜欢教科书。这些都只是因为她的要强,她的世界从来不容置疑,也因为,从此她便被卷入、并且是无可避免地不得不地进入这个看分数、看才华、看口才的年代。

她讷讷而行,她尽量和别人一样,因为这是社会,社会需要看到你身上的共性,才不会认为你是异己者。但她还是坚定地热爱社会,她认为社会中,她应该要在别人失落时安慰别人,在别人得意时则要隐去,她这样地践行着,在每个人的人生中穿行,可能最后不会留下一点痕迹,那也没什么大不了,即使没有共舞者,也依旧如此。因为她想,如果人人都互不关心,那该是多么令人窒息的世界,人的存在也就没有了意义;即使自己无法得到阳光,也至少要让别人感到温暖。但是她惊喜地发现,当别人因你高兴,你是获得了多大的满足。她开始像个普通人,尽量扼杀自己那可笑的想法,比如如何利用死者眼球中的最后细胞映像,为破案提供清晰的图片影像 。她开始穿大众化的衣服款式,免得找来嗤笑的眼光,有时也默默地感谢校服。但她也会在轻松愉悦的时候换上白衣黑裤。世俗的眼光让她开始学习,开始学会考试,学会交际。她的作文渐渐朝着批卷老师想要的方向去。她在数学上的学习偶尔开始胆战心惊。她总会在巨大的压力面前放纵自己,然后轻松地去买一朵花送给自己。她还是那样浪漫,恐怕这是她唯一没有变的地方,她抚慰自己的灵魂,承诺以后给爱的人可以自由发挥、不必改变自己的世界。因为她变得理性。

她的偶像们,周杰伦,周国平,经历磨难,都那么自如地穿梭人世,于是她也可以。

她强烈地悲悯世界,她看到街上孤独邋遢的乞者,但也只是悲悯,否则当天的话头可能会变成“瞧那个小姑娘,估计那里有点问题”、“这种一看就知道是装的假乞丐,这人真蠢”。她不知道到底是谁蠢,但是她因着世俗的眼光又一次放弃了自己的选择,她想,她也应该是蠢的,因为她是这么的不坚定。 她的内心依然特立独行,但她的行为却已经大众化,违心。

她感谢遇到的恩师,在她迷茫的时候点拨或安慰她;她诚挚地怀念旧友,在敌我不分时依旧可以信赖。等到年迈,一起散步。

转眼十八,前半段欢乐不算枉过,后半段浮华也已落定。

她依旧拙劣,依旧懵懂,跌跌撞撞。